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文明懂禮貌的演講稿集合4篇
講文明懂禮貌的演講稿1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足。那么,什么是禮儀呢!
簡單的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集體的臉面,更是社會大家庭。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集體形象,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系。
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就中學生而言,最本質的是學會做人,也就是要講文明懂禮儀。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的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不一刻往往成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當我們身為游客的時候,總是依著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涂;當我是市民的時候,又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
當我們是行人的時候,往往是怎么就近就怎么直路,管他有沒有紅燈,管他人沒有人行道。討厭那些沒按規章開車的人;
當我們開車的時候,總是搶車道、鉆空,討厭那些在馬路上亂闖的行人。
當我們是消費者的時候,經常把個人怨氣往服務人員上撒,還總說他們態度不好;當我們是服務人員的時候,又總是把個人的情緒帶到工作上來,卻總怨顧客大挑剔。
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于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于懷甚至拳腳相加。
當我們作為子女的時候,總是不愿意耐心地和父母交流,總是大方地花著父母的血汗錢,總是大聲地把父母的話送上天,對于父母的生日,天才曉得。
當我們身處校園的時候,總是不注意三輕,總是在自習課上大吵大鬧,總是在樓道內相互嬉戲,因而影響班級考評撓亂學習秩序。
當我們在校園內遇到領導老師,我們又是否真正做到鞠躬、讓路呢?
這一切的一切,全是因為我們太自私,沒有做到律己,沒有做一尊重別人。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應改正自我。嚴于律己。應義不容辭地履行義務,帶好頭,做好文明的標兵。毫不疑問,我們每位中學生若都能講文明,懂禮儀,那么我們的班級,我們的校園必然會煥然一新,我們大家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氛圍中。
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班級;為了我們的校園,為了我們的社會,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講文明、懂禮儀。文明禮儀,人人有責。文明禮儀,從我們做起。
講文明懂禮貌的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我是初一三班的王振宇。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文明禮貌之風永駐校園》。
給大家講這樣的一則報道,說得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數是用英語書寫的。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用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你說這是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來的游客。”同學們,你們看:不文明行為真是國恥啊?
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們從幼兒園開始就常常聽到的話,它從我們上學的第一天起就一直陪伴著我們走到現在,然而這簡簡單單的六個字又有幾個同學能真正做到呢?你是否在接受了老師的幫助后,客氣地說一聲“謝謝您”,你是否在和老師碰面時,微笑的說一聲“老師好”,你是否在放學的路上見到老師時禮貌地說一聲“老師再見”,你是否在違反了學校紀律時,抱歉的向老師說一聲“老師對不起”。一聲“謝謝”表達了對對方的無限感激,一聲“老師好”傳遞了對老師由衷的欽敬;這些最樸實的話語,流露出的是我們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他們感受到的是我們100度的熱情!
也許我們很多同學不善言表,也許我們很多同學不好意思正視老師的面龐,只愿在心里為老師默默祝愿……孰不知,當我們把自己的感激和祝福用言行表達出來時,不僅讓為我們辛勤耕耘的園丁們感到由衷的欣慰,更重要的是它展現出了我們的人格品質,折射出了我們的素質涵養!
新的學期,新的開始。我代表初一、三班的全體同學向全校的同學們發出倡議: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讓文明禮儀不再是純粹的理念,而是每個學子的自覺言行!讓文明禮儀不再是外在強加的約束,而是自我內化的一種快樂!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創建和美的文明校園,人人爭做“文明少年”當我們得到別人幫助時,客氣地說一聲“謝謝你”,當遇到老師時,微笑地說聲“老師好”,當給別人添了麻煩時說一聲“對不起”……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構建和諧美麗的校園做出我們每個人的貢獻,讓萬第中學成為我們共同的美好家園。
謝謝大家!
講文明懂禮貌的演講稿3
各位朋友、各位評委:
大家好!
