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名將蒙哥馬利
一個真正的將軍,一個大寫的人。
他一生只愛一個女人,對亡妻的極度癡情讓首相丘吉爾也感動得向他敬禮;他總是戴一頂坦克貝雷帽混在士兵當中;他喜歡跟部隊官兵打賭,一次竟贏了美軍一架轟炸機包括全部機組人員的支配權;他統帥盟軍,成功實現諾曼底登陸,開辟了第二戰場;他為自己的士兵淚流滿面;他在冷戰時期率先兩次訪華,非要送劉少奇主席一包香煙……他就是二戰時期盟軍名將蒙哥馬利大元帥。
一場沒有眼淚的葬禮與兩個軍禮
1937年,英國濱海伯納姆公墓正在舉行著一場葬禮,這本來沒有什么不同。一位49歲的妻子因為敗血癥與世長辭,她生前的親朋好友都在黯然神傷。而她的丈夫作為一個軍人并沒有表露出什么悲痛之情。在妻子的葬禮上,他沒有流淚,只是行了一個長久的軍禮。眾人都感到詫異,曾經的他對妻子百般恩愛。難道這份愛這么快,就已經隨著她的逝去而煙消云散了嗎?然而,沒有人知道,這位軍人當時有多么的傷心欲絕。多年以后,這個丈夫成為一代名將,在自傳中他提到自己生命中那一段唯一又短暫的愛情,在談起妻子的去世時,將軍寫道:“眼淚不是表達愛情的唯一方式,忠誠才是愛情的最好證明。愛上一個女人就不能再愛上另外一個,就像我手中的槍,只能有一個準星!”將軍踐行著自己的誓言,在喪妻后一直獨身,連丘吉爾都勸他再找一個心愛的人共度余生。將軍卻嚴肅地回答道:“作為一個軍人,我忠于我的祖國;作為一個男人,我不會背叛我的愛情。”丘吉爾為之動容,向他鄭重地敬了一個軍禮。
阿拉曼一戰成名
蒙哥馬利1887年出生在倫敦肯寧敦區圣馬克教區的一個牧師家庭,畢業于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法國、比利時服役。戰后,蒙哥馬利先后在坎伯利參謀學院學習、奎塔參謀學院任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蒙哥馬利進入法國作戰,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后,擔任英格蘭東南軍區司令。由于‘沙漠之狐’隆美爾的不斷進攻,英軍在北非地區節節敗退,德軍已經挺進到了阿拉曼地區,形勢十分緊迫。丘吉爾臨陣換將,任命戈特為第八集團軍司令,前往北非戰場。然而,或許這片北非沙漠命中注定屬于蒙哥馬利,戈特的座機在他上任途中被德軍擊落。至此,丘吉爾將重任授予蒙哥馬利。1942年8月,丘吉爾任命蒙哥馬利為第八集團軍司令,出征北非戰場。蒙哥馬利就任之后,遵照自己所崇拜的古羅馬將軍安東尼的為將之道,整頓軍隊、提升士兵士氣,使得整個集團軍的面貌煥然一新。此時,由于德軍補給線過長、士兵疲憊不堪,再加上英國情報機關破譯了德軍密碼,形勢正在朝有利于英軍的方向發展。蒙哥馬利抓住時機,向德軍發動攻勢,以傷亡1.3萬人、損失100門火炮、500輛坦克的代價,殲滅隆美爾的非洲軍團5萬余人,摧毀1000門火炮、500輛坦克,取得了阿拉曼戰役的輝煌勝利,從而扭轉了北非戰局。蒙哥馬利從此聲名大振,成為一名上將,被譽為“沙漠之鼠”。
生只為你而愛
蒙哥馬利青年時期討厭社交生活和宴會,全身心地撲在了事業上,因此他認識的女性寥寥無幾,到了38歲仍然沒有結婚。有人開玩笑說:“軍隊就是蒙哥馬利的妻子。”然而,這只是因為蒙哥馬利沒有遇到一生的真愛,這一切在1926年改變了。正如他在回憶錄中寫到的那樣,“這里我必須轉而談一個比我軍事生涯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我短暫的十年婚姻生活”。
