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初中 初中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報告的作用是幫助讀者了解特定問題或情況,并提供解決方案或建議。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初中篇一
寒假學校布置了對親戚好友進行調查的活動,在大年初三,我帶著調查表來到了在中國建設銀行上班的姐姐家里。
當我一項項地調查后,我仔細地看完了調查表,感受頗深。姐姐是成都大學本科畢業生,在畢業后,面對如今人才輩出,激烈競爭的社會,她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這份工作,據調查表上所說,姐姐每天的工作時間在8小時以下,而且工資在1200—1800元。
可見,要想將來能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下一番苦功夫,如今的我們正是學習的好時機,在這重要的時期,我們一定要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應當時刻想著我們的學習,想著我們的未來,想著如今的社會。
經過這次的調查,我認為在學習上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凡是都是先苦后甜,我們要堅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初中篇二
隨機調查
上午9:00到下午3:00
各大超市、商場、居民社區等
xxx
人們對大多數的公共設施采取滿意的態度,比如高女士對海港公園的娛樂健身的設施比較滿意。“不但讓我們鍛煉了身體,而且健身設施的質量過關,不會發生在運動時因設施不完善而造成的事件。”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對公共設施不滿意,一位先生認為路旁邊的公用電話應該拆除,他的理由是現在基本上每一個人都人手一部手機,甚至有的時候看到許多小孩子都有手機,公用電話在現在這種科技迅速發展的時期已經落伍了。
一位老爺爺說他經常看見許多公共設施被破壞,建議政府應該加大力度整治這些破壞設施的人。筆者也曾在紀念路超市旁邊的小花園里發現原本是類似于“過橋”的健身器材竟然被一些人改成了秋千,本來應該有兩個的腳踏器變成了一個!
我們都認為破壞公共設施是不齒的行為,可是為什么沒有人來管這件事情呢?李先生說在公司門前的路上原本有一個公用電話亭,可是最近一段時間,公用電話竟然被人拆除了,他原以為是政府派人把它給拆除掉的,可是詢問了幾個人,都沒有聽說政府發布了這樣的公告,他才意識到有人把電話給拆除了。
在調查人群中建議加大公共設施的管理力度占近60%。有一位孕婦建議公共設施在建設時應該多多關照一下像孕婦、殘疾人等特殊人群。她還建議在馬路旁邊的紅綠燈上安裝一種設備,讓看東西有障礙的人知道現在是紅燈還是綠燈。筆者認為這個建議很好。
林爺爺和這位孕婦的意見和建議基本上保持相同,他說前些天xx為了爭取在全國文明城市中勝出,在檢查團來臨之際,讓各個單位在門前的臺階上建造供走路有障礙人上去的無障礙通道。可是這些無障礙通道純粹是為了應付差事,根本不管殘疾人的實際情況。其中有些無障礙通道很陡,健康人要走上去都很困難,更不用說坐著輪椅的殘疾人。林爺爺建議既然是建了無障礙通道,就應該建好,不管xx有沒有評選上全國文明城市,都應該考慮殘疾人的情況,不能只在那里擺擺樣子,給領導看。我想林爺爺的觀點代表了大多數人的觀點。
一位帶著小狗出來散步的女士建議,現在很多人都養了小寵物,最好建設一些可以供小寵物活動的公共設施。筆者認為這個建議也算可以。畢竟現在xx的寵物也不在少數,如果真建設了一些讓寵物活動的公共設施的話,說不定很多人對公共設施的滿意度會上升。
總結:在所有的調查人群中,對xx的公共設施滿意的人占大多數。可見xx的設施還是比較完善的。但是還是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建議政府應該加大檢查xx的公共設施的破壞的力度,盡量避免公共設施再遭人損害。在無障礙通道方面,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建議重新修整通道,保障殘疾人能夠通過。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初中篇三
