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課堂的好句子匯編200條
關于父母課堂讀書心得體會范文示例
父母課堂的讀書心得體會范文篇1
家長應做一個明智的學習者!這是我最近在《父母課堂》雜志上看到的,能引發我在對待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深入思考的句子。
有人說,好父母不是靠學出來的,而是靠悟出來的。把總是用眼睛盯著孩子變為不斷反思和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注重通過學習提升自己,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關鍵要素。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這樣鮮明的觀點。是的,做好家長的關鍵就是要自覺地在教育孩子的實踐中去感悟,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歷程,父母必然也要有個不斷進步不斷學習的過程。
把眼睛盯著孩子變為注重提升自己。如何教育好孩子是不少父母平常需要絞盡腦汁的事情。平日里,大多數父母都有一個共通的地方:從孩子的飲食、言行、禮貌等都是用一副挑剔的眼神去審視孩子,總想把他們規范到自己的理想狀態中。可很多的事實又不爭地告訴人們,孩子在家庭中普遍存在一個共同點:得到的批評多、收到的表揚少。一味地盯著孩子的缺點、總是依賴與外力矯治孩子的言行和品德修養是很難見效的。家長應做一個明智的學習者!目的是告訴我們父母要不斷地去反思和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更多的是要通過學習提升自己,找到解決孩子學習和成長問題的鑰匙。
現實生活中,孩子的問題大多都是因父母缺乏對孩子的了解造成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會表現出不同的生理特征和心理變化,孩子依賴父母的程度、看待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向孩子學習、讀懂孩子這本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問題,向孩子學習,了解孩子的特點和真正需要,才能與孩子產生心靈的共鳴,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貼心人和助推者。
最后作者還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在家庭中建立學習團隊,與孩子共同學習。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可以說是人的一生中最初的學習場所,也是滲透力最強的學習環境。為孩子營造家庭良好的學習氛圍,譬如:對知識的追求,對科學的崇尚,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家庭中的民主空氣,生活中的溝通,知識的分享等,這種氛圍的營造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共同責任。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愿我們每一個家長都做一個明智的學習者。
父母課堂的.讀書心得體會范文篇2
現在的家長對于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沒有不重視的,無論從哪方面都想給孩子最好的,自己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也不要輸給別的孩子,我作為一個母親,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他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想法,也開始慢慢變的不怎么聽話。而自己的耐心好像也一點點被磨沒有了,再沒有了那好心情,好心態。也許是自己的期望太高了吧,對于孩子的好多行為開始不滿,開始失望,于是我生氣,我咆哮,我氣急敗壞。
那天,兒子從學校帶回來一本《父母課堂》,囑咐我一定要認真看,我也很聽話的認真讀了每一篇文章,每篇文章都非常好,尤其是其中有一篇《教育孩子,心態要平》,讀完后,有醍醐灌頂的感覺。我前面種種的不滿和氣急敗壞,也許問題就在心態上。
培養孩子首先應該有一個目的,我個人認為,這個目的就是讓孩子生活得比我們還要幸福,趙文忠老師的這句話說的非常好,難道他不是那個自己最愛的寶貝嗎?難道最大的希望不是他能幸福嗎?
在你著急、焦慮的時候,請耐心,再耐心,因為教育孩子就是陪伴、等待他(她)的成長。成長是一個過程,拔苗助長是不可能有收獲的,需要的是陽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潤,不是一次,是一直一直,而我們就是陽光,就是雨露,應該讓這些一直伴隨他的長大,慢慢的等待他給予你的驚喜。
我們是在牽一只蝸牛散步,蝸牛是在帶我們欣賞風景,不要急躁,不要追趕,就這樣陪著他吧,就用這樣淡定的、平和的心態,陪著他幸福的成長!
非常感謝《父母課堂》,讓我認識到這些,也讓我從一個急躁的母親變的淡定平和,而兒子卻在這種平和快樂的日子里,一天天進步著!