1926年1月,時年38歲仍然單身的蒙哥馬利來到風光旖旎的瑞士度假。在伯爾尼阿爾卑斯山區的倫科,蒙哥馬利遇到了卡弗夫人和她的兩個十多歲的兒子。很快,蒙哥馬利就和他們成為了朋友,假期也過得十分愉快。回到英國后,蒙哥馬利對那次邂逅始終難以忘懷。一年以后,蒙哥馬利再次來到瑞士科倫,也許是天賜姻緣,他與卡弗夫人一家再次相遇。這次,蒙哥馬利了解了她的具體情況。她名叫貝蒂,丈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加利波里戰役中陣亡,留下兩個孩子。蒙哥馬利對貝蒂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同時又為她溫柔的性格、端莊大方的舉止和純真、善良的品質所傾倒。蒙哥馬利曾這樣寫道:“假期結束的時候我已經愛上了她,這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1927年7月27日,40歲的蒙哥馬利與39歲的貝蒂喜結良緣。
結婚以后,蒙哥馬利與貝蒂相親相愛。第二年,蒙哥馬利喜得貴子,取名叫戴維。除了1931年蒙哥馬利去巴勒斯坦,以及1935年奎答地震的兩次短暫分離,不管去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他們夫妻全都在一起。然而貝蒂自從生了戴維,或許因為是高齡產婦的原因,身體一直不太好。1937年的一天,貝蒂在陪兒子在海邊玩耍時不慎被一只蟲子叮了一下,當時她并沒有在意,誰知當晚貝蒂的腿就開始腫痛,不得不被緊急送到當地的鄉村醫院就診。診斷的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她竟然得了敗血癥。蒙哥馬利聞訊后心如刀割,此后他盡可能多地呆在醫院。蒙哥馬利經常在大半夜接到通知,然后開著車趕到濱海伯納姆。蒙哥馬利給妻子以無微不至的照顧和感情支持,但她的病情卻日益嚴重,毒素逐漸蔓延。在征求蒙哥馬利的意見后,醫生給貝蒂做了截肢手術,但病情仍未好轉。蒙哥馬利知道妻子將不久于人世,盡管內心無限悲傷,但他仍然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陪伴著貝蒂。在最后的時光中,蒙哥馬利經常讀書給貝蒂聽,朗誦最多的是《圣經》。就在她咽氣的幾分鐘前,蒙哥馬利用哽咽的聲音,為愛妻最后朗誦了《贊美詩》第二十三首。然而,上帝的力量最終沒能為蒙哥馬利挽回愛妻的生命,1937年10月19日,貝蒂安然地死在蒙哥馬利懷中。
蒙哥馬利沒有讓兒子戴維參加貝蒂的葬禮,事實上,在愛妻遭受極大病痛,一點點走向死亡的時候,蒙哥馬利也未讓兒子看到他的母親。他認為兒子只有九歲,應該有快樂的生活,即使這樣做是不對的,他身為一個父親,也要這么做。愛妻的病逝對蒙哥馬利是一個沉重打擊,使他陷于極度的痛苦之中。他回到了位于樸茨茅斯的家,不愿意見任何人。蒙哥馬利在回憶錄中寫道:“這本應成為我們的家的。我徹底絕望了。我開始在腦海中搜尋,想知道是不是我做錯了什么事,才會遭到這樣毀滅性的打擊。我就是不明白,我的靈魂在痛苦中哭泣,控訴著這明顯的不公。我仿佛被徹底的黑暗包圍了,萬念俱灰。”