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節日(通用3篇)
第一篇: 元旦節日
20xx年已經離我們遠去了,20xx年的第一縷陽光亮起來了!
今年的元旦可真熱鬧!大街上人山人海,喜氣洋洋,張燈結彩。一些人提著大包小包去走親訪友,去拜年敘舊;一些人圍在一起,有說有笑,笑聲此起彼伏,一些人穿著漂亮的衣服,在悠閑地散步。節日的彩燈把廣場照耀得如白晝一般明亮。家家戶戶都掛著大紅燈籠,家家都打掃得徹底,一塵不染。
到了晚上,禮花怒放,鞭炮齊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絡繹不絕。在什么地方都能聽到人們的歡聲笑語。一家人坐在桌前吃年夜飯,顯得親意濃濃,其樂融融。
在說笑聲、鞭炮聲、歡笑聲中,一個元旦節就這樣幸福地度過了。
浙江溫州平陽縣騰蛟鎮第一小學三年級:陳紫妍
第二篇: 元旦節日
不知不覺,20xx已經過去,20xx卻披著新年的祝福悄然到來,每個人都沉浸在元旦的喜悅當中。當然,我也不例外,這不,我也趁著元旦的假日,也玩了一把。
中午12點,我們準時到達目的地,看著周圍的人山人海的人群,我狠不得立刻加入他們,但我還是規規矩矩買了票,我們先參觀世界,看到從非洲運來的大象標本,不禁暗暗叫絕,我很想參觀其他的動物,但是看了害怕,所以只能到下一個展廳參觀。
看著手里的參觀指南,便走到了下一個展廳――地殼。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地球,它看起來猶如一顆碩大無比的藍寶石,神秘又和諧。接著又看到一個像樹墩一樣厚有兩米長的象的門牙。看起來猶為壯觀。
接著又來到了視聽樂園,看到了許多高產品,例如:讓你坐在一可皮劃艇上,那個皮劃艇會動,你可以在電視里面看到你在大海中劃皮劃艇的現象,是不是很有趣?再比如,你坐在一張凳子上,前面有一個電視,主持人可以和你對話,多有趣呀!
很遺憾,我們不能多待一會,不過我,我們以后還要去一次。
第三篇: 元旦節日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漫天煙火,于元旦的黎明綻放,新的一年,在元旦之中開始。這是一年最新的開始,也是春天到來的前奏。元,謂之“首”;旦,謂之“日”;“元旦”意即“首日”。晉書云:“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元旦,正是最美好的開始。
但,元旦已從人們的生活中漸漸淡去,傳統文化的韻味,也漸漸消弭。隨著全球化的不斷加強,我們的文化與其他文化融合了,但也被沖淡了。在這個傳統文化日漸消散的紀元,我們更為注意情人節的玫瑰,萬圣節的南瓜與圣誕節的禮物,但我們忽視了端午節的粽子,元宵節的湯圓和重陽節的茱萸。我們更多地學習西方文化,認為西方文化更加現代,更加高大上;同時我們更“嫌棄”中華傳統文化,認為傳統文化不具有現代的風格。這種心態使得傳統的元旦漸漸從我們的生活中淡去,傳統文化的氣息愈加淡薄。
但我們忽略了一個事實:中國文化也在受外國人的追捧。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習中國漢字,中國功夫,他們甚至比我們還更欣賞中國的陶瓷,絲綢制品;當孔子學院遍地開花,在世界各地都有孔子的思想傳播時,我們卻認為這過于古舊有些迂腐;當外國人吃力地研讀著《詩經》《周易》,我們卻認為這已經被時代所遺棄,不必再像古人一樣把這些奉為經典。
不可否認,在與外國文化的融合交流中,我們的文化接受了新的洗禮,我們的科技有了大幅的進步。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的勝利,我們接受了外國的大量的科技成果;從曾經的小農經濟到如今的機械化生產,我們的中國制造走出了國門。我們的進步不可小覷,但我們文化的流失更不可被輕視。
失落的元旦,何時再現繁華與熱鬧。
南懷瑾曾經說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如果文化亡掉了就會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注重自己的文化,培養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將失落的元旦從記憶中找回來,才能在世界上做一個昂首挺胸,自信大方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