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觀看《少年黃大年》觀后感及啟示【匯編四篇】
【篇一】2024觀看《少年黃大年》觀后感及啟示
反映“時代楷模”“杰出科學家”黃大年先進事跡的6集電視劇《少年黃大年》,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黃大年回到祖國,帶領團隊投身科研的真實經歷,感人至深。作為黨員干部就要學習黃大年忘我工作、忠心報國的時代精神。
書記曾評價黃大年“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準確概括了黃大年短暫而精彩的一生。再優越的生活也抵不過祖國一聲召喚。黃大年立下“一定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帶回來”的錚錚誓言,信仰之光照亮了他一心報國之路。海漂18年,黃大年一家已經生活優裕、事業驕人。然而我國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卻讓他毅然辭職回國。看在眼里的是很多人的不理解,埋在心里的是他對祖國的熱忱,對祖國科技進步的渴望,以及他深深的愛國情懷。
濃濃愛國情,深深報國路。黃大年為我們樹起的是一面人生旗幟,給我們留下的是他的精神明燈。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面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我們到底肩負著怎樣的責任和使命?如何才能真正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結合起來?
愛國貴在行動,報國就要實干。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各種問題和矛盾依然紛繁復雜。從深化改革的硬骨頭,到脫貧攻堅的硬任務,再到保護環境、改善民生等方方面面的艱巨工作,都要求我們迎難而上、發憤努力、毫不松勁。每一個人都要拿出自己的擔當,在各自崗位上作出自己的貢獻,合力解決發展難題,共同推動社會進步,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美好,圓夢的腳步才會越來越堅實。
鞠躬盡瘁興邦夢,赤膽忠心愛國情。讓我們向黃大年同志學習,汲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奮發進取,向祖國和人民交出精彩的人生答卷!
【篇二】2024觀看《少年黃大年》觀后感及啟示
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
黃大年同志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信念的力量和偉大生命的意義,彰顯“__”專家的時代風范。作為新時期的組工干部,應向黃大年同志學習,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以他的精神作為干事創業的標桿,自覺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爭做新時期“五彩”的組工干部。
以黃大年為鏡,鑄造一顆“紅色”的心。黃大年作為一名國家“__”專家,與錢學森等老一輩海歸科學家一道,始終以一顆對黨絕對忠誠的“紅心”,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忘我工作,務實擔當,清正廉潔。應成為當前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作為從嚴治黨新形勢下的組工干部,應以黃大年同志為鏡,自覺鑄就一顆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紅心”,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模范帶頭作用。自覺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以黃大年為鏡, 積習一雙“灰色”的腳。“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學習黃大年同志,力倡導實干精神,說實話、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不做表面文章,為基層和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做實干的表率。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抓手,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養成深入基層的習慣,不能像“浮萍”一樣浮在機關、漂在上面,要當“潛水艇”一樣沉到基層、深入一線,勤動腿、多跑腿,讓腳沾滿灰塵,做到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圍繞組織工作遇到的重點、難點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采取沉下去座談調研的方式,多進村入戶、多走街串巷、多到田間地頭、多入企業車間,多找黨員干部群眾,與他們交朋友,聽真話、摸真情、學真招,在此基礎上,拿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注重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實實在在做好服務;安排部署工作要堅持做到“細致、精致、極致”,始終以責任重于泰山的意識,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意識,認真細致地抓好各個環節的工作。
【篇三】2024觀看《少年黃大年》觀后感及啟示
