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教學藝術》有感-讀《教育教學藝術》有感1000字
建新小學 夏淑雨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么是教書育人,什么是為人師表。從教幾年來,所教學生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什么樣的都遇到了,作為教師的酸甜苦辣也盡一一體會,總結過去,甚感工作越來越難做,學生越來越不好管,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課,有時真想不明白,為何有人對教育卻還津津樂道,珍愛有加,師生關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瀟灑和輕松,自己的認真和負責為何就不能起到與別人相同的結果呢。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搞教育同樣如此,只有了解學生才能教好書,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學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對顏回、子路、曾參等學生的性格特長、思想狀況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秘,能觸摸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關,只有這樣的教學,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才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自認為責任心強的自己對自己的學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學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與學生聊天、談心,是否關心到了每一個學生,無論其成績好壞,行為習慣好壞,是否走進了學生的心靈,學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與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師益友。我想,以上這些除某些在每學期的教學計劃和工作總結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實處的還相差太遠,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聽話、懂事,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完成作業,期末考試考個好成績,如此,教師、學生、家長皆大歡喜,所以“很有責任心”的自己會在班上制定出許許多多的“不準”和“禁止”,有時還用相互監督的方法來檢查不準和禁止的落實情況,結果卻與想象中的相差甚遠。WWw.330011.COM總體看,班級的紀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卻大大減退了,熱情少了,積極性沒有了,總體成績也不見上漲,學生在課外活動時的好奇、好動、好玩、好積極思維的特點不見了,而作為教師的教學難度也就更大了,上課不活躍或太活躍,有問題也不問了,這種課上得實在難受,是誰讓他們變成了這樣子,是我們自己,無數事實告訴我們,要教育學生,首先必須了解學生,這就如同園丁養花,首先必須了解花的習性,醫生治病首先必須了病人的病情一樣。 在了解學生方面,我們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度、行為習慣的表現上簡單的了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長期以來,辯證法已在對待學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科學理論,是在總結先進教師的工作經驗和少年兒童的心理變化過程的基礎上提示出來的教育規律和心理變化規律。教師憑借這些理論的顯微鏡,常常能發現許多經驗認識不到的學生心靈上的閃光點。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特殊規律,而且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普遍規律,不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過去幾年的教學生活中,多為一點論,把后進學生看得一無是處,師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對著干,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好學生和后進學生的區別只在于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為后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過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師生關系也有很大改善,與學生的友誼加深了。 俗話說得好,“要得公道,打個巔倒”,幾年來,我常覺得教師在地位上就是與學生不一樣,教師就要高一層,就是權威,所以教師說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行老師的安排,不得頂撞和不滿,如有違反,那就是對老師的無理,就是不聽話。所以師生平等很難在現實中體現,殊不知,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說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我相信往后的教學生涯不再是枯燥無味,更不會是苦與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說,應該是一種幸福和享受,我會努力的。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南白象一小 蔡靜此次的讀書任務大家都一樣,校長向我們推薦了張平主編的《教育的智慧》。