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擁藍關馬不前的深意(讀懂韓愈心中的悲憤)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唐·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因一封《諫迎佛骨表》惹得唐憲宗大怒,被貶到潮州(今廣東潮州)為刺史。韓愈只身上路,心中悲憤難抑,更兼路遠難行、潮州瘴氣橫生,此去已是存了流死他鄉的念頭。因此寫下了這首凄慘而委屈的詩作。一句“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可知其一路艱險,一句“好收吾骨瘴江邊”何其悲酸凄慘。
其實韓愈算是幸運的,他剛到潮州就被唐憲宗下旨調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第二年就被召回京城。而與韓愈齊名的另一位大文豪柳宗元卻沒有那么幸運了,就在韓愈被貶潮州的那一年,柳宗元死在了潮州不遠處的柳州任上(今廣西柳州),真正的埋骨瘴江邊!
相比于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柳宗元的這首《別舍弟宗一》才是真的凄慘,簡直是一字一淚、黯然銷魂,讓人不忍心讀第二遍:
別舍弟宗一
唐·柳宗元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云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韓愈被貶,是因上《諫迎佛骨表》“欲為圣明除弊事”而惹怒了唐憲宗。而柳宗元被貶是因參與了永貞革新“欲為國家除弊事”而觸怒了皇帝、宦官、保守官員、乃至手握兵馬的藩鎮,甚至連韓愈都曾經借撰寫史料的機會對永貞革新進行中傷和詆毀。
永貞革新失敗后,革新集團主要人物“二王八司馬”都被貶謫到偏遠州府做司馬,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今湖南永州),在永州度過了整整十年,后來更是被貶到更偏遠的柳州。
從永州出發前往柳州時,柳宗元的從弟柳宗直、柳宗一以及母親、妻女也隨行同去。剛到柳州,柳宗直就因病去世,不久,母親盧氏、妻子楊氏以及年幼的女兒因水土不服相繼離世。如此之大的打擊,讓柳宗元再難抑制,于是在柳宗一告別前往江陵之際,他寫下了這首被后世評為“妙絕一世”、“別手足詩無出其右”的《別舍弟宗一》,表達自己被貶多年的憤懣和愁苦。
詩中首聯“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描寫送別柳宗一到越江邊,兄弟二人垂淚惜別,悲情無限。“零落”、“殘魂”、“黯然”,字字都凄然,何況這凄然心情還加“倍”。
頷聯“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奇峰突起,十四個字概括了自己十二年被貶之愁苦、流落南荒之艱難、親人去世之凄慘。“萬死”二字雖夸張,但確實是柳宗元處境的真實反映,永州十年經歷四次死劫、被貶柳州又不知何時死于這煙瘴之地。字里行間盡是抑郁不平之氣,怨憤凄厲之情,可謂字字血淚!
頸聯轉為寫景:“桂嶺瘴來云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桂嶺代指柳州,洞庭代指宗一將去的江陵。一者瘴氣彌漫,一者水闊天長,暗喻自己仍在柳州這險惡之地,而柳宗一將去水闊天長的美好之地。一抑一揚,一南一北,山川遙望,兄弟再難相見,雖是寫景,卻蘊含離別愁情。
結尾一聯“欲知此后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敘說別后難見,唯有相思寄夢,夢中煙樹相見。一夢一煙,情誼深切,意境迷離,夢境相思的恍惚表現地淋漓盡致,兄弟情深表達得濃郁感人。
整首詩既寫離別,也表達貶謫之情,二者卻又相互交融,渾然一體。字里行間的兄弟真情、詩人十二年貶謫之苦,如一字一淚,字字血淚,“倍黯然”矣!尤其是頷聯兩句“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悲痛至極,令人不忍再讀!
最可惜的是,寫下這首詩后僅僅過去三年,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年僅47歲。真正是“萬死投荒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