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三世”的七言詩句
為您整理了137句帶“三世”的五言詩句,其中“三世”開頭的七言詩句51句,“三世”結(jié)尾的七言詩句18句,“三世”在中間的七言詩句68句,供您參考。
“三世”開頭的七言詩句【第1句】:大地是個解脫門,三世諸佛一口吞。——出自釋道樞《頌古三十九首》
【第2句】:三世諸佛諸菩薩,聲聞獨(dú)覺及天人。——出自釋宗杲《泉州惠安縣迎藏經(jīng)請小參偈》
【第3句】:十方界聊現(xiàn)半身,三世佛不消一口。——出自釋正覺《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第4句】:三世佛相傳寐語,覺來無我壞兒孫。——出自釋正覺《夢齋求頌》
【第5句】:三世本空今尚寂,去來何處更追尋。——出自現(xiàn)代·馬一浮《雜感》
【第6句】:三世種成庭上桂,一生讀盡藏中經(jīng)。——出自劉黻《挽曹夫人》
【第7句】:韓君惠我涪翁帖,三世風(fēng)流不在茲。——出自趙蕃《帖永新韓主簿》
【第8句】:一柄拂聊為伴手,三世佛誰敢稱師。——出自釋正覺《禪人寫真求贊》
【第9句】:笑攜拄杖出門去,三世誰知一口吞。——出自釋祖珍《偈三十五首》
【第10句】:一門鄒魯斯文地,三世羲皇太古人。——出自方逢辰《挽有宋周府君袁夫人》
【第11句】:三世白士猶醉眠,山翁作善天應(yīng)憐。——出自蔡襄《題譙國評事壁》
【第12句】:中興王社舊同功,三世何嘗間一忠。——出自岳珂《聞韓正倫檢正掛冠感嘆故交悵然久之偶成三首》
【第13句】:三世深謀啟帝基,可憐孀婦與孤兒。——出自唐·徐夤《兩晉》
【第14句】:三世只身長婉娩,兩兒雙淚遽縱橫。——出自黃干《代季亨二首》
【第15句】:累朝經(jīng)學(xué)堪貽厥,三世名家列友于。——出自曹彥約《和西園胡季履見寄》
【第16句】:兩賢高躅明千佛,三世傳家又一燈。——出自錢時《聯(lián)輝閣詩》
【第17句】:三世諸化同此路,天無門兮地?zé)o戶。——出自釋印肅《加頌蜀僧雪頌》
【第18句】:虛空落地須彌碎,三世如來不出頭。——出自釋如珙《偈頌二十首》
【第19句】:三世相家知有后,十分謙德似無官。——出自陳著《次韻史芝田來訪》
【第20句】:丈人清德冠儒林,三世文章照古今。——出自李處權(quán)《簡蘇二丈》
【第21句】:三世請佛不知有,顛狂普化翻筋斗。——出自釋梵琮《偈頌九十三首》
【第22句】:三世讀書無白屋,一經(jīng)教子勝黃金。——出自元·元好問《浣溪沙 外家種德堂》
【第23句】:佛說剎說眾生說,三世一切說這個。——出自釋印肅《數(shù)珠歌》
【第24句】:三世精能舉世無,筆端狼藉見功夫。——出自唐·方干《水墨松石》
【第25句】:三世青氈傳舊物,十年黃綬歡徒勞。——出自楊億《鄱陽皮錄事》
【第26句】:三世密傳張顥印,貳車新得呂虔刀。——出自顏太初《壽馮北部》
【第27句】:大千經(jīng)卷鐘出礙,三世佛口谷吞風(fēng)。——出自釋正覺《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第28句】:百年能得幾回醉,三世肯辭平等杯。——出自吳芾《送魯漕四首》
【第29句】:客意歸臥四明麓,三世佛從禪口吞。——出自釋正覺《送月上人歸鄉(xiāng)》
【第30句】:三世儒科獨(dú)隱淪,功名豈必在吾身。——出自周必大《王季海正言父宣義挽詞》
【第31句】:一門人杰成龍種,三世科名各繼宮。——出自汪莘《壽高內(nèi)翰》
【第32句】:三世往還為近戚,一時遞互喚徵君。——出自魏野《懷寄河中表兄李徵君》
【第33句】:歷代祖心選同科,三世佛口閑掛壁。——出自釋正覺《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第34句】:三世卿云涪水秀,一門巢許蜀山清。——出自李新《送馮夢授試禮部》
