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摘抄詞句 《我們仨》好句摘抄加賞析有哪些
【第1句】:《我們仨》好句摘抄加賞析有哪些
【第1句】:從今往后,咱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
賞析:感情不會因為軀體的生滅或是距離的遠近而有所改變,因為我們彼此的心永遠連接在了一起。【第2句】: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
賞析:錢仲書夫婦的低調和博學讓我衷情,而錢老的幽默和楊老的平和更是讓人生敬,他們面對困苦時的平靜,面對榮譽時的低調,為人處事只求無悔于心,錢老一家人的生活是平凡的,但他們一家人始終是樂觀的,無真是于平凡中顯出不平凡。【第3句】: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
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賞析:出身不論貧富貴賤,有良好的心性處事就已經穩健三分,而這機緣,如果只是原地等候的話,那便是守株待兔,最后將一事無成,機緣,不只是巧合,也是要靠自己爭取的;在這世上,高調總會出亂子,真正的力量源于世人,隱藏在他們其中,他們的力量會保護你,你也會更貼近地感受到他們所感受的。
【第4句】:我撫摸著一步步走過的驛道,一路上都是離情。賞析:如要鍛煉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成堅忍的性格。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第5句】: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賞析:我覺得只要走心了,離別無論長短都是痛苦的,拉起彼此的手好好走下去吧。
【第2句】:我們仨好段摘抄加點評
序:《我們仨》好素雅的名字,這是楊絳先生在九十多歲后寫出的文字,用她最后的精力與顫巍巍的手。只有老人,有哲思且生活幸福的老人,才會把一生的故事總結的如此簡單----《我們仨》,什么事,都是我們仨,攜手同行,相互扶持。
全書最有感觸的,是書最后的”附錄“,我驚異于身為教授且也年過半百的錢媛,用又黑又粗的筆寫孩童似筆畫清晰的大字給爸爸,仔細尋找答案,才知道是因為錢鍾書先生眼神不濟又想親啟女兒的信,女兒當然使自己的字盡量好認來滿足爸爸。
《我們倆老了》《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
1,摘抄:往往是我們兩個人從一個地方出來,他一晃眼不見了。我到處問詢,無人理我。我或是來回尋找,走入一連串的死胡同,或獨在昏暗的車站等車,等那末一班車,車也總不來。夢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我們倆老了》
賞析:這是老人夢,老人們都常做。而這一類夢的主題,往往是老伴或兒女失散了,怎么也尋覓不回來,最后一急,人便醒了。在夢中,總是拼命的尋找,尋找,仿佛丟了的,就是整個世界,或許年輕的時候不覺得,可等人老了,就把老伴兒女看成是生命的寄托。
2,摘抄:另一個護士在門口探頭。她很好奇地問我:“你為什么不叫不喊呀?”她眼看我痛得要死,卻靜靜地不吭一聲。
我沒想到還有這一招,但是我說:“叫了喊了還是痛呀。”
她們越發奇怪了。-----《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
賞析:這就是楊絳的不同凡響,在生完孩子后的恍惚之際,仍能說出充滿哲思的話,”嚇壞“了牛津的護士。“叫了喊了還是痛呀”所以,楊絳在這時扔保持了自己的優雅與沉靜。
3,我心上又綻出幾個血泡,添了幾只包含熱淚的眼睛.”“迎面的寒風,直往我的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東西揉成一團往胸口里塞.”
虛虛實實,真實飽滿的是,其中蘊含的真真切切的傷痛.
【第4句】:“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
也許,這樣的認知,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懂,但是從一個經歷過現實、歲月的考驗以及見證的老者來說,無疑是最具有說服力的了.
