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整理】高中地理區位因素答題模板匯總,高考地理萬能公式(2023年),高考旅游地理,來看這份極簡知識總結
區位因素是指促使區位地理特性、功能的形成、變化的原因或條件,根據區位因素本身的性質和狀態,可分為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和技術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區位形狀、地形、地貌、地質、太陽輻射、氣候、水源、土壤等;社會經濟因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政策、資金、土地價格、市場等;技術因素包括科技水平、育種、化肥、農藥、機械化、智能化等。
一、人口分布的區位因素
人口分布與城市分布、生產力水平分布具有一致性,故影響人口分布的區位因素與影響城市分布的區位因素具有相似性。
1.自然因素
?。?)地理位置:通常,中緯度、地勢低平和沿海位置對人口有明顯的吸引作用。
?。?)氣候因素:氣溫、降水適中,居住適宜。
?。?)地形因素:地形平坦開闊(溫帶、寒帶的人口分布在平原;熱帶城市分布在高原)
?。?)水源因素:靠近河流,飲水、灌溉便利。
2.社會經濟因素
?。?)交通:臨近鐵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碼頭、以及多種交通方式的交匯處,交通便利。
?。?)開發歷史:開發歷史悠久。
?。?)工農業基礎(即經濟狀況):工農業基礎好。
人口分布的總體特征大致不變,但在局部地區,人口分布受某些因素的影響,也會產生人口遷移,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如下圖所示。
二、城市區位因素分析
?。ㄒ唬┳匀灰蛩?/p>
1.地形、土壤: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出:
?、倨皆瓍^位: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有利農耕,交通便利,節省建筑投資。
?、诟咴瓍^位:熱帶的高原氣候涼爽,便于居住。
?、酆庸?、低地區位:山區的河谷、低地較開闊,氣候溫和,水源充足。
2.氣候:由題中所給信息判讀出是什么氣候類型,總結出:氣候條件優越,降水適度,氣溫適中。
3.河流:由地圖判讀出該城市臨河:
?、龠\輸功能:河流匯合處、河運的起點或終點,便于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轉;河口(入??冢阌诮B撨\,往往發展成大城市;過河點位置,水陸交通便利,便于人流、物流集散;
②供水功能:臨近河流,水源充足或豐富,能為城市提供大量的生產和生活用水;
③防衛功能:河流彎曲度較大處,河心島等利于安全防衛,如伯爾尼、巴黎等;
④生態功能:河網水系是城市生態系統和景觀體系的稀缺資源,同時又是城市的生命之源、活力之源。在現代城市規劃中,河流是城市生態系統的綠色生命線,是城市生態平衡的重要因素。
(二)社會經濟因素
1.自然資源:判讀圖中某地是否有某種自然資源或臨近某種自然資源。如鐵礦石興起的城市,攀枝花、鞍山等;石油興起的城市,大慶、玉門等;煤炭工業城市,大同、平頂山等;
2.交通:由地圖判讀圖中某地是否臨鐵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碼頭、以及多種交通方式的交匯處,交通便利。
3.農業基礎:本地農業基礎雄厚,可生產城市必須的農副產品。
4.其他因素:①政治、宗教、軍事中心 ②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
三、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因素————對農業有利的區位因素
1.地形:由題目地圖判讀出:①該地形為沖積平原或三角洲,地勢低平或地勢平坦開闊,宜發展耕作業;②山區,宜發展林業、牧業、立體農業等。
2.氣候:由地圖判讀出:是某種氣候類型,結合該氣候類型特點作答。如華北的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光熱水組合好,適宜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生長。新疆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宜種棉花和葡萄等。
3.水源:臨近水源(河流或冰雪融水區),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4.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較肥沃,如東北的黑土、黑鈣土。
5.土地數量:地廣人稀、土地廣闊、耕地面積廣大,適于大規模機械耕作;土地租金低。
?。ǘ┤宋囊蛩亍獙r業有利的區位因素
1.市場:該地區人口稠密或工礦業發達或城市較多,市場廣闊(對商品農業影響大)
2.交通運輸:①臨近河或湖,與發達的公路和鐵路相銜接,水陸交通便利;②河流交匯處,內河航運發達;③距海港近;③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技術的發展(對商品農業影響大)。
3.政策:國家政策的支持。
4.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發達
5.勞動力:人口稠密,勞動力廉價而豐富。
