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詞十七講中的好句子匯總200條
唐宋詞十七講之柳永
柳永是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北宋社會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每個人都唱詞寫詞??墒?,專力寫歌詞的柳永,卻是平生落拓不得志的。因為他生活浪漫,不檢點,就被那些自命為正人君子的所謂官場的社會所擯棄了。下面是關《唐宋詞十七講》之柳永,歡迎閱讀。
唐宋詞十七講之柳永
有一天,柳永見晏殊,晏殊就說,賢俊作曲子嗎?他的意思是說,你的品格不太好,怎么總作那些歌曲呢?柳永不服氣說,宰相先生你不是也寫歌詞嗎?晏殊說某雖作曲子,不曾道“針線閑拈伴伊坐”呀。柳永所寫的是勾欄瓦舍之中的階級層次比較低的歌伎酒女,所以他的詞,曾經被很多人譏諷詆毀。那些文人詩客不喜歡他,說是市井的人,不讀書的人才喜歡他。說他雖脫村野,而聲態可憎。認為他寫的是俗濫。這是大家共同看到的柳詞的缺點。
一般看到柳詞的長處在那里呢?因為他既然寫的是長調,就不能夠像馮延巳,李后主把感情凝聚在一起的,他要鋪排敘述,不能夠只以一個重點的感發為主。關于長調的鋪敘,我們要看《夜半樂》這首詞:
凍云黯淡天氣,扁舟一葉,乘興離江渚。渡萬壑千巖,越溪深處。怒濤漸息,樵風乍起,更聞商旅相呼,片帆高舉。泛畫鹢、翩翩過南浦。
望中灑旆閃閃,一簇煙村,數行霜樹。殘日下,漁人鳴榔歸去。敗荷零落,衰楊掩映,岸邊兩兩三三,浣紗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語。
到此因念,繡閣輕拋,浪萍難駐。嘆后約、丁寧竟何據。慘離懷、空恨歲晚歸期阻。凝淚眼、杳杳神京路。斷鴻聲遠長天暮。
——夜半樂
他有時間,有地點,出發了。因為他要鋪排,一段一段地寫下去。他是扁舟一葉,渡過了萬壑千巖,經過了越溪深處……聽到有商人旅客彼此在在船上相呼。片帆高舉,乘著有畫的船翩翩過南浦。從江水中經過,來到了一處村莊,看見岸邊浣紗的游女。“到此因念” ……后面是他的感想:他說我懷念起我離別了的可愛的女子,像水面上的浮萍,沒有辦法留下來。我嘆息臨行時有一個以后見面的約言,叮嚀囑咐。可是,將來是不是真的能見面呢?
以前一般詞人所寫的相思離別是從女子的角度寫,柳永是從男子的角度寫的;而且,因為是在外的游子,所以他看到高遠的景物,結合了志意的追尋。柳永的詞,往往前邊寫得很現實,平俗。但是他忽然間會出現一兩句,就把全篇的氣格都振起來了。
他常常寫到帝都,這是帶著雙重感情的。一重感情是懷念他當初在汴京歡樂的生活,懷念他曾經愛過的女子。另外一層感情,就是他在帝都追尋仕宦的志意,希望有所成就。但他平生不得志,都是奔波在道途之上。所以他的詞寫羈旅行役也寫得好。
向深秋,雨馀爽氣肅西郊。陌上夜闌,襟袖起涼飆。天末殘星,流電未滅,閃閃隔林梢。又是曉雞聲斷,陽烏光動,漸分山路迢迢。
驅驅行役,苒苒光陰,蠅頭利祿,蝸角功名,畢竟成何事,漫相高。拋擲云泉,狎玩塵土,壯節等閑消。幸有五湖煙浪,一船風月,會須歸去老漁樵。
——鳳歸云
“向深秋……閃閃隔林梢。”他寫所見的景物,真正的眼中所見,真正的身體所感。不因襲陳言,這是柳永的成就。他走在小路上,黑夜將要過去了。涼風吹在衣襟兩袖之中。飆,是狂風。抬頭一看,天邊有幾點殘星,明亮的流星的光線就在樹林的那邊沉沒了。多么真切的形容和描寫!他在路上奔走已不是一天,今天又是破曉的雞聲唱過。烏,是神話傳說太陽里有一只三足烏,管它叫陽烏。太陽的光影慢慢透出來,在破曉的光影中,才逐漸地分辨出要走的崎嶇的小路。迢迢,還有那么漫長的一條路。
“驅驅行役……漫相高。”這是柳永的悲哀。相傳柳永死后連埋葬的費用都沒有。他一生都生活在這種貧窮困苦的奔波之中。年華消逝了,得到卻只是蝸角功名。蝸角,比喻極微小的境地。我也希望將來功成名就,可以隱居,終老在林下。我有這樣的資格嗎?沒有!當年偉大的理想和抱負,就這么隨隨便便地消磨殆盡了。然而會有一天,我不再奔走,歸去終老過漁樵的生活。
柳永平生都是不幸的,不得意的。他用世的志意,跟他浪漫的性情以及他音樂的才能互相矛盾,而由于這樣的原因,使中國詞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開闊的境界。把詞里的感情從“春女善懷”變成“秋士易感”。中國有一個“秋士易感”的傳統。悲秋是因為草木的搖落而聯想到生命的短暫,聯想到自己的才華不能夠有所完成。這是有才志的人共同的悲哀。柳永以一個男子寫旅途,登山臨水,登高望遠,開闊博大。
宋人筆記詩話記載:“東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語于詩句不減唐人高處。”唐人詩的高處何在?唐詩最具特色的毫無疑問是盛唐的詩歌,而一般說起來,盛唐的詩歌是以氣象取勝的。中國早期的詩寫景的不多,《詩經》的草木鳥獸,是比興的'發端;《楚辭》的香草是喻托,都不是敘寫的主體。詩開始寫山水大自然,是在六朝時代??墒悄切┒际且粋€個圖畫,客觀地刻畫描寫。把山水自然的感發和自己的感情結合在一起的是唐人的詩歌,特別是唐人近體詩歌。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眸。