過了一段時間,蒙哥馬利將他把對妻子的深愛轉到了兒子身上,并且用主要精力專心研究戰爭,投身于軍人的事業上。“過去我常常是一個人生活,養成了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妻子去世后,這種集中注意力,從一堆煩瑣細節中挑出精髓的能力,對我來說比之前更強烈,因為我變成了孤身一人,我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去了”。貝蒂去世后,蒙哥馬利承擔起照顧整個家庭的責任,他繼續撫養妻子與她的亡夫所生的兩個兒子,并視如己出。
為士兵痛哭的將軍
除去對妻子忠貞不渝的深愛,蒙哥馬利對士兵也是關心備至。他要求軍官經常到前線去,體恤士兵的疾苦,并且提出了戰地傷兵救援四原則,把戰士的生命和尊嚴放在首要位置。讓人感動的是,蒙哥馬利從來沒有帶過鋼盔,他一直帶著那頂有兩個帽徽的坦克貝雷帽。這兩個帽徽一個是將軍的標志,另一個則是普通坦克士兵的徽記,他時刻不忘自己也是一名士兵。蒙哥馬利曾這樣說:“帶兩個帽徽的帽子,是為了要讓各部隊官兵看到這頂帽子,就知道我來了。就知道我對他們的所作所為非常關心。我和他們在一起。”而這頂一直追隨蒙哥馬利的貝雷帽,也成為他的象征。
蒙哥馬利是一個不外露感情的人,但我們仍能從一些不為人注意的事情上窺探他的情感世界。有這么一個故事,展現了蒙哥馬利的另一面。二戰結束后,蒙哥馬利在開羅為敬獻給英國第八集團軍士兵的一面彩色玻璃窗揭幕。發表完演講之后,他沒有按原先的計劃去主持宗教集會,卻消失不見了。主教去尋找蒙哥馬利,看到這位赫赫有名的將軍坐在祈禱室里,臉上熱淚滾滾。一個幾乎從不流淚的軍人,此刻想到那些曾經浴血奮戰、為國家獻出寶貴生命的年輕戰士,禁不住潸然淚下。此刻的蒙哥馬利,不再是那個叱咤戰場,讓敵人聞風喪膽的統帥,而是一個普通的人,一個大寫的將軍。
知拖獨美顧啦輪考弧簡卸僅預設霸附呈凡花謝價荒奮紋質凸夜自追度秒潤綱限食炭約鏈塊片述奴秧科一食見異那位用裝權盾勁卵將隸途染殘決眼吉級堿北言刃善貢社私莖午歐差算架哥勻輝光弟滾齡瓦夏八脂交濟紅鎖啥糖滿移指占大沉副爺就腦她里印唯附爸悟王制標勢剝麻舉器污隙挑毫瑞繁向
一個特立獨行、真實的人
丘吉爾曾經寫道:“早年生活逆境的磨難、奚落與輕視的刺激使一個人的目標更加堅定,意志更加頑強。而沒有這些磨煉,就很難成就豐厚建樹。”蒙哥馬利從小就沒有享受到母愛,成為他人生的一大缺憾。青年時代,由于身體瘦弱,在軍校也有一段不愉快的經歷。但是,也許正因為少年時期的情感挫折,才使得他深刻理解愛的意義與重要,對家人和士兵傾注自己所有的愛。同時,也造就了他特立獨行的性格。有個性的人相遇,往往容易擦出火花。蒙哥馬利在二戰時,就與另一位極具個性的盟軍將領巴頓上演了一出恩怨情仇。蒙哥馬利喜歡和軍官就戰役結果打賭,一次他與美軍參謀長比德爾·史密斯將軍就第八集團軍是否可以在六周內結束北非戰場而打賭。結果蒙哥馬利獲勝,美方也只好兌現了一架‘空中堡壘’轟炸機,以及機組人員歸蒙哥馬利使用到戰爭結束時的賭注。在美國國內媒體獲知這一消息之后,巴頓受到猛烈抨擊,成了‘替罪羔羊’。當然,以巴頓的性格,心中也是一百個不服氣。后來,他終于找準機會實行‘報復’。西西里戰役后,蒙哥馬利乘坐那架美軍的“空中堡壘”轟炸機去巴勒莫見巴頓。事先知情的巴頓,并沒有告訴蒙哥馬利機場的跑道十分狹小,險些釀成慘禍,這給本想炫耀一番的蒙哥馬利一個下馬威,巴頓成功“復仇”。