1、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我校初中部進行,共發問卷650份,回收有效問卷60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初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初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初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征。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小學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于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范疇。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后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于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后”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并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
調查結果表明,對于初中畢業后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愿望的占37%。 初中學生對于“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初一為69%,初二為58%,初三為72%。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于追求大學教育。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初中生由于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畢業后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初中篇四
(一)、具體目標:
1.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我校初中部進行,共發問卷650份,回收有效問卷60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一)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初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初中生沒有考慮。調查還顯示,農村初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征。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小學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于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范疇。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后的工作有所幫助。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于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后”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并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調查結果表明,對于初中畢業后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愿望的占37%。初中學生對于“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初一為69%,初二為58%,初三為72%。
(二)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于追求大學教育。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初中生由于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畢業后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初中篇五
這個暑假我做了一個社會調查報告,報告名是《西部農民生活狀況》,在這個調查中,我主要采取了詢問的方法,走訪了十幾戶人家。
通過點查發現,農村人口的收入是十分微薄的,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靠打麻和打谷子,雖然麻的價值十分可觀,但是你可曾知道農民要為此付出多少的勞動。
調查時,正處于酷暑時期,農村每家每戶都在打麻,我的大伯蔣貴民,他們打麻時每天早上2點鐘起床剝麻,大約六七點中,他們又將剝好的麻背回家,用農具麻刀,把青麻上面的皮去掉,為此他們都十分疲憊,一年到頭也只打了七八百斤麻,每斤青麻市場價格為4元。一年打的麻也就賣了三四千元。加上一年打谷子3000斤,每斤7毛錢。全家一年吃1000斤,剩下的大約能賣1500元。兩者相加也就5000來元。如果家里的孩子考上了大學,那么他們將有兩種選擇:1、家中的人就外出打工2、孩子輟學。很多農民因為在家鄉閑不住,認為當農民的收入太少了,便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外出打工。使孩子從小缺少父母的關心,形成孤僻的性格。
我的表哥李仁鵬今年考入了我們石河中學,但他沒有來讀,因為他算了一筆帳,他只算了三年的學期,每學期讀8個月,三年24個月,一周50元,算下來,就要4800元,平均每年光生活費就要花去家里近半年的收入,所以他沒來條件相對較好的石河中學。而去了雙橋中學。對他來說是多么可惜啊。
通過調查我發現農民的生存條件并不樂觀。只有像華北地區一樣要高科技農業才能改變西部農村落后的面貌。如今聯合收割機已經開進了農村,我相信不久以后,農民的日子將會逐漸的好起來。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初中篇六
“實踐”是件聽起來輕松,實則卻“蘊味”十足,甚至意義深刻的事。實踐能使你已成的“慣性”和被特定環境“保護”的生活重新增添一些色彩,確切地說,這是一個“過程”,過程中夾雜著忙與快樂。
“萬事開頭難”這話一點兒也不假,雖然我參與實踐的時間不長,但求職之路的艱辛和求到職之后的茫然讓我感嘆市場競爭的激烈,感悟到了生活的艱辛。
南通是個繡品城,而我所處之地是繡品城中的一幅繡品,密密麻麻的人以此為生,電腦繡花用的是編程,但我不會。況且也不需要暑期打零工的。整理東西,每天在勞累中度過。學不到一點知識。學的最多的可能是對人生的一份坦然,不得以我放棄了這份工作。每天感嘆生活的單調與乏味,卻不想依靠父母的幫助。哀嘆啊,哀嘆。
張,人很可親。清瘦顯得他活力無限。我跟他說,我學的是機電專業,但沒學過什么專業課程,我還順便提及輔修過市場營銷這門課程。他頓了頓,想了想說,我這兒的機器上有很多針,各種各樣的型號都有,分類很嚴密。有時是大的一排,有時是小的一排,大小有時又要交錯相差。這樣吧,我先把你安排到拌料間,去學習一下材料的分配和用料的安全。然后去銷售部門吧。我點了點頭,同意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跟著張廠長來到了拌料車間,車間里堆滿了聚乙烯顆粒。張廠長領了我來到一個姓趙的師傅面前說,趙師傅,這是從學校里來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的,您就好好照顧照顧吧。
我站在那兒,盯著趙師傅熟練的忙碌著,一袋袋的原料按不同的比例被投放到了攪拌機里。我沉默著,雖然我知道“沉默是金”,但此時此刻卻是一塊沒有光澤的石頭。我依然沉默著。等到那師傅忙完后,他給我講起了塑料業的發展,塑料的降解功能。
塑料是一個新興行業,發展時間還不長。但目前隨著塑料制品的日益增多,“白色污染”也越來越嚴重。而21世紀又是一個環保世紀,為了保護我們的家園,全世界都對塑料行業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就是生產出來的塑料產品盡量是環保的,可降解的。連我們廠也都要這樣。現在中國的普通老百姓還在追求價的廉宜和結實度,而國外卻都已向環保靠攏了。你看那個塑料廠已被國外退回了好多產品,就是因為產品的質量不合格,無環保性能,不可降解。
總體而言,當前降解塑料還處于技術階段,有待于進一步深化研究,工藝進一步完善。并致力于提高性能,降解成本,拓寬用途和逐步推向市場化進程中。
目前,已初步明確,聚乙烯是可生物降解的。且在聚乙烯中加入改良性淀粉后可提高其生物降解性。其基本的降解機理是可降解的。塑料制品中所含的淀粉在短期內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酶迅速降解而生成空洞,導致制品的力學性能下降。并伴隨著空洞的形成,表面積擴大,從而增大與土壤的接觸面;同時配方中還添加了氧化劑和土壤的金屬鹽。反應生成過氫氧化物。這些將導致聚乙烯鏈的斷裂而降解成為易被微生物吞噬的低分子化合物。最終回到生物圈,進入自然循環。
我驚訝極了,一個小小的師傅竟然懂的那么多,中國加入了wto,不止企業的管理人員,連師傅也加入了經濟發展的行業中,步伐真快啊。
我實踐的那家單位雖小,但卻為我們的社會創造了不少的財富,若不論財富,那它畢竟為我們提供了若干個崗位,一個企業“以人為本”,人人都把其當作是自己的一部分,那企業的魅力是怎樣的大啊。
辛。想要經營一個企業不是容易的,靠蠻勁和熱血是無法解決的,誰能保證這些有效期有多長。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初中篇七
2___年8月14日上午
西湖區交警大隊文新支隊文三西路與古墩路交叉路口
1.成立“珍愛生命”交通安全行動小隊