——八聲甘州
讀詞時一定要注意音節頓挫,第一句八個字,“對”字要停頓,“對——瀟瀟暮雨灑江天”。詞里有時要用一個領字,帶出一個段落,一段一段向前鋪展,才能敷衍成長篇慢詞。“漸霜風凄緊”。“對”是一個領字。后邊的“漸”也是一個領字,又貫串下來一大排的句子。柳永更妙的一點,是他寫秋天,寫日暮,寫雨,寫雨后。為什么呢?所謂興象,興是一種感發,什么引起你的感發呢?鐘嶸《詩品》說的“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是陰陽之氣感動了萬物,而萬物的變動感動了人的內心。“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寫的是景物的變化。因為是雨,好像是雨沖刷過了,是秋天了,所以是洗清秋。經過一番雨的沖洗,那秋天的景色就更加顯得蕭瑟凄涼了。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清霜以后的秋風,一天比一天強勁和寒冷了。于是詩人就引起了一種“關河冷落”的感受,山上的關塞,河中的流水,都冷落了。所有的草木,山巔水涯的花草都零落了。人站在高樓上,面對著落日,那種時節的消逝,苒苒光陰消逝的悲哀,都從“殘照當樓”四個字表現出來了。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是處”是每一個處所的意思。每一朵紅色的花,每一片翠綠的葉子都凋零了。“苒苒”是慢慢地移動,慢慢萬物的芳華都過去了。“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所有有生命的都改變了,不改變的惟有現在樓前的流水,默默地向東流去。柳永寫得好,完全是景物,完全是形象,帶著這么多的感發,而且興象高遠。
接下來他說:“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他想的是他自己的男女間相思離別的悲哀,對家人妻子的懷念,“不忍登高臨遠”,一方面是我落拓無成,年華老大,生命落空的悲哀;一方是我為了蠅頭利祿,奔波在羈旅道途之上的悲哀。所以,不忍登在高處,望見遠方的山水,我的故鄉那么遙遠,我想要回去的懷想真是難以收拾。為什么我一直漂泊在外邊?
“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想我的妻子在妝樓上舉首遙望,盼著我坐船歸來,每次看到天邊有船出現,就希望船上有我。結果都錯認了。“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眸!” 她以為我不思念家人,為什么不回來?可是,她怎么知道我,正是如此凝望遠處,懷想家人。
文學成就
【第1句】:描寫市民階層男女之間的感情
柳永詞大量描寫市民階層男女之間的感情,詞中的女主人公,多數是淪入青樓的不幸女子。柳永的這類詞,不僅表現了世俗女性大膽而潑辣的愛情意識,還寫出了被遺棄的或失戀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聲。在詞史上,柳永第一次筆端伸向平民婦女的內心世界,為她們訴說心中的苦悶憂怨。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柳永的詞才走向平民化、大眾化,使詞獲得了新的發展趨勢。
【第2句】:描寫都市生活和市井風光柳永詞多方面展現了北宋繁華富裕的都市生活和豐富多彩的市井風情。柳永長期生活在都市里,對都市生活有著豐富的體驗,他用彩筆一一描繪過當時汴京、洛陽、益州、揚州、會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榮景象和市民的游樂情景。這些都市風情畫,前所未有地展現出當時社會的太平氣象。
唐宋詞十七講:柳永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唐宋詞十七講:柳永
北宋社會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每個人都唱詞寫詞??墒?,專力寫歌詞的柳永,卻是平生落拓不得志的。因為他生活浪漫,不檢點,就被那些自命為正人君子的所謂官場的社會所擯棄了。有一天柳永見晏殊,晏殊就說,賢俊作曲子嗎?他的意思是說,你的品格不太好,怎么總作那些歌曲呢?柳永不服氣說宰相先生你不是也寫歌詞嗎?晏殊說某雖作曲子,不曾道“針線閑拈伴伊坐”呀。柳永所寫的是勾欄瓦舍之中的階級層次比較低的歌伎酒女。所以他的詞,曾經被很多人譏諷詆毀。那些文人詩客不喜歡他,說是市井的人,不讀書的人才喜歡他。說他雖脫村野,而聲態可憎。認為他寫的是俗濫。這是大家共同看到的柳詞的缺點。
一般看到柳詞的長處在那里呢?因為他既然寫的是長調,就不能夠像馮延巳,李后主把感情凝聚在一起的,他要鋪排敘述,不能夠只以一個重點的感發為主。關于長調的鋪敘,我們要看《夜半樂》這首詞:
凍云黯淡天氣,扁舟一葉,乘興離江渚。渡萬壑千巖,越溪深處。怒濤漸息,樵風乍起,更聞商旅相呼,片帆高舉。泛畫鹢、翩翩過南浦。
望中灑旆閃閃,一簇煙村,數行霜樹。殘日下、漁人鳴榔歸去。敗荷零落,衰楊掩映,岸邊兩兩三三,浣紗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語。到此因念,繡閣輕拋,浪萍難駐。嘆后約、丁寧竟何據。慘離懷、空恨歲晚歸期阻。凝淚眼、杳杳神京路。斷鴻聲遠長天暮。
他有時間,有地點,出發了。因為他要鋪排,一段一段地寫下去。他是扁舟一葉,渡過了萬壑千巖,經過了越溪深處。。。聽到有商人旅客彼此在在船上相呼。片帆高舉,乘著有畫的船翩翩過南浦。從江水中經過,來到了一處村莊,看見岸邊浣紗的游女。“到此因念。。”后邊是他的感想。他說我懷念起我離別了的可愛的女子,像水面上的浮萍,沒有辦法留下來。我嘆息臨行時有一個以后見面的約言,叮嚀囑咐??墒?,將來是不是真的能見面呢?
以前一般詞人所寫的相思離別是從女子的角度寫,柳永是從男子的角度寫的;而且,因為是在外的游子,所以他看到高遠的景物,結合了志意的追尋。柳永的詞,往往前邊寫得很現實,平俗。但是他忽然間會出現一兩句,就把全篇的氣格都振起來了。
他常常寫到帝都,這是帶著雙重感情的。一重感情是懷念他當初在汴京歡樂的生活,懷念他曾經愛過的女子。另外一層感情,就是他在帝都追尋仕宦的志意,希望有所成就。但他平生不得志,都是奔波在道途之上。所以他的詞寫羈旅行役也寫得好。
向深秋,雨馀爽氣肅西郊。陌上夜闌,襟袖起涼飆。天末殘星,流電未滅,閃閃隔林梢。又是曉雞聲斷,陽烏光動,漸分山路迢迢。
驅驅行役,苒苒光陰,蠅頭利祿,蝸角功名,畢竟成何事,漫相高。拋擲云泉,狎玩塵土,壯節等閑消。幸有五湖煙浪,一船風月,會須歸去老漁樵。---《鳳歸云》
“向深秋。。閃閃隔林梢。”他寫所見的景物,真正的眼中所見,真正的身體所感。不因襲陳言,這是柳永的成就。他走在小路上,黑夜將要過去了。涼風吹在衣襟兩袖之中。飆,是狂風。抬頭一看,天邊有幾點殘星,明亮的流星的光線就在樹林的那邊沉沒了。多么真切的形容和描寫!他在路上奔走已不是一天,今天又是破曉的雞聲唱過。烏,是神話傳說太陽里有一只三足烏,管它叫陽烏。太陽的光影慢慢透出來,在破曉的光影中,才逐漸地分辨出要走的崎嶇的小路。迢迢,還有那么漫長的一條路。
“驅驅行役。。漫相高。”這是柳永的悲哀。相傳柳永死后連埋葬的費用都沒有。他一生生活在這種貧窮困苦的奔波之中。年華消逝了,得到卻只是蝸角功名。蝸角,比喻極微小的境地。我也希望將來功成名就,可以隱居,終老在林下。我有這樣的資格嗎?沒有!當年偉大的理想和抱負,就這么隨隨便便地消磨殆盡了。然而會有一天,我不再奔走,歸去終老過漁樵的生活。
柳永平生都是不幸的,不得意的。他用世的志意跟他浪漫的性情及他音樂的才能互相矛盾,而由于這樣的原因,使中國詞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開闊的境界。把詞里的感情從“春女善懷”變成“秋士易感”。中國有一個“秋士易感”的傳統。悲秋是因為草木的搖落想到生命的短暫,想到自己的才華不能夠有所完成。這是有才志的人共同的悲哀。柳永以一個男子寫旅途,登山臨水,登高望遠,開闊博大。
宋人筆記詩話記載:“東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語于詩句不減唐人高處。”唐人詩的高處何在?唐詩最具特色的毫無疑問是盛唐的詩歌,而一般說起來,盛唐的詩歌是以氣象取勝的。中國早期的詩寫景的不多,《詩經》的草木鳥獸,是比興的發端;《楚辭》的香草是喻托,都不是敘寫的主體。詩開始寫山水大自然,是在六朝時代??墒悄切┒际且粋€個圖畫,客觀地刻畫描寫。把山水自然的感發和自己的感情結合在一起的是唐人的詩歌,特別是唐人近體詩歌。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眸!---《八聲甘州》
讀詞時一定要注意音節頓挫,第一句八個字,“對”字要停頓,“對--瀟瀟暮雨灑江天”。詞里有時要用一個領字,帶出一個段落,一段一段向前鋪展,才能敷衍成長篇慢詞。“漸霜風凄緊”。“對”是一個領字。后邊的“漸”也是一個領字,又貫串下來一大排的句子。柳永更妙的一點,是他寫秋天,寫日暮,寫雨,寫雨后。為什么呢?所謂興象,興是一種感發,什么引起你的感發呢?鐘嶸《詩品》說的“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是陰陽之氣感動了萬物,而萬物的.變動感動了人的內心。“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寫的是景物的變化。因為是雨,好像是雨沖刷過了,是秋天了,所以是洗清秋。經過一番雨的沖洗,那秋天的景色就更加顯得蕭瑟凄涼了。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清霜以后的秋風,一天比一天強勁和寒冷了。于是詩人就引起了一種“關河冷落”的感受,山上的關塞,河中的流水,都冷落了。所有的草木,山巔水涯的花草都零落了。人站在高樓上,面對著落日,那種時節的消逝,苒苒光陰消逝的悲哀,都從“殘照當樓”四個字表現出來了。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是處”是每一個處所的意思。每一朵紅色的花,每一片翠綠的葉子都凋零了。“苒苒”是慢慢地移動,慢慢萬物的芳華都過去了。“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所有有生命的都改變了,不改變的惟有現在樓前的流水,默默地向東流去。柳永寫得好,完全是景物,完全是形象,帶著這么多的感發,而且興象高遠。
