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散文摘抄好句子賞析精選80條
經典散文摘抄加賞析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吧⑽摹币辉~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976年12月-984年11月)時期。散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經典散文摘抄加賞析,歡迎閱讀!
【第1句】:摘自席慕容《桐花》
在低低的呼喚聲傳過之后,整個世界就覆蓋在雪白的花蔭下了。
麗日當空,群山綿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條流動的江河。仿佛世間所有的生命都應約前來,在這剎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陽光下,同時歡呼,同時飛旋,同時幻化成無數游離浮動的光點。
這樣的一個開滿了白花的下午,總覺得似曾相識,總覺得是一場可以放進任何一種時空里的聚合??梢苑胚M詩經,可以放進楚辭,可以放進古典主義也同時可以放進后期印象派的筆端——在人類任何一段美麗的記載里,都應該有過這樣的一個下午,這樣的一季初夏。
賞析:
這段話運用生動優美的筆觸描繪了桐花盛開的美景,視覺與聽覺相結合,動靜結合,充滿了生機和動感。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把繁華盛開的場景比作流動的江河,把陽光比作醇蜜,將這幅景象刻畫得美不勝收。最后的排比句,語勢加強,讓人感受到桐花盛開時噴發的生命力,仿佛整個山坡都被桐花覆蓋了,生命的張力無限延伸。
而作者的想象則充滿了浪漫的夢幻。
【第2句】:摘自張愛玲《秋雨》
雨,像銀灰色黏濕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纏滿著蛛絲網的屋頂。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頂上剝落的白色的粉。在這古舊的屋頂的籠罩下,一切都是異常的沉悶。園子里綠翳翳的石榴、桑樹、葡萄藤,都不過代表著過去盛夏的繁榮,現在已成了古羅馬的建筑的遺跡一樣,在蕭蕭的雨聲中瑟縮不寧,回憶著光榮的過去。草色已經轉入了憂郁的蒼黃,地下找不出一點新鮮的花朵;宿舍墻外一帶種的嬌嫩的洋水仙,垂了頭,含著滿眼的`淚珠,在那里嘆息它們的薄命,才過了兩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這樣霉氣薰蒸的雨天。只有墻角的桂花,枝頭已經綴著幾個黃金一樣寶貴的嫩蕊,小心地隱藏在綠油油橢圓形的葉瓣下,透露出一點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賞析:
有的時候不是那么喜歡張愛玲的文字,就像這篇秋雨,別人都會寫溫暖潮潤的氣息,而她則寫得幽暗而陰森,光是筆觸就讓人感到寒冷而戰栗了。
但也許這正是張愛玲文字的魅力,張揚的,陰暗的,卻又是如此真實,探測到人內心的最深處。這篇文章用筆細致,只用了比喻和擬人,就把秋雨寫得栩栩如生,又帶入了一層沉悶而寂寥的色彩。 于這文來說,充滿了灰色、憂郁,黯然,寥落,一種生活無厘頭的滑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僅是那株低矮的無人問津的桂花樹。
【第3句】:摘自張曉風《初雪》
現在,太陽升上來,霧漸漸散去,原野上一片渥綠,看起來綿軟軟地,讓我覺得即使我不小心,從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會擦傷一塊皮的,頂多被彈兩下,沾上一襪子洗不掉的綠罷了。還有那條繞著山腳的小河,也泛出綠色,那是另外一種綠,明晃晃的,像是攙了油似的,至于山,仍是綠色,卻是一堆濃郁郁的黛綠,讓人覺得,無論從哪里下手,都不能拔開一道縫兒的,讓人覺得,即使刨開它兩層下來,它的綠仍然不會減色的。此外,我的紗窗也是綠的,極淺極淺的綠,被太陽一照,當真就像古美人的紗裙一樣飄緲了。你們想,我在這樣一個染滿了綠意的早晨和你們寫信,我的心里又焉能不充溢著生氣勃勃的綠呢?
