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董卿的好句子匯總五篇
朗讀者董卿經典開場白臺詞
《朗讀者》是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后的價值。下面朗讀者董卿獨白臺詞,歡迎閱讀。
【第1句】:某種意義上說,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冷遇見暖,就有了雨;冬遇見春,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恒;人遇見人,有了生命。
【第2句】: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許淵沖《朗讀者》
【第3句】:記住那些幫助過你的人,不要以為一切都理所應當,而在你有能力的時候,也記住盡可能的去幫助別人,不要認為事不關己,這是一個做人的道理。——董卿《朗讀者》
【第4句】:陪伴意味著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當然陪伴也是一個很平常的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了一種習慣。約定好的相逢,伴你天荒地老!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董卿《朗讀者》
【第5句】: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永恒的選擇題,以至于到最后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可能不在于我們的能力,而在于我們的選擇
【第6句】:選擇無處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的選擇,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是海明威的選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是司馬遷的選擇,選擇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過程,讓我們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完善,如果說人生是一次不斷選擇的旅程,那么當千帆閱盡最終留下的就是一片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風景——董卿《朗讀者》
【第7句】: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董卿《朗讀者》
【第8句】:年過半百,一如初見,愛情的保質期——永遠。
【第9句】: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寫各種各樣的遇見: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這是撩動心弦的遇見;這位妹妹我曾經見過,這是寶玉和黛玉之間初初見面時歡喜的遇見;幸會 今晚你好嗎?這是《羅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見;遇到你之前 我沒有想過結婚,遇到你之后 我結婚沒有想過和別的人;這是錢鐘書和楊降之間決定一生的遇見,所以說,遇見仿佛是一種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開始。——董卿《朗讀者》
董卿朗讀者開場白臺詞
導語:“勇氣是逆境當中綻放的光芒一樣,它是一筆財富,擁有了勇氣就有了改變的機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董卿朗讀者開場白臺詞,歡迎借鑒!
《朗讀者》第一期“遇見”的開場白:
【節目卷首語】
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朗讀,那是學生時代的事情,或者說它只屬于一小部分人。
朗讀屬于每一個人。
【節目開場白】
大家好,我是董卿。今天,是朗讀者節目第一次和觀眾見面,所以,我們第一期節目的主題詞,也特意選擇了——遇見。
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寫著各種各樣的遇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撩動心弦的遇見;
“這位妹妹,我曾經見過。”這是寶玉和黛玉之間,初初見面時歡喜的遇見;
“幸會,今晚你好嗎?”這是《羅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見;
“遇到你之前,我沒有想過結婚,遇到你之后,我結婚沒有想過和別的人。”這是錢鐘書和楊絳之間,決定一生的遇見。
所以說,遇見仿佛是一種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開始。也希望從今天開始,《朗讀者》和大家的遇見,能夠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朗讀者第一季第一期,我們的主題詞是遇見,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恒;人遇見了人,有了生命。那么,《朗讀者》遇見了你們,又會怎樣呢?
