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的紅牡丹的好句子匯集50句
《紅牡丹》讀后感
紅牡丹是出自林語堂的一本小說,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牡丹的女子在封建式婚姻下喪夫后發生的一系列的事情。
作為生在封建年代的女子,牡丹枉為其名,她的確是像牡丹一樣與眾不同的女子。開頭,牡丹與她那個毫無感情的丈夫陰陽相隔后,牡丹并沒有表現出像是遵守婦道的女子一樣哭泣哀涕。即使是在喪禮后的嚎啕大哭,也是哭自己的未,悔自己的青春。不難想象,這樣性格的女子必定不是遵循安穩,后面的故事講述的絕非離開她骨子里的一股不受時代所束縛的自由之戀。她既歡喜又擔憂,歡喜的是與她的青梅竹馬金竹可以相見相愛,不再飽受遠距離相思煎熬之苦;擔憂的是自己不甘淪為情人角色,又比較著金竹與自己所付出的愛是否對等。讀到這里,我不禁憐憫著女性的脆弱。無論是小說中的牡丹,還是現在的`女性,對于在愛情中渴望被愛的脆弱,其實大同小異。牡丹想著可以不顧一切的投身愛情,卻無法讓被愛著的那個人變得與自己那樣同樣勇敢,同樣不顧世俗,拋棄一切。這也許是女性天生的脆弱敏感,但也許又是社會上賦予男女不同角色的原因,男人需要擔起家庭的責任,也需要保衛他的野心,責任太大,顧慮太多,不顧一切談何容易。
牡丹雖然擔憂,但還是想見金竹,在她尋找金竹的過程中,她遇到了兒時崇拜的對象,她生命的第三個男人,梁孟嘉。他們擦出的愛火,讓我感嘆命運的巧妙。在牡丹猶豫不決的時候,恰好出現了一個彌補她空白時期的男人,選擇不與金竹在一起,也許對于她說是個解脫。解脫她陷在做金竹的長期情人這樣尷尬境地的泥潭里,何嘗不是個好選擇,好未?但是與梁孟嘉在一起,也不是高枕無憂,煩憂事一了百了。與梁孟嘉在一起就要面臨著同系同姓婚姻的問題。但在金竹與梁孟嘉當中選擇,牡丹始終選擇的是梁孟嘉。換作絕大部分女性,我想也多數會選擇梁孟嘉,畢竟將自己的未托付在一個不確定的人的身上,這樣承受的風險,不是每個人都甘之如飴。
選擇梁孟嘉后的牡丹,剛開始算是安穩,但性格始終會跟隨著一個人并影響其一生。牡丹終究是耐不住寂寞的女子,她與傅南濤私戀了,好似昨日同堂兄梁孟嘉的盟海誓都隨風消逝一般。傅南濤也是有家室之人,因此后的殺妻之事使傅南濤入獄,受此阻礙,牡丹和傅南濤才沒有及時相守。此后牡丹得知金竹病重消息,前去探望,在輪船中又與一位大學生談愛共眠。讀到此時,改變了我對牡丹這個主人公她帶有的新時代女性氣息的看法。她擁有勇敢,擁有美麗,擁有自信,但沒有擁有專一,擁有耐力。我甚至認為她只不過是為了給她寂寞的時間填滿激情,她的寂寞在生理和心理都強烈的散發著,她多情的影子里隱藏著什么,到底什么才是她真正想要的,我找不到答案。