【第35句】:三世如來同一簦笥炅獻(xiàn)餮a(bǔ)陀夢。——出自南宋·陸游《僧師源畫觀音贊》
【第36句】:三世佛身猶破相,一泓泉水亦生波。——出自汪元量《惠山值雨》
【第37句】:南無總持功德藏,三世十方諸佛印。——出自釋遵式《大悲觀音栴檀像》
【第38句】:三世一門詩禮在,莫教春意有窮年。——出自陳著《深瀹既聚用前韻示之并示侄溥》
【第39句】:三世高枝折廣寒,謂宜挽致道家山。——出自劉克莊《又和感舊四首》
【第40句】:三世擊鐘敲石磬,十年學(xué)劍斮銅釘。——出自程珌《五十六字庸以告未知野夫者》
【第41句】:一門一品如今有,三世三忠自古無。——出自仇遠(yuǎn)《趙子昂陳仲美合作水鳧小景》
【第42句】:十虛俱殞眼方闊,三世齊吞肚覺寬。——出自釋正覺《偈頌二百零五首》
【第43句】:一藏教只成贊嘆,三世佛止可傍觀。——出自釋正覺《偈頌七十八首》
【第44句】:一經(jīng)在昔曾雙薦,三世於今不異財。——出自方岳《晚泛草塘有魚入舟呼童膾之適見瑞蓮駢植與客賦首尾吟》
【第45句】:四時青眼相看易,三世同盟耐久難。——出自宋·艾性夫《題陳朝玉愛竹軒》
【第46句】:蓬萊仙人才偉英,三世實(shí)以文章稱。——出自強(qiáng)至《謝陳伯成學(xué)士》
【第47句】:叢林切莫亂商量,三世諸佛不知有。——出自釋正覺《偈頌二百零五首》
【第48句】:三世兒孫居柁尾,四方知識會沙頭。——出自高翥《船戶》
【第49句】:壺公簪紱數(shù)如沙,三世青云在一家。——出自方孝能《句》
【第50句】:三世文章稱大手,一門兄弟獨(dú)良眉。——出自宋·曾布《江南好》
【第51句】:眼前石屋著書象,三世十方齊現(xiàn)身。——出自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160》
“三世”結(jié)尾的七言詩句【第1句】:飄零不死見三世,爾復(fù)預(yù)此能言流。——出自戴表元《送程敬叔教論赴建平》
【第2句】:自守一官歷三世,退令諸子分千金。——出自楊時《贈致政楊孟堅宣德》
【第3句】:六丁難取真寄愁,程家十襲今三世。——出自楊萬里《題眉山程侅所藏山谷寫杜詩帖》
【第4句】:自從曹氏盜神器,父子相傳已三世。——出自于石《續(xù)金銅仙人辭漢歌》
【第5句】:偶傳衣缽斷三世,遂配云中詔千古。——出自王之道《四祖山》
【第6句】:人倫風(fēng)化歸三世,王室功勞屬兩朝。——出自曾鞏《慈圣光獻(xiàn)皇太后挽詞二首》
【第7句】:手提將鉞雖三世,身到臺衡始二人。——出自朱長文《閏月丙子判府相公被制命升使弼越六月癸卯公誕生之辰謹(jǐn)齋潔為詩二》
【第8句】:長貧豈謂連三世,不調(diào)那知又十年。——出自吳芾《送王若夫造朝》
【第9句】:脫離勞動逾三世,來到農(nóng)村學(xué)績麻。——出自近代·俞平伯《績麻》
【第10句】:百年斷稿傳三世,一日晴窗抵萬金。——出自南宋·陸游《冬晴稍理舊學(xué)有感于懷》
【第11句】:神州陸沉五終星,有讎未復(fù)已三世。——出自沈繼祖《上章帥侍郎》
【第12句】:元臣事業(yè)通三世,舊將威名服四鄰。——出自蘇轍《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送文太師致仕還洛三首之一》
【第13句】:妙窮正念空三世,凈洗余昏月一墀。——出自釋正覺《偁上人干造延壽院乞頌》
【第14句】:積因得果通三世,臨老長閑自一時。——出自蘇轍《諸子將筑室以畫圖相示三首》
【第15句】:懷中初見孫三世,巷口新成宅一區(qū)。——出自蘇轍《喜侄邁還家》
【第16句】:南遷閩嶠已三世,土風(fēng)正坐儒冠錯。——出自宋·敖陶孫《再用韻酬陳秘校來擊楫清中原之志故中間多》
