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故事作文4篇
【精品】初中故事作文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故事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故事作文 篇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如今我準備讀初二了,但是,在這一個暑假,我想到了當年我參加小升初的考試的經歷,太令我高興了。
話說回來,我參加小升初考試的時候,起得特別的早,五點多就起床了。之后,我迅速洗漱,然后我就復習了語文(因為上午考的是語文嘛),大約復習了二個小時,我就檢查、收拾好東西,直奔考點。
到了考點,我看見我班同學已經來了,就連我那個常常遲到的好朋友小明也來了,于是,我們趁現在談談話,說說笑。該進考場了,監考員分好試卷、說幾句話,便讓我們答題。
我覺得這些題目都很容易,但我仍然記得老師講過的“淺水淹死人”,所以還是不敢粗枝大葉的。
一天下來,考試該考的已經考完,我們當時都跳了起來。當晚,同學們在公園里談天說地、燒烤、喝飲料、拍照,共同享受畢業的快樂,互相傾訴六年來每個人的酸甜苦辣。
過了幾天,我們便去學校領錄取通知書。當我一打開錄取通知書,就喜笑顏開了——我居然被重點初中錄取,并且還是二中!我拿回家,給家人和親戚看,他們既夸我聰明,又說我幸運。
那個晚上,的確是快樂的,全家人為了慶祝我考上了重點初中,媽媽便做了幾樣我最愛吃的小菜,爸爸說要帶我們去玩,表哥說要給我買書……總而言之,這一種感覺是快樂、幸福的。
正因為這樣,那個暑假我又去了新疆烏魯木齊、浙江杭州、云南麗江以及上海,我覺得那個暑假真是好啊!
但是,快樂的時光是很短暫的。不知不覺中,一個暑假就是在旅行中過去了。到了9月1日,我該去學校了。
但是,自從上了初中,我的煩惱越來越多,爸爸媽媽來對我嚴格了;正因為這樣,我才很想回到小學,因為那天真爛漫,無憂無慮。
“我們都已經長大,好多夢正在飛”,我覺得,小升初考試是一個由童年時期過渡到少年時期的一件難忘的事,我將會永遠地記住它,永遠,永遠……
初中故事作文 篇2
我最近在看我們年級的漂流書,它是梅子涵寫的《女兒的故事》,因為是全集,所以還有他女兒梅思繁的《我的故事講給你聽》。父女二人分別寫的成長故事。說真的,個人覺得這本書比《閱讀兒童文學》要更可愛一些,呵呵。
我喜歡梅子涵在開篇寫的:這是寫給所有孩子和家庭的。如果你會笑起來,那因為日子本來就是這樣;艱難和苦惱,則是人人沒有例外,我們和孩子是在一起長大。有笑聲和淚水才是真實的,不要等到成為綿長的記憶才享受,一開始,就已經很精彩。
尤其喜歡這兩句:我們和孩子實在一起長大不要等到成為綿長的記憶才享受,一開始,就已經很精彩。從我一出生,甚至還在我的體內,就已經很精彩了。現在已經11年了,生活帶給我的驚喜源源不斷。從只會說媽媽抱的小小男子漢,到今天這個我一生氣就會說不要生氣嘛,親愛的的小男子漢,就像上天賜給我的一個最好的朋友。
梅子涵在書里寫了女兒的降生,學習生涯,老師,同學,自己的教女經。而梅思繁就寫了自己的老師,同學,學校的故事。
我喜歡梅子涵在結尾寫的:人在長大,復雜麻煩的事情就會出來,甚至源源不斷,但是真有那么可怕嗎,真的值得那么緊張嗎,需要非常大驚小怪、惶惶不可終日嗎?還是船到橋頭自會直,船總能開到大河,開到長江,甚至開到大海的當然這不是說不要舵,讓它瞎開,船是一定要開的,舵也是一定要掌的,讓小孩自己掌,大人站在旁邊。讓女兒自己掌,我們站在旁邊。
這是正好符合我的心態,讓孩子做主。而我會一直陪著她也許人就是這樣殊途同歸吧。不同的父母和孩子,只要彼此的愛心充盈,總會得出類似的感受。
呵呵,越說越來勁兒了,真希望我快長大啊!!!