接下來他說:“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他想的是他自己的男女間相思離別的悲哀,對家人妻子的懷念,“不忍登高臨遠”,一方面是我落拓無成,年華老大,生命落空的悲哀;一方是我為了蠅頭利祿奔波在羈旅道途之上的悲哀。所以,不忍登在高處,望見遠方的山水,我的故鄉那么遙遠,我想要回去的懷想真是難以收拾。為什么我一直漂泊在外邊?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想我的妻子在妝樓上舉首遙望,盼著我坐船歸來,每次看到天邊有船出現,就希望船上有我。結果都錯認了。“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眸!”她以為我不思念家人,為什么不回來?可是,她怎么知道我,正是如此凝望遠處,懷想家人。
柳永軼事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創始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柳永軼事名字由來
白衣卿相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鈴》。原名三變,字景莊。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兄弟三人的名中都有“三”字。分別為三復、三接、三變。少年時,他與兩位兄長在武夷山鵝仔峰下讀書,由于他們均擅長詩文,所以當地人便稱他們為“柳氏三絕”。后因宋仁宗知道他的名字,不讓他中舉,故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
柳永《鶴沖天》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評他:“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將名字抹去。于是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許。
科舉之途
少年柳永混跡于煙花巷陌中。51歲時,柳永終于及第,去過福建,留有《煮海歌》,對當時煮鹽為生的民眾給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兩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載入了《海內名宦錄》中,足可見其在經綸事物上的天賦??上в捎谛愿裨?,他屢遭排貶,因此進入四處漂泊的“浮生”,養成了一種對蕭索景物,秋傷風景的偏好。柳永常以宋玉自比,對此,不予置評。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謝玉英、陳師師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學和癡情,湊錢替其安葬。出殯時,東京滿城名妓都來了,半城縞素,一片哀聲。謝玉英為他披麻戴重孝,兩月后因痛思柳永而去世。死后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節,歌妓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并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亦稱為“群妓合金葬柳七”。
柳家世代做官。柳永少年時在家鄉勤學苦讀,希望能傳承家業,官至公卿。學成之后,他就到汴京應試,準備大展宏圖,在政治上一試身手。不料,一到光怪陸離的京城,骨子里浪漫風流的年輕才子柳永,就被青樓歌館里的歌妓吸引,把那政治理想完全拋在了腦后,一天到晚在風月場里瀟灑,與青樓歌妓打得火熱,而且還把他的風流生活寫進詞里:“近日來,陡把狂心牽系。羅綺叢中,笙歌筵上,有個人人可意。”“知幾度、密約秦樓盡醉。仍攜手,眷戀香衾繡被。”(《長壽樂》)當然,他也沒有忘記此行考中進士的`目標,只是他“自負風流才調”,自信“藝足才高”,“多才多藝善詞賦”(《擊梧桐》),沒把考試當回事,以為考中進士、做個狀元是唾手可得的事。他曾經向可以的心上人夸口說,即使是皇帝臨軒親試,也“定然魁甲登高第”(《長壽樂》)。不料事與愿違,放榜時名落孫山。他沮喪憤激之余,寫下了傳誦一時的名作《鶴沖天》(黃金榜上),宣稱“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你皇帝老兒不讓我進士及第去做官,我不做官,又奈我何!在詞壇上叱咤風云,難道不是一樣的輝煌?正是“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拓展閱讀:柳永生平