【第17句】:傷心遂哭公三世,墮淚難招爾九京。——出自趙汝騰《挽巖云趙使君》
【第18句】:馳名最久經(jīng)三世,閱病雖多未十全。——出自劉克莊《聽蛙方君作八老詩效顰各賦一首內(nèi)三題余四十年前已作遂不重說倡言》
“三世”在中間的七言詩句【第1句】:公侯三世多衰微,竊貿(mào)擔(dān)頭由婢仆。——出自梅堯臣《和楊直講夾竹花圖》
【第2句】:虛空故無壁落礙,解了十方三世緣。——出自釋正覺《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第3句】:思大氣吞三世佛,兒孫未到敗門庭。——出自釋正覺《歲開八日謁西溪真悟講師》
【第4句】:科目一朝來券外,姓名三世在碑陰。——出自劉克莊《陪諸先輩題名登春臺舑軒即席次故相陳魏公韻某繼作》
【第5句】:一笑十方三世事,不妨隨處薩婆訶。——出自釋正覺《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第6句】:我家兄弟三世過,謹(jǐn)勿令人說如何。——出自陳著《醉中示侄薄》
【第7句】:可但館娃能敗國,阿員三世只談兵。——出自項安世《一日姑蘇懷古》
【第8句】:身是六朝人物舊,眼看三世子孫昌。——出自魏了翁《樊仲恂母太碩人李氏挽詩》
【第9句】:譽(yù)兒雖是兩翁癖,積德已自三世種。——出自宋·蘇軾《過于海舶得邁寄書酒作詩遠(yuǎn)和之皆粲然可觀子》
【第10句】:六藝近夸三世學(xué),四賢爭顯一家風(fēng)。——出自陽枋《挽南平趙化卿》
【第11句】:幾世世修三世福,萬燈燈是一燈緣。——出自宋伯仁《題智門寺寄住山伊巖玉老》
【第12句】:一亙清虛衲子家,十方三世個生涯。——出自釋正覺《偈頌七十八首》
【第13句】:昨夢已論三世事,歲寒猶喜五人同。——出自蘇軾《次韻林子中、王彥祖唱酬》
【第14句】:死喪三世委平地,骨肉不得歸黃泉。——出自蘇轍《贈馬正卿秀才》
【第15句】:要將三世佛髑髏,穿作數(shù)珠子一穿。——出自釋正覺《偈頌二百零五首》
【第16句】:父祖松楸三世冢,弟兄桑梓百年居。——出自劉過《謁江華曾百里》
【第17句】:諸惡能通三世業(yè),瓣香要做再來身。——出自劉克莊《和竹溪三詩·效顰一首》
【第18句】:能賦君推三世事,倦游我棄七年官。——出自宋·陳與義《次韻謝邢九思》
【第19句】:道人自嫌三世將,棄家十年今始壯。——出自宋·蘇軾《贈僧》
【第20句】:便是口吞三世佛,沾化涓滴也難消。——出自釋法薰《茶湯會乞頌》
【第21句】:有口不吞三世佛,一天風(fēng)月任蕭騷。——出自釋普度《示食三白通庵主》
【第22句】:祖風(fēng)三世未應(yīng)息,天道百年今好還。——出自萬俟紹之《謁曾祖提刑墓》
【第23句】:帝捧瑤觴玉座前,彩衣三世祝堯年。——出自楊萬里《德壽宮慶壽口號十篇》
【第24句】:已聞三世沒軍營,又見兒孫學(xué)戰(zhàn)爭。——出自唐·韋莊《旅次甬西見兒童以竹槍紙旗戲?yàn)殛嚵小嘁蚋兄?/p>
【第25句】:喜開三世瑤環(huán)瑞,滿望重闈白發(fā)慈。——出自陳著《丙戌十一月十六日迎孫試周八句》
【第26句】:西山家學(xué)有根柢,眼中三世琮璋珪。——出自翁合《賀參政生日古風(fēng)》
【第27句】:一口吞盡三世佛,牙如劍樹眼如鈴。——出自釋智愚《頌古一百首》
【第28句】:你也住,我也住,十方三世一時捏。——出自釋正覺《偈頌二百零五首》
【第29句】:器識誰能三世合,規(guī)摹可復(fù)百年過。——出自曾豐《讀六一先生碑亭記》
【第30句】:一口盡吞三世佛,近來出世佛猶多。——出自釋惟一《送僧游南岳》
【第31句】:自嗟三世須臾見,不有余生地遇難。——出自陳藻《謝余薦鸮聽易惠詩一首》
【第32句】:奉使共成三世澤,思親遠(yuǎn)滄百年心。——出自韓維《和十一侍郎》