黃大年,男,漢族,1958年8月生,中共黨員,2024年1月8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58歲。黃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學部長、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黃大年同志始終堅守愛國主義精神,矢志不渝實踐科技報國的理想。無論是在讀書求學、國外工作還是歸國任教期間,都始終把祖國富強和民族振興作為最高追求。他時刻把祖國的需要放在首位,2009年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母校吉林大學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作為國家“863計劃”“高精度航空重力測量技術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和國土資源部“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項目”的負責人,在短期內突破國外嚴格禁運和技術封鎖瓶頸,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為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他心系祖國發展和吉林振興,以戰略視野和高尚人格凝聚培養人才,多次受邀赴全國多地指導地方科技建設和經濟轉型,深入吉林省部分地區推動和協助產業轉型,牽頭籌劃在吉林省建立“無人機產學用基地”和“吉林大學留學生報國基地”。他因材施教,鼓勵和引導學生將個人價值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悉心指導的44名研究生(其中18名為博士生),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14人次,主動擔任本科層次“李四光試驗班”的班主任,所帶班級被評為長春市“十佳班級”。
他關心學生,默默資助生活困難的學生,熱心幫助患重病的學生家長解決治療問題。他目光高遠,為學生和團隊成員創造接觸世界最前沿科技和最先進設備的條件,提供與院士等國內外頂級專家交流的機會,支持和資助26人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培養了一批“出得去、回得來”的人才。他無私忘我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為實現強國夢想奉獻全部,經常工作到凌晨兩三點鐘,幾乎沒有休過寒暑假和節假日。平均每年出差130余天,最多的一年出差160余天,3次累倒在工作崗位上。
他不計個人名利,只想把自己掌握的國際最前沿科技成果和經驗全部奉獻給祖國,在國內外學術領域和海外歸國人才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受到科研人員和學生的愛戴,得到各級組織的充分肯定。曾榮獲中國僑界貢獻獎、吉林省勞動模范、吉林大學“三育人”標兵等榮譽稱號。
【篇四】2024觀看《少年黃大年》觀后感及啟示
以黃大年為鏡,養成一雙“明亮”的眼。“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作風好不好,關鍵看領導”。作為新時期的組工干部,應以黃大年為榜樣,把本職的責任和群眾的期盼放在心上,挑在肩上,苦練內功,養成一雙“明亮”的慧眼,在考察、選拔干部時做善于用細致的眼光,發現埋頭苦干、扎根基層的老實;善于用發展的眼光,識別潛力大、可塑性強的后備干部;善于用折射的目光,識別有大局意識、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善于用剖析的目光,看清只說不干、阿諛奉承的人。同時,要以睿智的目光,著眼當前,立足長遠,找準組織工作的突破點、支撐點,把握組織工作的規律性、特殊性,增強組織工作的前瞻性、創造性,以擔當善干、改革創新的精神更好地服務發展大局。
以黃大年為鏡,練就一雙“凈色”的手。“為人之道在于正,為官之道在于廉”這是黃大年同志始終恪守的人生準則。我們每個黨員干部應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嚴格遵守廉政規定,時刻保持警惕性,慎言慎行,把好小節關、社交關和親情關,培養一種甘為人梯、無私奉獻的精神,歷練一種淡泊名利、品德高潔的境界。正確看待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做到經濟上不義之財不拿,紀律上法制觀念不忘,自我教育上監督不松,努力提高自控自律能力,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始終堅持手莫伸,心莫貪。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常戒非份之想,自覺把黨性修養正一正、把道德規范嚴一嚴、把責任使命實一實,樹立新時期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
以黃大年為鏡,造就一張“黑色”的臉。周恩來總理曾說:“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由于組織部門職能的特殊性,組織工作涉及面廣、時間緊迫、責任重大,這就要求組工干部必須成為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表率,以從嚴治黨的新要求,敢于正視難題的勇氣和難題的決心,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迎難而上、克難求進、不怕犯錯、打破成規。本著以對人民、對組織、對自己高度負責的態度,以坦蕩無私、潔身自好、一心為公的底氣,敢于講正氣、講原則,敢于指問題、說不足,敢于唱“黑臉”、得罪人,不回避問題,不推諉責任,敢于較真碰硬,敢于做“黑臉的包公”。以旗幟鮮明地講黨性、講原則,始終做到堅持工作原則不動搖,堅持做人標準不走樣,以一張“黑臉”確保組織、干部、人才工作的一片“潔白”,贏得黨員、干部、群眾的一片掌聲,牢固樹立組工干部無私無畏、黑白分明、擔當善干的良好形象,努力做“黨性最強的干部”。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作為新時期的組工干部,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堅定信念、忠于職守、無私奉獻、廉政從政,自覺把他的崇高精神轉化為協調推動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強大動力,爭做新時期“五彩”的組工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