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孔雀東南飛讀后感200字
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200字篇一
焦仲卿是一個府吏,他的妻子劉蘭芝一直不討焦母的喜歡,一天事情惡化了,劉蘭芝實在忍不住了,就對她丈夫說:“我嫁給你后苦練五年的本領,三天織五匹布還說太慢。”焦仲卿去勸說他媽媽,焦母說:“我早就看她不順眼了,品質太差,動作太慢,把她休了!”焦仲卿辯駁道:“我天生苦命,好不容易得了個好妻子,這本是我三生有幸的'事,可卻要把她休掉,這。”焦母堅持要休掉劉蘭芝,還說要重新給焦仲卿找個更好的。
傷心離別,劉蘭芝道:“你好比巨大的巖石,千百年不動搖,我好比柔韌的蒲葦,一時曲折。我媽媽和哥哥將我又許配給太守公子,我們永不分離的愿望可能無法實現了。”
這是一部古代家庭悲劇,仲卿和蘭芝本來感情很好,只因焦母看媳婦不順眼,就強迫兒子“開除”妻子。蘭芝誓死不再嫁,可其兄長為了自己飛黃騰達,硬要妹妹嫁給太守五郎,最后兩人憤而自殺。作者顯然對吃人舊制度的封建思想的抨擊,仲卿蘭芝勇于向那萬惡的舊制度斗爭的精神給予最崇高的評價。
本文的人物也徐徐如生,仲卿蘭芝好比巨石蒲葦,焦母劉兄一副勢利嘴臉,可惡!
這篇文章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代表作,故事凄美、動人。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200字篇二
《孔雀東南飛》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五言敘事詩,該詩以敘事的方式,描述了情深意篤的劉蘭英、焦仲卿夫婦為家庭所逼,被迫分離,最終殉情而死的故事。
整篇詩歌,文采飛揚,遣詞用句貼切而自然,讀來令人感動、催人淚下,其中許多對偶成為后人傳誦引用的名言佳句,如“孔雀東難飛,五里一徘徊”。“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草;蒲草紉如絲,磐石無轉移”。
從詩中可見,當時男女成婚,均為父母(或兄長)包辦,媒人說合。然而,在這樣的婚姻制度下,也有培養出真情實感,兩相依依的夫妻,雖然有家庭和外界的壓力,但他們的婚姻感情不以貴賤、貧富而轉移,即便在家人看來有更好的前途和歸屬,他們知道,自己的感情只專屬與被迫分離的對方。
詩歌中的人物及對話活靈活現地顯示了人物的性格。劉蘭芝說她自己“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悶”。可見其多才多藝,但她終不能討婆婆歡心,受盡折磨,以至于她不堪忍受,向丈夫抱怨:既然我不能勝任當你家的媳婦,就讓我回娘家去吧。
焦仲卿母親的決定是推動悲劇發展的開始,及至后來,劉蘭英的母親和兄長逼迫劉蘭英再嫁,都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也是中國自古以來遵循“三綱五常”封建禮教的.結果。父母之命不可違,男女或夫妻之間的感情則可被強行扼殺。故此在中國的傳統文學作品中留下了不少棒打鴛鴦、生離死別的悲慘故事。
希望在我們這個崇尚自由的現代社會莫要再出現類似的悲劇,希望如此。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200字篇三
讀《孔雀東南飛》的時候我的心顫抖了,因為我看到美好的感情被世俗禁錮,被禮教肢解,并最終因感情本身容不得分離,而死亡的這一過程。
然而,又是殘酷也造就了美好的契機,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愛情,在他們殉情之后,也隨之涅磐,讓當時的社會覺醒了――又有些事物是不會被摧毀的,有些事物是不會隨著時間的變遷而改變的,比如愛情。
我懷疑上天為人們定下緣分之后,總會制造出一些悲劇,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生動,也更加凄美。如果它不想讓這份緣分與感情被浪費,便會讓人們去另一個世界,去繼續他們未走完的路,只留下人間的空虛與悲傷。
因為上天的這個習慣,人們只得,一次又一次為愛情苦惱而又無可奈何,于是便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于是便有了“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有了“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轉朱戶”的佳句與感慨。