《朗讀者》第二期“陪伴”的開場白:
【節目卷首語】
為什么是陪伴?其實我們每一期的主題詞的選擇,是非常慎重的。有時候為了一個主題詞會反反復復討論很長時間,但是陪伴是最早確定下來的主題詞,而且從來沒有改變過。
我想因為陪伴很溫暖,它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當然陪伴也是一個很平常的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為了一種習慣,就像我們的朗讀者,鄭淵潔、喬榛都談到了自己,夫妻之間的陪伴,父母對孩子的陪伴。
在這期節目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楊乃斌,一個在八個月的時候失去了聽力的孩子,為了能夠讓他像健全人一樣的成長。他的母親,在他上小學的第一天開始就成了他的同班同學。
所以,我覺得陪伴也是一種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所以希望這一期以陪伴以主題詞的節目也能帶給大家一段美好的陪伴。
【節目開場白】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倆站著不說話。”
在顧城的詩里,
陪伴就是這樣簡單而美好。
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陪伴,
比如說這會兒,
你我之間是一段短暫的陪伴;
比如說我們的學生時代,
和我們的同學,那是幾年的陪伴;
還有一種陪伴,
是生命里血脈注定一生的陪伴,
那是我們和父母,
和孩子之間的陪伴。
《朗讀者》第三期主題詞——選擇
【節目卷首語】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永恒的選擇題。以至于到最后,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可能不在于我們的能力,而在于我們的選擇。
選擇無處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的選擇;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是海明威的選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是司馬遷的選擇。
在我們這期節目當中,你會看到的是,徐靜蕾選擇了挑戰和變化;耶魯村官秦玥飛選擇了希望的田野;紅絲帶校長郭小平,選擇了呵護與守望;最讓我感動的是麥家,曾經叛逆的他,如今面對叛逆的兒子,選擇了理解和寬容。
選擇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過程,讓我們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完善。如果說,人生是一次不斷選擇的旅程,那么當千帆閱盡,最終留下的,就是一片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風景。
【節目開場白】
我們這期節目的主題詞是——選擇。
人這一生,要面臨多少次的選擇,
小到今天我們吃點什么,
大到在一些關鍵時刻的決策。
有一年,
法國的一家報社舉辦了一個有獎競答,
其中有一道題目是,
如果盧浮宮著火了,你選擇救哪一副畫?
最終,
獲得金獎的答案是,
我選擇離門口最近的那一幅。
所以說,
選擇是一種智慧,
而我們的人生,
也是一次又一次選擇的結果。
《朗讀者》第四期主題詞——禮物
【節目卷首語】
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種愛的表達,就有多少種禮物。
父母無私的愛的養育;經歷苦難之后的成長;不斷地學習所積累下來的智慧,這都是最好的`禮物。
就像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切·米沃什,在詩歌《禮物》當中所寫到的: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園,對于這個世界,我已一無所求。這是詩人饋贈給自己心靈的一份禮物。
在我們這期節目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趙家和教授,雖然他已經在五年前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他所播種下的一顆善的種子,是留給這個世界所有孩子的最好的一份禮物。
用純凈之心去創造、去發現、去感悟,你便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禮物。
【節目開場白】
我們這期節目的主題詞是禮物。
禮物,多美好的一個詞。
仰望星空,
地球是宇宙給人類的禮物;
低頭凝望,一花一葉,
是大自然給世界的禮物;
孩子是給父母的禮物;
朋友是陪伴的禮物;回憶是時間的禮物。
那在我們今天的節目時間里,
就讓我們一起去打開一個個色彩各異,
卻同樣充滿情感的禮物。
《朗讀者》第五期主題詞——第一次
【節目卷首語】
人這輩子要遇到很多很多個第一次,就像這次節目當中讓我記憶深刻的像劉震云,第一次給《安徽文學》投稿拿到了70多塊錢的稿費,立馬就去請女朋友吃飯,許鏡清老人第一次在人民大會堂擁有了屬于他自己的音樂會,但是為了這一天他等了三十年,王學圻二十年前就已經當導演了,但是這部電影拍到最后就剩下了三個人,讓他欲哭無淚。
這都是非常難忘而寶貴的第一次,因為它們意味著我們的成長,就像作家汪曾祺說的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氣,但是第一次往往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因為第一次是探索是挑戰是機遇,所以說你的人生擁有越多的第一次,也意味著我們的人生越豐富越多彩。
【節目開場白】
我們的一生,
會經歷許多的第一次,
難忘而又寶貴,
它意味著我們的成長,
其實細想來,
每一個人都是在第一次過自己的人生,
不是嗎?
