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搬家的好句子匯編50句
《青蛙搬家》教案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自主讀書,自主識字,在讀書識字的過程中欣賞祖國漢字的形體美,感受讀書的快樂,從而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在本課的閱讀中既能感受到故事的有趣,也能從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同時也要引導他們去關注故事中青蛙的命運,學會關愛,幫助他人。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主動閱讀課文的興趣。
2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本課生字,會寫本課要求寫的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故事中包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正確書寫,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
教學難點
通過閱讀故事明白道理。
教學準備
1師生準備生字卡。
2學生預習課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句】:課題質疑,導入新課
師: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
師:再讀讀課題,你還想知道什么?
【第2句】: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師: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多讀幾遍。)
師:同桌的小朋友一起練讀課文中的生字。
(相互提醒應該注意的讀音。)
師:(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娃娃都跑到老師的字卡上來了,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試讀抽讀開火車讀。)
師:能用你們做的'字卡,將生字按不同的結構排列出來嗎?自己排好后,同桌的學習伙伴看一看都一樣嗎?講講為什么要這樣排。
師:(出示老師排好的順序)老師排對了嗎?為什么?
且、更
蛙、相、根、次、法
旱、舍、第、齊
雁
師:怎樣記住這些字呢?你有好方法嗎?
(學生交流自己的記字方法。)
師:這些字在課文中組成了詞語,你會讀嗎?
青蛙、大雁、相親相愛、天旱、舍不得、一根、并且、第一次、辦法、更多、一齊。
師:讀課后第二題中的句子,學著用辦法造句。
【第3句】:指導寫字,欣賞漢字美
師:今天學的生字中有4個字要求會寫,還有以前學的4個字要會寫,有信心寫好它們嗎?
1?再讀一讀這8個字吧!
2?先觀察這8個字有什么規(guī)律(結構),想想怎樣才能寫好它們。
3?看老師示范寫一次,跟著書空。
4?自己工整地在田字格里練習寫字,看誰寫得最漂亮。
【第4句】: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師:我們學的生字和詞語都跑到課文中去了,想把課文讀好嗎?
1?請讀①一對雁和一只青蛙,在湖邊同住了很久,雙方相親相愛,好像是一家人。
師:相親相愛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從這個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請讀②后來,天旱湖干,沒水喝了,雁想飛到有水的地方去,但舍不得把青蛙留下來。
師: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
師:將①②兩句話連起來讀讀。(試讀抽讀齊讀。)
3?大家練習讀2~4段,這幾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師:再讀讀寫青蛙想出的好辦法的句子吧,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根小棍子,你倆銜著兩頭,我銜著當中,找有水的地方去。
4?大家小聲地練讀5~10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重點指導讀、體會。)
人們說:雁帶青蛙飛行,真有辦法。
青蛙想:這是我想到的辦法。
許多的人說:雁帶青蛙飛行,真有辦法。
青蛙想:這是我想到的辦法。這次,它差一點兒說出了口。
師:從這次,它差一點兒說出了口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它真這樣做了,會怎么樣呢?
5?自讀11~14段。
師:青蛙為什么會從空中掉下來呢?
師:聽到人們夸雁帶青蛙飛行,真有辦法,青蛙應該怎么想?怎么做?(大家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師: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第5句】:感情朗讀,故事拓展
1?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想想青蛙掉下來后會怎樣。
2?小組演一演青蛙搬家。(要求創(chuàng)作出青蛙從空中掉下來以后的故事。)
附板書設計:
青蛙搬家
雁帶青蛙
飛行
(找有水的地方)
青蛙想出辦法
青蛙從空中掉下來
(舍不得)
(不服氣)
《青蛙搬家》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第1句】: 欣賞并理解故事《青蛙搬家》,能分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第2句】: 知道做人要謙虛,大家互相合作,不能處處爭功勞。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青蛙搬家》、故事《青蛙搬家》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第1句】:欣賞故事《青蛙搬家》
【第1句】: 教師:你們說,青山會飛嗎?這次呀。大雁帶著青蛙一起飛到了天上,你們想知道貌岸然是怎第回事嗎?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輕。
【第2句】: 教師師播放故事《青蛙搬家》,幼兒邊閱讀幼兒用書《青蛙搬家》邊欣賞故事。教師帶領幼兒認讀漢字“青蛙”“大雁”“家”。
【第3句】: 教師:故事說了一件什么事?青蛙為什么要搬家?后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青蛙最后搬成家了嗎?
【第4句】: 教師:青蛙為什么沒有搬成家?如果你是青蛙,應該怎么做?
【第5句】: 教師小結:大雁帶著青蛙一起搬家,青蛙得到了大雁的`幫助,應該心存感激,因為大家都是互相合作、互相幫助的。實在不應該處處爭功勞,這樣反而害了自已。
【第6句】: 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第2句】:情境表演:青蛙搬家
【第1句】: 幼兒翻看幼兒用書《青蛙搬家》,進一步熟悉故事情節(jié)和角色的語言、動作。
【第2句】: 幼兒四人一組,各自選擇一個角色:大雁、青蛙、人、旁白。
【第3句】: 各組分別排練。
【第4句】: 表演《青蛙搬家》。
關于《青蛙搬家》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青蛙為什么會掉下來,并想象青蛙掉下來后的結果。
3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再演一演。
教學重難點:
1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青蛙為什么會掉下來,并想象青蛙掉下來后的結果。
重難點突破法:朗讀法討論法
能力訓練點: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和朗讀能力
拓展:表演課本劇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哪些動物能夠在天上飛嗎?