于是,因為上天的這個習慣,人們只得一次又一次地接受苦難的洗禮。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魂化彩蝶,賈寶玉與林黛玉的紅樓緣怨,《大話西游》中的經典對白,以至于網上《第一次親密接觸》的生死決戀,可以說,人每走一步,愛情就在人的腳邊建起一座墳墓,一座情冢。
《孔雀東南飛》是一種無奈,兩人的反抗,始終沒有擺脫世俗的枷鎖。
《孔雀東南飛》是一種選擇,它用血洗清無瑕愛情上沾染的塵世污垢。
《孔雀東南飛》是一種覺醒,告訴人們只有愛情才值得人用生命捍衛。
《孔雀東南飛》是一種感嘆,哀嘆人生苦短只有珍愛才能在空間雋永。
正可謂:百媚千紅只識君,君我不見愁益深。
愿為鴛鴦嘆孔雀,告與東西南北人。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200字篇四
世間本有一種記憶叫“刻骨銘心”,世間固有一種思念,“牽掛”而已。
“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隨著滿天顫抖的繁星,伴著牛馬的嘶鳴,蘭芝挽住自我對感情的忠貞,舉身赴清池。仲卿心知自我與蘭芝永遠的分離了,自掛東南枝,用瞬間深深埋藏了昔日的記憶。
一襲嫁衣,將感情天涯相隔,僅有鴛鴦仰頭相鳴,點點相思淚,浸濕了枝枝相覆的梧桐葉,留下的僅有對后人的勸誡。
可誰有以此為誡?誰又遵循著這痛苦而又凄美的勸誡?漫漫長河,又有多少人還堅守著當初“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忠貞誓言?又有多少人能夠為感情付出一切,即使天地反對,也要長相廝守,而做出努力呢?
“君當做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多年之后,梁山伯與祝英臺心守著這份堅定雙雙化蝶。在沈園中陸游與唐婉的相逢,又何曾不那么凄涼?當年緊握紅酥手,飲盡黃藤酒的幸福時光早已不在。此刻呢,相思紅唇萬般恩情都已付諸東流。一首《釵頭鳳》換來的僅有對那段記憶的刻骨銘心,對現實的抑郁與惋惜。
蒲葦的一時韌,卻也留下了如曇花般絢爛的一瞬。它的堅韌是刻骨銘心的記憶,留下的是如磐石般的牽掛。
世間本有一種記憶叫“刻骨銘心”,世人留戀于人生,對情“忠貞不渝”而已。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200字篇五
愛情,這本是個最最古老的話題,不想字字句句讀下來,眼眶里不覺間竟還是有股酸澀在滾動。
當日,劉蘭芝這樣立下誓言“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哪成想,這一日她收獲的卻是焦仲卿的如此指責“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
“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這對苦命的鴛鴦能在二三里外就聽出了故人的馬蹄聲,內心里的那份愛戀呵,它該是怎一個深字了得?!
然而,別人不明了劉蘭芝的心倒也罷了,連心中念念不忘的愛人也這樣指責于她,試問劉蘭芝除了說出“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又還能怎樣?!
相愛卻不能相守。癡癡苦等著情郎早日實踐“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的誓言。然而,辭過了縣令又來了個太守……媒人一個接一個地上門,他的誓言卻始終沒有做到……母親的抱怨兄長的責難,身為被遣回家的一個“棄婦”,她又該何去何從?!
“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臨去的那剎那,她的'心應該是解脫的吧?她的面容應該是微笑的吧?她是不是已經和他再次攜手于奈何橋畔,即便做著四處游蕩的孤魂野鬼也始終不肯喝下那投胎轉世的“孟婆湯”?
“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后人看到的總是他們雙宿雙飛的美好景象,卻不知道,為了這一天,他們付出的卻是永遠不能再續寫的生命代價,連同對愛的誓死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