【第33句】:報通三世釋迦言,莫將梁武為題目。——出自唐·貫休《送盧舍人三首》
【第34句】:父祖詩家三世將,弟兄文陣兩秦難。——出自項安世《次韻贈東湖周子問》
【第35句】:一笑林間說向春,宿緣三世豈無因。——出自張閏《玉照堂觀梅二十首》
【第36句】:經(jīng)眼盡知三世事,含飴已看幾重孫。——出自蘇籀《張孺人九十六歲簽判求眉壽堂詩二首》
【第37句】:浙右誰非三世宦,江南終不十貧寒。——出自方回《用夾谷子括吳山晚眺韻十首》
【第38句】:盡窗三世親親話,分付兒孫此意長。——出自陳著《丙戌人日與內(nèi)侄汪景淵同飲于宜晚二首》
【第39句】:閉戶一經(jīng)真有子,傳家三世定逢時。——出自李彌遜《題汪祖義桂林堂》
【第40句】:圣主方求三世舊,老臣何止一遺簪。——出自蘇轍《次韻劉貢父和韓康公憶其弟持國二首》
【第41句】:我忝金蘭三世契,頗堪溪滸憶清風(fēng)。——出自陽枋《挽垓山陳宣義》
【第42句】:如君三世工文墨,江左于今有幾家。——出自方回《次韻謝吳太初》
【第43句】:燈長三世火長明,千里遺蹤子細(xì)尋。——出自林用中《方廣圣燈次敬夫韻》
【第44句】:男兒似種世所少,俞郎三世成清儒。——出自戴表元《俞光遠(yuǎn)父子歸馬巗兼托問訊故舊》
【第45句】:玄晏一生都臥病,子云三世不遷官。——出自宋·蘇軾《王文玉挽詞》
【第46句】:德厚不妨三世將,時平空見萬夫齊。——出自蘇轍《送高士敦赴成都兵鈐》
【第47句】:入三世而非去來,混萬緣而無正倒。——出自釋正覺《偈頌七十八首》
【第48句】:執(zhí)戟老人雙鬢斑,陸沉三世不遷官。——出自胡仔《足子蒼和人詩》
【第49句】:收來放去任縱橫,即是十方三世佛。——出自白玉蟾《快活歌二首》
【第50句】:可憐三世不復(fù)仇,泰山之婦何足數(shù)?——出自元·楊維楨《殺虎行》
【第51句】:佛身三世歸依地,鄰寺百僧清凈因。——出自蘇轍《生日》
【第52句】:南無十方三世佛,南無本師大牟尼。——出自釋遵式《大悲觀音栴檀像》
【第53句】:傳封三世盡河?xùn)|,家占中條第一峰。——出自唐·王建《上張弘靖相公》
【第54句】:尚喜君家文墨事,到今三世未能休。——出自趙蕃《蕃來湖州連與叔驥和叔明父叔寶相從又從和叔獲見先給事遺墨輒賦二》
【第55句】:空愧朱衣華發(fā)吏,玉堂三世見題名。——出自范祖禹《初到玉堂》
【第56句】:自言三世充拍戶,官拋萬斛嗟長貧。——出自葉適《朱娘曲》
【第57句】:天理人倫古到今,一門三世弟兄心。——出自陳著《宜晚小酌二首》
【第58句】:一念萬年了塵劫,十方三世同正觀。——出自釋正覺《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第59句】:累將重侯何足道,幾人三世有詩名。——出自劉克莊《題趙志仁南溪雙蓮》
【第60句】:子云三世惟身在,為向西南說病容。——出自宋·蘇軾《送鮮于都曹歸灌口舊居》
【第61句】:奈何三世奉恩澤,肯以軀命辭枯焦。——出自蘇舜元《瓦亭聊句》
【第62句】:平陳禪周隋楊堅,夫何三世隋嗣斃。——出自陳普《歷代傳授歌》
【第63句】:天意分明昌宋德,誕辰三世總丁年。——出自楊萬里《賀皇太子九月四日生辰十首》
【第64句】:過現(xiàn)未來三世佛,不離其中轉(zhuǎn)法輪。——出自釋道川《頌古二十八首》
【第65句】:一點(diǎn)靈明三世外,十分妙凈萬機(jī)前。——出自釋正覺《榮上人發(fā)心知羅漢堂辦茶油事乞頌》
【第66句】:欲與萬山修郡志,誰能三世擅詩名。——出自方回《次韻贈趙豈卿吟嘯公之孫乃父亦能詩》
【第67句】:十方三世本來空,受記豈非遭佛幻。——出自北宋·王安石《與僧道升二首》
【第68句】:上襲篡攘三世業(yè),下承丕祚本無功。——出自徐鈞《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