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觀后感(15篇)
教師讀后感(15篇)
教師讀后感1
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于丹教授在她談《論語》心得時,開篇就講到:宋代的開國宰相趙普曾經標榜說,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梢姟墩撜Z》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論語》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確地闡述自己的心得:“《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小勝憑智,大勝靠德”在當時奴隸制的野蠻情況尚存在的情況下,孔子能說出這樣的見解,不但顯示了他對于德、禮重要性的充分認識,而且表現了他對“治國之道”的精通。事實上,人心的“規律”確實如此,強制只會引起表面的恭順,暗中卻積聚逆反情緒;而用積極的教化疏導手段,則會激起其自身的內在的“自治”因素,從而使民心凈化,天下安穩。這無疑是一種待人處世的大智慧,深刻領會其實質要領且加以靈活運用,將會使人們在生活事業中受益頗多。
所以我們說:小勝憑智,大勝靠德,只有德,才是一個人立足于世的根本。
教師讀后感2
最近,我讀了《教師的20項修煉》這本書,時光飛逝,兩周的學習,使我如沐春風,收益匪淺。郭老師在前言中寫到:“這是我用10年時間寫成的,但卻是我自己和有志成為有品位的教師朋友們值得用一生去“讀”的一本書。”。懷著一顆虔誠的心讀完后,不禁掩卷遐思,這本書的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去用心讀的書。本書提出了引領教師體悟“教育人生”的主張,從細節入手,闡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讀了教師提升素質的有效途徑,探討了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新理念,描畫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修煉教師的形象、精煉教師的生活、錘煉教師的專業。文中講到“修煉是一種對完美的追求,修煉是一種對卓越境界的追求;修煉是一種自我提升的策略,修煉是教育之真、之善、之美的內在要求,是領悟“教育人生”的必由之路。”教師的修煉,其實是教師的一種內在精神活動,是教師實現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徑。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師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煉。每一項修煉都讓我受到啟發和深思,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平日自己在日常的教學和教育工作中哪些地方不完善,讀罷此書,我驚訝地發現,原先自己還有那么多的地方做得不夠完善。每個修煉甚至都能夠成為我們今后教育教學工作的指領,但對教師的寬容這一節,我感受更為深刻。
寬容是一種好處上的嚴格。寬容就應因人而異,因事而別。作為教師,我們在擁有寬容的同時也就應做到:原則問題不讓步,是非面前不糊涂。應對眼前同樣充滿好奇和天真的孩子們,要珍惜,更要努力讓每一個學生的心中充滿陽光,讓每一個學生在愛的撫慰下快樂成長。
學生們對老師是寬容的,只要你對他們付出過愛心,那么你以前對他們的冷言冷語,暴跳如雷,他們都能夠原諒。他們崇拜你、愛你。我又常常想,老師也就應對學生寬容再寬容一些,蕓蕓眾生,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可能他們經常無法克制自己的言行,無法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不必須有輝煌的未來,但是誰說一個平凡的人就比誰低人一等呢雖然書本知識的灌輸是很重要的,但是給學生營造一個寬容的學習環境,在鼓勵學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長上,個性張揚的發展上,是有利得多的。整體的社會潮流、教育氛圍和工作生活壓力,有時候讓我們教師偏離了方向。
如果說愛是一條河,那么寬容就是加載河上的一座橋,教師應以博大的胸懷為橋墩,以良好的教養為橋面,以廣播的知識做路燈,以清明的才智做護欄,唯有如此,學生站在這座師德的橋面上才會嚴肅認真地對待生活,并對學習產生用心而熱烈的情感。
教師讀后感3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科課堂的主人。學生是班級的主人,他也應該是班級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級時,他在班級管理中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就像學科教學一樣,班主任不應該成為管理的主力,而應該是班級管理的引導者,監督者。從班級管理的實踐來看,一個幾十人的小學班級,僅靠一個或幾個教師管理是不行的,關鍵是要教育和指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使每個學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對象,又是實施管理的主體,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目的。
