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級物理第二十一章知識點梳理大全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九年級物理第二十一章知識點梳理篇一
1、電話——1876年美國發明家貝爾發明了第一部電話
(1)基本結構:主要由話筒和聽筒組成。
(2)工作原理:話筒把聲信號變成變化的電流,電流沿著導線把信息傳到遠方,在另一端,電流使聽筒的膜片振動,攜帶信息的電流又變成了聲音。(話筒把聲信號轉化為電信號;聽筒把電信號轉化為聲信號)
2、電話交換機
為了提高線路的利用率,人們發明了電話交換機。
3、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
模擬信號:聲音轉換成信號電流時,信號電流的頻率、振幅變化的情況跟聲音的頻率、振幅變化的情況完全一樣,“模仿”著聲信號的“一舉一動”,這種電流傳遞的信號叫做模擬信號,使用模擬信號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擬通信。
數字信號:用不同符號的不同組合表示的信號叫做數學信號,使用數學信號的通信方式叫做數字通信。
模擬信號容易失真;數字信號抗干擾能力強,便于加工處理,可以加密。
在電話與交換機之間一般傳遞模擬信號,在交換機之間傳遞數字信號。
電磁波的海洋
電磁波的產生——導線中電流的迅速變化會在周圍空間激起電磁波。
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不需要任何介質。
電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為c,大小和光速一樣,c=3×108m/s =3×105km/s
電磁波波速、波長λ和頻率f的關系:
(1)波長:電流每振蕩一次電磁波向前傳播的距離叫做波長,用λ表示,單位是m。波長表示相鄰兩個波峰之間的距離,或相鄰兩個波谷之間的距離。
(2)頻率:一秒內電流振蕩的次數交頻率,用f表示,單位是赫茲(hz),比赫茲(hz)大的還有千赫(khz)、兆赫(mhz)。1 mhz=103 khz 1 khz=103 hz 1 mhz=106 hz
(3)波速:一秒內電磁波傳播的距離,用c表示,單位是m/s。
分類法
對所學概念進行分類,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初中物理學的概念可分為四小類
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幾個物理量的積,例如:功、熱量;
②概念是幾個物理量的比值,如:速度、密度、壓強、功率、效率;
③概念反應物質的屬性,例如:密度、比熱、燃燒值、熔點、沸點、電阻率、摩擦系數等;
④概念沒有定義式,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點、溫度。
公式
公式——學習物理的鑰匙。
每一個公式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需要理解記憶。面對每一個公式不能機械記憶其等量關系,丹秋名師堂老師建議應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擴展,這樣才能形成知識體系,提升學習物理的效率。
先做會的
先揀會做的做,一定要先把看上去一眼就會的先做完,這樣你就有一部分分穩穩的握在手里了,你的心態也會不一樣了心理就有底了。
拿到卷子先用三分鐘時間大概掃一下,整套卷子的難度分布大概確認一下答題策略,先做會做的,在做可能會作的,最后作不會做的,不會做的盡量寫。
提示:注意別把答案填錯了!
1、聲音的發生: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音的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
3、聲速: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米/秒。聲音在固體傳播比液體快,而在液體傳播又比空氣體快。
4、利用回聲可測距離:s=1/2vt
5、樂音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系。
(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發聲體的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系。
6、減弱噪聲的途徑:
(1)在聲源處減弱;
(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在人耳處減弱。
7、可聽聲:頻率在20hz~20000hz之間的聲波:超聲波: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
8、超聲波特點: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聲能較集中。具體應用有:聲吶、b超、超聲波速度測定器、超聲波清洗器、超聲波焊接器等。
9、次聲波的特點:可以傳播很遠,很容易繞過障礙物,而且無孔不入。一定強度的次聲波對人體會造成危害,甚至毀壞機械建筑等。它主要產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發、海嘯地震等,另外人類制造的火箭發射、飛機飛行、火車汽車的奔馳、核爆炸等也能產生次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