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紀念館參觀感言
觀史可法紀念館的作文
【參觀史可法紀念館】史可法紀念館位于鹽湖路北邊。
遠遠望去,紫紅色的大門給人一種威嚴而肅穆的感覺。
步入大門,便是兩顆又粗又高的古銀杏樹。
古老的銀杏差不多有 三個人圍起來那么粗,大約有五層樓那么高。
古銀杏又名白果樹,公孫樹,是揚州市市樹,也是國家二級保護名木。
在向前走十幾米,便是史可法的祠堂了。
中央是史可法的雕像,東西墻分別為《家祭文》和《公祭文》楠水掛屛及有關文物。
穿過石道,便是史可法的衣冠冢。
只見衣冠冢前有一盆大花,衣冠冢很大,大約有三輛汽車并排那么大。
衣冠冢后面有一座梅花嶺,由于義子史得威遍尋遺骸不得,遂依史公遺原,于清順治三年清明節,葬于衣冠于下。
這時我忽然明白了清明節的來源,原來就是祭送史可法和死去的父母。
這時,一陣幽香撲來。
我轉過頭一看,原來是妖嬈多姿的紫荊,這紫荊可在史可法紀念館小有名氣,從遠處眺望就像一幅五顏六色的畫。
我繼續往后走,在史公祠的最后一面墻上掛著一塊塊版子,里面介紹了史可法的經歷。
里面主要介紹了史可法從小就勤奮好學,立志一定要報效祖國。
不幸,在死守揚州時唄多鐸俘虜,多鐸很欣賞史可法這個人才,便勸他投降,史可法再三拒絕,多鐸一怒之下把史可法給殺害了。
史可法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這種頑強不屈的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史可法嚴肅而又莊重的形象一次次浮現在我的腦海里,好像他已下定決心一定要跟清軍殊死拼搏。
史可法寧可被殺也不會投降,古話說得好“士可殺,不可辱”。
史可法是世人學習的榜樣
到史可法紀念館的作文100字
參觀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今天,我和好朋友去參觀了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里面有很多的文物。
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位于杭州市北部拱宸橋地區,東起金華路、南至衢州街、西臨京杭大運河,北接拱墅區政府。
它的西側是古老的拱宸橋。
總用地面積52910平方米(含運河文化廣場),建筑面積10700平方博物館建筑風格總體定位∶ “傳統而不復古” 。
建筑環運河文化廣場呈扇形狀布置,造型平坡結合,立面細部上提取中國古代傳統建筑符號,經提煉簡化,通過獨特的開放式格局,將室內外融為一體,運河及橋、船、埠巧借為活的展物。
博物館分五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即序廳,主要講地球上的運河、中國大運河;第二部分是第一展廳,主要講運河的開鑿與;第三部分是第二展廳,主要講大運河的利用;第四部分是第三展廳;主要講大運河杭州段的綜合保護;第五部分是第四展廳,主要講運河文化。
我仔仔細細的參觀玩整個博物館,知道了很多的關于京杭大運河的知識。
這個普普通通的博物館竟然蘊含這么豐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