從題目看,應該對自己的教學有幫助,因為曾經讀過另一本也是以“智慧”為題的書,是從教師的“專業”為出發點的,讀后覺得收益非淺。不過看著厚厚的頁碼,覺得看不完,于是選擇性地看了第一章,下面簡單地來說說對課堂教學智慧的實踐技巧這一節的體會。一、 充分預設,教師必需心中有生。有備而來,有備無患,不上無備好之課,這是處理好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的重要前提。許多成功的案例都表明,準備得好預設就好,生成也就好。所以備課時必須心中有學生,從學生出發,從學生現有的體驗水平、理想、情感、態度現狀出發,分析文本,制定多維目標,然后依據目標預設幾種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思路,盡可能多的將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項的種種情況想清楚。二、 以理服人,教師順應課堂生成。音樂教師應善于捕捉課堂教學中生成和變動著的各種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活的教學資源,努力創造條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讓學生的智慧火花在輕輕一“點”間不斷迸發,盡顯其個性、靈性。在上面的案例中,學生模仿跳舞是興致高所致。老師如果生氣發火,必定會影響課堂氣氛,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通過鼓勵、贊賞,最終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音樂潛能得以開發,也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三、 讀懂學生,引領學生思維發展。教學與思維的關系極為密切,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要感知客觀事物,記憶學習材料,而且要通過思維去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音樂課中,不善于運用思維就不能很好地掌握音樂基礎技能,理解表達歌曲情緒,創作音樂旋律。因為學習要求各種類型的四位活動參與,所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更為重要 ,思維能力提高越快,學習也就越有效。四、 專業發展,提升自身知識尺度。我們都知道,音樂知識是為學習音樂服務的。在音樂教學中,不能隨意套用智育教學的模式。如果將藝術教學簡單地變成知識的記憶,不但美育的目的不能實現,而且還會加重學生的負擔。過分的強調音樂知識的熟記,忽視音樂實踐,那么音樂審美將成為空談。音樂知識的講解、音樂技能的傳授和練習應避免偏重于語言、樂譜、動作等“非音樂聽覺體驗”方面。如果依靠單純的說教,是缺乏音樂美感的。我們要把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等內容融合在聽、唱、動等各個環節,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掌握它、運用它,從而提高音樂能力。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中,只要努力把握音樂的度,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少一些盲目的追風,偏離“音樂”的現象就會減少,使音樂課回歸自身本色。
讀《班主任教育藝術》有感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南白象一小 蔡靜此次的讀書任務大家都一樣,校長向我們推薦了張平主編的《教育的智慧》。從題目看,應該對自己的教學有幫助,因為曾經讀過另一本也是以“智慧”為題的書,是從教師的“專業”為出發點的,讀后覺得收益非淺。不過看著厚厚的頁碼,覺得看不完,于是選擇性地看了第一章,下面簡單地來說說對課堂教學智慧的實踐技巧這一節的體會。一、 充分預設,教師必需心中有生。有備而來,有備無患,不上無備好之課,這是處理好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的重要前提。許多成功的案例都表明,準備得好預設就好,生成也就好。所以備課時必須心中有學生,從學生出發,從學生現有的體驗水平、理想、情感、態度現狀出發,分析文本,制定多維目標,然后依據目標預設幾種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思路,盡可能多的將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項的種種情況想清楚。二、 以理服人,教師順應課堂生成。音樂教師應善于捕捉課堂教學中生成和變動著的各種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活的教學資源,努力創造條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讓學生的智慧火花在輕輕一“點”間不斷迸發,盡顯其個性、靈性。在上面的案例中,學生模仿跳舞是興致高所致。老師如果生氣發火,必定會影響課堂氣氛,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通過鼓勵、贊賞,最終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音樂潛能得以開發,也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三、 讀懂學生,引領學生思維發展。教學與思維的關系極為密切,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要感知客觀事物,記憶學習材料,而且要通過思維去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音樂課中,不善于運用思維就不能很好地掌握音樂基礎技能,理解表達歌曲情緒,創作音樂旋律。因為學習要求各種類型的四位活動參與,所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更為重要 ,思維能力提高越快,學習也就越有效。四、 專業發展,提升自身知識尺度。