這學期,我就是把班級的工作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從培養學生管自己能力開始的?!栋嘀魅未笕芬粫芯椭赋觯含F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對成人的依賴性很強。由于家長的溺愛,這些“小太陽”們在家庭中失去了培養獨立性的機會,他們更多的依賴成人的幫助和照料。對于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方面,利用晨會、班會、隊會等,向學生正面宣傳“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讓學生從認識上加深對獨立性的理解。第二方面,在班級中安排“人人崗位責任制”,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崗位,對自己的崗位負責。第三方面,聯系學生的家長,取得家長的配合,培養學生在家的自我管理。
其次就是培養一支班干部隊伍。利用管理班級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級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認真選拔小干部,同時要精心培養小干部。第一,幫助小干部樹立威信。對于學生自己選出來的班干部,要尊重他們的權利。每天的值日先由衛生委員負責評比,然后,由我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供他們參考。第二,鼓勵小干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第三,嚴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第四,培養干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干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級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以即“以面帶面”。同時也要注意及時召開班干部會議,針對他們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教給他們工作方法,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指出他們的優缺點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時,還要求他們注意班干部成員之間的合作,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盡力在同學之間樹立他們的威信,創造機會,鍛煉和培養他們的能力。
這樣培養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于人人都能管人,而在于人人都能管自己,培養學生對自己、班級、家庭的責任意識。
確實,《班主任大全》一書,在班級管理這個方面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對班級管理有了新的認識。
教師讀后感4
創新是一種意識。教師由于過于依賴傳統的教學方式,習慣了熟悉的教學理念、教學環境、教學內容和教學管理等,已經形成了習慣性思維定式和行為取向。學校首先要幫助教師了解自己的思維定勢,克服習慣性防衛即權威和 從眾。從眾就是個體盲目地有理無理地順應了群體,順應了先驗。轉個身容易,轉個立場難,思維定勢根深蒂固于心中的假設、成見,甚至圖像、印象,在教育工作中,它影響著教師如何對待外界客觀世界,如何采取行動,決定自己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什么時候做,到底怎樣做。其次,要善于反思,覺察自己思維偏見,不要輕易給別人下斷言,每一片落葉都有自己的理由。你親眼看到的、親耳聞到的、親手摸過的未必就是事實。教師要全方位地反省自我,嚴格地剖析自我,找出自身的弱點,從而產生創新的欲望。只有審視自我,正確評價自我,才能使創新成為一種內驅力,成為自身的一種需要,成為自己追求的目標,自覺自愿地以創新為已任,滿腔熱情地投身于創新實踐。第三,教師要樂于舍棄舊習、拋棄成見、敞開胸懷,建立與別人的協作交流。寬容是一個人成長中不可缺少的氧氣,躬自厚而薄責于人。要寬容一點,以誠懇的態度聽取別人的意見,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教師是在集體中成長和發展起來的,背靠背,競爭的結果是兩敗俱傷;面對面,溝通的競爭才能取得雙贏。
教師讀后感5
在第56號教室里,我們經??吹竭@樣的情形:一堆孩子圍在雷夫老師的身旁,幾個孩子甚至坐在了雷夫老師面前的桌子上,大家一起積極熱情的展開討論……此情此景,是何等溫馨融洽,何等溫暖人心!