這條不能回頭的人生道路上,
正是許多不可復制的第一次,
讓我們從昨天走到今天,
走向未來。
《朗讀者》第六期開場白:
【節目卷首語】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主題詞選擇的標準,首先是它的情感張力。節目希望所有的觀眾,在聽到這個主題詞的時候,都會有很豐富的生命聯想。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在做什么,比如說眼淚。
張家敏是一位和乳腺癌抗爭了二十三年的老太太,她說,她過去到現在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昂起頭不讓眼淚流下來;導演陸川是一個淚點很低的人,愛流眼淚,所以有時候,他會抗拒眼淚;斯琴高娃,一位一直在別人的故事里,流著自己眼淚的優秀的演員,這一次在我們的現場,她流下的每一滴眼淚,都屬于她自己。
眼淚是無色的,但是它分明又有著最豐富的生命的色彩。
【節目開場白】
睹物思人,
會"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有情人之間難免"執手相看淚眼",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這是對故土家園最深沉的告白…
眼淚,
像一條永不干涸的河流,
滋潤我們的生活。
眼淚是一種直接傳遞感情的載體,
它表達著我們的內心情感與心路歷程。
眼淚,
就像一條河流,
滋潤著我們的生活。
本期節目,隨朗讀者,一起感受那些美好的眼淚吧!
《朗讀者》第七期開場白:
【節目卷首語】
海子說:“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告別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路。”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這是陸游和唐婉之間痛徹心扉的告別;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的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這是楊絳先生平靜超然地和這個世界告別。
在這期節目當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軒,他向我們娓娓道來,和故鄉和父親的告別,也讓我們仿佛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世間所有的文字,千年百年都在做著同一篇文章——生離死別”。
告別,是結束也是開始,是苦痛也是希望。
面對告別最好的態度,就是好好告別。
【節目開場白】
告別是一種心情,
告別也是一種決定。
南飛的大雁是對北方寒冷的告別;
秋天的落葉是對炎熱夏的告別;
雨季是對干旱的告別;
彩虹是對風雨的告別;
山重水復后的柳暗花明是對迷失的告別;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豪邁的告別;
每一次的告別,都有一個故事,
或激情燃燒,
或凄美動人,
或驚心動魄。
告別不是遺忘,
而是轉身,
告別不是放棄,
而是開始!
《朗讀者》第八期開場白
【節目卷首語】
就像茨威格所說,勇氣是逆境當中綻放的光芒一樣,它是一筆財富,擁有了勇氣,就擁有了改變的機會。
岳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貝多芬的扼住命運的咽喉,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些勇氣都彪炳在史冊上,流傳在故事里;
勇氣有時候是一瞬間的閃念,有時候是一輩子的執念。
勇氣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節目開場白】
勇氣是我們生命當中最鮮艷的一抹原色,
很多的文字都在贊美勇氣。
莎士比亞說,
有得必有勇,
正直的人不會膽怯,
試想一下,
如果歷史失去了勇氣那將失去改寫的英雄;
如果人生失去了勇氣,
那很多日子就會變得蒼白無力。
今天就讓我們感受一位又一位朗讀者身上的勇氣。
《朗讀者》第九期開場白:
【節目卷首語】
我們這一期的主題詞是:家。
家是一個有溫度的詞,它不僅是我們身體休息的地方,更是我們心靈停靠的港灣。
倦鳥歸林、魚翔淺底、落葉歸根,這都是對家的渴望,也是生命在追尋著一種歸宿。
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那一個個不一樣的家,去感受家庭里的悲歡離合,冷暖人生。
【節目開場白】
家,簡單一個字,
能引起無數人的情感共鳴,
因為家是每一個人最初的記憶,
也是我們最終的歸宿。
莫爾說為了尋找最想要的東西,
我們走遍全世界,
回到家,找到了。
而中國古人則推崇,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家是個人通向外界的重要紐帶。
在今天的這期節目里,讓我最有感受的是作家梁曉聲的那句話,每一個人都有現實的家園,書本可以構架一個精神家園。
家,著的是一個充滿內涵又充滿溫暖的詞。
朗讀者董卿獨白開場白臺詞盤點
《朗讀者》已經播出六期節目了,在這幾期的節目中,來朗讀的嘉賓們給人的印象很深刻,但是都沒有《朗讀者》的主持人董卿給人的感覺深刻,董卿在《朗讀者》中的主持風格與主持春晚的時候截然不同,大概這就是功底和魅力吧!