家庭出生
永于雍熙四年(987)生于京東西路濟州任城縣,淳化元年(990)至淳化三年(992),柳永父柳宜通判全州,按照宋代官制,不許攜帶家眷前往。柳宜無奈將妻子與兒子柳永帶回福建崇安老家,請其繼母也就是柳永的繼祖母虞氏代養,直到至道元年(995)才又回到汴京。所以四至九歲時的柳永是在故里崇安度過其童年時代的,此后柳永終身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崇安?!督▽幐尽分袖浀哪鞘讓懺诔绨仓蟹逅碌摹吨蟹逅隆吩?,就出于童年柳永之手,也可稱之為神童了。
柳永系崇安五夫里(今福建南平武夷山市上梅鄉茶景村)人,那里興植荷花,他家前是一片偌大的白蕖之象,鐘靈毓秀之山水,養育汲乃更塑造了柳永灑脫飄溢的人生情懷和浮世苦短,何來云歸的經世之觀,故柳永一出家門,便沒再回來,那個美麗的家鄉,那蕖白荷只能留在他心于四方的純粹思念中。
仕途坎坷
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沉溺于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托。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心作詞的詞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詞家,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擴大了詞境,佳作極多,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寫作了大量的慢詞,發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是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死時靠歌妓捐錢安葬。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
許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詞家,著有《樂章集》。柳永的父親(柳宜)、叔叔(柳宣)、哥哥(三接、三復)、兒子(柳涚)、侄子(柳淇)都是進士。柳永本人卻仕途坎坷,景祐元年(1034年),才賜進士出身,是時已是年近半百。詞作極佳,流傳甚廣。其作品僅《樂章集》一卷流傳至今。描寫羈旅窮愁的,如《雨霖鈴》、《八聲甘州》,以嚴肅的態度,唱出不忍的離別,難收的歸思,極富感染力。
奉旨填詞
永中了科舉,不曾想到他作的《鶴沖天》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一句惹了皇帝,丟了官職。眾所周知,進士是要皇帝御筆批準的,然而這詞一日傳到了宋仁宗耳朵里,宋仁宗很生氣,便把柳永的名字從中榜名單中抹去,笑罵:“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落榜后,柳永自稱:“奉旨填詞。”奉旨填詞,何等瀟灑!
感情之事
北宋仁宗時,有位名妓謝玉英,色佳才秀,最愛唱柳永的詞。柳永才高氣傲,惱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舉而只得個馀杭縣宰。途經江州,照例流浪妓家,結識謝玉英,見其書房有一冊“柳七新詞”,都是她用蠅頭小楷抄錄的。因而與她一讀而知心,才情相配。臨別時,柳永寫新詞表示永不變心,謝玉英則發誓從此閉門謝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余杭任上三年,又結識了許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謝玉英。任滿回京,到江州與她相會。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悵,在花墻上賦詞一首。最后道:“見說蘭臺宋玉,多才多藝善賦,試問朝朝暮暮,行云何處去?”