教室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是班集體的一個“家”,是班級所有成員心靈相投的港灣,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沒有恐懼的教育,才是真教育。但是,今天的.教室是什么,是家?是港灣?還是——它只是學生擔驚受怕、無比恐懼的一個場所。正如雷夫老師說的,“這年頭,大多數的教室都被一種東西控制著,那就是害怕!”縱觀我們的教室,害怕無處不在,傷害無處不在:數學課前,小K正在發愁,因為上一次的作業又沒有交,不知道這節課會不會還像上一次那樣,一節課都站著接受老師的“檢閱”;第四節課上,小X面帶焦慮地戰戰兢兢地坐著,這次語文考試又考砸了,回家后會不會又要遭受父母疾風暴雨般的挨罵……剛剛在辦公室里有說有笑的老師,一進教室就板起了臉孔;剛剛在走廊里歡天喜地的學生,一進教室就無精打采地趴在了桌子上……這些情境不一定就發生在你身上,但一定發生在你我身邊。教室里充滿著無聲地恐懼。
然而,這一切絕不會在第56號教室里發生。“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了什么,反而是因為它缺乏了某樣東西——害怕”。在56號教室里,雷夫老師用信任和愛取代了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讀后感《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沒有恐懼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在交作業時,當麗莎找不到了自己的作業,雷夫低下身子說他相信她,相信她寫了作業只是找不到了,并告知她整理一下亂糟糟的資料袋,結果,從此以后麗莎的作業再也沒有找不到過;當老師講過數次后,學生還是不會做時,雷夫說“只要盡力,考試不是那么重要,考不好只代表一件事:你還沒有弄懂這個題目,老師再為你講解一次”;當孩子惡作劇打破了東西時,雷夫會說沒關系,這種事是難免的,我們可以好好處理……是的,孩子難免會犯錯,這時我們最重要的不是觀察孩子的缺點,而是發現其轉變的痕跡?;蛟S,不一樣的處理方法,會產生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在短短的幾分鐘的時間里,我們從可能依規定懲罰孩子的“惡人”,變成受他們信賴的師長和朋友。這就是榜樣和沒有害怕的教育,這就是信任和不走捷徑的教育。
沒有懼怕,才能活出真的自我!人與人之間能不能建立起信任,是一個人能不能愉快地生活,能不能獲得幸福的重要基礎。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只有充分信任和愛護每一個孩子,全力創設一個堅固而友善的避風港,讓孩子們在這里坦然無懼地學習、正確理性地認知、自由積極地生活,他們才會獲得幸福的體驗,他們才會愛上學習!
教師讀后感6
前些日子在新華書店讀了美國斯里斯特恩濱的《一分鐘教師》真是受益無窮。
這本書主要是講述了一位年輕教師婷梅尋訪“一分鐘老師”許閑心的過程,書中闡述了一分鐘教學法的八大要訣。
《一分鐘教師》中的主人翁許閑心老師,連續六年一直被評為優秀教師。她告訴婷梅很多切身體會,讓婷梅感到新奇的是許閑心那些關于“一分鐘”的“理論”,比方說一分鐘目標、一分鐘表揚、一分鐘批評、一分鐘改正、一分鐘陳述、一分鐘鼓勵等。在后來的實踐中,婷梅發現,采用許閑心女士的“一分鐘老師”法,真的是事半功倍。而這些一分鐘理論,也使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有所反思,有所領悟,有所改進。細細研讀,真的體會很多,而且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獲。
這本書的關鍵思想“要他們(學生)教他們自己”與近年來教育改革的大前提——“學會學習”非常吻合。正如我們常說:“不授人魚要授人以漁。”《一分鐘老師》建議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因為在生活中,除了學校的學習以外,孩子們更多的是要在社會中學習生存的技能。
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老師的工夫在身為老師之外。經常上講臺的老師,一分鐘精辟的授課,勝過一小時的滔滔不絕。把花五個課時的時間,提煉成一分鐘的內容,花兩分鐘傳授給學生。要做到手上無書,心中有書。
讀這本書,讓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總之,這是一本好書。
教師讀后感7
從教十年,一路坎坷一路歌。但非常有幸的是,有一個知心朋友《小學語文教師》一直陪伴著我。《小學語文教師》是我工作中的最愛。十年來,她在不斷更新,不斷完善,也時時刻刻的在幫助著我,心中真的非常感謝《小學語文教師》。
在讀這本書時,經常會看到一個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竇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這三個超越的教學思想在小學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響。
竇老師來自東北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中等師范學校畢業,不到30歲就被評為了全國特級模范教師,這里面有多少汗水。曾經在網上看到過竇老師講的課,每一次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她那教學的底氣,特別是洋溢在課堂上的新意與靈感。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這樣的故事:一位教師的一堂歷史課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聽課者嘆為觀止。下課后大家請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師說,我是用我的一生來備這一節課的。這句話正道出了教師備課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課,僅一個導入環節,就讓人聯想到了,在那楓葉飄落的秋天,一場秋雨沐浴著大地,讓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著感覺到課本內容是那樣的接近。這些除了竇老師課前辛勤的備課外,肯定還有許多平日生活中的備課,比如,讀書、寫作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等等。而竇老師就是這樣,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經歷,都在為教學做準備。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有竇老師這種精神,這種永無止境追求教育事業的精神,這樣我們才能對得起教師——這個百年育人的神圣職業。?