我們都知道,音樂知識是為學習音樂服務的。在音樂教學中,不能隨意套用智育教學的模式。如果將藝術教學簡單地變成知識的記憶,不但美育的目的不能實現,而且還會加重學生的負擔。過分的強調音樂知識的熟記,忽視音樂實踐,那么音樂審美將成為空談。音樂知識的講解、音樂技能的傳授和練習應避免偏重于語言、樂譜、動作等“非音樂聽覺體驗”方面。如果依靠單純的說教,是缺乏音樂美感的。我們要把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等內容融合在聽、唱、動等各個環節,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掌握它、運用它,從而提高音樂能力。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中,只要努力把握音樂的度,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少一些盲目的追風,偏離“音樂”的現象就會減少,使音樂課回歸自身本色。
讀《班主任教育藝術》有感
班主任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基層單位——“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既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又要引導學生學好功課,努力提高學習質量。此外,還要關心學生身心健康。而所有的工作都指向一個目標,就是把本班培養成為優良的集體,使每一個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進步,有所提高,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一) 了解和研究學生的藝術熟悉學生情況,是班主任教育和管理好學生的前提條件。然而,了解學生和教育學生絕非是兩個互相割裂的過程。了解學生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分析研究并施以教育影響的過程。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了解、分析、教育三個話題是經常交織在一起的。⒈了解學生的特點與差異,分析其產生的主客觀原因班主任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和他們之間的差異,為的是使教學工作能夠做到有的放失,真正達到長善救失,促進學生個性方面發展的目的。造成學生個體差異的原因很多,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如,有的學生不是不想學,而是因為基礎差,或因方法不對頭而總是學不好。老師如果不深入了解而加以批評指責,就會傷害其自信心。班主任只有透過學生的外部表現,抓住了問題的本質,找到了產生的根源,在工作中妥善處理這些矛盾,使他們向正確的方向發展。⒉利用多種渠道,全方位了解學生班主任了解學生的方法通常有:觀察、談話、分析和研究書面材料、調查訪問等實際工作中,班主任若采用疏導方法,在談話中育人,那么談話的前提是熱愛、尊重學生。要真誠而不虛假的愛,深沉而不表面的愛,持久而不短時的愛。在工作中要做到以情感人,就是先讓學生“通情”,再“達理”,讓學生接受教育引起積極,滿足的情感體驗。“良言一句三冬暖,冷語傷人六月寒”,事實證明,班主任若以情感人,須先對學生有情,與學生心地相容,情通則理達,學生心服口服行也服,是心悅誠服。(二) 組織和培養班集體的藝術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既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也是班主任借以進行教育的手段。班集體一經形成,他就不僅是教育的客體,而且成為了教育的主題,緊密配合班主任開展工作,變成班主任依靠的重要力量。⒈向全班學生提出共同的奮斗目標目標是集體的發展方向和前進動力。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十分注意“前景”教育,他認為“人的真正生活的刺激是明天的歡樂”,“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班主任要善于由近及遠的提出一個又一個奮斗目標,用明天的希望與歡樂,吸引和鼓舞學生不斷向前。⒉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正確的輿論能扶正抑邪,是影響集體和個人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一個集體是否真正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現在,學生的主觀世界充滿著各種矛盾,思想行為上反映較多的是:競爭觀念強化而理想追求淡化:視野擴展而辨別能力較弱:成就意識增強而艱苦奮斗精神不足。班主任該以正面教育為住,斑竹學生揚長避短、健康成長。(二) 個別教育的藝術個別教育與集體教育相輔相成,班主任工作既要面向集體,通過集體,有不要忽視個別教育工作。每個班上,總有先進、中間和后進三種狀態,沒一種狀態的學生不是始終不變的。做好個別教育工作,就是要使后進生得到更多的關心和幫助,使優秀生得到具體的知道和更嚴格的要求,使中間狀態的學生得到即時的誘導和鼓勵,逐步進入先進行列。總之,關心每一個學生,教育好每一個學生,是每位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 后進人數雖少,但往往對集體有一定破壞作用。不少后進生成了家長心理主要的精神包袱,有的還有與社會上浪蕩青年的糾集一起惹事生非。因此,能否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不但關系到那個學生的前途,還會影響到班級的進步、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安定。作為班主任應在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經理。【推薦】古典文學網古典文學http://.cn/古典文學網是一家專業的中國古典文學網站,提供中國古典小說、古典詩詞、古典名著、中國古代文學故事、古代詩歌詩詞等各種中國傳統文化著作在線閱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