賞析:
作者充分調動了視覺與觸覺,寫活了春天的綠色。多處采用比喻,形象生動。喜歡這段話,因為看了就很溫暖。這種溫暖是從哪里表現出來的呢,我想,就是從那些溫暖的字眼里流動出來的,"明晃晃"、"濃郁郁"、"生氣勃勃",因為寫給孩子,所以更加詩化和優美。作者筆下的綠色仿佛是活著的,流動的,仿佛在信中就像出現在眼前一樣。我也喜歡綠,也喜歡作者筆下的這片綠。它們的生機讓人感覺到快樂和希望。
【第4句】:摘自張曉風《秋天 秋天》
那時候,在南京,剛剛開始記得一些零碎的事,畫面里常常出現一片美麗的郊野,我悄悄地從大人身邊走開,獨自坐在草地上,梧桐葉子開始簌簌地落著,簌簌地落著,把許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進我的心里來了。我忽然迷亂起來,小小的心靈簡直不能承受這種興奮。我就那樣迷亂地撿起一片落葉。葉子是黃褐色的,彎曲的,像一只載著夢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長期著兩粒美麗的梧桐子。每起一陣風我就在落葉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兩顆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發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聽到遙遠的西風,以及風里簌簌的落葉。我仍能看見那些載著夢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種子的希望里。
賞析:
這段文字用優美的筆觸表達了對梧桐葉子的喜愛。"簌簌"的象聲詞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讓讀者也能猜到那種場景。"神秘的美感"寫出了秋日梧桐的特點,神秘的,優美的,梧桐葉子在作者眼中充滿了無窮的魅力和美好,極富有感染力。運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梧桐葉子的形態。作者從顏色、形狀等各方面做了描寫,同時將葉子比作小船,穿上還有船舷,船舷上是梧桐子,讓每個讀到的人都心馳神往,也想看一看這優美的梧桐樹。作者想象力豐富,將秋天的美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5句】:摘自沈從文《邊城》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墻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余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棓子。上行則運棉花棉紗以及布匹雜貨同海味。貫串各個碼頭有一條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著陸,一半在水,因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設有吊腳樓。河中漲了春水,到水逐漸進街后,河街上人家,便各用長長的梯子,一端搭在屋檐口,一端搭在城墻上,人人皆罵著嚷著,帶了包袱、鋪蓋、米缸,從梯子上進城里去,水退時方又從城門口出城。某一年水若來得特別猛一些,沿河吊腳樓必有一處兩處為大水沖去,大家皆在城上頭呆望。
賞析:
好的寫景就該是簡潔而富有刻畫力的,在沈從文筆下找不到華麗的辭藻,但你卻可以清晰得從這樣的筆觸中感受到景物的輪廓,"城墻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說不出的滋味,和文章淡淡的氣氛相得益彰。
現代經典詩歌加賞析
現代詩歌又稱新詩,是指“五四運動”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詩歌。下面是關于現代經典詩歌加賞析的內容,歡迎閱讀!
