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風俗作文700字匯編五篇
【熱門】春節風俗作文700字匯編五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風俗作文700字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節風俗作文700字 篇1
每年春節都很多傳統的春節習俗,比如貼春聯,吃年夜飯,拜年給壓歲錢……而每年最難忘的春節習俗應該就是掃塵了,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這次,我和老爸“光榮”地領到了擦玻璃的任務。我們家住在4樓,我一站上窗臺,立刻嚇得渾身哆嗦,我看了看下面,一派“萬丈深淵”的景象。但是,事情總是要干的,我連忙和老爸商量了一下,他來擦“風險極大”的外面,而我,則擦我力所能及的里面。
開始擦了,我先用沾過洗潔精的抹布擦窗戶的內側,但是,由于一年沒擦了,窗戶的邊邊角角已經積了一層灰塵,我先用手指尖套著抹布,從窗戶的四周邊緣用力地摳了一圈,緊接著,我把那塊布洗干凈,再沾上一點洗潔精,開始對窗戶“發起進攻”。
我用那塊濕布輕輕地擦著窗戶,等到窗子上有了一點洗潔精痕跡時,我拿來一塊干凈的干布,一小塊一小塊慢慢地擦拭著窗戶上的污點,但是,一塊又一塊的污點向我“俯首稱臣”了,唯獨這幾塊污垢還是在窗戶上,做起了“山大王”,仿佛在對我說:“哼!就你這個小孩,還想來拿下我,沒門!”我不服氣了,又抹上了一些洗潔精水,再用干布用力地擦,但是,這么幾塊頑固的污點就是不下來,我急壞了,這時,爸爸走了過來,對我說:“不要這么費力,這時,爸爸窗戶上抹了一些洗潔精水,再用指甲輕輕一刮,那些頑固的污垢個個“舉手投降”了。
后面,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一面面窗戶又干凈得類似新的一樣。這時,媽媽在屋子里的衛生也打掃完了,舊的也“辭”完了。望著煥然一新的房子,我仿佛看到了明年,我們每個人的運勢都寫著“勝利”。
春節習俗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春節重要性的標志,讓我們的春節過得更加有趣,讓我們一起傳承這些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
春節風俗作文700字 篇2
我們鄖西的春節,有著不同的習俗。
“臘八節”。臘月初八,戶戶以五谷雜蔬煮臘八粥,人稱“吃了臘八粥,就把年來辦。”吃后盛一碗,讓小孩拿著砍刀,將房前屋后的果樹隔上一道口子,喂進臘八粥,邊喂邊念:“今年喂臘八,明年結的鼓爪爪。”以示來年果樹豐收。也有的地方留一碗到除夕日給當家人吃。
“過小年”。過小年時,是臘月二十三日晚,每家都烙餅祭祀東廚司命。晚餐后洗凈鍋灶,點燃蠟燭,焚香燒紙,叩拜灶君,稟其回天宮后,向玉皇大帝多講人間善事,來年以降吉祥,常稱“司命爺上天,好話多說。”除此之外,人們還買了很多好吃的,高高興興的先慶祝一番。過了二十三,大家把魚,肉,雞,青菜,年糕……都預備充足,為新年做好打算,而且還要進行一次全方面的大掃除,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春節”。也稱除夕,農歷臘月三十日。中午全家老老少少歡聚一堂,熱熱鬧鬧的吃“團圓飯”。門外張貼紅對聯,以示紅紅火火,還要貼“福”,“福”還要倒著貼,寓意福到了。還要穿新衣,燃放鞭炮以示慶祝。馬路上,玩的玩船,舞的舞獅子,熱鬧極了。晚間,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生火取暖守歲通宵。在晚間12點整時,在外面點燃以經預備好的煙花炮竹,來慶賀新一年的到來。春節是鄖西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
“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鋪戶都關著門,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大約到8點鐘,全家人一起出去給老輩拜年,這是小孩最喜歡的了,因為拜年不僅可以再大飽口福一次,還可以領到老輩們給的紅包。拜完年后,則在老輩家吃上一頓飯,并互相祝福。我們小孩子就湊在一起玩游戲,放鞭炮。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有元宵鬧花燈的習俗。在此期間,全縣各地舉辦各種文藝節目,玩藝兒以示慶祝。也是過年期間人們主要的集體活動,有很多節目:舞獅子,玩龍燈,玩采蓮船,竹馬,蚌殼,鳳凰,高蹺等等。到了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元宵,象征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吃完元宵,一家人一起出來猜燈謎,猜對了,就送一個吉祥娃娃,別提有多熱鬧了!
這就是我們鄖西獨特的春節風俗。
春節風俗作文700字 篇3
正所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又是一年春來到呀!在這里,我“豬”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合家歡樂!