2.參加西湖區交警大隊文新支隊交通安全知識講座3、打印80份“交通安全調查問卷”,對行人進行“交通安全調查”,勸導行人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
(一)成立“珍愛生命”交通安全行動小隊。由文瀾小學準初一新生城西片部分學生8人組成“珍愛生命”交通安全行動小隊。初一(6)班6人,初一(7)班1人,初一(9)班1人,加上部分家長。
(二)參加西湖區交警大隊文新支隊交通安全知識講座上午8:30,我們一行人來到紫荊花路上的西湖區交警大隊文新支隊,崔警官給大家講述交通安全知識,告訴大家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在過馬路時要看清指示燈。
(三)斑馬線上的安全行動。
1.調查目的:了解行人遵守交通規則的情況,以及對交通安全的認識。大家分工,每人完成10份調查問卷。
2.兩人一組完成問卷匯總。
下面是我一組的問卷數據:(共收20張調查問卷)問卷內容選項數據占總數百分比
1、參加問卷的性別男55%女45%
2.您的年齡20歲以下15—30歲1050%30—50歲40%50歲以上15%
3.您的職業專業技術人員315%管理人員45%普通職員420%其他420%
4.您的學歷高中或中專210%大專及以上90%
6.請問您步行或騎車時,是否闖過紅燈沒有315%有,但很少85%
7.請問您對闖紅燈這種行為怎么看很危險,堅決不能闖85%偶然闖一次沒關系15%
9、如果您開車,在人行道前會不會避讓行人會35%有時會65%
10、您認為飲酒后,可以開車嗎?堅決不上路100%
3、數據分析:通過數據統計,我們可以得出一些結論:
(1)85%的調查者認為在步行或騎車時,有闖過紅燈的經歷,但很少。看來,闖紅燈的行為很多人會去做,所慶幸的只是偶爾闖一下。
(2)85%的調查者認為闖紅燈很危險,堅決不能闖,還有15%的人認為偶然闖一次沒關系,這15%的人很危險啊。
(3)只有20%的調查者在開車或坐出租車時,會系安全帶,開車要系安全帶的意識還非常薄弱。
(4)如果開車時,35%的'調查者會在人行道前避讓行人,65%認為有時會。
(5)認為飲酒后堅決不可以開車的是100%。
(6)85%的調查者認為16歲以下未成年人可以坐在汽車的副駕駛座位上,其實這也是不太安全的,最好坐在汽車后排。
4、觀察10分鐘路口行人闖紅燈情況:
3分鐘:6人,無人闖紅燈
3分鐘:5人,1人闖紅燈
3分鐘:8人,無人闖紅燈
其中1個小女孩不到十歲,在爸爸媽媽的看管下騎車上路。我采取的行動:勸說——“小妹妹,你知道幾歲才能騎車上街啊?”“你要到十二歲才能騎車上街哦,知道嗎?”小妹妹點了點頭。一旁的叔叔不好意思地笑了,說:“平時我女兒都沒騎車上街。謝謝你小朋友,你給我們上了一堂安全知識課!我們會做到的。女兒,你說對嗎?”小妹妹乖巧地說“謝謝大哥哥!我要多學習交通知識,做一個遵守交通安全的好孩子。”勸說有效!
1.學校里加強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知識教育,增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
2.十字路口,交警要加強執勤,及時勸說違法交通規則的行人。
3.交通部門也要多宣傳交通安全的教育。
只要城市里的每一個人都遵守交通規則,我們的社會就一定會更加安全,更加和諧。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初中篇八
“人道”、“博愛”、“奉獻”這幾個看似十分偉大的詞,做起來其實并不難。有時候,只是在公交車上的一次讓座;有時候,只是扶老爺爺老奶奶過馬路;有時候,只是彎腰把地上的果皮扔進垃圾桶……這細小的一點一滴都是一種高尚的美德。
二、研究過程
20xx年7月2日下午1點半,在杭州xx區的一住宅小區里,一個兩歲小女孩妞妞把雙腳伸出了窗戶,住在9樓的一個住戶,搭了個梯子過去,可梯子太短,就在梯子剛伸到小女孩腳下的時候,小女孩突然掉了下去,梯子只來得及改變小女孩的落地姿勢。接下來發生的一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樓下穿著小格子連衣裙吳菊萍女士,估摸著小女孩掉落的位置,張開雙臂,在小女孩快落地的一剎那,用左手臂硬生得接住了妞妞。妞妞現在正在逐漸恢復中,吳菊萍手臂骨折,受傷較重,被大家稱為“最美媽媽”。
三、結論
小草是平凡的,但能擁有整個春天;水滴是渺小的,但能匯成一片大海;我們是普通的,但能給予他人幫助,帶給他人溫暖,將愛灑滿人間。選擇奉獻,我們將會擁有美好的明天!選擇博愛,我們將會撐起一片藍天!這將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輝煌!
四、建議
只要每一個人都肯奉獻出一點愛,那這個世界將會充滿愛。試試吧,用寬廣的心去容納
這個世界,對待別人用對待自己的平常心,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只有先學會給予,才能有所收獲。只要你做到了這些,你會感受到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