父母課堂的讀書心得體會范文篇3
翻著本期《父母課堂》的首頁,一篇溫馨的小詩歌春天,在媽媽背上是我對《父母課堂》這本書的感覺。每期看書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有種莫名的力量和精神引導著我去正確的看待孩子們的問題和家長們的問題,這種力量是溫暖的,這種精神是可靠的。我是一位媽媽,這本書像一位學者一樣引導我去感悟人生,用正確的思維去客觀的看待問題,我真的很想像這段詩歌上描寫那樣,媽媽給孩子帶來春天的感覺,是在輕輕柔柔中,是在不知不覺中,讓我的孩子成長在溫暖的、安全的、自由的環境中。
孩子因為家庭環境、父母工作性質、自身性格的關系有著不同的成長經歷。在這個過程中,我作為家長對她的關注自然而然應當是最多的,但是我沒有那么盡職的做到,只是在工作之余去用盡可能多的時間彌補。但是在這段時間對于我和孩子來說總是不夠用的,為了能把這段有限的寶貴時間有效率的分配好,自己也是想盡辦法的讓孩子跟著自己安排走,但是結果不總是好的,孩子也不是總是開心的,我們不僅身心疲憊而且還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父母課堂》是我的引路石,讓我在迷茫的教育中找到方向。
我很喜歡開卷的文章,總是給人啟迪,例如給每棵草開花的時間。每位當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隨之而來的就是嚴格的教育,孩子們在童真的年齡,其實也有自己渴望的愛好,我們當父母的是否有真正去體會到孩子們的需求和特質,有的放矢的去引導他們呢。面對當下的種種特長班、學習輔導班,我們又是否真正的去分析我們的孩子需要這些嗎?作為成年人的我們,用自己所謂的前瞻性,為孩子們鋪墊的路,他們走的快樂嗎?當孩子們要為自己爭取證明自己價值的機會的時候,我們又是否冷靜客觀的面對?是否定孩子還是讓我們更加接近孩子,我想我是需要反思的。正像那句話:給每一棵草開花的時間,給每一個人證明自己價值的機會。不要盲目地去拔掉一棵草,也不要草率地去否定一個人,那么,我們將會得到多少人生的蠟蘭啊!
我愛我的孩子,所以我要學著用愛去鼓勵幫助我的孩子,不讓我的愛變成一堵墻去壓著她。書中的文章給我以啟發,讓我我深刻感悟到了孩子需要我們溫暖的愛,給予他們時間和空間,讓原本屬于他們真正的寶貴特質顯現出來,不要用我們那雙隨波逐流的大手去輕易拔掉我們家中的那棵蠟蘭。
父母課堂的讀書心得體會范文篇4
兒子拿回來的《父母課堂》我堅持每期都看。從剛開始的興趣逐漸變成了依賴。因為在那里面我總能找到教育兒子的方法,還有許多能讓我和兒子共同討論的話題。
在今年第三期中有一篇文章讓我反思了許久,題目叫做《讓孩子知道錢的意義》。文章中講了培養孩子理財能力的重要性,教我們要告訴孩子錢是怎么來的,要向孩子傳達勞動創造財富的道理,讓孩子知道亂花錢的可怕后果。并用名人當范例,形象描繪了花錢應像炒菜放鹽一樣恰到好處:鹽少了,菜淡而無味;鹽多了,苦咸難咽。
看完文章我深思了許久,對照文章我跟兒子探討分析了他的現狀,得到了相同的答案:兒子的財商并不是很高,優點跟缺點并存。不亂花錢、懂得存錢是兒子的優點。但是不知道節約,不會花錢就是他欠缺的。找到了缺點,我跟兒子開始了要做理財小高手的歷程。雖然不是件簡單的是,但我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從文章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小學生的家長一味地滿足孩子的購物要求,很容易使他們的心理發育受影響。而若家長不肯消費,孩子就會出現叛逆情緒。因此,面對一群沒有正確消費觀,心智也未完全成熟的小皇帝,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心,與他們斗智斗勇。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使孩子懂得節儉是美德。必須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對于每一分錢都不能任意揮霍。引導孩子們與家長換位思考,體會家長的艱辛。哪怕只是很少的幾元甚至幾分錢,也要讓它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開卷有益,打開《父母課堂》你會發現它會讓我們許多迷茫的父母找到了方向,我會堅持讀下去的!
