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狼群中好句子匯聚100句
《重返狼群》讀書筆記(通用9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返狼群》讀書筆記(通用9篇),歡迎大家分享。
《重返狼群》讀書筆記1
《重返狼群》看了前面十來章,我就有非常深的感觸,非得掩卷寫下來不可。
也許因為我的書尚未看過半,還沒踏入后面的催淚彈區域。相比起作者和小狼之間的深厚感情,讓我感觸非常深刻的卻是作者這位“狼媽媽”對小狼天性的尊重和理解。用書里的原話說,那叫“尊重狼道”。
作者寫道:野生動物有自己的生存法則,和人類身邊的寵物不一樣。因此無論小狼是報復心強,自私護食,淘氣搗蛋,還是表現出它兇殘嗜血的一面,“狼媽媽”雖每次都被嚇到,但很快就能理解那是狼的天性。不但不責備小狼,還為他保留了自己的天性而高興。在她還沒有對小狼的將來要何去何從做出決定之前,她就不以養寵物的方式去馴化小狼。放他咬東西,教他狼嚎,他護食的時候讓著他。
作者不是沒有養過寵物,她家里的另一只小狗就被教得很聽話,能很好地和人相處。但對小狼,她卻用了完全不同的養育方式,只因她明白小狼和小狗的天性不一樣。
“獠牙之下出政權”那一章,寫小狼對著“狼媽媽”齜牙咧嘴地叫板。若是換做別人恐怕早顧著心涼了,喂他養他照顧他這么多天,回頭怎么竟對自己這么兇呢?“狼媽媽”卻理解他那是在窩里的同伴之間確立地位,她尊重他的天性,按照他的方式和他斗了一回。即使在自己的脖子被狼爪抓傷之后,她也不忍心剪去他的利爪。她知道那是他賴以生存的武器,那是他的驕傲。
那時她還沒確定能不能放他回草原,這也許是一匹終身要在城市,要在她身邊生活的狼。而她從來就沒有選擇過要寵物化他。
這是人對人都難有的尊重和理解。人是多么善于對異類的生活方式指手畫腳,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甚至忍不住要出手糾正。每次讀到作者為小狼展現的天性半憂半喜,我總是想起我們人類之間的互相“馴化”:長輩對晚輩的,情人之間互相的,一代人對下一代人的。說馴化可能過分了些,那其實是同化。很多人難以接受別人和自己不一樣。因而什么都能被要求同化:用錢的方式,對任何微小事情的見解和態度,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方法。
對大的觀念,比如政治,人權這些大題目,人習慣的做法是:既然知道觀念不同,對這話題避而不談就好了。對小事情卻不大遵循這樣“退后一步,給各自一點空間”的規則。人很習慣把手所能及的一個個想法都扭到自己順眼的方向。其實這只是讓自己舒服,不一定是“為別人好”。
我越長大越說不清楚想不透徹一個“好”字的確切定義。也許人就是會越長大說不清楚想不透徹所有東西的確切定義。既如此,那就更難說清到底什么是正確的,值得的,應該的,所以我不再因為順口就說誰錯了,誰傻了蠢了笨了,也不再說誰活得很可悲,更不自作多情地為別人擔憂。
因為也許每個人的生活,放在旁人的放大鏡下,都會被認為在某方面錯了,在另一方面傻了蠢了笨了,在某些時刻活得很可悲;但一個人既選擇了自己的活法,那就是他在做自己認為值得的事。既值得,就是應該,又何必再追究絕對的對和錯。
人如果要擔憂,何不擔憂自己;如果要監督,何不監督自己。自己是最需要鞭笞和進步的,其他人、其他事、其他動物,他們只求包容。
《重返狼群》讀書筆記2
“從前,有一只大灰狼出沒在一片森林里……”小時候睡覺前,媽媽總會給我講一個故事,就比如小紅帽。我想,大家都是聽著這故事長大的吧!故事中體現出了狼的狡猾,陰險,惡毒。使我們對狼產生了錯誤的認識。
下面,就請我向大家推薦一本書《重返狼群》吧!里面講的是作者李微漪跟一只狼生活了八個多月的經歷。怎么樣?很期待吧!
讓我想想:書中寫得是作者李微漪在若爾蓋草原寫生時偶然救活了一只剛剛出生僅五天的小狼,于是,作者便把小狼帶回家喂養,并給小狼起名叫“格林”。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小狼格林便開始學會狼嗥了!這讓作者惶恐不安,最后決定,要把格林帶到草原上,陪它重返狼群。他們在草原呆了將近半年的.時間,一起找狼的蹤跡。食物一天比一天緊迫,李微漪的食物差不多都是格林捕回來的肉食。最后,在朋友亦風的幫助下,終于讓格林重返狼群。
讓我最感動的,就是書上寫作者李微漪在草原上得了重病的那一部分,每當小狼格林聽到李微漪的咳嗽聲時,便關切的趴在窗口往里探望著。
可當李微漪下床走到窗口時,格林卻正在不遠處挖掘著什么東西,果然,不到一分鐘,格林就叼著個東西來到了窗前,作者定睛一看,才發現是兔肉。小狼格林不忍心看李微漪在草原上被饑餓折磨著,便把自己僅有的存糧,也就是被格林只吃了一般的兔肉,全給了李微漪。
我認為,狼身上有許多我們人身上沒有的優點,他們團結一致,還很聰明。或許你們會問我,《小紅帽》這個故事中就出現過狼,而里面的狼惡毒,陰險,這又怎么解釋呢?我可以很明確的回答你,小紅帽它只是人們編的一個故事,并不是真正發生過,而且,小紅帽里的狼形容的是我們人,形容的是我們人的陰險,敲詐。
啊!狼,令人畏懼,又令人敬佩。最后,我希望大家看一看《重返狼群》這本書,或者看看視頻,改變一下對狼的認識!