再后牡丹遇到叫安德年的詩人,覺得他頗似君相如,又開展一場熱戀,此刻,我看到了她這次的相愛與前面的熱烈有所相同,又有所不似。同的是她依舊熱烈,不同的是她的心多出了安穩。她的情路似乎注定坎坷,想要安穩廝守時,安德年遭遇喪子,其妻悲痛萬分,牡丹不忍心看到其妻陷入絕境,而后斬斷情絲分手隱居。牡丹的再一次退縮,讓我反思到她其實并不是真的不顧一切,她至少顧及了別人的悲痛之心。又或許,經歷了前面這些男人,讓她多了些顧慮,少了份沖動,她的愛情也不再是單純的只為自己,而是受著他人情感的左右。
隱居小鎮的牡丹,掃盡鉛華,歸真返璞,教書為業。不料遭鹽商綁架,(fsir)梁孟嘉與安德年兩舊情人隨船趕救,牡丹最終逃離匪窩。此時的牡丹已然看淡世間,不求熱烈只求安穩。后遇傅南濤刑滿出獄,約定成婚,遂此書告結。
牡丹終究回歸安穩。我想每一個人都沒有資格去定愛情的對錯,因為愛情不分對錯。牡丹追求的愛情對于她自己說,并沒有錯。從客觀上說,與她兩情相悅的男子沒有一個可以在相愛之時給她名分給她安穩,時間禁不起等待,人禁不起時間的流逝,牡丹追尋著一個能讓她安定的人,這又何錯之有?但同時,正是她的無法經受寂寞與等待,讓她成為他人眼中的多情之女。時間讓她愛錯了人,但愛錯的人又何嘗沒有偷走了她的時間?
談到牡丹的幾段之愛,我不得不為她不能與梁孟嘉相守而感到惋惜。梁孟嘉對牡丹始終帶著情分,但在相愛的時間里,兩人想法卻有所偏離,需要的東西也不盡相同。梁孟嘉想要細水長流的平淡,牡丹卻要著轟轟烈烈的情愛,這或許是年齡的原因,也許是性格使然。看到梁孟嘉前去營救牡丹之刻,再讀到梁孟嘉與牡丹的妹妹素馨相愛相守投身于平淡生活之時,我的惋惜就在于此。若在梁孟嘉想趨安穩之時牡丹也跟隨相守,也許結局可能就變得不一樣了吧,這也許也是錯誤的時間遇見對的人的一種闡釋吧。
《紅牡丹》最后的結局也帶給我很多想法。人最終還是離不開安穩。有的人經歷風雨一生,在他入土歸安的那刻,他也終究走向安穩,有的人一直平淡一生,他是較早選擇安穩。愛情的轟轟烈烈最終也是敵不過細水長流,一時的熱烈可能給我們帶了歡喜,但一時的歡喜迎后無限的落寞。年輕的愛情環抱轟烈,承載歡喜,才顯得那么刻骨銘心,但更多時候,我們想要一份結果,想要維持這種歡喜,不是僅憑一時沖動,而是要有經得起等待的心。最終能承載愛情的水,都是一條安穩的河。
紅牡丹原文賞析
【紅牡丹】
緋衣絳裳①凌波行②,
朝霞葳蕤③雙頰生。
嚴妝④不為酬悅己,
只緣深愛春天紅。
【注】
①緋衣絳裳?緋(fēi),指的是紅色。緋衣,紅色衣服);絳(jiàng),大紅色;裳(cháng?))古代指裙子.。
②凌波行,語出曹植《洛神賦》,即“凌波微步,”形容女子步履輕盈。這里形容紅牡丹在綠葉搖曳中的裊娜姿態。
③葳蕤??wēiruí?華美;艷麗:語出《孔雀東南飛》:“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
④嚴妝?yánzhuāng??認真地打扮。
【白牡丹】
巧裁白云作銀紗,
玉肌雪膚心無瑕。
馨香無須假①脂粉,
素面朝天②氣亦華?
【注】
①假:借助?
