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理論培訓總結
工作學習中一定要善始善終,只有總結才標志工作階段性完成或者徹底的終止。通過總結對工作學習進行回顧和分析,從中找出經驗和教訓,引出規律性認識,以指導今后工作和實踐活動。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職業教育理論培訓總結篇一
1 全面發展的學習目標
著眼于持久的職業生涯發展和職業成熟,確定包括相關知識、技能、工作方式方法和職業經驗成分的學習目標,完成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成為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實踐專家
趙老師指出,學習目標是教學活動所追求的,學生在學習過程結束以后應實現的最終行為,它是預期的教學效果,一個有效的學習目標能夠說明:
學習的主要意圖的什么
學生要想達到要求必須做什么
怎么知道何時學生行為已經達到了要求
2 專業能力與職業認同感相結合的教學內容
幫助學生獲得工作世界中所需的知識,并將技能天賦與職業生涯發展聯系起來,同時促進職業認同感、職業和企業忠誠度以及工作的道德發展
3 學習任務(問題)引領的教學情境
按照建構主義的情境認知學習理論,創設與真實工作情境盡量一致的學習情境,學生經歷結構完整的工作過程,在與學習情境要素的交互中,主動建構學習的意義和企業中的社會身份
趙教授指出,情境學習理論具有參與性、邊緣性、合法性和職業的實踐共同體等特點,教育的目的是將學生帶入到其職業共同體中去,所以應先想法使其參與,然后帶入到該領域的邊緣,再合法地將其帶入到核心,最終成為實踐共同體的一員,以語言的學習為例,應該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而目前的英語學習卻出現了一些問題,一開始就是語法、句型等比較觸及到核心的知識,而失去交流與溝通的學習,這才導致英語學習出現這么許多的問題
那么如何才能設定一個所謂職業的工作情境呢
沒有一個企業是按照學校教育而設定的,也不可能按照學校教育而設定,同樣,學校也不可能為企業而全部量身定做,教育應該為學生的職業生涯,最起碼是未來十年內作鋪墊,這才是教育的應由之路,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要能適應不同崗位的需要,而不應為某一具體的崗位而培養,基于此,趙老師指出了職業培訓與職業教育的區別
4 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學習方式
在真實在工作情境中對技術(或服務)工作的任務、過程和環境進行整體化感悟與反思,通過特定的教學載體,實現理論與實踐學習的統一,行動、認知與情感的統一,人格發展與職業發展的統一
5 行動導向的教學
通過師生共同確定的行動產品引導的教學,學生通過主動和全面的學習,達到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統一的學習,這里的行動不僅僅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動、活動或勞動,而是為達到學習目標而進行的一種有意識的行為
行動導向不等于行為導向,這是不同的兩種教育理論。行動導向教學是整體化的教學,教學針對具體的工作任務展開,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情境教學,學習過程在教學中占據核心地位,專業能力和跨專業的能力同時得到發展,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和設計的空間,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主持人和伴隨者,學習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證,學生有自我評價的機會。行動導向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實驗導向性學習
問題導向性學習
項目導向性學習
其中項目導向性學習是按照完整的行動模式,全面培養技術、社會、經濟和政治等方面的能力,促進創新精神的發展,典型的如項目教學法和引導課文教學法
6 科學的學業評價
有效職業學習學業評價的基礎是建立在先進職教理念基礎上的能力模型,包括功能性能力、過程和策略性能力以及整體化的設計能力,從而區分“從初學者到專家”的職業能力發展階段,并實現教學過程控制與結果和評價的相結合
學生通過對技術(或服務)工作的任務、過程和環境進行整體化的感情和反思,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的統一
通過此次學習,我感受很大,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必先教育自己。只有自己不斷的學習,掌握新的知識、技能、方法,才能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學生。因此,我們更要不斷加強學習,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業務水平,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識,不斷地提高和更新知識,才能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培養出更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把所學到的知識、技能、理念應用到教育教學過程中去,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職業教育理論培訓總結篇二
每個學期,我們學校都會舉行青年教師理論學習培訓,今年也不例外。這個學期集中學習了4次,由李曉慧老師主講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論與實踐》;由蔡文麗老師主講的《教師心理健康》;由陳愛芝老師主講的《新課程下小學作業評價策略》;以及由葉樂樂老師主講的《ppt在教學中的特殊應用》。