【第3句】:我們仨的作品摘錄
第一部 我們倆都老了 有一晚,我做了一個夢。我和鍾書一同散步,說說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太陽已經下山,黃昏薄幕,蒼蒼茫茫中,忽然鍾書不見了。我四顧尋找,不見他的影蹤。我喊他,沒人應。 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鍾書不知到哪里去了。我大聲呼喊,連名帶姓地喊。喊聲落在曠野里,好像給吞吃了似的,沒留下一點依稀仿佛的音響。徹底的寂靜,給沉沉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往前看去,是一層深似一層的昏暗。我腳下是一條沙土路,旁邊有林木,有潺潺流水,看不清楚溪流有多么寬廣。向后看去,好像是連片的屋宇房舍,是有人煙的去處,但不見燈火,想必相離很遠了。鍾書自顧自先回家了嗎?我也得回家呀。我正待尋覓歸路,忽見一個老人拉著一輛空的黃包車,忙攔住他。他倒也停了車。可是我怎么也說不出要到哪里去,惶急中忽然醒了。鍾書在我旁邊的床上睡得正酣呢。 我轉側了半夜等鍾書醒來,就告訴他我做了一個夢,如此這般;于是埋怨他怎么一聲不響地撇下我自顧自走了。鍾書并不為我夢中的他辯護,只安慰我說: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 是的,這類的夢我又做過多次,夢境不同而情味總相似。往往是我們兩人從一個地方出來,他一晃眼不見了。我到處問詢,無人理我。我或是來回尋找,走入一連串的死胡同,或獨在昏暗的車站等車,等那末一班車,車也總不來。夢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鍾書大概是記著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個長達萬里的夢。
第二部 我們仨失散了 這是一個“萬里長夢”。夢境歷歷如真,醒來還如在夢中。但夢畢竟是夢,徹頭徹尾完全是夢。 (一)走上古驛道
等待是煩心的。我叫自己別等,且埋頭做我的工作。可是,說不等,卻是急切的等,書也看不進,一個人在家團團轉。快兩點了,鐘書還沒回來。我舀了半碗湯,泡兩勺飯,胡亂吃下,躺著胡思亂想。想著想著,忽然動了一個可怕的念頭。我怎么能讓鐘書坐上一輛不知來路的汽車,開往不知哪里去呢?
阿圓說:“媽媽,累了吧?”她在柜臺近側找到個坐處,叫媽媽坐下,把手提包放在我身邊。她自己就去招呼柜臺后面的人辦手續。先是查看種種證件,阿圓都帶著呢。掌柜的仔細看過,然后拿出幾份表格叫她一一填寫。她填了又填,然后交費。我暗想,假如是綁匪,可真是官派十足啊。那掌柜的把存單一一登記,一面解釋說:“我們這里房屋是簡陋些,管理卻是新式的;這一路上長亭短亭都已改建成客棧了,是連鎖的一條龍。你們領了牌子就不用再交費,每個客棧都供吃、供住、供一切方便。旅客的衣著和日用品都可以在客棧領,記帳。旅客離開房間的時候,把自己的東西歸置一起,交給柜臺。船上的旅客歸船上管,你們不得插手。住客棧的過客,得遵守我們客棧的規則。”他拿出印好的一紙警告,一紙規則。 警告是紅牌黑字,字很大。 (一)順著驛道走,沒有路的地方,別走。 (二) 看不見的地方,別去。 (三) 不知道的事情,別問。 規則是白紙黑字,也是大字。 (一) 太陽落到前艙,立即回客棧。驛道荒僻,晚間大門上閂后,敲門也不開。 (二) 每個客棧,都可以休息、方便,進餐,勿錯過。 (三) 下船后退回原客棧。 掌柜的發給我們各人一個圓牌,上有號碼,北面叫我們按上指印,一面鄭重叮囑,出入總帶著牌兒,守規則,勿忘警告,尤其是第三條,因為最難管的是嘴巴。
第三部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為有我們仨。我們仨失散了,家就沒有了。剩下我一個人,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窮的羈旅倦客;顧望徘徊,能不感嘆“人生如夢”“如夢幻泡影”? 但是,盡管這么說,我卻覺得我這一生并不空虛;我活得很充實,也很有意思,因為有我們仨。也可說:我們仨都沒有虛度此生,因為是我們仨。 “我們仨”其實是最平凡不過的。誰家沒有夫妻子女呢?至少有夫妻二人,添上子女,就成了我們三個或四個五個不等。只不過各家各個樣兒罷了。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鐘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 現在我們三個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