董卿在《朗讀者》中的很多獨白和開場白很受歡迎,張梓琳在參加完節目接受采訪的時候說:“我稱董卿老師為卿姐,因為她更像一個姐姐,是一個完美的存在。
卿姐一定是一個讀過很多書的人。從和她的交談中就能感受得到她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當然她也是一個非常具有個人魅力的女性,而且她的個人風格也是我很欣賞的,是那種落落大方、端莊又得體。”
董卿開場白盤點:
人生,緣始于“遇見”,情長于“陪伴”。陪伴是溫暖人心的力量;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陪伴,是我能給你最好的禮物。一篇好文,一個好故事,一次真誠的分享。朗讀,也是一種陪伴。不喧嘩,自有聲。
什么是陪伴?陪伴是溫暖的',它意味著有人愿意將最美好的時間給你。同時陪伴也是力量,讓我們有可能去創造奇跡。沒有一個人是一座孤島,失去了陪伴,人們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環顧自己的周圍,總有那么些平常卻不平凡的陪伴被我們忽視。
“草 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在顧城的詩里,陪伴就是這么簡單而好……”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永恒的選擇題,以至于到最后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可能不在于我們的能力,而在于我們的選擇。選擇無處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的選擇;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是海明威的選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是司馬遷的選擇。選擇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過程,讓我們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完善。如果說人生是一次不斷選擇的旅程,那么當千帆閱盡,最終留下的,就是一片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風景。
朗讀者董卿獨白臺詞精選
朗誦者董卿獨白臺詞
人生,
緣始于遇見,情善于陪伴。
陪伴是暖和人心的力氣;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是我能給你最好的禮物。
一篇好文,一個好故事,一次真誠的分享。
朗誦,也是一種陪伴。
不喧嘩,自有聲。
拓展閱讀
節目引見
《朗誦者》是地方電視臺推出的大型文明情感類節目,由著名節目掌管人董卿初次擔當制造人,央視發明 傳媒無限公司與中廣天擇傳媒股份無限公司承當制造,于地方電視臺綜合頻道與綜藝頻道黃金工夫結合播出。以團體生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巧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面前的價值,節目旨在完成文明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傳導作用,展示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
節目評論
《朗誦者》、《見字如面》等一系列節目正是填補上了這處空白。這也許是無意之舉,但后果卻相當有意義。你能夠無法想象本人的父母會自行上網搜索《奇葩大會》,并且對其中選手的外型和言語毫無芥蒂。特性張揚的追求關于年老人們而言是一種宣泄,但是對大少數的父母輩們而言,這其中的價值觀是有沖擊性的。但《朗誦者》不同,它所傳遞的責任感、溫情契合中國人的傳統價值。因而,你能夠會發現父母乃至爺爺奶奶,對這檔節目拍案叫絕。
這使人看到了文明綜藝節目的新希望。一個節目若內核浮泛,即便當下再紅火也很快會被厭倦與遺棄。與別的盛行綜藝方式不同,文明綜藝節目自然是有使命感的,它自出生就被寄予傳承和改動的希望,也是區分此類節目優劣的重要目標。至多目前看來,《朗誦者》做得還不錯。
相關資訊張梓琳:朗誦是表達愛的方式 董卿是"完滿的存在"
首播的《朗誦者》中,世界小姐張梓琳與大家分享了人生中母親角色的轉變,她在節目中為女兒朗誦了《愿你漸漸長大》:愿你被許多人愛,假如沒有就在寂寞中學會寬容。愿你終身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暖和的文字再加上張梓琳溫順的嗓音,道出了有數女性初為人母時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