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錯誤》這首詩共九行,九十四個字,全篇幅不長,但所表現的藝術技巧不僅被人稱道,更被人在口頭上傳誦。
從結構上看,隱含著縱橫兩條線索。明顯可見的縱線是自大景到小景,層次分明。開頭兩句先以廣闊的江南為背景,再將鏡頭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靜的馬蹄聲。這種寫法與柳宗元《江雪》中從"千山鳥飛絕"的大景,最后落墨在漁翁獨釣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間處理,頗有相似之處,將詩情層層推向高潮。
從橫線來看,開頭兩句應該是結尾,正是因為"我"從江南走至女子的處所也不進去,女子期盼的"容顏如蓮花開落",等待的熾情變成了心灰意冷。最后兩句本應該是"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所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在這里詩人用了一個小倒裝句。這樣的安排,造成了結構上的參差錯落,因而更顯得詩意盎然,在不協調中閃發出光彩。
一顆開花的樹
席慕容
如何
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于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詩之靈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詩。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把一位少女的懷春之心表現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詩一開篇,一位美麗端莊,大膽坦率的少女形象傾瀉而出,鮮明動人。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山盟海誓,“最美麗”三字把少女追求純潔,神圣,偉大,美好的愛情之心描繪得細致入微而又淋漓盡致,卻又沒有一絲一毫的矯揉造作,是少女心之真之誠的自然流露。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有人說,愛情是緣分,愛一個人與不愛一個人,是感覺,是無法選擇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刻意勉強,是徒勞白費,然而,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排著隊,拿著愛的號碼牌,向左向右向前看,愛要拐幾個彎才來?我等的人,他在多遠的未來?如果說,緣在天意,那么,份在人為?,F代人所奉承的有緣無份,是一種消極的自我放棄的安慰。詩中女子,在意中人“必經的路旁”“慎重地開滿了花”,是愛的宣言,是積極成就與其意中人“份”的舉動?!吧髦亍币辉~更細膩地刻畫了女子努力完善自我,用一顆真心去眺望愛情的心理活動。人生匆匆,在我們不經意間流走的又豈止是愛情呢?成功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當意中人“無視地走過”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少女凋零的心,是淚,是血,是失落,如泣如訴,其凄涼之狀況,催人淚下;然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那落了一地的更是少女心之無愧,情之無悔,生之無憾,其情之真,意之切,追求之心之執著,倒真是驚天地,泣鬼神了!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的抒情短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語言質樸,意象本色,思路飄逸,形式工整,讀后令人感到意猶未盡。撇開海子的身世,以及令人觸目驚心的寫作時間,我想將欣賞的著眼點主要放在這首詩的語言及意蘊揭示上。
這首詩最令人難忘的就是題目,以及它所包含的意蘊張力。就其語言表層分析,一望便知,一看就懂,然而,我們心底總涌動著兩種思維的焦慮:
(1)為什么一定要“面朝大?!??
(2)“面朝大?!比绾慰吹靡姟按号ㄩ_”?
我認為,大海是海子詩中的核心意象,廣闊浩蕩,心曠神怡,生機勃勃,是安魂之鄉,是搏斗之鄉,是理想之鄉,是海子作為“海之子”的精神歸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當然是一種海市蜃樓,然而這是海子所能感受到的一種明麗的幸福感受。
當然,花應該開在炎熱的土地上,海子卻讓他固執地(“我只愿”)開在自己的幸福之海上,開在自己的理想的追求中,現實中的一切(“喂馬,劈柴,關心糧食和蔬菜”),只為了養活自己的軀體,以使自己的心能夠跳動,使自己的想象能夠飛揚。
這個題目的意蘊張力在于,它將我們現實中的思維定勢扯得七零八落,然后萬花筒式地重組,用自己強烈的主導意念使它明麗起來。如“春暖花開”至少有房子的布置,周圍的景色,詩人的心情等日常意蘊,然而在這里被海子泛化為一種幸福感了,從而讓我們處于一種扭曲的快樂中。
現代短詩歌加賞析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睹姟笮颉酚涊d:“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云:“詩者,吟詠性情也”。只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就是詩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現代短詩歌加賞析,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
