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第三幕讀后感(茶館第三幕讀后感100字)
《茶館》是中國著名作家老舍所著的長篇話劇,通過對晚清至民國時期北京茶館中人物的描寫,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種種問題和矛盾。其中第三幕是整個劇本中最為悲壯的一幕,讓我深受觸動。
戰火紛飛,生活陷入絕境
第三幕中,茶館里聚集了一群失去家園、流離失所的戰爭難民。他們身上的衣服破舊不堪,臉上滿是悲憤和無奈。這些人在戰火中失去了家園、親人和財產,流落到北京城里只能靠賣藝或者乞討來維持生計。
這些難民們的處境深深觸動了我。當時國內外環境都非常不穩定,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難民。這種無助和絕望感,在當今社會仍然存在著。我們應該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并且盡己所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貪污腐敗,讓人心寒
第三幕中,茶館老板王鐵嘴和他的朋友們開始討論政治問題。當時的政府官員貪污腐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這些問題在茶館里被反復地談論。
這種場景令人心寒。在當今社會,貪污腐敗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有些官員只關心個人利益,漠視民生大事。而普通百姓則因此受到極大的傷害。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反腐倡廉工作,保護好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信仰堅定,生命不滅
在第三幕結束時,難民們要求表演一出“刺秦皇漢武”的戲劇節目。這出戲中男主角義無反顧地為了信仰而獻身祖國。雖然他最終也面對著失敗和死亡,但他那種堅定、勇敢和拼搏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無論身處何時何地,信仰都是人們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只要有信仰,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我們都能夠堅定前行。而這種精神也是茶館第三幕中最為重要的一條主線。
總結
《茶館》第三幕通過對難民、貪污腐敗和信仰等問題的描寫,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矛盾與困境。這些問題在當今社會依然存在著。作為現代人,我們應該學習茶館中那些堅定、勇敢和拼搏的精神,努力改善社會環境和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