6.工業基礎:工業發達,工業基礎雄厚,為農業生產提供農業機械、化肥和農藥等生產資料。
?。ㄈr業不利的區位因素
1.洪澇、干旱、臺風、春季低溫、寒潮等氣象災害。
2.熱量、光照、水源、地形、土壤肥力等自然條件不足,土壤酸堿度偏高等。
3.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
4.蟲災,鼠害等生物災害。
5.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鹽堿化、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環境問題。
6.勞動力不足,農業生產成本較高等。
★某區域優勢或劣勢分析是考試的重點,日常復習中,要注意對典型區域區位特征的歸納和概括。舉例如下:
東北平原——優勢主要表現為耕地面積廣大,土壤肥沃,適于大規模機械化耕作;而制約因素主要是緯度高,熱量不足,農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農業——優勢在于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農作物單產高,質量好;制約因素是海拔高,氣溫低,熱量不足。
西北地區灌溉農業——有利條件是光熱充足,制約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華北平原——優勢是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疏松,光熱充足,制約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澇、鹽堿、風沙災害嚴重。
南方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熱條件充足,但洪災較為嚴重,如長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四、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ㄒ唬┳匀灰蛩?/p>
1.土地:土地平坦開闊,利于建廠
2.水源:臨近河流、湖泊或降水豐富,水源充足,能滿足生產和生活用水。
?。ǘ┙洕蛩?/p>
1.市場: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場廣闊,接近消費市場,主要指市場指向型工業。
2.交通:臨?;蚝8邸⑴R河湖或河流交匯處、臨鐵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成本低。
3.勞動力: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廉價且豐富──勞動密集型工業
4.技術(科技、教育):科教發達或臨近高等院?;蚩蒲性核?,勞動力素質高──技術密集型工業。
5.農業基礎:臨近商品糧基地或農業產區,農業基礎雄厚或農業發達
6.原料:臨近某原料產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業
7.能源:臨近某能源產地(如煤、石油、天然氣、水能、風等),能源充足──動力指向型工業
(三)社會因素
1.國家政策:國家政策的扶持、鼓勵,國家政策變化。如為解決就業將工廠設在不盈利的區位;為縮小我國東西部經濟差距進行的西部大開發。
2.國防安全:某時期國防需要,如“三線”建設。
3.個人行為(或偏好):如海外華人、華僑的投資。
4.工業慣性:考慮搬遷費用或政府的影響或出于對當地經濟的考慮等
?。ㄋ模┉h境因素
1.風向:嚴重污染大氣的工廠,應該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口地帶;或者在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或在當地最小風頻的風向的上風地帶。
2.水源:有廢水排放的工廠應布局在遠離水源地或遠離河流上游區;自來水廠布局在居民區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區;污水處理廠宜在城區污染源的下游等。
3.距離居民區和農田的遠近:占地面積小無污染的工業,布局在城區;用地規模較大、污染較輕的工業可布局在城市的邊緣或近郊地區;嚴重污染難以治理的大型企業,宜布局在遠離市區的遠郊或郊外;固體廢棄物污染嚴重的工廠要遠離農田或居民區。
4.生態環境:工業布局應遠離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環境優美、氣候宜人、空氣比較潔凈的地區宜發展微電子、感光器材等對環境敏感的工業。
五、交通運輸線區位因素分析
?。ㄒ唬┳匀灰蛩?/p>
1.地形:①平原:限制少,少占好地,處理好與農田水利建設、城鎮發展的關系;②山地:盡量沿等高線修筑,盡量避開地形復雜的地區,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彎曲或開鑿隧道。
2.地質:注意避開斷層帶和滑坡、泥石流多發區,特別是開鑿隧道時盡量避開斷層帶,從背斜部位穿過。
3.水文:避開沼澤地,盡量避免跨越河流,減少橋梁總長度、投資、施工量。
4.氣候:注意暴雨、大風等出現的強度和頻率,凍土、積雪的深度,橋涵孔徑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據當地暴雨強度來設計。
(二)經濟因素
1.合理布局交通運輸,促進沿線經濟發展。