【第4句】:《我們仨》中的好詞好句有沒有啊
不記得從那年開始的,我們仨就稱呼兄弟了。
說過得絕不讓誰拉下,這一過就大半輩子了。不記得沒為誰打過架,你我他就站在那兒了。
這杯茶端起了放不下,酸甜苦辣一起飲下。留在我身上的疤 ,已經刻進我生命了。
再丑也會接受它 ,我們仨兄弟啊 。受了傷不會害怕 ,犯了錯也把尷尬。
回過頭還是兄弟呀,我們仨兄弟啊。習慣了互相牽掛,一起看滄桑變化。
舉起杯我的兄弟啊。我們仨兄弟啊 。
受了傷不會害怕 ,犯了錯也把尷尬。回過頭還是兄弟呀,我們仨兄弟啊。
習慣了互相牽掛,一起看滄桑變化。舉起杯我的兄弟啊。
【第5句】:楊絳《我們仨》散文摘抄400字摘抄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為有我們仨。我們仨失散了,家就沒有了。剩下我一個人,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窮的羈旅倦客;顧望徘徊,能不感嘆“人生如夢”“如夢幻泡影”?
但是,盡管這么說,我卻覺得我這一生并不空虛;我活得很充實,也很有意思,因為有我們仨。也可說:我們仨都沒有虛度此生,因為是我們仨。
“我們仨”其實是最平凡不過的。誰家沒有夫妻子女呢?至少有夫妻二人,添上子女,就成了我們三個或四個五個不等。只不過各家各個樣兒罷了。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鐘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
現在我們三個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
【第6句】:《我們仨》摘記加賞析
夢境中女兒錢璦去世的時候: 女的說:“她自己說,她得的是一種很特殊的結核病,潛伏了幾十年又再發,就很厲害,得用重藥。
她很堅強。真堅強。
只是她一直在惦著她的爹媽,說到媽媽就流眼淚。” 我覺得我的心上給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只飽含著熱淚的眼睛。
我不敢做夢了。可是我不敢不做夢。
我想到她夢中醒來,看到自己孤零零躺在醫院病房里,連夢里的媽媽都沒有了。而我的夢是十足無能的,只像個影子。
我依偎著她,撫摸著她,她一點不覺得。 我知道夢是富有想像力的。
想念得太狠了,就做噩夢。我連夜做噩夢。
阿圓漸漸不進飲食。她頭頂上吊著一袋紫紅色的血,一袋白色的什么蛋白,大夫在她身上打通了什么管子,輸送到她身上。
劉阿姨不停地用小勺舀著杯里的水,一勺一勺潤她的嘴。我心上連連地綻出一只又一只飽含熱淚的眼睛。
她鮮花般的笑容還在我眼前,她溫軟親熱的一聲聲“娘”還在我耳邊,但是,就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晃眼她沒有了。就在這一瞬間,我也完全省悟了。
我防止跌倒,一手扶住旁邊的柳樹,四下里觀看,一面低聲說:“圓圓,阿圓,你走好,帶著爸爸的祝福回去。”我心上蓋滿了一只一只飽含熱淚的眼睛,這時一齊流下淚來。
我的手撐在樹上,我的頭枕在手上,胸中的熱淚直往上涌,直涌到喉頭。我使勁咽住,但是我使的勁兒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
只聽得噼嗒一聲,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東西。迎面的寒風,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
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東西揉成一團往胸口里塞;幸虧血很多,把滓雜污物都洗干凈了。 夢境中錢鐘書去世的時候: 我眼前一片昏黑,耳里好像能聽到嘩嘩的水聲。