2 出示青蛙的圖片:你們認識它嗎?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呢?今天。呀,青蛙要搬家啦。板書課題,指導讀題。根據(jù)題目提問。
二讀文,按要求學生字。
1 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2 把生字拼一拼,讀一讀,讀給同桌的小朋友聽,看誰讀得更好。
3 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4 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檢查讀文的情況。
三整體感知,學文第一自然段。
1 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咱們班的小朋友讀得可認真了,這回你們一定比剛才讀得好!再讀一遍給老師聽一聽,好嗎?
2 指名反饋剛才提的問題。
3 再讀課文,找找哪里告訴我們青蛙要搬家,它要搬有水的地方去?
4 大家一起讀這一自然段,找出“相親相愛”、“舍不得,這兩個詞的意思是什么?大雁想帶青蛙走,可是青蛙不會飛,你們想想辦法看,怎樣才能讓青蛙飛上天空和大雁一起到有水的地方。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1 小結:一對雁和一只青蛙同住在一起,后來由于干旱,大雁想飛到有水的地方,可是大雁舍不得青蛙,怎樣能讓青蛙和大雁一起去找有水的地方呢?你們提出了很多方案,那青蛙它們選擇了哪一種呢?故事又是怎樣發(fā)展的呢?下節(jié)課我們再學習課文。
2 布置作業(yè):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 抽讀生字卡片。
2 學生用生字組詞,復習詞語。
3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大雁和青蛙是相親相愛的好朋友,他們決定一起到一個很遠很遠但是有水的地方。可是青蛙不會飛,我們班的小朋友幫助青蛙想了不少的辦法,那么青蛙想出了什么辦法呢?
二繼續(xù)學文。
1 自讀課文。
2 指名反饋:青蛙想出了什么辦法?
3 集體讀相關的段落。
4 小朋友們,當青蛙飛上高高的藍天時,它的心里會怎么想呢?
5 是呀,青蛙想出的辦法還真行,人們是怎么稱贊它的?用橫線畫出來。
6 當青蛙多么想讓大家知道想出的.辦法是自己呀,它終于憋不住了,就說出了口,結果怎樣呢?
7 說說自己對青蛙的看法。
8 集體朗讀課文。
三讀一讀,演一演。
1 自由分角色朗讀課文。
2 小組分角色讀一讀演一演。
3 討論交流:青蛙掉下來后會怎樣呢?
四指導寫字。
【第1句】:范在田字格中書寫生字,學生觀察。
【第2句】:指名反饋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學生自由的說,書寫時要注意些什么?
【第3句】:教師總結強調。
【第4句】:學生書寫,師巡視,個別輔導。
【第5句】:作業(yè)點評,鼓勵學生把字寫好。
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
1 說說自己讀了這個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2 總結:青蛙想出的辦法的確很好,但是它禁不住人們的贊嘆,張口想告訴人們這個辦法是它想出來的,結果就掉了下來,同學們可千萬別學青蛙。
3 布置作業(yè):把這個故事講給小弟弟小妹妹聽。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青蛙搬家》片段教學反思
師:為什么青蛙會遭遇這樣的下場?
生1:因為青蛙太不謙虛了。
生2:青蛙開始肯動腦筋想辦法,但是后來卻不動腦筋,沒有考慮張嘴的后果,所以遭遇這樣的下場。
師:是的,我們幫青蛙出出主意,它應該怎么避免悲劇的發(fā)生?
生1:青蛙可以坐在大雁的背上,這樣它就可以張嘴說話,不會掉下去了。
引導:哦,真會想辦法,如果你就是站在下面的人們,你聽到青蛙大聲地說是自己想到的辦法,你會怎么評價青蛙。
生1:青蛙太驕傲,太自以為是了!
生2:青蛙太沒有禮貌了!
引導:看來這個辦法還是不能解決問題,那怎么辦呢?
(生思考,終于一個孩子舉手)
生1:青蛙其實應該這樣想,表揚大雁就是表揚自己,因為辦法是自己想到的,它就不會委屈,也不會張口,就不會掉下去了。
引導:這真是一只謙虛的青蛙,大度的青蛙,有團隊精神的青蛙!令人佩服!
教學反思:
教學《青蛙搬家》,故事淺顯易懂,但要讓孩子真正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并以此指引自己的做法,這對于只有六七歲的孩子們來說,并不容易。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很重要。
【第1句】:提問要有層次。
第一層次,提問“為什么青蛙會遭遇這樣的下場?”,這是分析原因。第二層次,
提問“我們幫青蛙出出主意,它應該怎么避免悲劇的發(fā)生?”這是思考怎么辦。第三層次,當學生想到了辦法,但辦法有漏洞時,應引導修正。提問:“如果你就是站在下面的人們,你聽到青蛙大聲地說是自己想到的`辦法,你會怎么評價青蛙?”以此引導孩子進一步思考,去接近青蛙失敗的本質。
【第2句】:評價要以積極評價為主。
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對問題的回答,也許有偏頗之處,但答案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教
師應該給予孩子理解、肯定、贊賞,給予積極評價,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孩子思考的*望,將思考向縱深生發(fā)。如案例中的積極評價語:“是的!”,“哦,真會想辦法!”“這真是一只謙虛的青蛙,大度的青蛙,有團隊精神的青蛙!令人佩服!”
【第3句】:引導在關鍵處。
案例中學生說如果青蛙坐在大雁的背上,這樣它就可以張嘴說話,不會掉下去。這個學生是開動了腦筋想了一個避免掉下去的好辦法,卻不是青蛙掉下去的實質原因,如果老師把課上到這兒就結束的話,那孩子們無法深入本質去考慮問題。因此這就需要考驗老師處理課堂生成的能力。給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后追根溯源,追問:“哦,真會想辦法,如果你就是站在下面的人們,你聽到青蛙大聲地說是自己想到的辦法,你會怎么評價青蛙。”孩子們自會豁然開朗,認識到如果這樣青蛙也會被人們批評驕傲,批評不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