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必背知識點總結歸納范文(精選3篇)
第1篇: 中考地理必背知識點總結歸納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略扁的不規則球體,它的__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____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后成一點。緯線指示東____向。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經線圈,是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自西向東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自西向東公轉,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變化。
6、五帶的劃分
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注記。
8、海拔和相對高度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__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
10、世界海陸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積占了71%,而陸地面積僅占29%。
11、陸地地形
分為山地、__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12、促使地形變化的力量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__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后(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15、世界氣溫的分布
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規律:赤道附近地帶降____;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____西岸降水少,____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____,內陸地區降水少。
17、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①熱帶雨林氣候
②熱帶草原氣候
③熱帶季風氣候
④熱帶沙漠氣候
18、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①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②地中海氣候
③溫帶____性氣候
④溫帶海洋性氣候
19、自然資源
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
20、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類型。
21、土地資源的分布
溫帶濕潤的__原地的地勢__坦,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干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22、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
23、森林
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世界上的鐵礦
主要分布在______、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______和____。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亞歐____和北美洲中部。 中東地區約占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
25、各大洲人口
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
第2篇: 中考地理必背知識點總結歸納
1、書圖并重,狠抓“雙基”,掌握要點——這是提高解題能力的前提條件
各種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都離不開空間地域分布,能不能掌握地理分布知識,是能不能學好地理的關鍵所在。地理分布知識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地圖來反映的,地圖和地理教科書一樣,包含有極其豐富的地理“雙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知識,許多地理試題和練習題,都直接或間接地同地圖知識有聯系。
因此,在學習和復習地理時,必須書圖并重,既要熟悉、理解教科書對各種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是怎樣描述、分析、概括的,又要了解它們的分布在地圖上是怎樣表示的,并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腦海里形成各種地理事物區域分布的輪廓圖,從而牢固地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明確各種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主要特征、分布規律、形成原因等要點,并力求做到十分熟悉。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逐步提高地理空間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維能力,正確地解答填圖、讀圖及其他各類地理問題。
例如:只有當你書圖(如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結合進行復習,掌握了影響氣候的各種因素和世界各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分布規律及形成原因等基礎知識要點,同時又掌握了氣溫、降水等各種氣候資料、圖表的含義、制作與使用方法等基本技能,才有可能根據有關的氣候資料、氣候圖表(如各月或一、七月和全年氣溫、降水數字資料,各月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分配柱狀圖等)或某地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特點等,對其氣候類型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解答來。否則,是不可能的。
2、聯系地圖,理解記憶,融會貫通——這是提高解題能力的重要基礎
學習與復習過程中,要認真理解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切不可將它們割裂開來,孤立地死記硬背。應當結合地圖,把有關的地理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進行分析、歸納、綜合、比較、推理,找出帶規律性的東西,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記憶,進而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例如:在赤道附近,因終年受到太陽光的直射或近于直射,獲得的熱量多,促使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形成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這種氣候又為熱帶植物、熱帶森林的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而多樣的"植物和豐富的果實,則為多種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
可見,地球表面熱量的分布影響著水分的分布,從而形成一定的氣候特征,不同的氣候條件下有不同的植被,而植物和動物又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樣,分析黃河流域的地勢、氣候、植被特點,可以推導出黃河的水文特征,從而找出、河流特點的形成和發展、演變,同時受著地形、氣候、植被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的規律。像這樣來理解記憶各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掌握其規律性,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就有可能正確地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分析、解答類似的各種地理問題。
3、學會審題,理清思路,切題解答——這是提高解題能力的關鍵
要對各類地理問題作出準確無誤、完整清楚的解答,逐步學會審題,進而做到善于審題是關鍵的一步。審題實際上是一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是正確解題的關鍵,決不要認為是多此一舉,浪費時間。善于審題既能避免重復、遺漏,又能提高答題質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審題過程中,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清晰的思路。一般說來,審題應做到:
(1)不急于作答,先將要作的題目全部從頭到尾閱讀一遍,看看究竟有些什么樣的題目;然后本著先易后難,先簡后繁的原則,確定先答哪些,后答哪些,作到心中有底。
(2)在具體解答某題之前,再將該題仔細閱讀一遍,弄清題目的要求,全面正確地理解題意,想一想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解答?有幾個要點?先后、主從關系怎樣?用很短的時間理清思路,在心中擬個提綱,打個腹稿,做到方向明確,胸中有數,為答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3)做完試卷或練習以后,還要將各個題目和答案對照進行系統檢查,發現錯漏之處,及時加以修改補充。總之,無論解答哪一類題目,都要認真審題,理清解題思路,據題回答。
第3篇: 中考地理必背知識點總結歸納
1.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__爾____區
2.面積最小的省級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3.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河南省
4.人口最少的省級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5.____的最東端:______省的______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
6.____的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____的最西端: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8.____的最北端:______省漠河以北的______主航道中心線上(53°E)
9.____海岸線的最北點:______口
10.____海岸線的最南點:北侖河口
11.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12.最長最寬的山脈:昆侖山脈
13.最長的河流:長江
14.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
15.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魯藏布江
16.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
17.最長的地下河:坎兒井
18.最長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19.最早的越嶺運河:靈渠
20.面積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
21.面積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22.最深的湖:長白山天池
23.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納木錯湖
24.最大的瀑布:黃果樹瀑布
25.落差最大的瀑布:云臺山瀑布(落差310米)
26.最大的瀑布群:云南的九龍河瀑布群
27.面積最大的__原:東北__原
28.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29.地勢最低的盆地:吐魯番盆地
30.地勢最高的盆地:柴達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