《重返狼群》讀書筆記3
《重返狼群》講的是有一只小狼生活在若爾蓋草原,它的爸爸媽媽都被盜獵者給殺害了,有一個叫李微漪的畫家尋找到了小狼,把它帶回了成都。她有個朋友叫亦風,亦風當爸爸,李微漪當了媽媽,他們給小狼兒子取了個名字叫格林。
李微漪陪它長大,格林陪她玩耍。小狼在成都生活不下去了,所以李微漪想把它放回它真正生活的地方:草原。于是有了接下來的故事《重返狼群》。
通過這本書我感受到了狼很少了,羊越來越多了,草越來越少了,羊快活不下去了,盜獵者捕獲了很多幼狼,整個草原變得生氣又焦慮。
在我心中狼是一種有感情的動物,它很勇敢、機智,沒有好奇心有戒備心,是一種能力很強的動物。
李微漪表現了媽媽對孩子的感情,她教格林捕食,教它狼嘯,躲避危險,幫她成長,就像我們的媽媽教我們吃飯,吃飯一樣。格林也像個孩子一樣,因為她感受到了李媽媽的愛。我也被她們感動到了。
我希望我們不要像盜獵者一樣,大家都像牧民一樣尊重生命,尊重大自然這個法官給世界的規律,不要去破壞它,保護越來越少的野生動物。
《重返狼群》讀書筆記4
我喜歡讀動物小說,特別是關于狼的。我三年級自己讀的第一本書,就是《狼王夢》。后來我又了許多關于狼的小說,《蒼狼》《狼王洛波》《狼圖騰》。狼在我心中是一個集智慧、勇敢、愛家、機靈于一身的形象,卻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不過,當我翻開《重返狼群》,看到小狼格林的可愛照片,作者用發自內心的文字配以圖片,向我描述了她的親身經歷時,我從未知此真切地與書中的人、狼有那樣近的接觸。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小狼格林,看到了它的活蹦亂跳、活潑可愛的身影,我不禁有些妒嫉作者:竟能養這樣一只小狼。
作者帶著小狼,從草原到城市,再回到草原,最終讓小狼回到了狼群中。最讓我感動的,不是她對小狼的傾心照顧,也不是她為小狼千辛萬苦尋找狼群,而是那一刻,最后一刻的放手。原來,有一種愛叫放手。
小狼格林是作者一手帶大的,可以說,他們之間已經不單單是朋友,更像是母親與兒子。他們的感情紐帶早就超出了物種的差別。當作者用鐵鏈拴住格林時,格林并未反對,文中寫道:“鐵鏈困不住狼,留下是因為我愛你”。但她最終仍選擇了放手,讓格林回到了他應屬于的地方。的確,正如她哽咽的話:“誰都不能為誰鋪一輩子的路,格林是自由的,剩下的路該他自己走了……”
留住心愛的人很容易,可是天底下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放手?其實,真正的愛不是一輩子全心的付出,而是付出后適當時往往手。人生的一切只有自己去經歷,才能悟出或是領會到一份獨一無二的滋味與感受。
父母們,學會放手吧,讓孩子自己走將來的路。因為,有一種愛,叫放手。
《重返狼群》讀書筆記5
最近,我讀了作家李微漪寫的紀實小說《重返狼群》【第1句】:二部,書中的很多內容都讓我感動,內心隨著故事的發展或心潮澎湃,或潸然淚下……
這部書第一本講的是:作者在若爾蓋草原救下奄奄一息的小狼崽"格林",帶回成都喂養。兩個月后,繁華城市中不再有一匹狼的容身之地。于是她決定帶它回歸真正的家園。然而,由人類撫養長大的狼是不被野生狼群接受的,她陪著格林從最簡單的狩獵開始,一步步交給他莽莽草原的生存法則,格林終于重返狼群,她與它就此分別。
第二本講述的是:格林重返狼群兩年后,李微漪又一次回到若爾蓋草原尋找狼子格林,意外的遇見格林的妻兒。但由于作者太過迫切尋找格林,而疏忽了錯過拯救格林的兩個孩子:雙節棍和福仔,使這兩個孩子命喪黃泉,因為盜獵者種種的傷害,讓格林不再相信人類,以致于再次見到作者時表現出的糾結和痛苦,即使母子相見卻表現出退卻,但仍在千里冰封的冬天默默為微漪送食,使作者非常感動而又痛心。
書中的很多段落讓我感動不已,抑制不住的流淚……"狼冷酷的外表下,卻有一顆溫柔的心!",作者在草原上生重病臥床不起,格林懂事地把獵取的野兔從窗戶里扔進房間給微漪吃;在狼山,作者不小心崴了腳不能走路,格林機智地跑到很遠的牧場用嘴叼著韁繩牽了一匹馬讓她騎上回家;因為在草原上住的太久,作者彈盡糧絕,格林每天都會把捕到的鼠兔埋在雪地里,等待微漪裹腹充饑,作為一匹狼尚能如此孝敬母親,相比之下,當今社會上忘恩負義的人是白眼狼?還是白眼人?