教師讀后感8
大一班的音樂活動開始了,老師正帶領小朋友一起學唱歌曲。這時,有兩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時,在人群堆里你推我打。待這個活動單元結束后,我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教育?!皠偛判∨笥言诔钑r你們為何打鬧?”“我們沒有打鬧?!彼麄z竟然不承認。我問全班小朋友有沒有看到他倆打鬧,大家都說看到了,并大聲喊:“老師,罰他倆站到前面去!不給上音樂!不許吃飯!”等等??此麄兊纳袂閭€個歡呼雀躍,異常興奮。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孩子為什么會有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我想這和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發生了偏差有關。由于教師平時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為,如孩子打鬧得出格時,教師有時會沉不住氣,表現出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就給孩子留下了印象。孩子有好模仿和喜歡順應老師的心理,于是在發生同類現象時,孩子為了討好老師就會說出這樣的話。被指責的孩子在班里會覺得自卑,得不到尊重而心理壓抑,從而不喜歡上幼兒園乃至影響孩子的個性降發展。而指責別人的孩子,剛開始,并不懂得幸災樂禍,但長期這樣,也會發展成為一種習慣心理,成為一個自私、狹隘的人。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其次當孩子犯錯時,要有正確的態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換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錯原因,從而提高孩子的評價能力。問題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實還是要追溯到教師的教育,“從孩子的行為看教師的觀念”這話很有道理。
教師讀后感9
魏書生是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奇跡。教學二十多年,無論什么樣的班級,經過他的點化,學生快樂健康,班風積極向上,考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他的教改教育理念新。已成為我們進行教育改革的楷模。
本書從教書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等四大方面的100多種實際情況展開教育漫談,全面實在又實用。本書以大量生動感人的事例,向我們講述了他自己的教學工作經驗,蘊含深刻的哲理,令人心悅誠服。
魏老師是一位語文教師,一位中學語文老師。他教兩個班的語文兼班主任,每個班學生人數將近九十人,還擔任學校的領導工作,大部分時間他要開會、應酬客人、寫書稿,很長的課文都是自學!應該說魏書生不是一個勤快的老師,瞧,“我沒批改過一本作業,沒批改過一本作文,除統考外,我沒搞過測驗、考試。但我教會了學生怎么樣留作業,怎么樣批改作業,怎么樣批改作文,怎么樣出考試題。一學期的教材,我只用三十多節課就講完了?!笨伤膶W生每次考試成績都遙遙領先,甚至超過重點中學的考試成績。他能把語文教得如此輕松,如此成功,不能不讓我們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
如今,我校每班學生人數也達到了五十余人人,我們老師仍然整天疲憊不堪,學生一天到晚緊張兮兮。人家中學生還每節課前唱歌,可我們的老師恨不得把音樂課也拿來上語文。人家中學生還到野外捉魚玩,每天參加體育活動,可我們的小學生卻被整天關在教室。人家中學生都有大量的時間讀課外書,可我們的小學生卻成天只抱著語文書、數學書來學。人家中學生連練習冊都不看,而我們的小學生卻一本接一本的做課外習題。即便這樣,還有的班級學生成績趕不上。這不能不說是我們的教學方法出了問題。問題出在哪兒?癥結何在?我們能否借鑒魏老師的成功做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索出一條既讓老師教得輕松,又讓學生學得愉快的新方法呢?我在深深地思索……
“我覺得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碰到的是學什么的問題……于是我便和學生商量討論,畫出了“語文知識樹”……分枝下面還有小枝和杈,學生按照語文知識樹去學語文,就像司機按照交通路線圖駕駛汽車到沒有去過的地方,做到了心中有數。正因為魏書生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教給學生怎么讀總體語文書,怎么讀一類文章,怎么制訂語文學習計劃,怎么布置作業等等,他的學生才會還給了他一個奇跡。