【第1句】:《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原馳 原作:原驅)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紅裝 一作:銀裝)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賞析】
《沁園春雪》寫于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率領長征*隊勝利到達陜北之后,領導全黨展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在陜北清澗縣,毛澤東曾于一場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過后寫下了這首詞。
這首詞分為上下兩片。上片描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展現了祖國的壯麗山河;下片由祖國山河的壯麗引出英雄人物,上下幾千年,縱論古今英雄。
先看詞的上片。前三句總寫北國雪景,把讀者引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扒Ю铩薄叭f里”承“北國”兩字,地下天上交錯展開,極寫范圍之廣;“冰封”“雪飄”承“風光”兩字,一靜一動相互映襯,勾畫出嚴冬的威猛雄奇。寥寥十二個字,構成了一幅包舉天地、雄渾大氣的畫面,為下文展開描寫提供了巨大的藝術空間,豪情激蕩,籠罩全篇。接下來的七句,用“望”字領起,直至“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這里的“望”,有登高遠眺的意思,并融入作者的想象,它顯示了詩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豪邁的意興。“望”字之下,展現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最能反映北國風貌的雄偉景觀,這些景觀也正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形象?!伴L城內外”,這是從南到北,“大河上下”,這是自西向東,地域如此廣袤,正與前面的“千里”“萬里”兩句相照應。大氣磅礴的意境,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绊毲缛?,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三句則寫的是虛景,想象雪后晴日當空的景象?!翱础弊峙c“望”字照應;“紅裝素裹”,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艷麗景象?!胺滞庋龐啤保官澝乐橐缬谘员?。
再看詞的下片。先用“江山如此多嬌”承上,總括上片的寫景,對“北國風光”作總評;再用“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啟下,展開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抒發詩人的抱負。以下七句則可以說是縱貫幾千年,通覽中華文明史,從“無數英雄”中舉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帝王加以評說。一個“惜”字,著筆傳神,把表面上看來似無邏輯的人、事傳接起來,組成一幅壯麗的歷史長卷;“略輸”“稍遜”“只識”三層貶義,以婉轉含蓄的筆調,詼諧風趣的語氣,客觀而公允地評價了他們的功過。這幾位人物在歷史上都起過一定的進步作用,他們功業赫赫,雄視一代,不愧為歷史的巨子。只可惜他們武功有余,文才不足,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麗的大好河山。于是,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充滿無限豪情的結尾,點出全詞的主題。“今朝”是一個新的時代,新的時代需要新的風流人物?!敖癯钡娘L流人物不負歷史的使命,超越于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將創造出空前偉大的業績,這是詩人鴻鵠之志的充分體現。
《沁園春雪》是一首寫景抒懷之作。它描寫雄偉壯闊而又妖嬈美好的北國雪景,縱論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第2句】:《紙船·寄母親》
(冰心)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賞析】
古今中外表達母愛的詩作很多,這首詩卻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詩人以孩子般的純潔和天真,從兒童的游戲世界中找到了一個可以寄托對母親無限戀念的中介物──紙船,并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詩歌第【第1句】:二節便寫疊紙船、拋紙船:總是留著──留著,表明詩人并非這一次的出門遠行才有此舉動,而是對母親的思念與深情由來已久;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表明所疊紙船的數量之多,也表明對母親的思念之深;詩人把紙船從舟上拋下在海里后,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寫出了精心疊成的紙船拋入大海后瞬間令人心碎的結果,它暗示讀者,紙船漂過大海到母親身邊實際上不可能,給人一種悲觀絕望的情緒;但詩人仍不灰心的每天疊著,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這要到的地方便是母親那兒!