其實狼與人類并不是天敵。由于人類的肆意捕殺,迫使狼對人類產生戒備和怨恨,"狼心猶在滴血,如何滿足人心?""我們能救一匹狼的命,我們能改變狼的命運嗎?"盜獵者為了牟取商業利益,肆意捕殺狼群,加上草原正在快速沙化,使狼群的家園遭到嚴重破壞,人類卻責怪狼冷血殘酷,難道人類不需要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嗎?"格林,如有一天媽媽能夠再次擁抱你,我希望我的呼喚不再強求,你的眼神不再糾結,媽媽希望你和你的孩子們是在我懷里笑,而不是痛苦哀鳴。""格林,如果有來生,我愿轉世為狼,和你成為真正的母子,我們一起奔跑在天邊。也許只有這樣,我才會真正明白你為什么悄悄地來,又為什么默默地離開?"每次讀到這些句子,淚水都會一次次地模糊我的雙眼……人和狼的關系一直都是不平等的,人狼的爭斗中,處于劣勢的狼幾近滅絕。
這部著作是我最喜歡讀的書,我被作者這種膽大妄為,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使狼重返狼群的行為深深吸引,并由衷地表示敬佩!也被狼的重情重意深深地感動,也讓我對狼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作為狼,它把最真摯、最純粹的愛回報給了作者,而作者也用真情撫育了狼崽。當草原被人類的貪欲籠罩,草原上的野生動物瀕臨滅絕時,它也只能用一片狼藉回擊人類。人與狼用勇敢、真情譜寫了一曲生存的贊歌,但愿人類與自然和萬物生靈能夠永遠的和諧相處!
《重返狼群》讀書筆記6
我看了一本令我愛不釋手的書:《重返狼群》,這部書讓我時而潸然淚下,時而覺得宏偉雄壯;有時令我心酸,有時令我歡笑……總之,使我欲罷不能,感觸頗深。
這本書講述的是作者奇跡般地將一只瀕死的小狼救活養大并成功放歸狼群的故事。
我們小時候接觸過很多關于狼的童話,像《小紅帽》啊之類的。那些故事里的狼都是兇狠、蠻不講理、殘暴的,總之都不是什么好形象。而詞典里與狼有關的詞語,也都像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狼子野心……全都是貶義詞。就這樣,狼很兇殘的形象已經深深扎入了人們的腦海里。而作者卻用文字塑造了另一個狼形象:重情重義、頑皮、有孝心……誰也想不到,那條半大小狼會在“媽媽”病時,在窗前日夜守候,還會刨出珍貴的存糧給“媽媽”;在“媽媽”被藏狗追趕時,它會不顧傷痕累累去救“媽媽”;大雪封路,斷糧斷食,它會將自己捕得的獵物與“媽媽”分享……這些片段是最動人心扉的部分,它們讓我看到“狼”這個動物純真完美的一面,是的,狼捕獵時的場景是很血腥、慘不忍睹,但那是為了生存,難道我們屠殺動物的景象就不血腥了?人們還屠殺的是無辜的動物,并過度屠殺,而相比之下狼吃食還絕不浪費,那么我們不是連狼都不如嗎?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還看過另一本描述狼的書《狼圖騰》,那里面的小狼悲慘死去的情景令我心酸。同樣,在《重返狼群》這部書中也有許多令我心酸的事……還記得書中有一段話,是寫一只與小狼格林相仿的流浪狗在都市被車撞死,而車主卻“怪叫”地奔馳而去,而這種事在當時數不勝數;更有許多狗被屠殺賣給狗肉館子……看到那里,我都為狗感到心酸,如此忠誠的寵物竟也被如此屠殺。狗啊,殺怕了;狼啊,殺絕了;人啊,還要怎樣做?
