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城市管理的思考與建議匯編4篇
第1篇: 對城市管理的思考與建議
一、街道城市建設與管理的“任務重、要求高、難度大”
xx街道辦事處是20xx年5月區劃調整后新成立的,位于郴州市中心城區東北部,地處郴江河畔。街道辦轄青年路、龍門池、東塔路、石榴灣、xx一、山川塘6個社區居委會,共有村民小組28個,總人口約7.2萬人,其中流動人口近6萬人。總面積近30萬平方米的日常城市管理工作。城區建設和管理工作(特別是“城中村”改造)任務重、要求高、難度大。
二、街道城市建設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和難點
1、“城中村”成為薄弱環節。xx街道6個社區中有5個屬新改為社區的“城中村”,均處于中心城區,?占地面積廣,外來人口多,人口流動性很強,人員構成復雜,環保意識薄弱,致使臟亂差現象難以徹底解決。
2、基礎設施不配套。“城中村”環衛設施不足,如垃圾桶、斗車、果皮箱等,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需要,垃圾管理、物業服務也跟不上,環境污染較嚴重。
3、工作經費不足。該街道責任路段71處,現有的經費不能保障開支,保潔工作不到位,特別是背街小巷的環境衛生更是令人堪憂。
4、街道、社區沒有專業管理隊伍及相關執法權,對轄區內單位缺乏有效的管理制約手段,工作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街道城市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當前該街道城市管理“三創”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就是“城中村”以及城鄉結合部環境衛生整治達標,而環境衛生整治的重點就是“臟、亂、差”的問題。三個問題是街道城市管理“三創”工作必須突破的“瓶頸”和逾越的障礙,因此我們建議:
㈠明確“城中村”改造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該街道現有5個“城中村”,其中龍門池和南塔嶺2007年已納入市舊城改造規劃,大部分群眾盼望“城中村”拆遷改造、搬遷早日啟動,不愿對本組改善村容村貌、道路基礎設施等增加投入。市區兩級政府應早日明確“城中村”改造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街道、社區、組以此確定“城中村”?環境整治近、中、遠工作目標,有的放矢開展工作。?
㈡盡快實現城市餐廚垃圾回收處理市場化和公司化
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1-2個大型餐廚垃圾處理公司落戶郴州,盡快實現城市餐廚垃圾回收處理市場化和公司化。政府在政策上給予優惠,資金上給予支持,使餐廚垃圾實現專業化收集,公司化集中處理。堅決堵住餐飲垃圾流向豬場的“源頭”,切斷“城中村”以及城鄉結合部以餐廚垃圾作為主要飼料的養豬場的利益鏈。
㈢雷厲風行推進“城中村”違章搭建整治工作
針對“城中村”村民在背街小巷、消防通道、房前屋后亂堆亂放木材、雜物,亂搭建廠篷,亂拉電線等不良和違法行為,建議由市政府牽頭,組織公安、消防、城管、安監、環保、工商、電力、街道等多部門、單位聯合執法,以鐵腕手段、鐵的紀律、鐵石心腸,強力推進“城中村”違章搭建整治工作。
(四)加大“城中村”道路硬化、環衛設施配套的財政投入。
xx街道現有龍門池、xx、東塔路、石榴灣和南塔嶺5個“城中村”,村中基礎設施差,環衛保潔難度大。需要市、區兩級財政加大“城中村”改造投入,改良道路基礎,完善環衛設施配套,實現“城中村”路面硬化、村莊綠化、路燈亮化、保潔凈化村容整潔的目標。
????(五)創新宣傳工作方法,提高城市品位。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是提高市民文明素質的重要手段。應組織街道、社區組干部進村入戶,發放宣傳教育資料,提高居民“三創”“三率”,鞏固現有整治成果。
第2篇: 對城市管理的思考與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由于居民城市環境意識較為薄弱,加之我局單位成立不足三年。建議:城管內部加大條例條規的"學習,培養“人人都是筆桿子”,每個人立足不同崗位,抒發感想、謳歌奉獻,將其中好的文章通過現有的宣傳平臺,分期分類地進行系列性宣傳報道,正面弘揚這些典型,正面營造城管工作良好輿論氛圍。
二、進一步提升內部人員管理素質,加強學習。一是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二是加強對現在我們工作重點的學習;三是加強自身素質的提升,進行愛崗敬業教育;四是加強心理培訓,由于直面社會底層群眾,難免會有心態失衡的時候,適當正確引導,有利于工作進一步開展。
三、疏堵結合,因地制宜解決游商攤販問題。隨著我局城管工作的不斷深入,加之上級領導的逐步重視,原有的小百貨、水果、農貿等問題也逐步得到解決,但由于原來規劃設計不夠完善,尚有部分流動攤販沿街叫賣,這部分人多數是水果商、果農及小吃攤販,他們仍然在同城管打著游擊戰。
建議:可否合理設置一些臨時經營店等疏導性設施,逐步逐步引攤入市,杜絕城市占道經營、街面兜售等現象,同時能否利用一些閑置的公共用地以及偏僻地段設立臨時小區,把流動商販規劃集中起來,便于規劃管理。
四、加大和交警大隊的聯系,對于機動車輛商販進行聯合整治,嚴厲打擊機動車輛的亂停亂擺。同時法律進行加強學習,聯合法院進行對“釘子”商販的法律制裁。
第3篇: 對城市管理的思考與建議
摘要:加強城市管理,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城市管理的好壞,直接制約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速度和質量,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直接影響城市的對外開放和投資環境。如何加強科學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城市管理問題對策建議