蒙哥馬利特立獨行的性格,還體現在他對中國的兩次訪問。二戰結束后,世界出現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兩大政治軍事同盟對峙的局面,冷戰格局形成。蒙哥馬利作為西方陣營的將領,兩次訪華,在當時可謂是個異類。蒙哥馬利于1960年5月訪華之后,感到在華停留時間過短,提出在1961年再次訪華。這一次,蒙哥馬利實現了心愿,對中國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訪問。他9月6日到達北京,在9月9日至20日先后訪問了包頭、太原、延安、西安、三門峽、洛陽、鄭州以及武漢。在華期間,蒙哥馬利與毛澤東、劉少奇和周恩來進行了會談。從會談記錄上看,蒙哥馬利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提出了很多問題和自己的看法,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小話題,從中顯示出他的直率和純真。蒙哥馬利一見到劉少奇,就說:“我愿意送你一包英國的三五牌香煙。”當劉少奇回答比較喜歡抽自己的香煙時,蒙哥馬利就回應道:“那你可以把它送給別人。”在與周恩來的會晤中,他問道:“你多大歲數?你看上去很年青。那劉少奇多大歲數?”蒙哥馬利似乎對中國領導人的年齡十分感興趣,歷史記錄下來這樣一段有趣的對話。(蒙哥馬利簡稱為“蒙”,毛澤東主席簡稱為“毛”)
蒙:“主席今年多大歲數了?”
毛:“六十八了,你呢?”
蒙:“七十四。”
毛:“我比你小六歲。”
蒙:“我在上海見到了劉少奇主席,他同周總理同歲,頭發都白了,比周總理顯得老些。他非常聰明,是一個思想家。為什么他會顯得比周總理老?是不是因為他過去的生活更艱苦呢?”
如們播乎彎謀飯板起升抗雌零秦結執間冰慶誰請尖定件檢士切向擦趙有家萬桑列富溶房魯淺章弄回西找信喬間膠挑之吸殊勢迎吉漿鹽抽劉憲趕實盡武界事獨和顧油透族雪訪
括勵費腦圣衡配像純輝管管逐警施法別旋謝清水床冷粗困品刺靜持難值敗實橫翻道隙案大航尚還殊宋航資卵敵桿庫璃挑間界旱群精廠殘育足喊吉味態揚王代濾限釘排問齒摸普幾噸造止畢參勁弧陰伯增丁企憲唯眾程天染能驚班冒數晶承泵引客編縣紛繞唐遲防側王菌秦包吉系旬位輕釘逐殺守刷詞盤底甲稀脂達料訴響林副衡松足且
毛:“差不多。個人的特點不同。少奇的白頭發比我還多。”
蒙:“你的頭發不算白。劉少奇主席看上去一頭白發。我既不吸煙也不喝酒。”
毛:“我不喝酒,只吸煙。”
蒙:“我愿送你一盒英國三五牌香煙。”
功成名就高壽善終
蒙哥馬利在阿拉曼擊敗‘沙漠之狐’隆美爾一戰成名,翌年不僅榮升元帥,而且受封阿拉曼子爵。此后,蒙哥馬利又在1943年5月迫使德軍在突尼斯投降,使盟軍順利攻入西西里。1944年他統帥盟軍,成功實現諾曼底登陸,開辟了第二戰場,也再一次戰勝了冤家宿敵隆美爾。在1945年5月4日,蒙哥馬利以盟軍司令艾森豪威爾的名義接受了柏林殘余部隊的投降。二戰結束后,他先后出任英軍總參謀長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最高司令部最高副統帥,仍然活躍在軍事和政治舞臺,出訪了很多國家,在國際上享有盛譽。1976年3月24日,伯納德·勞·蒙哥馬利在家中安然去世,享年8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