謝玉英回來見到柳永詞,嘆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賣掉家私趕往東京尋柳永。幾經周折,謝玉英在東京名妓陳師師家找到了柳永。久別重逢,種種情懷難以訴說,兩人再修前好。謝玉英就在陳師師東院住下,與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后來柳永出言不遜,得罪朝官,仁宗罷了他屯田員外郎,圣諭道:“任作白衣卿相,風前月下填詞。”從此,專出入名妓花樓,衣食都由名妓們供給,都求他賜一詞以抬高身價。他也樂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詞為業,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柳永名句
柳永是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第1句】: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一軒明月上簾櫳。因驚路遠人還遠,縱得心同寢未同。情脈脈,意忡忡。碧云歸去認無蹤。只應曾向前生里,愛把鴛鴦兩處籠。
【第2句】: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第3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第4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第5句】: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
【第6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鳳棲梧)
【第7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柳永·雨霖鈴)
【第8句】: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慘,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第9句】: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禺頁〕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第10句】:夢覺小庭院,冷風淅淅,疏雨瀟瀟。綺窗外,秋聲敗葉狂飄。心搖。奈寒漏永,孤幃悄,淚燭空燒。無端處,是繡衾鴛枕,閑過清宵。
【第11句】:蕭條。牽情系恨,爭向年少偏饒。覺新來、憔悴舊日風標?;晗?。念歡娛事,煙波阻、后約方遙。還經歲,問怎生禁得,如許無聊。
【第12句】:登孤壘荒涼,危亭曠望,靜臨煙渚。對雌霓掛雨,雄風拂檻,微收煩暑。漸覺一葉驚秋,殘蟬噪晚,素商時序。覽景想前歡,指神京,非霧煙深處。
【第13句】: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積,故人難聚。憑高盡日凝佇。贏得消魂無語。極目霽靄霏微,暝鴉零亂,蕭索江城暮。南樓畫角,又送殘陽去。
【第14句】:意中有個人,芳顏二八。天然俏、自來奸黠。最奇絕。是笑時、媚靨深深,百態千嬌,再三偎著,再三香滑。久離缺。夜來魂夢里,尤花〔歹帶〕雪。分明似舊家時節。正歡悅。被鄰雞喚起,一場寂寥,無眠向曉,空有半窗殘月。
【第15句】:水鄉初禁火,青春未老。芳菲滿、柳汀煙島。波際紅幃縹緲。盡杯盤小。歌祓禊,聲聲諧楚調。路繚繞。野橋新市里,花農妓好。引游人、競來喧笑。酩酊誰家年少。信玉山倒。家何處,落日眠芳草。
【第16句】:一葉扁舟輕帆卷。暫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天際遙山小,黛眉淺。舊賞輕拋,到此成游宦。覺客程勞,年光晚。異鄉風物,忍蕭索、當愁眼。帝城賒,,秦樓阻,旅魂亂。芳草連空闊,殘照滿。佳人無消息,斷云遠。
【第17句】:香靨融春雪,翠鬢〔身單〕秋煙。楚腰纖細正笄年。鳳幃夜短,偏愛日高眠。起來貪顛耍,只恁殘卻黛眉,不整花鈿。有時攜手閑坐,偎倚綠窗前。溫柔情態盡人憐。畫堂春過,悄悄落花天。最是嬌疑處,尤〔歹帶〕檀郎,未教拆了秋千。
【第18句】:淡煙殘照,搖曳溪光碧。溪邊淺桃深杏,迤邐染春色。昨夜扁舟泊處,枕底當灘磧。波聲漁笛。驚回好夢,夢里欲歸歸不得。展轉翻成無寐,因此傷行役。思念多媚多嬌,咫尺千山隔。都為深情密愛,不忍輕離拆。好天良夕。鴛帷寂寞,算得也應暗相憶。
【第19句】:何事春工用意。繡畫出、萬紅千翠。艷杏夭桃,垂楊芳草,各斗雨膏煙膩。如斯佳致。早晚是、讀書天氣。漸漸園林明媚。便好安排歡計。論檻買花,盈車載酒,百〔王非〕千金邀妓。何妨沈醉。有人伴、日高春睡。
【第20句】:如削肌膚紅玉瑩。舉措有、許多端正。二年三歲同鴛寢。表溫柔心性。別后無非良夜永。如何向、名牽利役,歸期未定。算伊心里,卻冤成薄幸。臨江仙鳴珂碎撼都門曉,旌幢擁下天人。馬搖金轡破香塵。壺漿盈路,歡動一城春。揚州曾是追游地,酒臺花徑仍存。鳳簫依舊月中聞。荊王魂夢,應認嶺頭云。
【第21句】:向深秋,雨馀爽氣肅西郊。陌上夜闌,襟袖起涼飆。天末殘星,流電未滅,閃閃隔林梢。又是曉雞聲斷,陽烏光動,漸分山路迢迢。驅驅行役,苒苒光陰,蠅頭利祿,蝸角功名,畢竟成何事,漫相高。拋擲云泉,狎玩塵土,壯節等閑消。幸有五湖煙浪,一船風月,會須歸去老漁樵。