2.鐵路、公路國道線基本方向以直達為主,并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通過城市時應從城市邊緣經過,以減輕對市內交通和環境的影響。
3.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則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居民需要為主,可以通過當地的居民點、車站、碼頭等。
?。ㄈ┥鐣蛩?/p>
1.鞏固國防、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或革命老區經濟發展。
2.促進資源的開發、帶動沿線經濟的發展。
3.國境鐵路、公路、高速公路有利于發展邊境貿易。
(四)交通線(鐵路)的區位
社會經濟因素——決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約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1.自然因素:
(1)地形:平原限制少,山地盡量沿等高線修筑。盡量避開地形復雜區。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彎曲或開鑿隧道
(2)地質:避開斷層
(3)氣候:注意暴雨、大風等出現的強度和頻率,凍土、積雪的深度,橋涵孔徑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據當地暴雨強度來設計
(4)土地(耕地)少占好地,處理好與農田水利建設、城鎮發展的關系
(5)水文:避開沼澤地,盡量避免跨越河流,減少橋梁長度、投資、施工量
2.社會經濟因素:
(1)人口城市分布的需要
(2)維持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
(3)資源開發的需要
(4)交通發展的需要
(5)經濟發展的需要注意:交通線的區位分析在宏觀上要考慮自然、社會經濟、科技三大因素因素,在微觀上考慮的是在交通量最大、線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間尋求平衡,并從自然條件優勢、經濟條件和必要性三方面去分析。
(五)航道線的區位因素(水文、水系特征)1.氣溫:不結冰或結冰時間短,通航時間長
2.降水: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水位高,通航能力強
3.地形:地勢平坦,水流和緩,通航安全
4.經濟:沿途經濟發達,資源豐富,人口眾多,運輸需求量大
(六)管道線的區位因素
管道線總是基于某種物質(液體或氣體)的運輸而建設的。
1.物質來源地(供的優勢:資源豐富)
2.物質目的地(目的優勢:市場廣闊)
3.沿途的社會經濟狀況(人口、城市的分布)
4.沿途的自然狀況(氣候、地形、地質等)
六、交通運輸網中點的區位因素分析
?。ㄒ唬└劭诘膮^位
1.自然條件
(1)水域條件(航行條件):等深線密──江闊水深,空間大,流速平緩,便于航行和停泊。
(2)陸域條件(筑港條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適當,地質穩定,拋錨空間大,為港口的設備、建筑的平面布置提供了拓展空間。
(3)避風港灣: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避風浪。
2.社會經濟條件
?。?)經濟腹地:(港口服務的區域)經濟發達,輻射范圍大,客貨集散量大(影響港口的興衰)。
?。?)城市依托:單一大城市或某個城市群為依托,為港口提供人、財、物的優勢。
(3)國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貿易港,對外開放港。
?。ǘ┢囌镜膮^位
汽車站區位選擇的總原則是能夠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在具體選址時應考慮以下方面:①有平坦開闊的空間,盡量節省建設成本;②既要保證車站與城市的聯系,又要注意保護城市環境,一般布置在城鄉結合部;③汽車站要與市內干道系統和其他對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聯系,應布置在交通干線兩側或靠近火車站的地區,以便于客、貨的集散和轉乘。④市內馬路兩側的公交車站要相互錯開,避免造成人員擁擠,阻塞交通。
?。ㄈ┖娇崭鄣膮^位
1.自然條件
?。?)面積寬廣,價格低廉
(2)地形:平坦開闊、無高大建筑物,坡度適當,保證排水。
(3)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以保證地基穩定。
?。?)氣候:少云霧、大風;暴雨天氣日數少;跑道與盛行風向平行以便于飛機逆風起降。
2.社會經濟因素交通:因占地面積大,噪聲大,應位于城市郊區,但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高速公路)聯系。
經濟:當地經濟發達
七、商業的區位分析
(一)商業街的區位分析
1.市場最優原則:城市幾何中心,消費者集中,商業活動范圍廣,一般以零售為主。
2.交通最優原則:市區環路或高速公路邊緣或街角處,交通便利,利于商品集散,一般以批發為主。
(二)商業小區的區位
便民最優原則:商業小區,一般建在居民住宅區內,由多種營業點組成,方便居民購物和提供勞務服務。
(三)商業城市的區位因素(有利條件)
1.穩定的商品來源區和銷售區(即服務區)
2.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即:
?、俚乩砦恢脙炘?nbsp;
?、诮煌ㄟ\輸便利
?、劢洕沟貜V闊而發達
④城市經濟貿易發達
八、旅游業區位分析
旅游活動包含三要素(從三要素去分析,有利于增強記憶):
1.旅游者:主體,相當于市場(臨近經濟發達地區,市場廣闊)
2.旅游資源:客體
(1)游覽價值:旅游資源的質量高、集群狀況好、地域組合好
?、俾糜钨Y源質量:必須有較高的審美價值或歷史文化價值。
?、诼糜钨Y源的集群狀況:集群狀況好。
③地域組合狀況:地域組合好。
(2)市場距離:旅游地的最優吸引半徑(大或?。绰糜钨Y源與旅游者之間的距離)
?、倥R近經濟發達地區,市場廣闊。
?、诮洕嚯x:經濟距離越長,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
(3)環境承載量:旅游活動容納的能力(容人量)大或小。
3.旅游業:媒介
(1)地區接待能力:強或弱
(2)交通位置及通達性:直接影響游客和數量
(3)旅游地的環境承載量:旅游活動容納的能力(容人量)大或小
九、水電站的區位分析
1.水量:降水豐富,河流徑流量大。主要與氣候、干濕地區、河流的補給、流域面積或集水區域有關(具體應由圖中河流的位置判讀)。
2.落差:河流落差大,水能豐富。主要與穿越等高線有關或位于階梯過渡處。
3.開發條件:與地質、地貌有關。在地形圖上一般要為峽谷,主要為了減少投資和工程量;地基要穩、堅實,少地質災害,與水庫選址相同。
十、水庫壩址的區位選擇
1.選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峽谷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盆地、洼地地形建水庫庫容量大
2.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防止誘發地震、滑坡、滲漏等。
3.盡量少淹沒良田和村莊,減少移民等搬遷量。
十一、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分析
1.自然因素
?。?)地理位置:海拔高,緯度低,離赤道越近,既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轉的離心力,又可以縮短從地面到衛星軌道的距離,從而節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負載,如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場。
?。?)氣象條件:天氣晴朗,大氣透明度好,便于對衛星跟蹤觀察
?。?)地形:地形開闊,便于對衛星的跟蹤觀察。
2.人文因素
?。?)人口密度:地廣人稀或人煙稀少,不干擾居民生活,安全性更高
?。?)交通較為便利:我國的四個航天基地都有較為便利的交通;
?。?)國防安全:如西昌地處大涼山腹地,地形隱蔽;
?。?)航天工業基礎較好:如太原。
?。?)科技力量雄厚
十二、衛星著陸場的區位分析
1.氣象條件:天氣晴朗,大氣透明度高好,便于對航天器的跟蹤觀察。
2.地形條件:地形平坦、開闊,少河流峽谷,有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員的安全和便于目標搜尋。
3.人口密度:地廣人稀或人煙稀少,不干擾居民生活
十三、海洋資源的區位分析
(一)漁場的區位因素(有利條件)
1.大陸架寬、淺,水溫適宜,陽光充足,有利于生物光合作用
2.入海徑流帶來豐富的有機質和營養鹽類
3.寒、暖流交匯,海水發生攪動,營養鹽類豐富,餌料比較豐富
4.溫帶海域,冬季海水上泛,營養鹽類豐富,餌料比較豐富
(二)鹽場的區位因素(有利條件)
1.地形條件:有適宜曬鹽的海灘——平坦開闊、泥質海灘
2.氣候條件:有適宜曬鹽的天氣——氣溫較高、晴日較多
3.鹽場最好布局在海水鹽度較高的海區附近。
(三)水產業的區位因素(有利條件)
1.水域面積廣闊
2.氣候溫和濕潤
3.勞力資源豐富
4.交通運輸便利
5.消費市場廣闊
6.生產技術水平高
7.有飲食偏好等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以ХХ地形為主)
2.地勢起伏狀況(哪邊高哪邊低、走向、坡度陡緩、相對高差等)
3.(多種地形條件下)主要地形(區)分布位置
4.海岸線特征(平直、曲折、多半島、島嶼、優良港灣等)
5.特殊地形特征描述(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雅丹地貌、河谷、河漫灘、沖積扇、三角洲等)
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氣溫日、年較差小于高緯度地區)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5.天氣狀況(云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于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
影響降水的因素: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于降水特征、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于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征(取決于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嘘P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長度