②素面朝天:天:是指皇上.不施脂粉就去見皇帝.現在多指女人既美貌又自信,不需要化妝就敢出頭露面.出自《太真外傳》。
【水濱花紅】
嬌姿臨水秀娉婷,
驚艷金鱗銜云停。
忽聞青蛙咯咯笑,
羞得海棠朵朵紅。
姹紫嫣紅牡丹園散文
姹紫嫣紅牡丹園
時令剛剛進入四月,牡丹,就被人頻頻提起,仿佛,提起一個鄰家姑娘,她要回來了!更有熱心的人,一次次跑到牡丹園去,然后回來在網上告知大家,快了。快了。長花苞了,哪個品種快開了,哪個,還得等幾天。我忽然就產生了幻覺,那些身披輕紗的女子,來了,裙裾上有柔柔的風,風里,有笑,有香,那笑,是千姿百態姹紫嫣紅的,那香,醉了愛花的人。更不用說,那些多情的詩人,早已按捺不住了,填詞寫詩,采一抹春色作畫,畫里畫外,都是百媚千嬌,請看:
《江城子·銅川牡丹園》
翠鬟云鬢聚青岡,
柳輕揚,
燕飛翔。
銅川百里,
處處溢花香。
漆沮飄然滋歲月,
風物厚,
歷滄桑。
牡丹仙子喜洋洋,
竟芬芳,
比紅妝。
東風搖曳,
絲竹作霓裳。
滾雪堆紅浪撲面,
花似海,
苑無墻。
且看:
《牡丹花語》
那一位巧笑娉然的女子
攜一縷春風走來
帶著唐韻帶著宋風
帶著千年不變的傳說
巧然婷然雍容著
萬千朵笑靨浩浩蕩蕩
成霞成海
潔白就成涼涼雪花一瓣
嫣紅就燃成云霞一朵
紫,就紫成鑾駕頂上那無可替代的皇家風范
綠,就綠成青海湖底的一抹苔衣
蓮步輕移隨風蹈舞
那一位裊裊的女子
把一段青春
渲染渲染再渲染
有誰有這樣的威儀
煌煌燦燦著君臨
占盡天下顏色
有誰有這樣的雅逸
隨風盡撒不遺余力
你是月光的琴弦上撥出的夜曲
幽幽然敘說著心語
而一旦朝露初起
你必掃去昨夜的憂郁
熱烈著奔放著
仿若皇恩浩蕩
你是春風的寄語
羞紅在季節的唇邊
你是千年的往事
沉靜在月光的湖底
你是一曲永遠也說不盡的.傳奇
在時光的河流里
千萬遍浣洗
千萬遍亮出驚奇
更有:
《因為牡丹》
小時候
你開在我家的被面上
纏枝牡丹 丹鳳朝陽
因為你我家灰暗的窯洞
有了比春天還艷的亮光
十八歲
你開在遙遠的他鄉
因為一枝牡丹
我愛上了他鄉的小伙
車馬勞頓懷揣夢想
把自己交給旅途
與一列火車結下不解之緣
啊這個春天
你姹紫嫣紅的笑爽朗而起
在一個城市的胸膛上甜蜜綻放
不是夢幻不是他鄉
春潮涌動中
你就這樣恣肆著汪洋
讓所有走近你的人
感受了人間最美的四月天
……
銅川牡丹園位于銅川市新區長虹南路上,占地136畝,有各類牡丹花百余種,其中名貴牡丹品種46個。每年花開季節,銅川牡丹園內15萬株牡丹、芍藥競相綻放,爭奇斗艷,景象喜人,花海如潮,游人如織,備受矚目。我來的時候,一園的牡丹笑瘋了,還有芍藥,遠遠地,仿佛這天下,都是他們的了。人們舉著像機,舉著手機,舉著DV,長槍短炮,老老少少,在花叢間走著說著笑著。每張臉上,都洋溢的快樂與滿足。談戀愛的,勾肩搭背,說著悄悄話,偶然,兩顆青春的腦袋對了,來一個自拍;孩子們互相追逐,笑鬧著,指著一朵牡丹,叫著,媽!你看!還沒落了話音,又看見了一朵喜愛的,又一朵,喜愛得數都數不過來;老年人,最是含蓄,歡喜是嘴角的一抹笑,眉稍的一彎月亮,看了花,還要看牌子:這朵是姚黃,這朵是魏紫,啊,還有醉貴妃、狀元紅……,二喬,是不是說的大喬小喬?與她們有沒關系呢?愛花的人是懂得花語的,更別說那些慕名而來的攝手們、畫家們,知道怎樣用他們的長槍短炮和畫筆與花交談,不放過花們一絲溫柔的絮語。