更讓我動情的是最后小狼格林回歸狼群的時候。天地之間,萬仞銀亮,悠遠狼嗥,回歸親族。
《重返狼群》讀書筆記7
一天我在小區外散步時正好看見了一家新開業的書店,于是我走進去看能不能買到我喜歡的書。我隨意拿起一本比較厚的書翻了翻,前面是一幅幅狼和人的照片,后面是詳細介紹人與狼共同生活成長的故事,我覺得很有趣就買了下來。
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來看,才發現這本書的名字叫《重返狼群》,看著這個標題我就很想把這本書一口氣讀完,直到一個月后……
“終于讀完了。”我嘆了口氣,繼續回想書中人與狼的種種……
這本書讀完后令我非常感動,我以前一直認為狼與狗是一樣的,但是讀了這本書后我知道了狼和狗的最大區別就是狼的自尊心是很強的狗則是很溫順,溫順到在主人面前可以放棄自尊去討好主人。我從書中了解到在作者李微準備用鐵鏈把她的狼“格林”栓住時它會發抗不讓作者栓住,就算栓住了它就會趴在地上即使拖出血了也不會站起來。
后來作者把格林送回了撿回它的地方若爾蓋草原,在那兒又發生了很多人與狼的故事……
在若爾蓋草原的獒場里的事讓我看獒的觀點改變了,以前我把獒堪稱一種兇惡、暴躁的殺人機器。但是看了這本書后我發現獒是一種理解人性、尊老愛幼的動物。
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一匹家養的狼居然成功放生了,并且還是融入了狼群。這些成功還是在作者李微琦的努力下才辦到的,我就講一下詳細的內容吧!
不能讓狼碰鐵器,不然以后它就不怕槍和刀了,不能喂食(捕獵成長階段)它就會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了。養狗容易養狼難,能養了并放歸草原在歷史上已經是奇跡了。
《重返狼群》讀書筆記8
《重返狼群》是李微琦和小狼格林之間的一個酸甜苦辣咸的故事。李微琦在若爾蓋草原救了一只小狼,并給狼取名為“格林”。她把小格林帶回家撫養,那時小格林四個月大。等到格林大了,李瑋琦把它帶到草原,教會格林野外生存的技能。不久后,李微琦生病了,高燒不退,格林每天都守護在他身邊,時不時舔舔他發燙的臉和手,自己的食物也不吃,全都留給李微琦。
看完這個故事,我思緒萬千……
那天的雨下的特別大,我正在發愁怎么回家的時候,突然在雨中出現了媽媽的身影,她打著傘一路小跑著向我走來。然后把我也拉進傘里,可是傘很小,但我抱著媽媽卻覺得很溫暖,我問媽媽:“媽媽,你冷嗎?”“不冷!”媽媽微笑著回答我。不一會兒,我們到了家。收起雨傘時我才發現,我身上一點雨水也沒有,可是媽媽卻濕了大半個身子。
夜里,媽媽發燒了,我起床倒了一杯水給她,媽媽夸我懂事,心疼地說,“快去睡吧,媽媽沒事!”我就突然想到了《重返狼群》中的格林和李微漪。
對,我們也要像小狼格林一樣,感恩生我們,養我們,幫助我們的人。感恩不需要什么榮華富貴,只需要奉獻我們的孝心去陪伴,愛我們的人一樣會覺得快樂幸福。
《重返狼群》讀書筆記9
用了幾天時間讀了李薇漪寫的紀實文學《重返狼群》,很喜歡這本書,更羨慕她的生活,可以隨意的行走在草原上,隨意選擇自己喜愛的生活,并且有那么一個理解她心疼她尊重她陪伴她的亦風,一個人如果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可能并不難,難得的是可以遇到這樣一個志同道合的伴侶。
李薇漪從草原帶回一只沒有了父母的小狼,精心飼養并成功的將它野化讓它重返族群,她不言自己怎樣歷經艱難,卻詳實的記錄了小狼的成長以及狼自身所擁有的氣質,看過這本書讓我更加知道了狼的智慧,堅定,勇敢,以及重情重義,她陪小狼在狼山上生活,和它一起打獵,忍受饑餓,寒冷,恐懼,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能做到這點,真讓我佩服,她在書中說了一句我認為很經典的話,她說一個擁有賺錢能力的人何必急著去賺錢呢,她是擁有著賺錢能力的人,所以她做著一個自由職業者,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她說不明白有的人每天都在匆匆忙忙的掙錢,卻沒有時間享受生活是為什么,我想應該這樣回答她,因為是沒有賺錢能力的人,所以要在自己身體可以的時候用自己的辛苦去賺錢,賺來的錢又不敢花,是怕失去身體的本錢時候無力支撐以后的生活,我就是這樣的人,一個沒有能力的人。
書在最初講了這樣一頭狼讓我很震撼,一頭公狼因為偷吃了牧人的羊而遭到圍捕,踩在夾子上的公狼毅然咬斷了自己的一條腿,用三條腿逃到一個石縫中躲藏,獵人就把刺刀綁在棒子上向石縫中猛刺,直到沒有了聲音才將狼拉出來,發現狼頭已經血肉模糊,刺刀從口中直沒入頸部,但狼牙死死咬住刀柄,竟然拔不出來,一只眼睛已經冒了,頭皮沒有一個好地方,獵人說這是因為狼一直都是直接面對刺刀,每一刀下來它都是用嘴去咬,這就是狼的狠和堅強,如果是狗會將屁股對著獵人采取逃避的姿勢,獵人因此得到了價值不菲的狼皮,后來它們誘捕母狼,多長投毒設陷阱都沒有成功,可后來他們發現母狼死了,臨死時母狼用牙撕碎了自己后背的皮,獵人說母狼是自愿踩到夾子上的,因為剛生育完的母狼在寒冷的冬天根本無力狩獵也無法養活小狼,所以它決絕的選擇了自殺,但是它不愿獵人得到自己的皮所以自己撕碎了自己,這就是狼。
牧人說狼若不是為了哺育小狼絕不會冒險偷羊,這是父愛吧,公狼為了養活自己的妻兒甘愿如此,這才是個男人。狼是一夫一妻,失去另一半的狼將終身不娶,母狼用這種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忠貞也表達了對人類的怨恨,書中的小狼就是這對狼的唯一幸存的孩子。
小狼的成長經歷很精彩,這里有歡樂也有悲傷,同過詳盡的描寫將狼的智慧和勇敢,狼的愛與孤獨,狼的冷酷與鎮靜都展現在我們面前,作者是唯一一個將家養小狼成功放歸狼群的第一人,小狼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狼王的接納,這個過程是艱辛的但是它成功了,作者象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愛著小狼,為了讓狼能夠重返狼群付出了一個母親所能給與的一切,這就是天下的以分離為目的的愛,母愛!