關于讀書的作文示例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通過不斷的讀書,能充實自己,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對于讀書這件事我們也有很多想說的,下面就來看看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關于讀書的作文,來看看小作者們對于讀書有什么看法和見解吧!
關于讀書的作文示例【1】
“書”被人們稱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這個比喻,我覺得非常親切。因為,老師以前說過,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人只要有知識和智慧,就會不斷增長,這才是真正的健康成長。所以,我也要這樣讀書。
小時候,我和書雖然不怎么熟。但那時,我卻被爸爸媽媽所編的小故事而吸引著。每晚睡覺前,我都會叫爸爸媽媽給我講述許多有趣的故事,有小白兔的故事,有老巫婆的故事等。過了一會兒,爸爸媽媽的聲音,就會漸漸地進入了我的夢鄉,讓我做了許多美夢。而且,那精彩的故事情節,還一直回放在我的腦海里面……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覺得書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在世界上,它永遠也不會在生活中消失。我還覺得書已經在我的生活中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書是美麗的日落;書是美麗的藍天白云;書是茁壯成長的大樹;書是可愛的小花兒、小草兒;書是可愛的小動物們。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書。這就像秋天,農民伯伯們去豐收秋天的果實一樣。就像小嬰兒在吃奶、就像孩子離不開母親、就像植物需要雨水的幫助……
現在,好書伴我走了許多年,它控制了我的生活,凈化了我的心靈,充實了我的生活,它是我成長過程中缺少不了的良師益友。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
關于讀書的作文示例【2】
書,是心靈的窗戶;書,是知識的海洋;書,是文學的王國。當我走進書的天地,我會感到無比的快樂,因為書能夠化解所以的煩惱。
那天,我的心情遭透了,因為那天的數學測驗,我只考了79分,這是一個很糟糕的分數,因為我數學從來沒有上過“7”字頭,所以我思考著如何應對爸爸媽媽的批評。
作業很快地做完了,我朝書架望了望,《水滸傳》映入我的眼簾。我拿《水滸傳》,從第一頁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當我看到無賴高逑就憑踢一手好球而當上了殿師府太尉的時候,我覺得好荒謬,宋朝好腐.敗;當我看到老百姓、一些有正義感的官員、正直的知識分子、出家的和尚、在社會最底層的小偷、綠林好漢、衙門里的差役、軍卒都被逼上梁山的時候,我真為那一百零八將而打抱不平,更加痛恨當時的腐.敗;當我看到因為宋朝這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兇惡的貪官污吏,梁山泊一百零八將不是犧牲就是自殺的時候,我真是狠死高逑和當時的政府,因為他們使那么多英雄好漢都犧牲了沒,是多么可悲呀!
當我正沉靜在曲折的故事的時候,我覺得煩惱一下子都化解了,我感到心中無比的舒暢、快活,當我合上書本的最后一頁時,我開始回憶,回憶,回味剛剛讀過的書,把一切美好的情節都塞到了大腦里。
我讀書的時候,就像被磁鐵吸者一樣,書能化解一切的憂愁。我讀書就是沉浸在書的海洋里,不斷地尋找,不停地探索,細細地品味,品味書的味道。
關于讀書的作文示例【3】
讀書的樂趣不是每個人都享受得到的,只有勤奮好學的人才能享受得到,讀書的樂趣是無窮的,有些人認為這是“無稽之談”,讀書只有苦,哪里還有樂但是如果享受到這樣的樂趣,你才覺得這比世界上的所有樂趣還要樂。
我二年級讀《三國演義》時,學習到了許多計謀,如反間計,苦肉計,將計就計等等;當我讀到關羽死時,我有些哽咽;當我讀到趙云救阿斗時,我佩服趙云面對那么多敵人,不但不怕,還孤軍奮戰救出阿斗;當我讀到阿斗掌握大權而滅亡時,心中不少有些氣憤,身為劉備之子,自己卻那么無能,把跟隨劉備的人白白送上黃泉之路,唉!可悲啊!