一個人在昏黑的亂山里攀登,時間是漫長的。我是否在山石坳處坐過,是否靠著大樹背后歇過,我都模糊了。
我只記得前一晚下船時,鐘書強睜著眼睛招待我。我說:“你倦了,閉上眼,睡吧。”
他說:“絳,好好里(即'好生過’)。”我有沒有說“明天見”呢?晨光熹微,背后遠處太陽又出來了。
我站在亂山頂上,前面是煙霧蒙蒙的一片云海。隔岸的山,比我這邊還要高。
被兩山鎖住的一道河流,從兩山之間瀉出,像瀑布,發出嘩嘩水聲。我眼看著一葉小舟隨著瀑布沖瀉出來,一道光似的沖入茫茫云海,變成了一個小點;看著看著,那小點也不見了。
還沒到客棧,一陣旋風把我卷入半空。我在空中打轉,暈眩得閉上眼睛。
我睜開眼睛,我正落在往常變了夢歇宿的三里河臥房的床頭。不過三里河的家,已經不復是家,只是我的客棧了。
生活掠影: 還有活蝦。我很內行地說:“得剪掉須須和腳。”
我剛剪得一刀,結果蝦在我手里抽搐,我急得扔下剪子,扔下蝦,逃出廚房,又走回來。鐘書問我怎么了,我說:“蝦,我一剪,痛得抽抽了,以后咱們不吃了吧!”鐘書跟我講道理,說蝦不會像我這樣痛,他還是要吃的,以后可由他來剪。
鐘書這段時間只一個人過日子,每次到產院探望,常苦著臉說:“我做壞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
我說:“不要緊,我會洗。” “墨水呀!”“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了。
然后他又做了壞事了,把臺燈砸了。我問明是怎樣的燈。
我說:“不要緊,我會修。”他又放心回去了。
我說“不要緊”,他真的就放心了。因為他很相信我說的“不要緊”。
我們在倫敦“探險”時,他顴骨上生了一個疔。我也很著急。
有人介紹了一位英國護士,她教我做熱敷。我安慰鐘書說:“不要緊,我會給你治。”
我認認真真每幾小時為他做一次熱敷,沒幾天,我把膿拔去,臉上沒留下一點疤痕。他感激之余,對我說的“不要緊”深信不疑。
我住產院時他做的種種“壞事”,我回寓后,真的全都修好。 有一夜,他穿了又重又不暖和的厚呢大衣在屋里滿地走。
我已連著幾夜和衣而臥,陪著他不睡。忽然,我聽不見他呼嘯,只見他趴在桌上,聲息全無。
我嚇得立即跳起來。我摸著他的手,他隨即捏捏我的手,原來他是乏極了,打了個盹兒,他立刻繼續呼嘯。
我深悔鬧醒了他,但聽到呼嘯,就知道他還在呼吸。 我們仨,卻不止三人。
每個人搖身一變,可變成好幾個人。例如阿瑗小時才五六歲的時候,我三姐就說:“你們一家呀,圓圓頭最大,鐘書最小。”
我的姐姐妹妹都認為三姐說得對。阿瑗長大了,會照顧我,像姐姐;會陪我,像妹妹;會管我,像媽媽。
阿瑗常說:“我和爸爸最'哥們’,我們是媽媽的兩個頑童,爸爸還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變為最大的。
鐘書是我們的老師。我和阿瑗都是好學生,雖然近在咫尺,我們如有問題,問一聲就能解決,可是我們決不打擾他,我們都勤查字典,到無法自己解決才發問。
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飯,都需我們母女把他當孩子般照顧,他又很弱小。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鐘書去世。
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第7句】:《我們仨》摘抄賞析
“我心上又綻出幾個血泡,添了幾只包含熱淚的眼睛。”“迎面的寒風,直往我的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東西揉成一團往胸口里塞。”
虛虛實實,真實飽滿的是,其中蘊含的真真切切的傷痛。
“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
也許,這樣的認知,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懂,但是從一個經歷過現實、歲月的考驗以及見證的老者來說,無疑是最具有說服力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