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漁的火車觀后感推薦(有一種愛情,雖敗猶榮——評影片《周漁的火車》)
鞏俐是個熟透了的女人??此挠捌?,總感覺她極富挑逗色彩的肌膚和眼神,是專門用以捕獲情欲紗網的。如若不然,那一笑一顰,又怎會迷醉人眼?
鞏俐是一個健康的女人。這種健康,總使人聯想到田間地頭的牲口,膘肥體潤的母牛,或是靈動優雅的山羊。這種充滿活力的健康,使她的美麗,愈發漂亮得不可方物。
鞏俐從《孔雀》里的清新靈氣,演到《姨媽的后現代生活》里的火辣霸氣。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人物扮相,讓人看到了她純熟、爛漫的東方之美。一直演到《周漁的火車》,那個時候的鞏俐,又將這種美,演繹到了極致。
在《周漁的火車》里,周漁這個女人,有時候沉靜得像一湖秋水,有時候熱烈得又像一團烈火,她讓那段美好的回憶,一次次沉淪,也一次次燃燒。
《周漁的火車》講述了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故事。火車與詩歌、裙子與瓷器,還有情欲和掙扎。這些看似不著邊際的元素,以聲光影像的形式相互搭配后,卻如此真實地將小資、優雅、流動、曖昧的質感,表現得如同夢境般飄渺。
盡管影片結束后,一切不過是一個唯美的肥皂泡,但故事中的唯美與清新,足以構筑起一場無限龐大的回憶。
我想說的是,鞏俐在《周漁的火車》里是一個為文藝而生的女人。她開啟了無數人的睡眠模式,在那么深長的暗夜里,一列飛馳的綠皮火車開來開去,讓時光恍惚,也讓人心搖曳。
這列跑來跑去的火車上,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張強、陳清,還有那片神秘的仙湖;愛情、欲望,再就是為愛迎難而上的奔波。
一個叫張強的男人,帶著對周漁的好奇,開始了勇敢的追逐。遺憾的是,他傾其所有,都弄不明白周漁沉迷仙湖的那片心思。
仙湖,是周漁自己編織的風景,他又怎么能夠輕易走進?
男人和女人以愛情的名義,一次次緊緊擁抱,凝望、親吻。他們倚靠在飛馳的車廂,點燃了情欲的火焰,那么優雅的站姿,讓一份情感成了最經典的道白。
后來,當我們看到周漁決絕地將手里的青瓷砸掉,才終于弄明白了她愛的是那么艱辛。那些妙曼的青瓷涂繪,曾是她縝密拼出的愛情圖畫,是她對陳清最瘋狂的思念,在她心里,這些不容褻瀆。所以,她砸掉它,我們終將似懂非懂。
周漁終究是一個感性的女子,當她面對張強的躲閃和游戲,當她與陳清的感情陷入困境,她情感的天平,才一點點開始傾斜。
隨即,在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我們才終于開始相信,原來在現實生活中,有一種愛情,是用盡世界都不夠的,哪怕是彌補分離的憂傷。
“你是喜歡我的人,還是喜歡我的詩?”
“喜歡詩人”。
這是最好聽的情話,我們誰都記得住。然而,即便再妙不可言的回答,也掩蓋不住兩個人所面臨的困窘,在冰冷鐵軌的盡頭,那里若沒有令人醉如青瓷的仙湖,就不會再有令人心動的愛情。
周漁說,一個心中沒有愛情的人,無論走到哪里,都會心神俱碎、孤獨無助。所以,那個瞬間,有一個男人,愛上了一個女人,陳清的皮包落在舞廳,他去找尋,遇到她,相愛就越發必然。
鐵軌上的思想交合,以每周兩次的長途相會為理由,在那個詩歌漸行漸遠的年代里,一次次激蕩著周漁苦苦尋找的仙湖。
所以,周漁在來來回回的鐵軌上,終于找到了一場赴湯蹈火的愛情。
這場愛情,雖敗猶榮。
愛情滋長開來后,文藝噴發出無可阻擋的情欲。周漁靈動雀躍的身姿,穿梭于嘈雜的人流里,無限迷人的小腿、臨風飄飛的裙角、離別洶涌的月臺,還有冰冷的鐵軌之間連接著的愛的暖意,擁抱、熱吻,急不可待....
周漁的情欲世界里,只有彼此站立著,去綿延下去的那些永不完結的親吻。深深愛著她的男人,一直都沒有準備擦拭一片狼藉的紙巾。因此,她的愛情世界,才會這般的唯美純凈。
原來,周漁的男人是為了愛,才選擇了遺忘和不準備。
再后來,帶著看透世事的戲謔,一切發生著不可逆轉的變化,陳清和張強,這兩個人終是沒能活成人們想象中的那個樣子,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讓他們選擇了逃避或隱忍。
張強走入了周漁的生活,卻進入不了她的身體。
在周漁心里,陳清一直都在,如影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