我不想用過多的篇幅寫那些精彩的片斷,因為讀完這本書后,我更羨慕的是李薇漪可以那樣自由的生活,在草原在狼山獨自堅強的生活,我一直想象她那樣浪跡天涯,走走停停看盡天下的風景,而我喜歡的風景就是草原,荒漠,雪山,古跡,也許我的身體里住著孤獨,我想過那樣的生活,去若爾蓋草原,趁著我還可以走動,完成我心中的夢想。
觀《重返狼群》有感
冬天的若爾蓋大草原,干凈,純潔無暇,如同初生嬰兒般的眼眸。而在這里,將是格林與狼群回合的唯一時機,也是作家李微漪與格林相處的最后時刻。
這部電影的最初,從李微漪收養出生年僅5天的幼狼格林開始,到最終的分離可以說是格林成長的奮斗史,也可以說是李微漪與格林的情感史,李微漪不僅將格林養育長大,還教會他如何去捕獵,如何保持狼的野性,甚至為了能讓格林像正常狼一樣生活,和他一起來到若爾蓋大草原其中的`艱辛,我們常人無法感悟得到,只能通過銀頻,感受他們在一起時的欣喜,捕獵時的虔誠,和離別時的感傷。
整部電影,最能撩撥我的情思是李微漪與格林最后的分別,與分別20天后的再次重逢,再次分別。也許,很多人會認為,李微漪與格林感情如此深厚,一生都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依,不是很好嗎?外面如此險惡,格林永遠會面臨失去生命的危險,在一起,不是很好嗎?可是,正如李微漪所說:“誰都不能為誰鋪一輩子的路,格林是自由的,剩下的路該自己走了……”是啊,格林他是自由的,他是狼。是狼,就該屬于廣袤的草原,就要有野性,就要有自由,不然,他就廢了。
格林像是李微漪的孩子,從出生到長大,他們彼此相依,但再深的感情終將面臨分離,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我們只能養育自己的孩子長大,卻無法阻止他走出自己的懷抱,去到更加廣闊的天地,去尋找屬于他們的人生。
重返狼群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返狼群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事情的進展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順利。我原以為這么感人的狼故事會傳得路人皆知,結果一直走到天黑,問了三四個人,他們卻對這事一無所知,反而對我這個外來人頗感好奇,問長問短地打聽城市的消息。一點新的線索都找不到,情緒非常低落。失望、沮喪,甚至有一瞬間都懷疑牧民們故事的真實性了。我僅憑著一方之言,熱血上涌就不顧一切地去尋找,是不是傻了點兒?
我意識到自己低估了尋找的難度,像這樣盲目地徒步撞運氣,找到的概率幾乎為零。正在灰心之際,公狼被剝皮的細節如靈光乍現般提醒了我。現在的牧民生活漸漸富足,穿的不再是自制的毛皮,而是與外界接軌的牛仔褲、夾克,傳統手工早已丟生了,大多草原人不會自己熟制毛皮,包括每年剝下來的羊皮牛皮都多半是由縣城里的皮匠統一收購加工。狼皮既然被剝,肯定要盡快找人熟皮,何況如果要賣珍貴的狼皮,也一定會在人多的地方悄悄放出消息,公路和路邊的飯店旅館正是各色人等匯集的地方,消息最靈通,最不濟還可以找到皮匠,或許能打聽到蛛絲馬跡。想到這里我頓時興奮得坐了起來,忽然又想到珍貴的小狼皮也可能被剝來賣了,一時間心亂如麻。
我搭摩托車走了大約幾十公里,終于找到一家給貨車司機打尖的路邊小飯店,我向店主買了些水和干糧。幾瓶水灌下去我又來了精神,守在店門口見到路過的人就上前打聽,但問了一下午仍一無所獲。晚上我在小飯店里狼吞虎咽地扒著飯,想著下一步該怎么辦。鄰桌的老司機教了個方法:“姑娘,你不是還想找皮匠嗎?每天清早的時候,一些收皮子的人就會在進縣城的路邊蹲候。到時候你問問他們。”
一語點醒夢中人!
