對親人離世不舍的句子 親人去世的心情句子
成年人的世界,特別是我們這一代退了休的人們,都經歷著悲歡離合,也有崩潰的時刻,當來臨時往往都是靜音模式。
人生在世,柴米油鹽,世俗生活,日子過往,誰能天天高興快樂呢?就是極端地努力讓高興伴隨身邊,也是極不可能的。因為人們有思想,有情感,有割舍不斷的親情,那是骨肉相連的,觸及到哪一處都是痛,這種痛,痛在心里。誰又能回避得了呢?有時是遺憾,有時是悔恨,有時是悲傷,這樣的悲傷是在骨子里的血液流淌。
成人的崩潰,要么是巨大痛苦的暴擊,要么是微小絕望的堆砌。我是在暴擊中有些崩潰,茫然地不知所措,覺得天下來了。
母親于二零二一年七月十日下午四點四十分離世。母親的教誨,與姐姐,弟弟,妹妹共處生活的童年,青少年的時光永遠定格在這一時刻。
母親走了,走得如此安靜。九十二年的滄桑風雨,她老人家還是有些不舍,最后幾天在痛苦里掙扎,回天無力的兒女眼睜睜地看著,疼在心里。
我不知道一個家庭,沒有了母親又是如何?當回到了故鄉又能撲向哪里。母親在,家就在。母親在家等著兒女,兒女就有奔頭,心里總有絲絲縷縷牽掛。這種血脈相連的情,今后又能在哪里流淌,釋放。答案叫人痛心迷茫。
人到中年,特別是我這上不著天、下不落地的似老非老的年齡,才知道這樣痛的深處。
現在深刻知道,擁有母親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母親是實實在在的家里溫度,無論身處何方,無論兒女在何地,只要母親在心里就感到無比的踏實。
我以為,憑著母親的身體狀況,母親的自我狀態,姐姐,弟弟,妹妹們在身邊,特別是二姐精心陪伴,起碼能活到一百歲。母親也常笑著說,能活到一百歲。偏偏常陪在身邊的二姐身體出了狀況,不能常伴母親。可能是這樣的緣故,母親掛念心切,所以母親倒下了。
人生實屬不易,那些尋常的過往,那些突如其來的陣痛,都會將人們的心緒起伏。平日里我們抱怨生活的平淡無奇,殊不知平平淡淡有規律的生活恰恰是幸福的來源。人到這個年齡如一頭負重的牛,一頭牽著父母,一頭又是兒孫。
當父母走了,自己便成為屋檐,爺字輩的擔負,再沒有人為你遮風擋雨。夏日的涼爽,冬日的暖陽都要自己搭建。當你痛苦的時候,找不到傾訴之處,只能勸慰自己。
誰的人生能一帆風順呢?自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人生在世就是寄居,誰也無法預料。我們只知道一件事,終生的事順其自然。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往復,多少人從生命中來了又走。往往人們只有在失去以后才知道思念是那樣刻骨銘心,刻在心里的感悟,注定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
踏著一地稀碎的瑣事,雞毛蒜皮,無從說起。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不足。最后都是要靠自己。
只要人們不敷衍自己的崩潰,不怕面對和負面的自己獨處,就會有和它對話的勇氣能力。我想,有時候負面的情緒不一定是不好的東西,如果能把它當成一次深刻的經歷,當你平靜下來反復思索剖析,也許這就是成年人的智慧。
真正強大的內心,不去想著要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能承受母親去世這天大的打擊,盡早從痛苦里抽身,路還很長,知趣就好,而知趣是一種難得的拿捏感。開心法則:戒掉敏感。
擺好自己的位置,管好自己的性子,在煩惱憂傷里撤身。
我眷戀著這樣的時刻,寧靜,輕松,安穩,什么也不想。在自己的小家里讓親情簡單的陪伴,無條件的信任,看得見摸得著的在乎。歲月無恙,路子很長。生命本來就是一個身體與心智成長的過程,釋然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