這陣子呀,我一直在研究春節的風俗習慣,力保一小時之內“出師”;二小時之內成為“春節通”;三小時之內成為社會學家,四小時……停!停!停!再說下去就成社會學教授了!不過嗎,我這筆那是不由自主的動了起來……不廢話了,還是把“餓”精心收集到的東東拿來顯擺顯擺吧!
春節,一般為農歷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古代把元旦和春節認為是同一天,但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后,將公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好處:多放三天假!壞處:作業比假期還長!什么,你說無聊,好吧,來人呀,上大餐!
這是一段很老很老的故事:
早在三黃五帝的時候,有一個怪獸叫夕。興風做浪,鬧得人間不得安寧,大伙拿他無可奈何。當時可沒奧特曼,有也不會在中國,更沒有二愣子似的某某隊,成于吃奧特曼的功,取而代之的則是許多無奈。不過,天上的神知道了,派了年去抓它,消滅它,臨走時,帶上了一件秘密武器,前往人間特去干掉它(故事都這個樣,不然講它干啥?),剛開始夕還占據上風,不過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有一天,年告訴大伙:夕十分怕紅色,又配合紅色的桃符來對付夕,夕十分懼怕,此時年又使用“秘密武器”。那家伙一顆見效,不是消炎藥(宋丹丹之招牌+經典+改編),什么?爆竹,“轟”一聲,夕被消滅了。
正好那天是臘月三十,所以叫除夕,而大伙為了紀念年,叫大年三十,成了一句俗語:大年三十找罵!演變了一些習慣,桃符成了大紅對聯,爆竹成了鞭炮。大餐如何?不要被哄得睡了覺哦!下面還有—壓歲錢手冊,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以下一段內容對十八歲以上不太適用,不要看!過年,壓歲錢成了唯一能令人興奮的事,拜年小孩圖人啥?增進關系?不誠實,是壓歲錢。多碰幾個人,壓歲錢增加!不給,給他說說壓歲錢,管用,另外,不要長期等在一個地方,多打打“游擊戰”有用!如果以上方法均以失敗告終,只好打腫臉充胖子,硬要!如果你的臉皮夠厚夠硬,那么就恭喜發財了。
總之春節是美好而又祥和的,我這篇文章仍有很多不足總有要改的地方,各位“老鳥”幫幫我這只“小蝦米”吧,我告辭了,明年再相逢。
春節風俗作文700字 篇4
春節傳說之一:貼春聯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類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類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類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類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類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類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因此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里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于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于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因此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類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于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于門旁鎮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后,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春節風俗作文700字 篇5
我的家鄉是一個很熱鬧的一個小城市,雖然沒有大城市那么多的高樓,也沒有那么多的車子,但是到了春天,寧靜的村子就會有一種熱鬧的氣氛,家鄉的新年是特別重要的,新年里面除夕也是一個重頭戲。
在除夕夜,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團圓,幸福美滿,只有到了除夕,我才能看到經常不在家的爸爸,才能享受到一家人的親情,等到夜色降臨,家人們全部都坐在桌子前面,講著自己的.經歷和一年來的收獲,不時還會發生笑聲,這個時候,我才體會到曾經的真正的含義,等到吃完飯以后,大人們開始了打麻將,這個也是我們加上一個普遍的現象,在這個時候打麻將不一定要輸贏,關鍵的就是大家的聯絡感情,在這個時候,我們兄弟幾個就會開始放鞭炮,各種各樣的鞭炮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快樂。
家鄉新年的第二個重要日子就是初一。在我的記憶中,初一是睡不成懶覺的,父母總是很早把我喊起來,穿上新衣服,吃完湯圓或面條,便開始我們的拜年之旅。初一拜年在我們家鄉是一個很重要的習俗,代表著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也是一種美好的祝愿。小孩子逢人就說好話,然后就等著大人的紅包,大人當然不會這么容易就給紅包,還故意"為難"一下你,把你弄得很急之后,再笑呵呵地把紅包給你,現在看來這都是一些再美好不過的童年記憶。
家鄉新年的尾聲就是正月十五,這雖說是尾聲,但仍可以和除夕有得一拼,吃湯圓,鬧花燈就是正月十五的特色。正月十五的時候,新年將逝,人們都即將恢復忙碌的工作,自然要在這最后的放松中狂歡一次。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完美味的湯圓后,便一起出門"鬧花燈"。花燈會可是熱鬧非凡,各式各樣的花燈掛滿了整個會場,人群熙熙攘攘,不時還有幾個小孩拿著精致的花燈從你身邊擠過。兩頭"獅子"在會場中央狂舞,還不時引起一陣喝彩。一家人穿梭其中,賞花燈,猜燈謎,觀舞獅,那種樂趣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時間過得誠真快,新年就這樣過去了,我在心里面又期待另一個新年的到來,家鄉的新年帶給我溫馨帶給我團圓,不僅僅是鞭炮響起時的驚訝,不是收到紅包的喜悅,而是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團圓氣氛,不一樣的親情,他是我們國家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