初中故事作文 篇3
星期六和媽媽去新華書店買課外讀物,書店里的書很多,連我們上課的教科書都有。我想買一本書,媽媽不同意,我就發脾氣說不買了,吵著要去吃肯德基。
媽媽批評我不聽話,她說書本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知識,既然買就應該買有用的`。她把她挑好的《阿凡提的故事》拿給我,跟我說阿凡提是個聰明機智的人。他勤勞、勇敢、幽默、樂觀、正義。在他身上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他就像一面鏡子,會讓我成為更聰明的人。聽了媽媽的話,我拿起了這本書,決定一定要認真看完,學習阿凡提,做一個智慧、正義、勤勞、勇敢的人。
點評:買書的過程中,小作者因為沒買到自己想買的書而生氣,當聽到媽媽的一番啟發后若有所悟,并下決心認真去看書,并要學做一個智慧、正義、勤勞、勇敢的人,真是孺子可教啊!
初中故事作文 篇4
有一位農夫,經營著一家農場,每年年終歲末,農夫都會對有貢獻的驢進行獎賞,表現最好的驢每天可以吃到15個玉米棒子。但隨著農場規模的逐步擴大,數十頭驢在農場勞作,一下子還真難說清楚誰表現好、誰表現差。究竟該獎勵誰?農夫越來越犯難了。
于是他帶著疑問去詢問村長。村長曾在南方的工廠打過工,見過點世面,他告訴農夫說:“這么多驢,要想評定哪個好哪個差,需要引入驢效評價體系。”農夫一聽馬上來了精神,問道:“那究竟要怎樣做呢?”“其實很簡單,你讓這些驢都相互打打分評議一下,然后再根據你的判斷,結果自然就出來了。”村長得意地說。
農夫聽了,如獲至寶,馬上回到農場把眾驢發動起來相互打分。面對農場歷史上的第一次相互打分,好多驢都覺得既新鮮又忐忑不安,因為這畢竟關系著自己下一年的口糧啊。負責拉車的十幾頭驢中有兩頭是從外邊的農場跳槽過來的,有過打分的經驗,于是悄悄地互相通氣:大家彼此都打分高一些,多說好話:負責犁地的十幾頭驢活是沒少干,很辛苦,但好像脾氣都不大好,經常尥蹶子,一頭犁地最多的五歲驢還曾踢過農夫;負責拉磨的幾頭驢平時默默無聞,和其他驢來往很少,關系說不上好,也很難找到毛病;其他驢只能憑印象給他們打了分;農夫的坐騎“果老驢”任務很單一,就是載著老板出行,但由于直接服務老板的原因,平時眾驢都很敬畏他。
經統計,打分結果出來了,“果老驢”分數最高,兩頭跳槽過來的拉車驢次之,再次是眾拉磨驢,排在后面的是眾犁地驢。農夫當即宣布了獎罰決定:排在前面的“果老驢”、“跳槽驢”,每天的玉米棒子增加到15個:排在最后面的幾頭犁地驢被減了數量不等的玉米棒子,五歲驢被減得最多,竟有5個;排在中間的不增不減。
聽到這樣的結果,五歲驢等犁地的驢不干了,找到農夫理論:“為什么我們一年犁地風里來雨里去的,干的活最多,可結果卻是這樣?”農夫回答道:“我也知道你們辛苦,但這個結果是大家評出來的,我也不好輕易改啊,畢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只能尊重大家的意見。”聽了這話,眾犁地驢怒火中燒,尥著蹶子,踢開了圍欄,離開了農場。
“果老驢”得到獎賞非常高興,載著農夫更加趾高氣揚了:“跳槽驢”等拉車驢暗自竊喜:拉磨驢倒還平靜,畢竟玉米棒子沒增沒減。
由于絕大多數的犁地驢都逃離了農場,沒辦法,農夫只好把得分高的“跳槽驢”等部分拉車驢調整去犁地。他們很不情愿地聽從了農夫的安排。
事情似乎得到了解決,再也沒有驢尥蹶子了,也沒有了拉車驢的竊竊私語,拉磨驢一如既往邁著緩慢的步子默默拉磨。但很快,農夫就發現地犁得深淺不一,大不如前了。農夫陷入了沉思,難道村長介紹的互相評價的辦法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