一、城市管理存在的問題
1.對城市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在工作中,往往是“重建設,輕管理”,重視“硬件”,忽視“軟件”。如車輛亂停亂放亂闖,城市牛皮癬得不到根治,流動攤點、娛樂噪聲擾民,公共綠地和空地被侵占等等。這些現象,不僅有建設的問題,更主要的是管理的問題。
2.城市管理的法律體系不完整與城市管理制度的制定欠民主、公開和公正并存。我國城市建設和管理沒有一部綜合的法律,還沒有形成體系,更滿足不了新形勢下城市管理的需要。與此同時,我國城市管理制度的制定往往由行政主管部門具體制定,呈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即可。由于在制定制度的過程中,缺乏公開性和民主性,沒有普通公眾的參與,因而制定出來的管理制度往往缺乏公正性。群眾的利益,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利益,在城市管理制度很難得到體現。
3.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規劃滯后。在城市規劃中,沒有配套規劃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數量充足的公益設施。而且,由于規劃的嚴肅性不夠,監管力度不大,已規劃了的公益設施也不能保證建設到位。二是市區道路網絡不暢。市區“斷頭路”,“丁字路”較多,交通擁擠處沒有人行過街天橋,造成道路交通堵塞。三是道路地下管線建設滯后。如電信、供水、燃氣、電力等沒有配套到位,經常發生開挖現象。四是公益性基礎設施不足,欠帳太多。如停車場,公廁,垃圾中轉站建設和沿街果殼箱設置等遠遠達不到要求。
4.城市管理缺乏長效性。由于城市管理的動態性、反復性,加之管理人員和經費的不足,城管人員在城市管理中往往是打“突擊戰”、“疲勞戰”,形不成長效管理的格局,一些長期困擾城市環境面貌的突出問題沒有得到有效地遏制。
5.城管執法環境差,執法難度大。在眾多的行政執法部門中,城管執法的難度是最大的。一方面由于城市管理的對象成份復雜,一些人文化程度較低,法制意識淡薄,認為自己不偷不搶,做生意不違法,當執法人員依法進行管理時,跟執法人員胡攪蠻纏,甚至破口大罵,阻撓執法。另一方面因為城市管理的對象大多是弱勢群體,部分人生活確實困難,以流動經營作為謀生的手段,一些市民盡管強烈要求有一個優美、整潔的工作生活環境,但又受同情心驅使,盲目同情違章經營者,片面指責城管執法人員,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被管理者的抵觸情緒
6.背街小巷、舊小區仍然是城市建設與管理中的弱項。從整體情況看,城區主干道路面建設和道路兩側建筑、綠地、微景觀建設等均取得了較大進展,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是,城市中的背街小巷、舊居民小區因為維護經費投入不足、改造速度較慢等原因,老化、破損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美觀,阻礙了城市整體形象的提升。
7.城市管理體制仍然需要進一步理順。主要表現為市與區、區與街道、村(居)在城市管理中分工還不細,職責還不很清楚。在綠化管理方面,園林管理部門與執法部門不是同一機構,如遇到破壞綠地或砍伐樹木等問題,園林管理部門因為沒有執法權,無法實施有效管理。
8.市民的整體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由于部分市民對城市建設和管理的長期規劃、管理制度等認識不足,部分市民素質較差,導致在城市建設與管理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阻力。隨意踐踏綠地、砍伐樹木情況時有發生,故意損毀公共設施屢見不鮮;亂搭亂建、亂停亂放、亂擺攤點等行為,都不同程度的影響和破壞了城市良好形象。
9.社會參與程度不高。目前的城市管理已呈現“大城管”格局,單單依靠政府部門難以徹底實現全面的城市管理,而由于宣傳、教育等方面的原因,群眾對城市管理的認識和參與程度、以及市民素質不高,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的意識不強,企業參與城市管理積極性不高,還沒有完全引入競爭機制。
二、加強城市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1.提高各級領導對城市管理的認識,把政府履行城市管理職能擺在突出的位置。首先,要確定城市管理優先的戰略地位。其次,要把城市管理納入社會經濟發展計劃和政府目標管理。實現城市管理工作計劃與任務,定性與定量,務虛與務實的方略性調整。
2.理順城市管理體制,明確管理職能。根據我市區劃調整的實際,結合城市管理工作的實踐,城市管理必須實行“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體制。
3.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完善城市公益設施建設。在我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要抓緊進行城市道路交通網絡、供水排水、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等專項規劃和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分區規劃的編制工作。根據規劃及時建立城市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庫,以規劃建設的時序來安排指導基礎項目建設的先后順序,切實改變項目建設的隨意性。
4.建立高效能的城市管理運作機制。一是要建立目標管理責任制。二是建立社會參與機制。三是建立綜合考核監督機制。建立行政監督機制,把城市管理績效作為考評各級政府和相關責任人政績的主要指標。建立輿論宣傳監督機制,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廣泛接受社會輿論監督。