有幸站在這里,我很高興。首先,請恕我問一問,各位朋友們,今天我們為什么在這里,討論這個話題?與我,或者我所代表的兄弟姐妹們,又有什么相干?這個自學生時期就明了的處事原則難道也值得我們探究?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想述說一個故事,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一位前去參觀訪問的學校校長發現,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么呢?他們的回答是: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數是中國的游客。這位校長羞憤之余連乎:不文明行為實為國家之恥辱。
在座的朋友們有何感觸我不得而知,但我,是被深深刺痛。在我們構建和諧社會、高舉奧運大旗面向世界的時刻,有些人卻用種種不文明的行為來損毀我們國家的形象、玷污中華民族的尊嚴!
見小而知大,小小的言行舉止,與你、與我、與所有所有在為生活而忙碌著的人們息息相關,這不僅僅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體現著國家的形象,民族的尊嚴,它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氣質,是一種歷經五千多年孕育沉淀的文化,其意義何其深遠……
然而,是我們已經蛻變了嗎?
當我們身為游客的時候,總是依著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涂;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于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于懷甚至拳腳相加。
何曾幾時,我們對那些丑陋的行為漸漸的漠然、麻木、甚至自身也屢試不爽。丟失了規范的道德,摒棄了崇高的素養,放棄了高貴的人格,可怕的,只剩下卑微的軀體!這,不僅僅是悲哀……
無賴的人根本就不承認這是恥辱!無知的人根本就不知道這是恥辱!無恥的人更是說這是一種灑脫!
如果我們沒有了精神,我們就不配做中國人。我們丟棄了謙讓,丟棄了羞恥,丟棄了代表著“禮儀之邦”的驕傲!我們丟了祖宗的臉……
我們是無賴的人嗎?我們是無知的人嗎?我們是無恥的人嗎!不!正是我們血脈中流淌著中華民族的驕傲,正是我們被這些丑陋行為喚醒的良知,正是我們心中作為華夏子孫的尊嚴讓我們相聚一起,讓我們振臂吶喊……
那么!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抬起你驕傲的胸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遞新世紀的文明禮儀,樹立起新世紀的禮儀之邦……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講文明懂禮貌的演講稿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福州被譽為榕城,是個美麗的城市,而整個城市正因為什么人們的文明行為而顯得愈加美麗。
暑假的一個炎熱的中午,大地被烈日炙烤著,樹上的知了也因這熱情如火的天氣而聲嘶力竭地喊叫著,走在去游泳館的路上,途經斑馬線,眼看綠燈只剩幾秒了,我巴不得飛過去。可我被身前一對撐著遮陽傘的母子擋住了去路,我只能眼睜睜看著紅燈無情地亮起。在高高矗立的紅燈下,我像是被枷鎖銬牢的奴役,只能在心里暗暗的埋怨:這兩人闖過去不就得了,非要擋著道,傻不傻啊?
我焦躁地望著緩慢而持久的紅燈,不停地挪移著雙腳,一股從下至上的熱浪將我蒸騰得大汗淋漓,想抬頭斥責不近人情的太陽,卻被它的光芒攝退。偷偷向前移,用余光瞟過旁邊的母子。心里暗想:他們有遮陽傘,我可沒有。再說,我也實在挨不過剩下三十幾秒。不管了,我要沖過去,反正又沒有車。
“媽媽,我們走吧,好熱啊,反正沒有警察叔叔,又沒有汽車,好熱啊!”稚嫩的童音在我耳邊響起,我不禁喜上眉梢:這是個好機會,和他們一起闖總不會被鄙視了。
“不行。這可是交通規則,你看你旁邊的哥哥都在等,他還沒傘呢。紅燈停綠燈行,闖紅燈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幼兒園的老師可都是教過的。不能看有沒有警察叔叔和車才等的!”男孩若有所思的盯著我點點頭。我嘿嘿的笑笑,心虛極了,正準備向前邁出的步子怎么也提不起來了,心中一股愧疚感如潮水般洶涌而出,只希望他們看不見我臉上呈出的尷尬紅暈。
似乎只在霎那間綠燈已經亮了。我跟在那對母子背后,踩著綠燈倒計時的秒數安穩地走過了斑馬線。
微小的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有著這樣講文明,有道德,知禮儀的一群福州人,我們的城市怎么不會變得越來越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