雖說魏書生是一名中學教師,但這些方法的確很有借鑒的地方,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這一切都是適用的,什么時候能像魏老師一樣能做到事半功倍,還需要我們自己的親身實踐。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教師讀后感10
從小我就只有一個理想,長大后我一定要當一名老師,一名老師。那樣我就可以每天和小朋友們在一起,沒有憂愁沒有煩惱。滿懷著對教師工作的憧憬和希望,我開始了我的教育生涯。但是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常常讓我感到顧此失彼。我不知道怎么樣才能給他們上好課?不知道怎么去管理好班級?不知道怎么去接待家長?面對接二連三的問題,我一邊向老教師請教,一邊在書中尋求幫助。其中《致青年教師》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里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因為時間的關系,我沒有把這本書全部閱讀完,但是選讀完幾篇那用心靈記錄下的文字,我仿佛經歷了一次洗腦,走進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讀著《不要急》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仿佛感覺面前不再是一本書,而是一位作者就坐在你面前,他清楚的知道你內心的困惑,并告訴你應該怎么做。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群獨特的孩子,我們不能看到他們未來的樣子,但是我們可以想象,我們能給他們的只有愛心,耐心,對我們的孩子實施持之以恒的教育。
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么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啟發我們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著重要影響的!
“教育無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不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能教給學生比知識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氣質,還有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了,我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太多的文章給了我太多的啟示,我愿在工作之余慢慢品味這本書,細細品味教師這個職業。
教師讀后感11
人世間,有多少辛勤撥撒,含淚收獲的人民教師;凡土中,有多少用心培育,誨人不倦的人民教師。這個神圣不可侵犯的偉大事業,多少人敬佩,多少人向往,多少人感激,多少人對它如此地崇拜。
而如今,人類社會發展越來越進步,社會人的思想也越來越前衛。老師,也不再用“教書先生”等老土的名詞所替代。老師們的教學理念,也隨著變化而變化。瞧,那漂亮老師和壞小子們!
《漂亮老師和壞小子們》敘述了漂亮老師米蘭和米老鼠(米奇),兔八哥(戰小歐)等四個“壞小子”之間發生的有趣事兒。作者楊紅櫻阿姨以生動活潑,有趣詼諧的語句深深牽動我的心靈。為什么呢?因為這寫故事雖然表面看上去只是用來消遣,娛樂的小說故事,但是實際上卻是一篇篇令人感動的師生情,飽含了孩子們對老師的依戀之情。
文中的米蘭老師,年輕漂亮,充滿活力,對學生寬容大方,對事業孜孜不倦,卻不愿意拘泥成例,循規蹈矩。她帶學生去野炊,救了一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絲猴;她看到學生放了七天假,做了七天的作業,在課堂上昏昏欲睡,竟讓他們睡了一節課的覺;她毅然反對教師帶病上課,發了燒,向校長請了三天假回家養?。凰贪嗉壚镆幻D校生用自己的力量去保護自己,兩個酷酷的直鉤拳,就打掉了他男生女相的毛病……
真心希望能當一天米蘭的學生,讓我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享受不被課本約束的快樂童年!
不妨去看看《漂亮老師和壞小子》吧!那詼諧的文字,會令你捧腹大笑;那動人的故事,又會令你熱淚盈眶。我推薦這本書,因為它確確實實是一本好書!