我讀《孫子兵法》時,心中充滿了對孫武的戰略的敬佩,也佩服孫武對任何人都一樣的態度,連國王的妃子也不例外。
我八歲時,可以運用了一些計謀,有一次,我和別人下軍旗時,我用了聲東擊西法,我把司令和那些“蝦兵蟹將”放在左邊,把軍長和哪些“大塊頭”擺在右邊,我一開始就佯攻他左邊,他馬上把司令和軍長、炸.彈調到左邊,于是我猛攻他右邊,一會就把他的軍旗拿下了。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國周恩來總理曾說過,“為中國崛起而讀書”,冰心曾說過,“讀書好,多讀書”。所以我們要努力讀書,要讓美國人知道我們中國人不比他們美國人差!讓我們盡情享受讀書的`樂趣,遨游書的海洋吧!
關于讀書的作文示例【4】
很小,媽媽便把我送進一個叫學校的地方,在那里,我們有好多知識要學,有好多作業要做,每日感嘆:讀書苦,讀書累!
長大一些,便知道了讀書的重要性,也不再為讀書而苦惱,清晨一句“上學去咯”放學后的一句“我回來了”講述的是讀書無窮的樂趣。
我們讀書不再是為了高中狀元,也不是為了光宗耀祖,更不是為了去做官,而是為了培養自己的情操,讀書,多么優雅的事,多么高尚的事。
清晨傍晚,清幽小院里,捧一本《紅樓夢》倒一杯清茶,情緒隨書中情節起伏而起伏,那感覺就像在夢里,沒有小提琴的伴奏,沒有豪華的場合,就一簡單的地方,捧一文學古典,獨自陶醉其中,那該是多么享受的事。
“書籍是精神的糧食”不錯,一本好書勝過千千萬萬瓶飲料,勝過無數的小吃,因為,那都只是過眼煙云,而書,卻是你永遠忠實的朋友,煩悶時,捧一本詩歌散文,讓煩惱在優美的句子中消逝得無影無蹤,高興時,讀一首詩,讓歡樂的心情更加歡樂,無聊時,看一篇小說,讓你的心情得以恢復,舒服的早晨,聽朗朗書聲,那心呀!不知不覺便被熏陶了。
讀書時,一心一意地去讀,專心地去看,心無雜念地去品,于是,讀書人的心呀,便變得那樣的寧靜了,就像那平靜的湖面,永遠沒有太大的波瀾,為什么?因為讀書熏陶了他們。
難忘讀書的時光,小說、散文、古典詩歌…有令人氣憤的、有令人傷感的、有令人同情的、有令人高興的、有令人…
故我說——讀書真好!