俗話說精誠所致,金石為開,詩人的愿望能夠實現嗎?其實,這一問題已經并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這是詩人寄托思念的惟一方式,只有這樣,詩人才能排解心頭的憂傷,只有這樣,才能最充分地表達那種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第三節詩,詩人思念至極,展開想像: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不要驚訝它的無端入夢。紙船漂不到母親的身邊,就進入母親的夢中吧!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點明題旨,感情達到最強烈的狀態,令人悵然不已。這是全詩最為精彩的一筆。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情,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
現代經典詩歌賞析
在浩繁的文學史中,留下很多的詩歌。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現代經典詩歌賞析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美人吟
文/瀟湘筠
染一襲白衣素裹
執葵扇于玉指
滌凈鉛華,衣袂蹁躚
左顧右盼,從晨曦
到斜陽日落
內心的冰火
經歷著潮起潮落
如此卑微到泥土里的廝守
是我心底過火的柔溫
偏執而厚重
過眼云煙,寞寞纖塵
傾城傾國,梨花帶雨
望穿秋水秋聲祭
誰亂了浮生
亂了南柯一夢寧沉淪
亂了蒼翠欲滴的醉意朦朧
六神出竅的輾轉游離
與你竊竊私語
與你耳鬢廝磨
與你浪遏方舟
那段神交的懵懂與蹉跎
至今回味起來
赫然 賞心悅目
輕輕觸及時光底色
蟬鳴蛙啼 落葉知秋
夢魘中的印象
你步履匆匆
來無影 去無蹤
用剜心的刃
將我刺痛
暮色蒼茫
你怎狠心將我放逐
靜默的麗影
讓無聲蹙眉失色
等不到注定終結的情詩
熬不到你精心締造的夢幻王國
難道在你眼里 這一切俗塵
比我還要貴重
也許你不會懂
在我心底 你的悲情歡喜
占據我每一絲氣息
也許緣分已盡
想你念你不再成為我的必修課
可心卻碎了一地
也許你愛的比我還要刻骨
只是習慣珍藏心底
無處訴說
賞析:瀟湘筠,號仙逸居士,字德毓,原名陳海平,當代玄幻現實流派首創作家、詩人。筆鋒離奇多變,別出心裁?,F任浙江大學客座教授、知名財經網特邀評論員,新經濟模式聯合創始人。代表作:長篇玄幻小說《塵世間》,散文集《漫步的心跡》、《仲夏-思緒》,詩歌集《紫檀初開》、《楓之歌》,心情語錄《靜夜思語集》等。詩觀:以生活細微處為支點,撬動震撼生命的原點。亦醉亦醒的詩篇,深刻洞悉亦人亦鬼的世界。
毛澤東:念奴嬌·昆侖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賞析】這首詞作于1935年。當時中央紅軍走完了長征的最后一段行程,即將到達陜北。10月,毛澤東登上岷山峰頂,遠望青海一帶蒼茫的昆侖山脈有感而作。
整首詞語言流暢,氣勢磅礴,是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緊密結合的完美體現,也是毛澤東愛國智慧的集中反映。毛澤東說過:“我們是國際主義者,我們又是愛國主義者,我們的口號是為保衛祖國反對侵略而戰?!?/p>
特別是后來到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革命意義更偉大。毛澤東認為“爭取抗日勝利是責無旁貸的”,打倒帝國主義,民族得到解放,就是幫助了外國人民,就是為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因此,他提出:“愛國主義就是國際主義在民族解放戰爭中的實施?!?/p>
食指:生活在自己的祖國,我很驕傲
……
不能說我的生活平淡枯燥
聽那布谷鳥清脆的聲聲高叫
白楊樹迎風披襟暢懷大笑——
領受大自然自由氣息的熏陶
就是過上了繁花似錦的生活
也有衰落凋零那一天的煩惱
但堅信誰也擋不住祖國的常青樹
必將抽出更加強勁的枝條
誰說我過著單調乏味的生活
生活在自己的祖國我很驕傲
雖然物質清貧,生活艱苦
卻不時涌動陣陣澎湃的詩潮
【賞析】食指,生于1948年,原名郭路生,當代詩人。在上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詩人以其獨具的個性和特色,引領詩壇。1999年《食指近作12首》獲北京市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詩歌類作品唯一最高獎。在食指的詩中,祖國始終占有重要位置,這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青春
席慕蓉
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
所有的`淚水都已啟程
卻忽然忘了是怎么樣的一個開始
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
無論我如何的去追索
年輕的你只如云影掠過
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
逐漸隱沒在日后的群嵐
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
命運將它裝訂得極其拙劣
含著淚我一讀再讀
卻不得不承認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賞析
追懷青春,是人之常情,歷來以此為主題的詩甚多。席慕蓉這首《青春》,是獨出機杼之作。詩人獨特地以書來比喻青春,寫出了青春值得珍藏,也寫出了青春的易逝,不易保存,表現了詩人對青春的無限依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