土豆包天就是王欣然啊!
教師讀后感12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讀了《修優美師德做陽光教師》后很有感想,最近我在學習了張娟老師的職務培訓,看了期中的一段視頻,是說海倫凱勒怎么學習的影片,沙莉文老師怎么教她的故事,結合我的教育教學,感悟很深。
以前人們總認為:師德高不可攀,師德遙不可及。所謂的師德楷模大多是讓我們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厭的“苦行僧”,更談不上什么優美和陽光。讀過《修優美師德做陽光教師》后,才知道師德可攀,我們的教育實踐就是攀登的階梯;師德可及,它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師德可為,它給我們創造的靈感、操作的智慧;師德可賞,它給我們心靈的感動、美的享受。
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是植根于普通的、具體的、甚至是有些瑣碎的職業生活,能夠回答以人為本的顯現實生活世界的種種拷問。真正的師德尊重和張揚個性人格,充滿創造性。即使同為對學生的愛,在不同的老師那里,卻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現: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有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和理解,有對學生發展的責任和義務。好老師是形形色色的,他們的“好”以不同形式體現在職業生活的不同領域。
正像前蘇聯一位著名美學家所說的那樣:付出與獲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稱之為“優美”,略高于則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獲得則成為不折不扣的“悲劇”。因為這其中有許多我們應該盡力避免的無謂和不必要的犧牲,過分弘揚和宣
教師讀后感13
今天我讀了吳非老師所寫的《致青年教師》第一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
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書上有這樣一些話“班會上沒能忍住內心的悲傷,你哭了。因為看到學生的冷漠,因為看到一些學生缺乏羞恥感,你感到痛心,那我們教育孩子成為人,我們必須自己首先使情感正常的人哭泣落淚,未必是軟弱,因為你的悲天憫人,因為你的正義沖動,因為你的人愛和幸福?!?/p>
我相信所有的老師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在開班會的時候,或者在課上的時候,有些孩子不聽話或者一些社會現象而讓你流淚悲傷,那就讓我們的眼淚流出來,不要阻止它流下來,這是你情感的表現,哭泣也落淚,未必是軟弱,作為指引者的教師,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去關注,并與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閱讀的經歷,他的閱讀在于他閱讀量的多少與是否有效。如果是有效的,就會產生人文情懷,他的情感就能被喚醒,也一定會有所感動。如果在他人生中缺少了閱讀,那缺少的不僅僅是語文教育的需要,更是人成長的需要,一個人閱讀積累,代表他的發現就會越多,對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也會有所提高。
學生的閱讀很重要,而老師的閱讀更重要,教師的閱讀經驗往往是學生的金精神資源,教師的情感體驗。教師應該是真善美的傳播者。
所以不要在意,學生面前掩飾自己的情感,大哭大笑,讓孩子們體驗到你情感散發,把你的愛,你的悲傷失望,你的恨,都真實地袒露在學生的面前吧??!
教師讀后感14
我覺得,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任何一個教育家都不可能離開前代人的教育財富。事實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過是把別人的財富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出很多理論上的共鳴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論上的支柱和共鳴,現在不少教師找不到感覺,找不著“北”。作為一個教師,你跟其他專家不一樣,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齡越小,他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師當作百科全書。在他們眼里,教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師應該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其次,理想教師還應該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樣的,孩子們的世界有獨特的色彩、旋律和內涵。教師要和他們一起喜怒哀樂,要和他們共同成長,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分子。教師需要有一顆非常年輕的心,才能與他們溝通,才能理解他們,才能夠得到他們的愛。可是我們一直主張師道尊嚴,鼓勵師生之間有距離感。中國教育傳統有很多好東西,也有很多不好的東西,過于強調師道尊嚴就不好。
教師還應該有三歷:學歷、經歷和閱歷。這三歷是一個有機的聯系,不一定將名山大川都走遍,行萬里路和讀萬本書,其價值是一樣的。我們要鼓勵教師成為一個探索自然、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人類的人,要培養這樣一種心境,才能教育好孩子們。
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燒起理想的火焰,我們才能使我們整個民族變得強盛,變得有凝聚力,我們才能在與世界各國的競爭中站住腳。我們應該鼓勵我們的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應該鼓勵我們的學校,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因為我們已經接近了成功的邊緣。我們已經追求了,就應該有結果。教育是永恒的事業,一代教師的追求,兩代教師的追求,全體教師的追求,會在校園里燃燒起理想的火花,并從而使我們的民族燃起理想的火花。所以我希望,中國的教育充滿理想!我們的教師,充滿理想、激情和詩意!