父母課堂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父母課堂讀書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父母課堂讀書心得體會1
初讀《父母課堂》是我一次在單位值班的時候。孩子其實早就把書帶回家,并非常誠懇地告訴我,媽媽你一定要好好地看啊。可是自己總是工作太忙,家務太多,并未靜下心來認真的閱讀。在單位值班能安靜地讓人完全放下平日里的一些心事,靜下心來翻看起這本書來。誰知這一看,讓以前總是難挨的時間竟如流水般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我完全被這本書吸引了。
書中有教育大家對教育的科學引導與忠告,有老師和家長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的鮮活的事例,自己在閱讀的同時不禁對照自身對孩子的教育,思考在教育上是否存在著不足與問題,是否與專家的觀念不謀而合,我們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是否適合孩子自身的特點,會對她們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最喜歡書中“父母忌語”和“孩子心聲”這兩個版塊。雖說篇幅不大,但正如書中所說,“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父母對孩子心靈的保護要從自己的一言一行開始”。可能自己的一句習慣語,卻讓孩子的心靈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正如書中所說,“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理解孩子,要理解孩子就要走進孩子的心里”。怎樣走進孩子的心里呢?那就是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太多的時候,我們以父母自居,對孩子嚴加指責,忘記了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尊嚴;太多的時候,我們以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這樣那樣,卻忘了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的心智還沒有達到成人的標準。因此,身為父母要從自己的一言一行開始,與孩子平等溝通,理解他們、信任他們,相信每一個孩子從心底里都想成為一個好孩子。
這是我讀第一本《父母課堂》的一些心得,其實思考的遠不止這些。我想以后我會期待著孩子從學校帶回來每一期新的父母課堂,我想我會與這本書成為朋友,從那里學到更多的有益的教育方法,讓我們的孩子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父母課堂讀書心得體會2
孩子的教育一直困擾著很多家庭,讓父母抓狂的是孩子明明很聰明卻總是考試成績不理想。的確關于小孩的教育是我們這幫伙計的頭等大事,它比什么任務都重。看過《父母課堂》收獲良多。
不管是做媽媽的還是做爸爸的難免會在教育孩子時感到迷茫。這得看我們怎么去面對考量著我們的智慧。在和孩子的斗智斗勇中我們會有很多很多自己的經驗和體會。我想我們在和孩子的交往中不要有過高的期望,因為期望越高必然失望越大,而是我們該放低自己的姿態去和孩子們相處。誠然我們不是什么圣人,也不要去盲目照搬總統或者首富的家庭教育,因為總統和首富的人生軌跡存在著許多社會因素和歷史的巧合,他們的家庭教育模式是被后人夸張或者是渲染出來的。
我是覺得我們該從生活的細節中學會用真誠的對待自己的孩子。孩子們日后在社會的表現就是我們的縮影,當孩子表現不好時我們沒權利指責他,因為他的表現恰恰是我們的目標和結果,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與孩子溝通和交流呢?這恐怕得自己好好琢磨琢磨啦!經常聽一些老師說現在的孩子學習目標缺失,讀書似乎成為了負擔,不會看哪怕是多一頁的。這涉及到興趣愛好的培養。興趣愛好不同于習慣。喜歡的東西孩子會不自覺關注,哪怕在我們看來孩子很難完成的事情。他們都有辦法去做好。相反如果沒有興趣一切吩咐都是徒然。
父母課堂讀書心得體會3
國慶長假之前女兒帶了《父母課堂》一書回來讓我看。
利用放假時間看了一遍讓我受益匪淺,發現了自身教育孩子的許多不足缺欠之處,能夠及時的修正。
重視孩子的德育教育,教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和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家庭尤為重要。家庭教育中“德”教育為根本,因為“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的靈魂,無德將會影響人的一生。孩子在自己身邊健康的成長同時深受為人父母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言傳身教,按照父母的生活習性、思路學做人。孩子品德的好壞形成在家庭,表現在學校,表現在社會。學校的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有專門教師進行全面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德”為重,“才”為輔,讓孩子心里健康,道德品質好,去適應社會和學校,為孩子在學校有一個好的學習基礎和環境,為其提供優越的生長環境。
教孩子學會關心,學會做事做人,有意識的引導孩子正確的處理和面對人、事、社會,知道尊老愛幼,百善孝為先。做事情要有恒心、毅力、自信心,挖掘孩子的潛能,在困難面前“我能行”,積極面對,消除畏難情緒,培養他的探索精神,謙虛勇進。同時要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誠實守信,責任心強,知錯就改,老老實實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
主要培養孩子以下五方面的良好習慣:
【第1句】:自理能力。從小孩開始上幼兒園開始就要求她能夠獨立“整理書包”、“整理床鋪”、“折疊衣褲”等有關培養自理能力的內容,要大量的實踐進行,父母包辦代替過多,往往抑制孩子的個性發展,阻礙孩子的成長。父母要以長遠目標為重,孩子的事情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第2句】:家務和公益勞動。從人生觀的角度看,勞動是一種為人民服務的本錢,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途徑和重要條件;勞動是每一個人的謀生手段,一種生存和生活的能力。要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觀念,視勞動為美德,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堅持不懈的指導督促,逐步養成和掌握。所以作為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必須有目的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并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公益勞動,使他們成為愛勞動,對勞動懷有一種光榮感和親切感的好孩子。
【第3句】:動手能力。因為孩子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時期,讓他們手腦并用,理論聯系實際,不但能豐富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練他們頑強的意志。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動手,通過動手勞動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學會以創造的成果奉獻于社會,服務于他人。
【第4句】:衛生、生活習慣。一個人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反映了這個人的最基本的素質。衛生和生活習慣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學習、身體健康和給他人的第一印象。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又必須從小養成。明確地規定了看電視的正確姿勢,每天入睡、起床的時間,飯前便后洗手,衣著整潔,勤洗頭理發等等,這些規定和要求,學校在教學之后只能作定時或不定時的檢查評比,平時的表現主要反映在家里,孩子的父母親眼目睹,清清楚楚。所以,父母的具體指導和及時督促勝于學校教師的教育,只有家庭與學校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
【第5句】:尊老愛幼。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要做到言傳身教。為人父母者,同時也身為兒女,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養成尊重長輩、尊重他人的好習慣,父母就要做好榜樣,從自身先做起。比如平時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老人,就可以趁節假日休息的時候帶孩子一起去看望父母,陪父母吃頓飯;父母過生日或重大節日的時候,可以不失時機地買些禮物,還可以經常打電話詢問一下父母的身體狀況;上下公共汽車時讓行動不便的老人先上或者先下,車上沒有空位時可以把座位讓給老人,這些事情也可以當著孩子的面做,讓他也體會到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如何孝敬老人、尊重父母的,潛移默化中孩子就學會了尊重老人。利用睡前十分鐘,跟孩子聊聊天,給孩子講些尊老愛幼的小故事和名人小故事,從故事中學會做人。
我們父母對小孩的教育除了以上四個方面,還要緊記六個“不”。不寵,不慣,不遷,不就,不打,不罵。小孩子不能過于寵愛,讓她們覺得我們父母都要以她們為中心。很多家長會問為什么不能打,不能罵呢?由于現在的小朋友自尊心很強,加上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們越是打罵她們會越是判逆,所以教育小孩我們一定要用耐心,要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讓小孩從中領悟。
看了《父母課堂》這本書我認識到自己在輔導孩子方面或其他方面的不足,深深地體會到:校園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家庭是維系成長的后盾。家長教育是聯系兩者的紐帶,《父母課堂》是為家長提供正確信息的平臺。
希望《父母課堂》可以讓家長與老師多方面溝通、交流,家長做表率,為孩子樹立榜樣,正確引導孩子。讓天下所有的孩子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夠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父母課堂讀書心得體會4
現在的家長對于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沒有不重視的,無論從哪方面都想給孩子最好的,自己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也不要輸給別的孩子,我作為一個母親,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他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想法,也開始慢慢變的不怎么聽話。而自己的耐心好像也一點點被磨沒有了,再沒有了那好心情,好心態。也許是自己的期望太高了吧,對于孩子的好多行為開始不滿,開始失望,于是我生氣,我咆哮,我氣急敗壞。
那天,兒子從學校帶回來一本《父母課堂》,囑咐我一定要認真看,我也很聽話的認真讀了每一篇文章,每篇文章都非常好,尤其是其中有一篇《教育孩子,心態要平》,讀完后,有醍醐灌頂的感覺。我前面種種的不滿和氣急敗壞,也許問題就在心態上。
培養孩子首先應該有一個目的,我個人認為,這個目的就是讓孩子生活得比我們還要幸福,趙文忠老師的這句話說的非常好,難道他不是那個自己最愛的寶貝嗎?難道最大的希望不是他能幸福嗎?