2.流向
3.流域面積大小
4.落差大?。ㄋ埽?/p>
5.河道曲直情況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狀(扇形、樹枝狀)
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
1.緯度(決定正午太陽高度、晝長)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eg.我國青藏高原>
3.天氣狀況(晴天多,太陽輻射豐富)<eg.我國西北地區>
4.空氣密度
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
1.降水(當地氣候特征情況;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eg.喜瑪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2.氣溫(陽坡雪線高于陰坡;不同緯度的溫度變化、0℃等溫線的海拔的高低)
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1緯度:.山地所處的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
3.熱量(即陽坡、陰坡):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
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農耕,有利于交通聯系,節約建設投資,人口集中;b.熱帶地區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區城市分布在河谷、開闊的低地)
2.氣候(中低緯地區溫暖,沿海地區濕潤)
3.河流(供水、運輸功能)
4.資源條件
「社會經濟因素」
1.交通條件
2.政治因素
3.軍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游因素
商業中心、商業網點形成的區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條件(設立原則:交通最優<環路或市區邊緣,公路沿線>)
2.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穩定的商品來源
3.廣闊的市場或經濟腹地(設立原則:市場最優)
交通運輸線路的選線原則: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對選擇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開山、筑洞、架橋,工程難度大,若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運)
2.地質(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滲漏;b.地質不穩定:加固地基、避開斷層)
3.氣候(a.公路、鐵路:防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b.水運、航空:防大霧、大風)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會經濟方面」
1.人口(盡量多地通過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使更多人受益。<適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運營時間(盡量修筑橋梁、隧道,縮短里程,以節省運營時間;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適用于:國道>)
3.其他(盡量遠離重要文物古跡、注意生態環境保護)
交通線路修筑的積極意義:
1.完善了當地的交通網絡,使交通便利通達
2.加快了物資流通,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3.政治:鞏固國防、保持穩定、促進區域繁榮
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資源因素:原料、燃料
3.農業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網絡的通達度):便于物資、人員、信息交流
5.市場因素
6.科技因素
7.勞動力因素:勞動力價格、素質
8.歷史因素
9.政策因素:國家、地區政策扶持
10.軍事因素:國防安全需要
11.個人因素:個人偏好情感 <eg.歸國華僑投資辦廠>
工業區經濟綜合整治措施:
1.調整工業布局,發展新興工業及第三產業,改造傳統產業,保證各業平衡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
2.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各類資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環境;搞好區域規劃,加強生態建設
4.發展交通,完善交通網絡
5.發展科技,提高生產水平,繁榮經濟社會地理3
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
1.市場:
2.交通:
3.國家政策
4.勞動力
5.科技: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
6.工業基礎
港口建設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決定港口位置)」
1.水域條件:港闊水深(等深線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風)
2.筑港條件:陸地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適當(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設備)
「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港口興衰)」
1.經濟腹地條件:經濟腹地是否廣闊、客貨流量大小、腹地經濟性質(經濟腹地的廣闊與否影響著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影響著港口的興衰;腹地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綜合港、專業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3.政策條件:對外開放地區建成自由貿易港
評價河流的航運價值:
「自然條件」
1.地形:平坦,流經平原,水流平緩
2.氣候:降水豐富均勻,河流流量大,季節變化小,冰期短
3.河道:寬闊平直,水深
「社會經濟條件」
流域內人口多,經濟發達,聯系密集,運輸量大
河流的治理原則、措施:
※治理原則
上游:調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庫、植樹造林
中游: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
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a.流域廣,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征 (a.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b.干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征(該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人為原因」
1.植被破壞(a.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導致湖泊萎縮,湖泊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區缺水原因的分析與解決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1.氣候:降水較少或不充沛、蒸發量大、季節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徑流量較少
「人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費嚴重
解決措施
1.開源: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庫、沿海地區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節流:減少水污染、減少浪費、提高工農業水資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業發展、發展節水農業(如:噴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規,提高人們節水意識、實行水價調節。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影響水庫壩址選擇因素:
1.壩址在河流、峽谷處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區域有利于建壩:工程量小,造價低,庫區容量大)
2.選擇地質條件好的地方,避開喀斯特地貌、斷層
3.氣候水文條件:保證水量充足
4.考慮修建水庫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遷情況,盡量減少淹沒居民點
水庫的作用:
1.調節氣候,改善生態環境
2.有利于發展水產養殖業
3.有利于發展旅游業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發電價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運價值
鹽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氣候:氣溫高、降水少、多風、日照強:有利于蒸發
2.地形:面積廣闊的平坦海灘、淤泥質海岸
漁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地形:面積廣闊的大陸架(陽光直射、光合作用強、餌料豐富)
2.溫帶海域:氣溫變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處: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