【第22句】:淡煙飄薄。鶯花謝、清和院落。樹陰翠、密葉成幄。麥秋霽景,夏云忽變奇峰、倚寥廓。皮暖銀塘,漲新萍綠魚躍。想端憂多暇,陳王是日,嫩苔生閣。正鑠石天高,流金晝永,楚榭光風轉蕙,披襟處、波翻翠幕。以文會友,沈李浮瓜忍輕諾。別館清閑,避炎蒸、豈須河朔。但尊前隨分,雅歌艷舞,盡成歡樂。
【第23句】:驟雨新霽。蕩原野、清如洗。斷霞散彩,殘陽倒影,天外云峰,數朵相倚。露荷煙芰滿池塘,見次第、幾番紅翠。當是時、河朔飛觴,避炎蒸,想風流堪繼。晚來高樹清風起。動簾幕、生秋氣。畫樓晝寂,蘭堂夜靜,舞艷歌姝,漸任羅綺。訟閑時泰足風情,便爭奈、雅歌都廢。省教成、幾闋清歌,盡新聲,好尊前重理。
【第24句】:花心柳眼。郎似游絲常惹絆。慵困誰憐。繡線金針不喜穿。深房密宴。爭向好天多聚散。綠鎖窗前。幾日春愁廢管弦
【第25句】:有個人人真攀羨。問著洋洋回卻面。你若無意向他人,為甚夢中頻相見。不如聞早還卻愿。免使牽人虛魂亂。風流腸肚不堅牢,只恐被伊牽引斷。
【第26句】:凍云深,淑氣淺,寒欺綠野。輕雪伴、早梅飄謝。艷陽天、正明媚,卻成瀟灑。玉人歌,畫樓酒,對此景、驟增高價。賣花巷陌,永燈臺榭。好時節、怎生輕舍。賴和風,蕩霽靄,廓清良夜。玉塵鋪,桂華滿,素光里、更堪游冶。
【第27句】:苧蘿妖艷世難偕。善媚悅君懷。后庭恃寵,盡使絕嫌猜。正恁朝歡暮宴,情未足,早江上兵來。捧心調態軍前死,羅綺旋變塵埃。至今想,怨魂無主尚徘徊。夜夜姑蘇城外,當時月,但空照荒臺。
【第28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第29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
【第30句】:早知恁地難拌,悔不當初留住。
【第31句】: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第32句】: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第33句】:其奈風流端整外,更別有系人心處。
【第34句】: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第35句】: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第36句】:黃鶯兒園林晴晝春誰主。暖律潛催,幽谷暄和,黃鸝翩翩,乍遷芳樹。觀露濕縷金衣,葉映如簧語。曉來枝上綿蠻,似把芳心、深意低訴。無據。乍出暖煙來,又趁游蜂去。恣狂蹤跡,兩兩相呼,終朝霧吟風舞。當上苑柳農時,別館花深處,此際海燕偏饒,都把韶光與。
【第37句】:雪梅香景蕭索,危樓獨立面晴空。動悲秋情緒,當時宋玉應同。漁市孤煙裊寒碧,水村殘葉舞愁紅。楚天闊,浪浸斜陽,千里溶溶。臨風想佳麗,別后愁顏,鎮斂眉峰??上М斈辏D乖雨跡云蹤。雅態妍姿正歡洽,落花流水忽西東。無憀恨,相思意,盡分付征鴻。
【第38句】:尾犯夜雨滴空階,孤館夢回,情緒蕭索。一片閑愁,想丹青難貌。秋漸老、蛩聲正苦、夜將闌,燈花旋落。最無端處,總把良宵,祗恁孤眠卻。佳人應怪我,別后寡信輕諾。記得當初,翦香云為約。甚時向、幽閨深處,按新詞、流霞共酌。再同歡笑。肯把金玉珍珠博。
【第39句】:夢還京夜來匆匆飲散,欹枕背燈睡。酒力全輕,醉魂易醒,風揭簾櫳,夢斷披衣重起。悄無寐。追悔當初,繡閣話別太容易。日許時、猶阻歸計。甚況味。旅館虛度殘歲。想嬌媚。那里獨守鴛幃靜。永漏迢迢,也應暗同此意。
【第40句】:甘草子秋暮。亂灑衰荷,顆顆真珠雨。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池上憑闌愁無侶。奈此個情緒。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
【第41句】:西江月鳳額繡簾高卷,獸環朱戶頻搖。兩竿紅日上花棚。春睡厭厭難覺。好夢狂隨飛絮,閑愁濃,勝香醪。不成雨暮與云朝。又是韶光過了。
【第42句】:傾杯樂皓月初圓,暮云飄散,分明夜色如晴晝。漸消盡、醺醺殘酒。危閣遠、涼生襟袖。追舊事、一餉憑闌久。如何媚容艷態,抵死孤歡偶。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清瘦。算到頭、誰與伸剖。向道我別來,為伊牽系,度歲經年,偷眼覷、也不忍覷花柳??上ыァ⒑镁傲枷?,未曾略展雙眉開口。問甚時與你,深憐痛惜還依舊。
【第43句】:曲玉管隴首云飛,江邊日晚,煙波滿目憑闌久。立望關河蕭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別來錦字終難偶。斷雁無憑,冉冉飛下汀洲。思悠悠。暗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豈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臨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場消黯,永日無言,卻下層樓。