第三天天剛亮我就搭車往縣城方向趕,果然有些藏族人零零散散地蹲在路邊,面前的地上攤放著剛收來的牛羊皮。我連問了幾個收皮人以后,終于有一個開著拖拉機的收皮人說:“好像是聽說過這么回事兒……”
終于有了線索,我興奮得心都要從胸腔子里面蹦出來了。
午后,厚重的云層籠罩過來,草原要變天了。當大風已經把拖拉機上的我吹得蓬頭垢面的時候,收皮人終于在公路邊停了下來。“剩下的路在草場上,拖拉機開不過去了,你得自己走。”他伸手指著遠處草場上遙遙可見的一處帳篷,“就是那家人。”
我略帶猶豫地把錢交給收皮人:“你保證小狼崽就在那家人那兒?”
“我向菩薩保證!”收皮人信誓旦旦地說。我點點頭,藏族人信佛,我相信這樣的誓言。
收皮人接過錢數了一下,補充說:“死的活的就不一定了。”
“為什么?”我心里一涼。
“牧民是不會養狼的,沒這規矩,頭幾天讓他們賣皮,不賣!早說狼崽子養不活的!每天都在死!”
這幾句半通不通的漢話,頓時讓我淚眼迷蒙,我抓起背包背上,飛也似的朝那頂若隱若現的帳篷狂奔。直跑到傍晚過后,離帳篷越來越近,帳篷前依稀坐著一個藏族老人。陡見陌生人出現,帳篷外幾只大獒犬狂吠著氣勢洶洶地迎了上來,我上氣不接下氣,變聲變調地喊著:“我不是壞人!我來找小狼!我不是壞人!”
趕牲畜回家的兩個小伙子和在帳篷外忙碌的大姐急忙叫喊著拉回獒犬,拴了起來。這一家人對我這個陌生人急匆匆的到來頗感意外,而我大聲呼喊的“小狼”兩個字一鉆進他們的耳朵,他們就立刻有些警惕而排斥起來,不知道我到底想干什么。
老人幾步走過來擋在帳篷前,搖著經筒,慈眉善目卻表情陰郁。那兩個牧民小伙子和大姐試著問我的來歷。其中一個戴氈帽的小伙子翻譯著我們的'話。我拉風箱一樣地喘著氣,斷斷續續盡量簡單誠懇地說明了來意。大姐和小伙子們扭頭看向帳篷前的老人,老人一言不發,表情復雜地打量著我。
“小狼還有活著的嗎?我找了三天了……”我的眼淚終于忍不住又滑了下來,累得頹然跌坐在濕漉漉的草地上。老人家的神情這才漸漸緩和下來,終于嘆了口氣,于心不忍地讓到一邊,指了指帳篷,答了我第一句話:“你來晚了。”我的心霎時沉到了谷底,爬起來急匆匆地撞進了帳篷。眼前的地上最后一只小狼已經不再有聲息,他四肢松散地側躺在地上一動不動,連肚子上的皮毛都看不出絲毫的起伏。跟進來的氈帽小伙子撥弄了幾下,拈住小狼后頸拎起來搖了搖,小狼垂著爪子耷著頭軟綿綿地晃蕩著毫無聲息。氈帽小伙子放下小狼搖了搖頭:“死了……五天不吃奶還活啥呀?”一句話如五雷轟頂,我頓時淚眼模糊,幾天來的日夜兼程和六只生命之燭的逐一熄滅讓我悲從中來。“我還是來晚了!”我痛苦地把頭埋在手心里,憋了幾天的悲痛終于難以抑制,猛然間放聲長嘯起來,只有那長嘯聲才能悼念我心目中的狼。
突然,“死去的小狼”耳朵一跳,一個激靈,顫顫巍巍地翻過身來,閉著眼睛晃晃悠悠地撐在地上細聽動靜。
《重返狼群》初中讀書筆記
導語: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成都姑娘,也就是作者李薇漪在草原遇到了一只還沒睜開眼卻已父母慘死、兄妹盡失的小狼。接下來是小編整理給大家的《重返狼群》初中讀書筆記,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狼媽”教子
您會愛嗎?會愛您的孩子嗎?