正是不涼不熱的天氣,人們走著看著流戀著,柳絲兒輕輕拂著發絲兒,劍麻,也直楞楞地綠著,沒有一絲倦意。如果說,讀花,象征著一個城市的品味的話,那么,銅川牡丹園,就真真是銅川的一張小小名片了。至今,銅川牡丹詩會已經成功舉辦了四屆,每年的春天,銅川新區,牡丹園,都會吸引著西安咸陽等地愛花的人來到這里,一起,賞花吟詩。“走,到銅川看牡丹去!”成為春天里一項最具魅力的戶外活動。
采一捧春天,看這綠色的銅川、生態的銅川、人文的銅川!銅川,因牡丹而走向了更遠的遠方……
姹紫嫣紅牡丹亭散文
青春版《牡丹亭》,五個多小時的簡版連演兩夜。從上本“夢中情”,演到中本“人鬼情”中的最后一折《回生》為止。古人超越生死的浪漫愛情感天動地,一種具有史詩意味的情愛,穿越四百年時空,燈火再紅——
一句“原來姹紫嫣紅開遍”的婉麗嫵媚、一唱三嘆,就足以讓人怦然心動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早已唱得看客魂飛天外。人間只剩得一個“情”字,心間盛不下一個“美”字。像這樣的好戲,一個人一生也只遇到一回罷了。
布景是極素雅的,時而白梅朱雀,時而空谷幽蘭。戲臺上,連書案也男女有別,蒼松與青竹對應,繡在淡淡的綢緞上,再綴上長長的白流蘇,就像柳夢梅以青春的動,襯出杜麗娘嫻雅的靜。更有那春香的聲聲燕語,如明翦,生生剪開的是活色生香的閨中私語。
閨房的妝臺前,游園歸來的麗娘,春情似水,面若桃花,似唱似吟,“忙處拋人閑處住”。春閨的夢,閑人的戲,把生活的節奏,放到了最慢。
弄粉挑朱,貼翠捻花。羅衣欲換更添香。花仙裙裾袂影,香魂片片,只為春歸。忽而夢境挪移,香風陣陣,牡丹邊,梅樹下,姹紫嫣紅開遍,更有誰人憐?
夢去不遠,湖山石邊,牡丹亭側,芍藥欄前,需低頭,才躲過那垂柳線兒牽絆。春色明了又暗,暗了又明。且凝眉,那尋夢的人兒,一點幽情早動。
春夢暗含三月景,世間何物似情濃,見花言花,見月嘆月,托物寄情,情動之處,花草萬物皆為媒妁,皆通人性。
如霧蒙花,如云掩月,至情即是至美,至美即是至情。千古的驚艷,喚起的是被世人遺忘的圣情。
四百多年前的愛情言語,感動今人。千回百轉的身段、臺步,且歌且舞,一步一轉,不變的是唯美的情愫,不可更改的是經典的魅力。
長袖善舞,吳帶當風。陰間的杜麗娘仍然有著艷驚天地、美動鬼神的容貌,她的愛是那現實中的無,夢里才能尋到的有。華美的唱詞,倒裝的句式,幽情慢慢道來。水袖甩啊甩啊,漫天飛舞,形如狂草,像要揮去那一世的孤愁。
咿咿呀呀唱了半晌,盡是些“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遂人愿,酸酸楚楚無人怨……”的深閨怨懟,卻也句句珠玉,美得不著邊際。只因是夢,再不著邊際也合情合理。