【第44句】:鳳銜杯有美瑤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詩長簡。想初襞苔箋,旋揮翠管紅窗畔。漸玉箸、銀鉤滿。錦囊收,犀軸卷。常珍重、小齋吟玩。更寶若珠璣,置之懷袖時時看。似頻見、千嬌面。
【第45句】:受恩深雅致裝庭宇。黃花開淡濘。細香明艷盡天與。助秀色堪餐,向曉自有真珠露。剛被金錢妒。擬買斷秋天,容易獨步。粉蝶無情蜂已去。要上金尊,惟有詩人鴛鴦浦。待宴賞重陽,恁時盡把芳心吐。陶令輕回顧。免憔悴東籬,冷煙寒雨。
【第46句】:看花回屈指勞生百歲期。榮瘁相隨。利牽名惹逡巡過,奈兩輪、玉走金飛。紅顏成白發,極品何為。塵事常多雅會稀。忍不開眉。畫堂歌管深深處,難忘酒盞花枝。醉鄉風景好,攜手同歸。
【第47句】:柳初新東郊向曉星杓亞。報帝里、春來也。柳抬煙眼,花勻露臉,漸峴綠嬌紅姹。妝點層臺芳榭。運神功、丹青無價。別有堯階試罷。新郎君、成行如畫。杏園風細,桃花浪暖,競喜羽遷鱗化。遍九陌、相將游冶。驟香塵、寶鞍驕馬。
【第48句】:兩同心嫩臉修蛾,淡勻輕掃。最愛學、宮體梳妝,偏能做、文人談笑。綺筵前、舞燕歌云,別有輕妙。飲散玉爐煙裊。洞房悄悄。錦帳里、低語偏濃,銀燭下、細看俱好。那人人,昨夜分明,許伊偕老。
【第49句】:玉樓春昭華夜醮連清曙。金殿霓旌籠瑞霧。九枝擎燭燦繁星,百和焚春抽翠縷。香羅薦地延真馭。萬乘凝旒聽秘語。卜年無用考靈龜,從此乾坤齊歷數。
【第50句】:金蕉葉厭厭夜飲平陽第。添銀燭、旋呼佳麗。巧笑難禁,艷歌無閑聲相繼。準擬幕天席地。金蕉葉泛金波齊,未更闌、已盡狂醉。就中有個風流,暗向燈光底。惱遍兩行珠翠。
【第51句】:定風波佇立長堤,淡蕩晚風起。驟雨歇、極目蕭疏,塞柳萬株,掩映箭波千里。走舟車向此,人人奔名競利。念蕩子、終日驅驅,覺鄉關轉迢遞。何意。繡閣輕拋,錦字難逢,等閑度歲。奈泛泛旅跡,厭厭病緒,邇來諳盡,宦游滋味。此情懷、縱寫香箋,憑誰與寄。算孟光、爭得知我,繼日添憔悴。
【第52句】:尉遲杯寵佳麗。算九衢紅粉皆難比。天然嫩臉修蛾,不假施朱描翠。盈盈秋水。恣雅態、欲語先嬌媚。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憐才深意。綢繆鳳枕鴛被。深深處、瓊枝玉樹相倚。困極歡馀,芙蓉帳暖,別是惱人情味。風流事、難逢雙美。況已斷、香云為盟誓。且相將、共樂平生,未肯輕分連理。
【第53句】:慢卷袖閑窗燭暗,孤幃夜永,欹枕難成寐。細屈指尋思,舊事前歡,都來未盡,平生深意。到得如今,萬般追悔??罩惶磴俱?。對好景良辰,皺著眉兒,成甚滋味。紅茵翠被。當時事、一一堪垂淚。怎生得依前,似恁偎香倚暖,抱著日高猶睡。算得伊家,也應隨分,煩惱心兒里。又爭似從前,淡淡相看,免恁牽系。
【第54句】:征部樂雅歡幽會,良辰可惜虛拋擲。每追念、狂蹤舊跡。長只恁、愁悶朝夕。憑誰去、花衢覓。細說此中端的。道向我、轉覺厭厭,役夢勞魂苦相憶。須知最有,風前月下,心事始終難得。但愿我、蟲蟲心下,把人看待,長以初相識。況漸逢春色。便是有、舉場消息。待這回、好好憐伊,更不輕離拆。
【第55句】:佳人醉暮景爾蕭爾霽。云淡天高風細。正月華如水。金波銀漢,瀲滟無際。冷浸書帷夢斷,欲披衣重起。臨軒砌。素光遙指。因念翠蛾,香隔音塵何處,相望同千里。盡凝睇。厭厭無寐。漸曉雕闌獨倚。
【第56句】:秋夜月當初聚散。便喚作、無由再逢伊面。近日來、不期而會重歡宴。向尊前、閑暇里,斂著眉兒長嘆。惹起舊愁無限。盈盈淚眼。漫向我耳邊,作萬般幽怨。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難見。待信真個,恁別無縈絆。不免收心,共伊長遠。
【第57句】:御街行(圣壽)燔柴煙斷星河曙。寶輦回天步。端門羽衛簇雕闌,六樂舜韶先舉。鶴書飛下,雞竿高聳,恩霈均寰寓。赤霜袍爛飄香霧。喜色成春煦。九儀三事仰天顏,八彩旋生眉宇。椿齡無盡,蘿圖有慶,常作乾坤主。
【第58句】:歸朝歡別岸扁舟三兩只。葭葦蕭蕭風淅淅。沙汀宿雁破煙飛,溪橋殘月和霜白。漸漸分曙色。路遙川遠多行役。往來人,只輪雙槳,盡是利名客。一望鄉關煙水隔。轉覺歸心生羽翼。愁云恨雨兩牽縈,新春殘臘相催逼。歲華都瞬息。浪萍風梗誠何益。歸去來,玉樓深處,有個人相憶。
【第59句】:采蓮令月華收,云淡霜天曙。四征客、此時情苦。翠娥執手送臨歧,軋軋開朱戶。千嬌面、盈盈佇立,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一葉蘭舟,便恁急漿凌波去。貪行色、豈知離緒。萬般方寸,但飲恨,脈脈同誰語。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
【第60句】: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穩破非煙。何處按云軒。昨夜麻姑陪宴。又話蓬萊清淺。幾回山腳弄云濤。彷佛見金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