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手工班級活動方案【匯編三篇】
創意手工班級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 學習用對稱方法或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裝飾風箏。
2、 通過觀察美麗的風箏以及教師的范畫,明確自己的裝飾想法,敢于用簡單的圖案裝飾畫面。
3、 在繪畫過程中能和父母相配合也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活動準備:
1、 風箏范畫兩張(燕子風箏、蝴蝶風箏),白色風箏面一張。
2、 家長和幼兒準備卡紙、剪刀、記號筆等工具。
3、 彩色蠟筆人手一盒。
4、 懸掛網一張,并裝飾有太陽云朵等。
活動過程:
一、 欣賞各種各樣的風箏,說說:風箏上有什么圖案,你喜歡哪個風箏,為什么?
二、 和家長討論制作什么樣式的風箏,并合作剪出風箏的輪廓。
三、 觀察風箏,回憶學過的裝飾方法。
1、 教師出示風箏范畫,引導幼兒欣賞并說說風箏上有什么?它是怎樣裝飾的?(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的)
2、 教師出示白色風箏面請個別幼兒說一說:可以用什么方法裝飾風箏呢?你想怎樣裝飾。
四、 師幼共同討論,探討多種裝飾方法,。
五、 家長與幼兒合作設計用對稱的方法裝飾風箏。
六、 評價展示作品。
將制作好的風箏懸掛在網上,讓風箏像在天空中飛一樣。
創意手工班級活動方案2
【設計意圖】
有一次帶幼兒到周邊散步時,有一幼兒問:“老師,這是什么樹?”,我抓住了契機,邊介紹邊引導觀察:這是一棵棕樹。樹干的外面長著棕毛,農民伯伯用它來縫制棕衣,勞動時用來遮雨,還可用來制床墊、鞋墊;棕樹的葉子具有柔韌性,可用來編織扇子。“老師,你會不會編?能不能教我們?”,一位幼兒連忙問。編織扇子對幼兒來講難度較大,富有挑戰性,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求,于是我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家長資源,設計了親子活動《編織扇子》,讓家長與孩子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從中感受編織扇子的樂趣,體驗了親情互動的別有風味。
【活動目標】
1、幼兒運用撕、編、縫等技能編織扇子。
2、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親情互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棕葉、剪刀、刻刀、針線、竹棒,《濟公新傳》錄像帶。
2、收集不同形狀的棕葉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形象引入,激發興趣
1、老師手拿扇子扮演濟公,隨音樂進行表演,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提問:濟公手上拿著什么道具?從而導入主題。
(二)確定目標,想象設計
1、老師出示不同形狀的范例,引導幼兒觀察扇子的材料、構造和制作方法。
2、親子討論:扇子還可以是什么形狀的?你們打算編織什么形狀的扇子?
(三) 教師示范,傳授方法
老師示范扇子的制作過程。重點講解扇子花帶的編織方法和花帶的縫制方法。
制作過程:把棕葉撕成粗細相同的條狀→編織扇子的花帶→然后把長長的花帶根據扇的形狀從里到外進行環繞圍合,并請家長用針線縫成扇子的形狀(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等)→再用竹棒掰成兩半至竹棒長度的一半→再用竹棒把縫制好的扇面夾住→最后用針線把竹棒縫制牢固當成扇子的柄。
(四)介紹材料,提出要求
1、使用剪刀、刻刀時注意安全。
2、合理分工,互相合作。
3、在編織的時候碰到困難,請家長幫忙。
4、編織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扇子。
(五)親情合作,嘗試活動
1、幼兒與家長合理分工進行制作。
2、老師全面觀察指導,重點指導編織方法和連接牢固。
(六)分享作品,體驗樂趣
老師播放《濟公新傳》錄像,幼兒手拿自制的扇子邊看邊模仿表演,家長觀看孩子表演或孩子邀請家長共同表演。
(七)活動延伸,繼續創作
用同樣的方法制作不同形狀的扇子。
創意手工班級活動方案3
活動目標:
●通過親子的共同設計制作,培養幼兒的情感,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從小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廢舊的衣服或褲子、針、線、剪刀等。
●其他裝飾材料。
活動過程:
●認識廢舊材料
——出示各類環保材料(廢舊衣服、褲子、皮帶、繩子等)
——教師:你認識這些材料嗎?以前是干什么的?現在還用它嗎?
——教師:這些材料稱為廢舊材料,你覺得怎樣可以變廢為寶呢?你想用它來做什么?
●提議環保布袋
——教師:現在我們去超市、商場等,都要自帶環保袋
——今天我們就用這些廢舊材料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制作一個環保袋。
——現在,請你來說一說,你想用哪些材料來制作?你的創意在哪里?
(將牛子褲的兩個褲腳減去,把褲管縫緊,在褲子的腰間系上皮帶或繩子,一個環保袋就做好了--------)
●制作環保布袋
——幼兒自帶材料,與家長一同制作環保布袋。
——教師在旁做好協助的工作。
●展示環保布袋
——展示環保布袋,相互介紹布袋的創意和主要用途。
——評選出最有創意的環保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