“百戲之祖”,又何嘗不是人鬼情未了的“始祖”。“擬將身嫁與”的良人,因何總在千里之外?好姻緣,似乎只在陰間地府、來生后世。
麗娘與夢梅那一瞬間的聚首,這一對人間絕色,琴瑟相和,美好得確猶如遠古洪荒太初有道。兒女情春風一度,龍戲鳳難舍難分。這中間的風流繾綣,自不必細說。
一個驚才,一個絕艷;情根既種,愛慕當生;輕歌未了,妙舞新成;情絲相寄,芳心暗許……
罷,這就嫁了吧。
千古一夢,佳話無雙,人鬼之好,遺世獨立,這才是湯顯祖的風格。麗娘復生后想必也是人間滋味,怎比那夢里相思來得真切。一場《牡丹亭》,演到《回生》一折,停得恰到好處,留下一個沒有結尾的結尾。
沒有結尾的結尾,才是最好的結尾。麗娘還魂,初歸柳郎,臺上游龍戲鳳、恩愛鸞儔,臺下是否亦做得婉轉娥眉的嬌妻,噓寒問暖的夫君?人間的事,不問也罷。
想必兩人也是過著凡人的日子,斷不如夢里情緣,可以任意揮灑。真實人生少不了爭爭斗斗,打打殺殺。缺少了唯美的戲,如何看得?不看也罷。
人三三兩兩地往外走,或許戲外的人生比舞臺上更精彩吧。而沉迷于戲中的真看客,一直等到大幕合上,曲終人散。而戲外的人生大戲,永遠沒有停歇的時候。
有誰知曉,散場的時候,誰是歸人,誰是過客。又有誰能說得清楚,誰的人生,是悲是喜,是真是幻。這世間,怎一個夢字了得。
一句從前,風流過往,舊年煙花,原來都已不再。歲月往事,也不過就這樣匆匆而去了。心中縱有萬丈波瀾,千份恩怨,也只能輕輕放下。
繁華的舞臺襯得人間更顯冷落,來時的期待已全然滿足,回望之間,卻悵然若失,似乎落下什么在舞臺之上。自古舞臺上演的都是人家的夢,與己何干,何以如此讓人失魂落魄。
畢竟昆曲是最契合人心靈節拍的戲曲。繾綣于戲夢之間,角色一時間錯亂了,倒換了。在胡琴與鑼鼓之中,在戲殘夢留之間,揣想、留戀與回味那戲夢庭院,愛恨纏綿。
殊不知人人都落下了一個夢,一個少時的夢,每個人心里本應對愛情懷有的'夢。那個被人們遺忘的夢,借得柳夢梅與杜麗娘的身形,被復蘇在舞臺上某個隱秘的角落,復蘇在今人半夢半醒的意識里。
夢想之于人們,究竟是慰籍,還是徒增寂寥,也未可知。但哪怕是在夢里,若是能體驗那至純至美之情,這一生,才叫不枉。
而現今連白日夢都成為一種奢侈,一個“忙”字生生阻隔了現實與想象的臨界。那腰纏萬貫、美女香車的看客,精神上何以貧窮到只有在劇院的舞臺上,尋一個書生與怨女生死相戀的夢!
湮沒在歷史中的男女,藏掖在塵埃下的往事。記憶如碎夢煙花,一鱗半爪,拼不出一句當年。陳舊的戲文在昨日已化了灰,卻又從那香灰中滋養出嫣紅的花來。四百年前的佳人舊事,具備了今日人們無法存有的傳奇。
人的青春不能永葆,愛情大概只有化成藝術才能長存。姹紫嫣紅的青春版《牡丹亭》,這出愛得死去活來的古代愛情悲喜劇,究竟還是觸動了現代人心底藏匿得最深的“情”字,說到底,它是所有人的青春夢。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罷,那就看它演到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