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年度考核自評報告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報告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報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事業單位年度考核自評報告篇一
我局于20xx年由原延安市外貿局、招商局、商貿辦合并組建而成。組建后,核定編制21人,局機關實有人員75人,其中:在職干部22人、提前離崗8人,離休干部7人,退休干部35人。局后勤所在職干部5人、工勤人員3人。提前離崗1人,退休3人,企業安置人員6名。
我局系統現有市商務稽查支隊、市12312商務舉報投訴服務中心、市飲食服務職業工種技能鑒定所3個事業單位。3個事業單位中,縣級建制單位1個,科級建制單位2個。經編辦核定人員編制數27名,實有工作人員27名。20xx年2月經編委會員研究,同意撤銷市財貿干部學校(延市編發〔20xx〕17號)。截止目前機構雖然撤銷但人員仍保持原狀,未做調整。
我局對清理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在編在崗“吃空餉”人員工作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局黨委書記兼局長崔延強同志任組長,黨委副書記張釗銘、副局長王恒偉任副組長,局黨辦、監察室負責人為成員,按照清理的范圍、對象、清理方法的要求,對局機關和局屬事業單位進行了全面自查,上榜公示在編在崗人員,沒有接到相關息。
我局堅持以群眾路線教育為契機,堅持開展機關作風整頓,規范內部管理,嚴肅工作紀律,嚴格考勤制度,對在職在崗干部職工因病、參加學習等情況均召開局務會研究確定,不符合條件的不予批準;局屬各事業單位因編制少,任務重,平時有事請假都必須按規定辦理。因此,我局機關及局屬事業單位沒有“吃空餉”人員。
事業單位年度考核自評報告篇二
根據咸安政辦[20xx]110號《關于印發咸安區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響”問題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局自20xx年元月開始,在全局開展“吃空餉”問題清理自查工作。對此,局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及時安排部署,對照清理對象的六種具體情況,逐一進行了認真核查,有效地完成了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問題專項治理工作。自查結果,截止今年20xx年12月底,我局機關及下屬11個事業單位共有在編人員99人(其中機關編制人數20人,現有人數26人,事業單位未定編,現有人員73人),離退休人員53人。機構編制、組織人事、財政紀律等管理規范,不存在“吃空餉”的有關問題。現就我局此項工作開展情況報告如下:
為確保清理整治工作取得實效,我局迅速成立了清理整頓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組織領導全局的清理整治工作,將清理責任落實到相關人員和局屬各有關單位,形成合力,保證了清理工作有序開展。咸安區農業局“吃空餉”問題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王勇(局長),副組長:陳峰(派駐紀檢組長)、毛崇全(黨組成員)、陳艷(黨組成員),成員:徐丹、劉小平、張靜、胡可。
一是精心部署。接到《關于印發咸安區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問題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后,局長王勇同志當即作出批示,分管領導、紀檢組長、財務、人事等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具體安排,明確了各自的工作重點和任務,并提出要按照全區規定的程序要求,扎扎實實搞好全局的專項治理工作。二是專門安排。局長專門組織安排布置此項工作,要求局直各單位必須高度重視此項工作,要把治理工作與當前工作相結合,做到兩不誤,兩手硬,并對工作不力的人員,在全局通報批評。三是嚴格核查程序。局機關、局屬事業單位要充分認識專項治理工作的重大意義,對照工資表、在崗人員名冊、考勤記錄,嚴格排查“吃空餉”人員,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四是認真自查,不走過場。嚴格按照文件要求,對照“吃空餉”問題清理整治工作六項內容逐一進行了自查,并如實填寫自查情況表格,確保清理整治工作不落于形式。
按照這次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問題專項治理工作規定程序,我局在對照六種清理對象逐一認真核對,并在局黑板報上予以張貼,專門公示了自查結果,設立監督電話,自覺接受廣大干部職工的監督。截止目前,沒有收到群眾對該項問題的任何投訴和反映。
我局以“吃空餉”問題清理整治工作為契機,進一步修訂完善了我局現有的考勤制度、財務制度、職工績效考評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等11項規章制度,對人員的編制、檔案的管理、人事手續辦理方面嚴格監管,建立了一系列防“吃空餉”的長效機制。
事業單位年度考核自評報告篇三
為貫徹落實財政部相關文件規定和要求,我鎮已經完成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和產權登記工作,現將有關清查的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自上級布置了國有資產清查工作,我鎮領導非常重視,為了保證資產清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出臺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鎮財政所,財政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資產清查工作;教委、衛生院、黨政辦等各科室主任為小組成員,協助財政所做好資產清查工作。
(一)清查的范圍及內容:
根據有關規定,本次清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單位基本情況;債權、債務等賬務情況;資產盤盈、盤虧、報廢、變賣及壞帳損失等財產物資的處置情況等。
(二)資產清查的方法及步驟
本次資產清查
我們分了四個階段進行,即:單位自查、匯總核實、整改提高、錄入上報。
1、單位自查階段
首先財政所自制“資產自查情況統計表”,把表格發放到各個部門統一填制,上報現有財產物資存量,部門負責人在自查表處簽字認可,以便于下一步進行核對。
2、匯總、核實階段
財政所根據各個部門上報的自查表,進行匯總。工作小組根據匯總后的自查表,逐個部門進行核實。發現有漏報、瞞報等現象,對其單位通報批評,并取消單位負責人年終考核評優資格。然后與各個單位的賬面金額進行核對,對有出入的,查找原因,并填制“資產盤盈、財產損益表”。
4、填制資產清查表并匯總、上報階段
財政所根據前階段清查出的明細底,重新進行賬務處理,并填制“青島市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統計報表”。
3、整改提高階段
對賬實不符的,提出了相應的整改意見,責成在規定時間之內整改,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置,然后根據報表填制產權登記證。
此次清查做到了以物查賬、以賬對物,賬實相符,規范了各單位資產處置行為,履行了資產處置審批程序,防止了資產流失及其他違規現象。
(一)通過本次清查,可以說大多數單位賬實相符、賬賬相符,但也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是單位之間財產物資交叉使用,尤其是鎮政府內部各個單位之間,物資轉移不辦理移交手續;再就是本單位對其管理不規范。
(二)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對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二是20xx年機構改革后,有的單位已經撤消或合并,財產物資已經移交給政府,但是有關手續及賬務未及時進行處理。
(三)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將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各個單位對現有財產物資清查后的明細底報財政所存檔,以便于日后備查。
2、制定具體的資產管理制度,規范程序并制度上墻。
3、把資產管理工作列入對各個部門的年終考核。對管理不到位或管理不善而造成資產流失的單位,取消其年終評優資格,并與本單位工作人員年終獎金掛鉤。
(四)進一步加強對國有資產的日常管理工作。定期檢查,做到每年年底全面清查一次,核對各部門本年資產增減變動及盤盈、盤虧等情況。對變賣、報廢的資產及時進行處置,對新增資產尤其是捐贈資產要及時入帳,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
事業單位年度考核自評報告篇四
根據濟任編辦【20xx】9號文件要求,為進一步加強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規范事業單位行為,提高公益服務質量,根據《行政許可法》、《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結合20xx年度事業單位法人年度檢驗情況,我單位對履行事業法人職責情況進行了認真自查,先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兩年來,我校始終按規定按時辦理年檢;始終按上級部門核準登記的業務范圍開展業務活動,無超出業務范圍開展活動的不良行為;始終做到單位財務獨立核算,單位資產保障正常,無抽逃、轉移開辦資金行為;我校現仍繼續具備相關登記事項所要求的資質,且從未停止過開展業務活動,其間,根據主管部門的調整有更換法人情況,但都及時變更,單位住所與名稱等事項也未發生任何變化,在實際使用的名稱,包括單位印章、標牌及其他表示單位名稱的標記與核準登記的名稱完全一致,從無擅自加掛牌子、改變單位名稱的行為;我校的《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正副本齊全有效,并從無涂改、出租、出借《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或者出租、出借單位印章的行為,也不存在“雙重法人”登記情況;近兩年,我校偶有接受捐贈、資助的情況(教師節期間,駐地村委捐贈小額慰問金),我校本著公開透明的原則,做到專款專用,其使用情況完全符合條例和其他有關規定;另外,我校能夠嚴格按照《山東省事業單位登記管理信息公開辦法》規定,對事業單位登記管理事項、年度報告書內容及其他重要事項按要求進行了信息公開,事業單位登記、年檢資料妥善保存;對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我們也能夠始終堅持強化學習、學以致用,模范遵守。
按規定要求《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正、副本都要懸掛在單位醒目的位置,雖然我們從制度上是要求這樣做了,然而,我們沒有做到證件及時上墻。
出現證件不能及時上墻的主要原因:一是年檢期間,證件下墻后不能及時上墻;二是因以前曾出現過證牌損毀等現象,處于被動消極考慮,暫緩上墻;三是雖有制度約束,但監管上疏失;四是認識上存有盲區,有忽略不計現象的存在,沒有把此項工作視如抓好教學質量同等對待等。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校領導非常重視,從提高教職工認識入手,強化師生“學校無小事、細微見責任”的思想意識,在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的.同時,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切實做好專項監督檢查的相關工作。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做到證件因故下墻之后,交由專人負責上墻,對于平日里不重視牌、證上墻或佩戴的工作人員則采取嚴厲措施進行限期整改,對情節嚴重者給予政治與經濟上的雙重處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