總之,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師》一書中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去追求的理想,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這些理想化為前進的動力,才能使教育步入科學的軌道,才能使教育在中華大地上結出更加文明燦爛的碩果。它也將時刻警醒著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群新時代的“理想學生”,教育的未來充滿陽光。
教師讀后感15
人們通常把童真的孩子比喻成幼苗、花朵、小樹等,而培育這些幼苗、花朵、小樹的老師就像園丁一樣,用智慧、愛心和汗水澆灌、培育、呵護著園子里的每一株幼苗,使他們枝繁葉茂,姹紫嫣紅,茁壯成長。在這兩位最美鄉村教師——丑小雅和劉老師身上,我讀出了她們作為一名教師給予她們學生那份深深的愛與無私的奉獻,同時我也無比敬佩教授雖處山頂但還是牽掛著那開滿漫山遍野花朵的情懷。小雅自小口吃被同學們嘲笑,遇上劉老師之后不僅將自己的口吃改掉了,還唱得一嗓子悅耳動聽的歌。我想她應該從來都沒有想過小時候的她能擁有如此豐富多彩和充實的未來;劉老師用自己的愛與對音樂的喜愛成功讓一個口吃的孩子擁有令人羨慕的現在,也意外的發現自己唱歌不再跑調并且抹掉了令她難以釋懷的過去。她們擁有彼此,皆是如此的幸運和幸福。的確,遇上一個好老師是多么的有福氣,但不是每一個人都那么有運氣。就拿我身邊的例子來說吧:我表弟現在讀初一,初一的他就有一種戾氣,這對一個剛上初中的小孩來說是異常可怕的。也可能是家庭環境原因,但他小學的班主任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弟弟的確是個很調皮的男孩子,但再調皮也不至于為人師長打學生耳光打到進醫院并且還在全班同學面前羞辱他,這是一件聞者心寒的真事。我很心痛我弟弟被教成了跟他說一句話他也滿懷戒備的樣子,所以我立志要當一名雖然自己對自己做的事會不耐心但對自己的學生一定會全心全意極盡耐心去教導的老師。當然,我想成為一名未來負責的老師這還要歸功于栽培我的老師們。我比我弟弟幸運,教我古箏的三個老師都對我很好,她們都試著把所學的全教給我。從開始對古箏只是有一點興趣到后來成為自己的特長再到現在成為自己的專業,正是音樂有這么多負責任的老師的陪伴。我很佩服小雅能想出舉辦“班級好聲音”這個活動來鼓勵和推動孩子與音樂做朋友,且能想象到當表演結束后所有手捧鮮花的孩子都向她涌來時她內心無法言語的感動和自豪。想必每位老師最欣慰的就是看到自己的學生在不斷地進步,文中的劉老師也是。小雅找了那么多的方法拜訪了不少專家為劉老師專門制定了一個治療腫瘤的方案最后獲得成功,也算是完美的實現了自己回來的價值,上天不會讓這么好的老師白白離去。讀完《最美音樂教師》后,更加堅定了我選擇的這條道路,相信我會在學習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中不斷完善自己,用自己的愛與感恩的心使我未來的學生們走向成功。
【精選】需要網站建站、網絡推廣可以到這里看一下,推廣https:///SEM技術網10年推廣經驗,百余家案例,效果提升30%以上,幫您提升電話咨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