我知道您的答案是肯定的,希望文末的您也能驕傲的說:“我會愛。”
“狼媽”薇漪帶回小狼時,第一次是用奶瓶給小狼喂食鮮奶的。結果,奶嘴被小狼生生咬斷,奶瓶也摔碎了。兇猛如狼,豈會如此斯文飲食,薇漪想到老牧民曾說過,哺乳的母狼沒有一個乳房是完好無損的。
這份堅持,這份忍耐,如果不是無私的愛還能做何解釋?這一點,每個親身哺乳的準媽媽都有體會。我亦曾,親眼目睹,一朋友的小孩一口吮吸的那朋友瞬間滿眼淚水打轉。這個時候,每個媽媽都會愛,每一份愛都偉大。
小狼稍長點時,有次“狼媽”把小狼單獨留在了家中。結果,回來打開房門的瞬間,驚呆了:
【米粉撒了一地,地板的壓腳線被摳了出來,陽臺上的植物成了殘枝敗葉,衛生間的卷紙被拖出來老長……洗衣機、電冰箱的電線被咬斷了……寫字臺上全是狼爪印,蜂蜜罐倒翻,滾在桌邊上,一罐蜂蜜所剩無幾……】
面對四仰八叉的挺著大肚子在沙發上睡著安穩覺的小狼,“狼媽”無奈又溺寵的搖搖頭,然后埋頭整理。整理之后,已是深夜,精疲力盡,卻還是費心的為格林準備著可口的愛之晚餐。
這樣的事情,很多準媽媽都有經歷。她們閃著圣潔之光的母性,指引著她們會有和“狼媽”如初一轍的做法。這時候,愛是天性,這份愛是那么的順其自然而讓人愉悅。
終于,隨著時間的流逝,小狼一天天的長大。它能見到的活物,只有“狼媽”這個人,它狼的天性是它永遠只忠于強者,攻于弱者。所以,它露出了鋒利的爪牙,選擇攻擊這個救她、養它的母親。“狼媽”是怎么做的呢?她知道這是狼的天性,她要讓它成為狼,就不能用人性來要求狼性。所以,她沒有罵它是白眼狼,沒有剪掉它鋒利的爪牙,而是把自己逼的像個正真的母狼一樣,去戰斗,去爭奪,她狠狠的咬住狼的嘴筒,咬的一嘴狼毛,卻也引得了這個狼子的俯首帖耳。
您呢?可曾想到您處于叛逆期的孩子。當您的孩子,第一次挑戰您作為父親或者母親的家長權威時,您是火冒三丈,訓斥打罵,口口聲聲念著:“豎子無禮”呢?還是冷靜的分析、學習,在知道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時,耐心的開導,用心的等待呢?
有多少的父母,打著家教的幌子逃避著自己懶惰的事實。他們可以用心的教會牙牙學語的孩子喊出并不怎么真切的“爸爸”、“媽媽”,卻無法接受孩子成長中的必經階段。只因為,前一種愛,自然、輕松而不需要習得。后一種愛,卻需要克服懶惰去學習,去摸索。
當“狼母”發現,小狼已經迫切到了需要交流的時候,她知道自己喚子的“嗚嗚聲”已經不能再滿足小狼了。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呢?就讓他順其自然吧,活著已經很難得了。我想我會這樣想,也會這樣做的。可“狼媽”不啊,她找來狼谷狼山的現場錄音,結合自己的已有知識比照分析,再反復的聽,反復的學,反復的練習、實踐,直到她這個人“狼媽”發出的狼嚎與音頻曲線幾乎一致。意料之中的,她的狼子驕傲的發出了第一聲正真的'狼嚎。
您呢?當每一次看著孩子極低的測試成績,您是怎么做的呢?訓斥、打罵、抱怨?還是無奈的拉著臉,嘆口氣,已不自知的語言暴力道:“你就這個能耐了。”或者,虛偽的無所謂的笑笑,說句連自己都不相信的:“沒事,下次一定能考好。”又或者,拿出一塌錢,立馬風風火火的去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呢?這些都太容易去做了,因為多么順其自然,合乎本性啊。
如果一個弱女子,能教會一只狼發出標準的狼嚎。那么您,又怎么好意思說自己不能幫助同為人的孩子提高一門成績呢?你可曾,仔細翻翻孩子的課本,而不是以已經忘了,不會了來搪塞呢?你可曾,有認真看過孩子的試卷,仔細引導著孩子分析每一處的失分點呢?你可曾,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耐心的聽孩子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你又可曾,為了孩子,愿放下你手中的手機,放棄你無用的社交,陪著她重新溫習一遍自己已快要忘完的功課呢?
這些可曾,您多半沒有吧,因為您總有無數的理由來反駁每一個可曾。比如,您需要賺錢,您沒有時間,您沒有那個能力那個精力;又比如,您認為您的錢大可以讓輔導班的老師來為您工作,您以為分析試卷那種事都該是學校老師的職責。可您是否想過,您的一個孩子您都可以找到這么多不去努力,逃避懶惰的原因,管著五六十甚至更多孩子的老師會不會找到更多的原因呢?