李曉慧東老師主講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論與實踐》,填補了我們青年教師在這一塊知識點方面的空白,讓我們系統的認識了什么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該課程的特點以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發與實施的基本理念。同時還介紹了它的課型以及在選課時的難題,開課題的一般程序。這些使我受益良多。
蔡文麗老師主講的《教師心理健康》老師給我們帶來的心理輔導交流沙龍,讓我忽然明了,有時候最難解決的問題是孩子心理的問題,以前我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和我們的數學課堂聯系到一起,沒有把小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看的很重要。通過和蔡老師老師交流,我意識到學習心理學的重要性,不管你是什么學科的老師,學習一定的心理學知識,都可以幫助你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可以幫你了解學生的內心,尤其是解決問題學生。可以幫助我們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解決自己的心理疏導問題。了解的太少了,需要繼續學習。
陳愛芝老師主講的《新課程下小學作業評價策略》讓我們知道了新課程和以前老的課程下小學作業評價的不同。對于學生作業的評價好壞能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想陳老師的這次講座非常重要,尤其是對我們這些新教師來說,將是個莫大的幫助。
葉樂樂老師主講的《ppt在教學中的特殊應用》,分別為我們介紹了延伸箭頭,不停閃爍的文字,滾動字幕,相向運動的小球和跳轉去執行程序的處理。ppt是我們教學中最常用的一個軟件,葉老師這次的講座對我們更好的處理ppt,是上課效果倍增。
學校開展的這個青年教師理論學習,我認為非常的合理,讓我們青年教師有了一個拓展自己,發展自己的機會,希望在今后學校能夠繼續將這個活動開展下去,并做的越來越好。
職業教育理論培訓總結篇三
職業道德是規范教師的育人行為,是社會責任感的具體表現,它要求老師的職業理想--忠誠教育事業,教書育人;職業情感--熱愛學生, 誨人不倦;職業規范--團結協作、為人師表。因此,作為一名人人民教師,面對跨世紀的人才培養所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應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時刻對自己提出嚴格要求,積極參加職業道德學習,培養高尚道德情操。
一、當我們選擇教師這一職業時,意味著我們的工作時間是無界限的(1)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2)要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塞責,不能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3)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注重身教,所以,教學工作中,我們應做好“等堂”、“管堂”、“活堂”,以保證學生既有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又能積極參與課堂的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作為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教育教學中,要妥善處理師生關系:(1)要給予學生特殊的關心和愛護(2)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因為體罰學生往往給學生的心靈留下傷痕,造成性格殘暴,不服從教育,因此,教師必須充分認識《教師法》,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不得對學生進行體罰或者侮辱人格的行為。(3)不得歧視學生,對于班級個別調皮、成績差的學生,老師要積極進行幫教,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而不是有意進行歧視,造成學生退學。
三、教師在育人的同時,不要忘了自身的繼續學習,要知道,"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所以,在教學之余,教師應刻苦鉆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新的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自己教育、教學和科研的水平。
四、職業理想是人們從事職業活動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推動人們朝著職業生涯的高層次不斷攀登的強大動力,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二者相互關聯,密不可分,職業理想中的方向意識、價值意識、責任意識,本身就是人的道德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一個人全部職業道德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從調查中我們看到,青年教師中絕大多數是愛崗敬業的,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是積極向上的,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是正確的。但在部分青年教師中存在一些問題,與素質教育的氛圍不夠相稱,將有礙“以德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必須給予及時糾正并加以正確引導。那么在實施素質教育的條件下,當代的中國教師應當樹立一種怎樣的職業理想呢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應在團結協作的基礎上,共同努力,將自己的“光芒”照向每一位學生,發揚奉獻精神,同時,應對學生充滿希望,要做到“尊重與信任,有耐心和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