在你著急、焦慮的時候,請耐心,再耐心,因為教育孩子就是陪伴、等待他(她)的成長。成長是一個過程,拔苗助長是不可能有收獲的,需要的是陽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潤,不是一次,是一直一直,而我們就是陽光,就是雨露,應該讓這些一直伴隨他的長大,慢慢的等待他給予你的驚喜。
我們是在牽一只蝸牛散步,蝸牛是在帶我們欣賞風景,不要急躁,不要追趕,就這樣陪著他吧,就用這樣淡定的、平和的心態,陪著他幸福的成長!
非常感謝《父母課堂》,讓我認識到這些,也讓我從一個急躁的母親變的淡定平和,而兒子卻在這種平和快樂的日子里,一天天進步著!
精選關于讀書心得體會范文示例
讀書之美,美在感悟;讀書之美,美在積累;讀書之美,美在量變促質變;讀書之美,美在溫故知新讀了《人民論壇》雜志“萬名干部讀書調查”專題,深有感悟,借廣大讀者熱議和思考之機,談幾點個人體會。
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有一句名言: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這是一代宗師苦讀詩書至登峰造極時的感悟,讓天下讀書人感慨良多。讀
書之美,美在感悟;讀書之美,美在積累;讀書之美,美在量變促質變;讀書之美,美在溫故知新。作為黨員領導干部,肩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和厚望,不斷提高理論修養、知識修養、品德修養,是一輩子的追求和目標。
高爾基說得好: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自人類文明史伊始,浩如煙海的書籍記載了人類艱苦求索、認識自然、保護自然、揭示自然界奧秘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絕大多數智慧。宋朝大學問家朱熹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他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及自然科學十分精通,開“程朱理學”之先河。其專心、專一和熟讀精思,讓后人備受啟迪和教益。巴金的“回憶式”讀書法、老舍的“三結合”式讀書法、魯迅的“隨便翻翻”讀書法等給后人以莫大的啟迪。
讀書之美,美在感悟。“讀書不知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指引,同情也思正追尋。”唐宋詩人王貞白當年在千年古書院——廬山白鹿洞書院苦讀時留下的讀書詩,充溢著詩人的靈性與悟性,千百年來,凈化著億萬凡夫俗子的心靈。偉人毛澤東在廬山讀書、用書的動人故事被傳為美談。1959年、1961年、1970年,毛澤東曾三上廬山,共居住135天。他在廬山蘆林一號別墅、美廬別墅挑燈夜讀,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演繹了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史頁發人深思、令人難忘的輝煌篇章。
讀書之美,美在積累。季羨林大師說:“什么叫學問?學問就是大量占有資料,再對資料進行詳盡分析,就是學問。”南宋詩陸游深明“讀書與積累”關系的真理,他在《冬夜讀書示事津》詩中寫道:“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積累,才有一部部閃爍著智慧光芒的書籍誕生;只有積累,才有書的傳詠和文脈的興旺,才有思想的升華。只有積累,才能以耐心和持久勝過激烈和狂熱。只有積累,才能“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厚積薄發,超越自我。
讀書之美,美在量變促質變。至今,人們仍銘記著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推動普通教育、培養優秀人才,建設強盛國家”的遠大理想。蔡元培先生十分謙遜,他說:“我的讀書的.短處,第一是不能專心,第二是不能動筆。我已經經歷了許多不方便,特地寫出來望讀者鑒于我短處。”由量變到質變,關鍵是讀書者在人生進程中始終有緊迫感、責任感、負重感和自豪感。日積月累,“博學之、明辨之、慎思之”,終成碩果,才能最終實現量變到質變驚險的一跳。
讀書之美,美在溫故知新。孔子在《論語·為政》中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經史子集告訴我們:溫習舊的知識,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懷舊與創新,正是中華民族的秉性。溫故知新,讓我們可以在書中領略自然美、人文美、哲理美和創新美。創新,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關鍵。讀書之美,美在延伸閱讀,美在人類文明史進程中妥善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讀書,讓一個又一個嶄新的世界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讓黨員干部于浮躁中追求寧靜致遠,喧囂里體味至真至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