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第四章讀后感(草房子第四章讀后感20字)
草房子第四章讀后感
《草房子》是一部極具現實主義色彩的小說,作者巴金通過對于“窮困”這個主題的深刻挖掘,展現了中國社會貧富差距懸殊、人民生活艱辛的真實面貌。而在小說的第四章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貧窮所帶來的無助和絕望。
家庭困境:破產之后
小說中,周家一家因為父親生意失敗而陷入一片困境。這時候,孩子們一個個不得不離開學校去打工來維持家庭生計,甚至連吃飯都成為了奢侈。在這種情況下,母親也不得不去賣身賺錢。這些描寫讓人感到十分心酸和無助。在我看來,窮困并非是某些人自愿選擇的結果,而是社會環境所迫使出現的現象。
社會封建習俗與女性命運
在小說中,周秀兒因為育有一個女兒而倍受歧視。母親為了讓周秀兒再生一個男孩,甚至不惜采用吃藥和食療等方式,讓她的身體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種社會封建習俗給女性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和束縛。同時,在小說中也揭示出了女性地位的低下,以及男權主義思想對于女性命運的影響。
人情冷暖與生活無望
在小說中,周家一家遇到了種種困難時,并沒有得到多少關愛和幫助。即使是旁人對于他們的援助,也很快就被物價和生活壓力所淹沒。這種冷漠讓人感到十分悲哀。而且,在小說中也描繪出了周家一家陷入絕望之中的心理狀態。他們開始覺得自己沒有未來,整個世界都變得毫無意義。
結語
《草房子》第四章帶給我的感受是無比真實和深刻的。它反映出中國社會存在著貧富差距、封建習俗、男權主義思想等問題。同時,這個小說也讓我認識到了窮困所帶來的無助和絕望,并提醒我們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社會問題,為每一個人創造更加公正、平等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