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讀后感-《羚羊木雕》讀后感1000字
這個周末,胖胖同學的老師給家長布置了一份回家作業:寫一-第3篇00字左右的《羚羊木雕》的讀后感。這是一篇初中預備班語文書上的文章。對于我來說是極少去接觸教科書上的文章的。說實話,讓我寫讀后感,心里是有點發虛的。因為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對著文章寫讀后感了,那大概還是在自己做學生的時候吧。現在看文章僅僅只是看看而已,極少去思考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懶得去思考。這樣一來,也是不會思考了。所以以下的一點讀后感看來仿佛是有些牽強附會的了。
“珍貴”究竟為何物?物質、金錢?親情、友情?兩相比較,此刻在“我”父母的眼里,大概那個價值不菲的羚羊木雕要比“我”和萬芳的友誼珍貴的多吧。父母心中“珍貴“的東西大概就是那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世界。然而,在我看來我和萬芳之間的友誼才是那個木雕所無法比擬的。
“我們要能多得到深摯的友誼,允許還有多多注意自己怎樣做人,不辜負好友們的知人之明。”(鄒韜奮)但是在父母的威懾下,我不得不向“友誼”發出了挑戰。向別人要回已經送出去的東西,那種感受是難以名狀的,“我”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然而萬芳卻把“我”還給她的小刀塞到“我”的手里并且堅信“咱倆”還是好朋友。萬芳對于友誼的珍視給“我”好好地上了一課。wWW.330011.COm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應該也是值得一提的。“我”向萬芳要回羚羊木雕完全是在父母的絕對堅持下,萬不得已才做出的。整個過程中,“我”的父母似乎沒有給“我”太多的申辯的機會,而是“緊緊盯著我”,讓“我”感受到他們的“十分嚴厲”甚至是爸爸那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即使是在“我”哭著喊“不”的時候,也是沒有理由不去要回已經送出去的東西。
的確,父母們很多時候總是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在左右著孩子們,卻很少站在孩子們的立場去思考問題。當發生分歧時,也只是以父母的威嚴來使得孩子們不得不順從。這樣,表面看來問題解決地很順利,但事實上可能只是“口服心不服”,甚至在孩子們的心里留下陰影。久而久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會越來越少,越來越不順暢。所以,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問題的確不可小覷。
《藏羚羊跪拜》讀后感
一個老獵人一日打獵,看到一只肥壯的藏羚羊伏在草堆里,那藏羚羊見到獵人的槍口,沒有掙扎,也沒有奔跑,而是向獵人深深地一跪。但是老獵人還是扣動了扳機。老獵人解剖開那只藏羚羊時,發現它的肚子里有一只已經成型了的小藏羚羊。次日,老獵人把藏羚羊深深地埋在了地底下,和羊一同埋下去的,還有那只罪惡的獵槍。
面對跪拜的藏羚羊,老獵人雖有所猶豫,但仍舉起了獵槍。他沒有意識到,眼前的藏羚羊,不再是他的獵物,而只是一個為了保護孩子兒含淚祈求的母親。老獵人并不是壞人,他對朝圣者的幫助以及最后的遠走,讓我們看到了“善”的存在。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善惡之分,在每個人身上,都會有善惡的并存。只是,有的人選擇了將惡進行到底,而放棄了對善的追求;而有的熱竭力移植者人性之惡,江山發揮到了極致。惡是將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最終吞下苦果;善或許意味著犧牲和付出,卻能從中體會到幫助他人的快樂,獲得心靈的滿足。相信你一定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今天,因為有惡的存在,在青藏高原上,對藏羚羊的獵殺仍在繼續著;但也因為有善的存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到保護藏羚羊的行動中去。在“善”的守護下,我們的“高原精靈”——藏羚羊的數量才得以不斷增加,種群日益繁榮。
羚羊木雕讀后感作文
希羅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的了。”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是啊,一個朋友就是珍貴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錢輕情義,尤其是大人們。他們根本不明白我們這些孩子們的友情是多么的寶貴!
【精選】有關于教育培訓方面需求的推薦這個網站教育培訓https:///舟舟培訓網是一個專業為教育培訓機構、培訓班、輔導班提供招生代理,可以免費發布教育培訓信息,為中國萬千莘莘學子提供優質培訓機構、在線學習、交流資料下載等一站式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