4.洋流:(交匯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帶來海底營養鹽類,餌料豐富
衛星發射基地選址的區位條件自然條件」
1.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2.緯度:地球自轉的線速度
3.地勢:平坦開闊
「人文條件」
1.人口:單位面積人口密度低,地廣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軍事: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隧道的選址條件:
要選擇在背斜處(a.背斜巖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b.背斜為穹形構造,不易塌方。)
汽車站選址的區位條件:
1.路況:周圍道路寬闊
2.與市內外交通聯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2.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
3.氣候:少云霧。
「社會經濟條件」
1.交通條件: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系。
2.經濟: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年份
讀設問、研考情、找規律、明考向
備考導航
全國
卷Ⅰ
2023
“古鎮游”考查留宿少的原因及建設
1.命題規律
(1)常以獨特的材料入題,如工業游、徒步游、各種特色游等,材料新穎,獨創性強。
(2)每年主題類似:近幾年,全國兩套或三套試卷考查的主題類似,圍繞類似主題,從不同角度考查旅游資源的效益及活動設計;考查某旅游區采取某種措施的意義;考查某旅游區旅游開發的條件等。
2.趨勢分析
今后高考將偏重在旅游條件、旅游者、旅游資源三者銜接的問題中尋找命題熱點,如從旅游熱點變化原因、旅游安全問題、旅游環境影響、旅游市場變化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旅游問題;考查難度不大,但背景信息的解讀,需要聯系生活實際。
2023
“溝谷游”考查旅游措施的意義
2023
“古村游”考查旅游作用
2023
“民宿游”考查區域旅游發展的條件
全國
卷Ⅱ
2023
“建筑游”考查吸引游客的原因
2023
“山藥游”考查旅游資源的效益及旅游活動設計
2023
“古道游”考查旅游活動設計
2023
“民風游”考查旅游價值及開發的有利條件
全國
卷Ⅲ
2023
“活動游”考查旅游價值,并說明藝術作品的特點
2023
“島嶼游”考查旅游開發的條件
2023
“地貌游”考查旅游安全
2023
“民俗游”考查旅游資源開發條件的評價
高頻考點一 旅游資源及其綜合評價
1. 旅游資源的類型、特征、價值與欣賞
?。?)旅游資源的類型
種類
舉例
旅游價值
核心
表現形式
形成過程
自然
旅游
資源
地文景觀
云南石林
對于探險獵奇、游樂、療養等性質的旅游具有重要意義
地貌景觀
具體形式
自然過程
水域風光
杭州西湖
生物景觀
黃山迎客松
天象與氣候景觀
黃山云海
人文
旅游
資源
遺址遺跡
北京故宮
表現在教育性(知識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義
建筑景觀
具體
形式
和精
神文
化形
式
歷史
過程
及人
類活
動
建筑與設施
蘇州園林
旅游商品
景德鎮瓷器
人文活動
傣族潑水節
?。?)旅游資源的特征
多樣性、非凡性、可創造性和永續性。
?。?)旅游資源的價值
價值
含義
資源類型
美學價值
自然風景名勝一般都具有美學上的觀賞性,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
自然景觀
科學價值
自然風景名勝在一些地理事象的成因、演變機制等方面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價值
自然景觀
歷史文
化價值
文物古跡對于研究歷史上的社會、經濟、文化藝術、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價值
人文景觀
經濟價值
旅游資源的開發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自然景觀、人文景觀
(4)旅游景觀的欣賞技巧
項目
欣賞要求
景觀特點
選擇欣賞位置
遠眺俯視
高大雄偉、面積廣
特定位置
地貌的酷似造型
仰視
瀑布景觀
俯覽、遠望
以回環曲線構景的江河,以曠景取勝的湖海
亭、榭、水邊小路觀賞
比較小的湖沼池塘
乘船
山水有機結合
把握觀賞時機
不同季節
自然景觀隨季節變化的差異明顯
不同時刻
日出、日落
特定時間
景觀出現時間特定
2. 旅游資源開發條件的評價
?。?)評價旅游資源開發利用價值。
?。?)分析旅游資源的優勢與劣勢,并對存在問題提出旅游開發的建議。
思考方向
答題術語
游覽價值
資源
美學、科學、歷史文化價值高(低);資源質量好(差);游覽價值高(低);一定地區內的景點數量多(少)及彼此間距小(大)
集群
資源集群狀況優良(較差)
地域組合
景觀與相鄰地區的獨特性程度;旅游景觀豐富(單一),地域組合狀況較好(差)
開發條件
社會經濟
與經濟發達地區距離遠(近)
市場
本區及其與市場之間交通設施和服務狀況較好(差);區內食、宿、行、娛、游、購等配套服務設施的完善(不完善)
交通
基礎設施
環境承載力
當地的環境承載力大(小)
社會條件
政策
政策支持
社會