當小狼的身體急速增長,“嗷嗚———喔——嗚—”的狼嚎夜夜在城市的上空響起時,“狼媽”的眉頭再次皺緊。她知道,那個始終藏在心里的問題必須得面對了,鋼筋水泥鑄成的城市已經無處安放狼自由的靈魂,她必須得選擇了。她找了動物保護組織,我們偌大的中國居然沒有野狼救助和保護區,小狼要得到保護,必須漂洋過海送往英國;她去了動物園,刻當她看到那只被圈禁在小小牢籠中的老狼,一刻不停的在狼牢中跑著狼圈,厚重的玻璃上全是它的抓痕時,老狼悲哀、絕望、身不如死的眼神狠狠的刺痛了她的心,狼身可囚,狼心難困。她絕對不能懶惰的,將小狼送進這個集中營而一了百了。所以,她選擇了那條最艱難的路,第三次遷徙:帶小狼重歸故土,助小狼重返狼群。
您呢?當孩子提心吊膽又小心翼翼的告訴您,自己無法適應所在的班級,所在的學校時,您是怎么做的呢?無所謂的一番無用的安慰,道之:“適應,你要適應環境,適應了就好了”呢?還是,認真的聆聽孩子的內心,仔細分析孩子的行為,再去學校拜訪孩子的老師,咨詢孩子的同學,考察孩子所處的環境,然后再做出最正確最適合孩子發展的決定呢?
我們總說適應,可如果讓一匹狼來適應人的生活,不說根本就適應不了,就算真的適應了,狼也已經不再是狼。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狼和藏獒這對天敵,總算是能和平共處了。茫茫草原,小狼再也不孤獨。但這世間最大的問題,就是總會有層出不窮的問題。
不久之后,“狼媽”悲哀的發現,本已能夠嫻熟捕食鼠兔的小狼,居然突然捉不到鼠兔了。原來,小狼生活在藏獒群中,耳濡目染的都是狗的行為習性。在捕食的關鍵時刻,本應屏住呼吸,禁聲突襲之時,小狼卻模仿著狗的做法,威懾罵陣,虛張聲勢,豎起狼毛大吼一聲:“花”(狗叫聲)。這哪里是捕食,根本就是報警嘛。
“狼媽”再次心情沉重的考慮到小狼的未來。她意識到:
養在獒群的小狼對自己的身份定位是模糊的,狼具有天才的學習和適應模仿的本領,小狼學了,卻學歪了,適應了,但適應的不是它該面對的環境。現在,陪它脫離人群脫離獒群,進入嚴酷的草原,共同承擔生存的壓力,接受大自然的篩選已經迫在眉睫。
于是,強悍的“狼媽”再次選擇了危險重重的一條路“孤身攜子投狼群。”這是“狼媽”的第四次遷徙——荒無人煙的嚴寒草原。
您呢?想到什么了呢?您的孩子是否也曾在接受和模仿能力最強的時期,身邊聚集了很多不被您看好的狐朋狗友,沾染了很多抽煙、酗酒、沉迷網游的不良習慣呢?您又是怎么做的呢?是粗暴簡單的暴力鎮壓呢,還是如“狼媽”一樣透徹的分析問題,直面問題,刨根問底后再陪著孩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呢?古有孟母三遷,今有“狼媽”四遷,您可會,為了您孩子的優秀和未來而選擇一遷嗎?
鳥兒翅膀硬了,總要離巢。小狼長成了大狼,也要回歸狼群。一路走來,“狼媽”攜帶著小狼躲父母、躲車輛、躲警察;離開小屋,離開天臺,離開城市,離開人群;一起學習狼嚎,學習捕食,學習適應大自然優勝劣汰;更是一起忍凍挨餓,忍受病痛和環境的各種考驗。要說不舍,“狼媽”最是不舍放小狼離去,要說不舍,小狼最是不舍離去“狼媽”。
然而,“狼媽”是這樣說的:
“舍不得也要舍……狼不是寵物,人的陪伴絕不能取代它真正的同類,而且狼有自然交給它的使命……只要它能活的快樂,我有什么舍不得。”
這一段,我讀哭了,看的是別人的故事,哭的是自己的心酸。
我知道,有很多如我這個年紀的同齡人讀到這里,都會哭的。曾幾何時,我們也如長大的小狼一樣,夢想在自由的原野馳騁,可總有無數的舍不得,無數的各種道德框架,無數的人倫孝義,無數的哭泣,無數的恐嚇,無數的示弱死死的將我們纏繞。直到,我們再也喘不過氣;直到,我們疲憊的收起那顆自由的心,收起已經準備遠行的腳步。然后,心知肚明的,以愛的名義圈禁自己的快樂,恰如離去又返回的小狼一樣,收起鋒利的爪牙,將自己的頭顱擺正,等待愛的項圈來禁錮。只是,小狼“格林”多么幸運,她的“狼媽”最后還是忍痛割愛,收起了那已愛的名義編制的鐵鏈,而給了它更無私的愛——自由。即使,一轉身已是思念成災;即使,一轉身已知是永別。
您呢?但愿,您在孩子需要展翅翱翔的時候,能不以愛的枷鎖,使他負重前行;能不已愛的美名,冠名自己的懶惰。
已是文末,您,還能驕傲的說“我會愛”嗎?您,可也是,愛著愛著,就懶了呢?愿您不是,愿所有的父母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