社會秩序良好
高頻考點二 旅游規劃與旅游活動
[知能通關]
1. 旅游對區域發展的意義
?。?)拉動經濟發展
?、侔l展國際旅游,能夠增加國家外匯收入。
?、诎l展國內旅游業是回籠貨幣、穩定市場的一個重要途徑。
?、蹘酉嚓P產業的發展,如交通運輸、商業服務、建筑、郵電、金融、房地產、外貿、輕紡、旅游紀念品等。
④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促進社會文化繁榮
作用
表現
促進國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通過旅游,能夠增長見識、陶冶情操
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旅游業基本上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旅游業的發展可以提供許多直接和間接的就業機會
促進文化交流
現代旅游的發展,使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從而消除了一些社會、民族偏見,促進了相互了解
(3)影響區域環境
2. 旅游規劃的基本內容
3. 旅游活動設計
?。?)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俜治鲇绊懗鲇螞Q策的主觀因素:旅游動機和旅游偏向。
②影響出游決策的客觀因素:經濟收入、愿意支付的旅游費用、閑暇時間。
?。?)收集旅游地信息
(3)確定旅游目的地,選擇旅游線路:一般選擇最有名的,且與居住地環境差異大的旅游地。
4. 確保旅游安全
階段
自我防范工作
旅游前
了解旅游地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預先規劃好旅游線路,準備好必要的安全防護用品
旅游中
出游時:盡可能選擇安全的交通線路和交通工具,防止旅游交通過程中的安全事故
游覽過程中:注意觀察地形,選擇合適游覽線路和觀景位置,避免過于冒險的旅游活動,不擅自離隊,注意防火和保護旅游區的環境資源等
其他:注意飲食衛生、住宿、娛樂、購物等方面的安全
5. 旅游開發中的環境保護
?。?)旅游活動可能帶來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環境問題,同時也可能對正常社會秩序帶來沖擊。
(2)環境保護
可通過提高旅游區規劃、提高環保意識,加強旅游監測、加大旅游區的環境保護力度等措施來加以保護。
針對旅游開發中的環境問題,采取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
【典題領悟一】
?。?023·全國卷Ⅱ,42,10分)篁嶺(下圖)是美麗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東北部,篁嶺因“曬秋”聞名遐邇。當秋日的陽光把曬樓喚醒的時候,一家家曬樓把鮮紅的辣椒,翠綠的豆角,金黃的玉米、稻谷、黃豆……曬起來,讓整個山村變成色彩斑斕的畫卷。篁嶺人家“曬秋”沒什么講究,趕上什么就曬什么,恨不得把整個秋天的收獲都曬起來。
分析“篁嶺曬秋”的旅游價值及開發的有利條件。(10分)
【解答示范】
第一步:審清設問,明答題方向
第二步:一思一析一聯,組織答題要點
第1問:“篁嶺曬秋”的旅游價值
第2問:“篁嶺曬秋”開發的有利條件
第三步:邏輯成文,條理作答
旅游價值:篁嶺曬秋是獨特的民俗文化現象,民俗文化產品價值高;篁嶺曬秋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體驗價值、購物和農家樂開發價值等。
有利條件:(篁嶺曬秋)旅游產品獨特,與附近旅游景點的旅游產品差異明顯,可以實現產品互補;接近著名旅游景點(婺源、景德鎮等),客源有保障。
【典題領悟二】
?。?023·全國卷Ⅰ,43,10分)2023年8月8日,九寨溝發生里氏7.0級地震。在震后重建規劃中,當地有關部門制定了擴大生態保護區面積、擴大農牧發展區面積、適度減少旅游產業聚集區和人口聚集區面積等多項土地利用優化措施。
分別說明上述措施對九寨溝旅游發展的意義。(10分)
【解答示范】
第一步:審清設問,明答題方向
第二步:一思一析一聯,組織答題要點
第三步:邏輯成文,條理作答
擴大生態保護區面積,可促進地震后生態環境的恢復和保護,有利于旅游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擴大農牧發展區面積,有利于增加景區內居民收入,可減少對旅游收入的過度依賴,優化景區旅游環境;
適度減少旅游產業集聚區和人口集聚區面積,可降低旅游活動對景區環境的影響,便于地震發生時游客疏散和安置,有利于保護游客的安全、降低財產損失,促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article_adlist[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注: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各地理公眾號等,一并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系注明來源或刪除,歡迎大家標注來源轉載、文末點擊分享、收藏、點贊、在看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產品。期待同學們每天在已閱文章下方留言“打卡”。
]article_ad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