5.強化市民教育和輿論宣傳,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
(1)堅持以人為本,廣泛、深入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人是一切工作的最終決定因素,城市管理的效果最終取決于市民素質的提高。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運用各種途徑和方式強化對市民的宣傳教育。
(2)建立健全執法保障機制。一是財政保障。二是城管執法公安保障。三是強制執行保障。6.加快舊城改造,解決背街小巷、舊小區存在的遺留問題。背街小巷的破損已經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美觀,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建議市、區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城區所有背街小巷進行梳理排隊,按照先急后緩的原則,逐條解決。
7.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
(1)職能定位要準確。首先在形式上,避免走向兩個極端:即事無巨細、統辦統攬的職能定位極端;全盤推向市場、由市場主宰的職能虛位極端。合理的職能定位,一是能體現出宏觀指導性,如訂立法律規章、頒發政策等;二是能體現出市場性。
(2)價值取向上,應該體現出“強其所應強、弱其所應弱”的職能定位。
(3)在組織機構的數量上,應該體現出精簡性。在城市管理機構的設置中,應按照最低數量原則設置部門和職位,科學地分解職能,減少職位設置,杜絕閑職和冗員,做到每個職位都定事定責。
加強綜合執法。城市管理中專業執法部門較多,有行政執法職能就要成立執法隊伍,不僅政出多門,而且橫向配合與銜接一直是一個薄弱環節。按照城市管理內在統一性的要求,加強綜合管理勢在必然。
8.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提高市民素質。從城市管理來說,管理對象和服務對象都是人,所以歸根結底還是人的問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人的素質,是城市管理的治本之策。文明城市需要文明市民,要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決定其精神狀態。要把市民的文明教育,開展群眾性的創建文明活動,作為城市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
9.堅持依靠人民管理城市,提高社會參與城市管理程度。要管理好一座現代城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依靠廣大人民來管理,要注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10.實行數字化城管,精細化管理城市。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動通信技術手段來處理、分析和管理整個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進城市管理的現代化的信息化措施。
城市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立足實際,更新理念,大膽探索,勇破難題,加快實現城市長效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不斷優化區域環境。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管理日益顯示出其民本、規范、服務、效率的特征,城市管理工作必須從全新的角度、更高的起點,來審視、反思和完善。
第4篇: 對城市管理的思考與建議
近年來,隨著國家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城市化作為一項相關體系也快速發展起來,尤其是我們曾經的小縣城,近十年來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城市面積不斷擴大、產業不斷增多、常住人口數量不斷增加、交通工具更是井噴式增長,各類商業性經營遍布大街小巷……們面對快速龐大的縣城,如何使城市管理與快速發展的城市化相適應,我想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強化宣傳教育,優化執法環境
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社會輿論的教育引導功能,通過媒體教化,不斷增強市民的精神文明、社會公德和守法意識,對破壞城市環境的人和事進行曝光,對于自覺維護城市形象的行為進行表揚切實營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縣城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良好氛圍。
(二)加強政府城市管理職能,建立健全管理機構
建立由政府統一領導,公安、住建、交通、工商、物價、衛生、食藥、市容等部門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的制度,專門研究和處置城市管理中的重大問題,形成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新型城市管理工作機制。對于影響較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及時組織各相關部門,形成綜合執法體系,各司其職,有的放矢,依規依法予以徹底整治,從而不斷發揮政府對城市的科學化管理效能。
(三)建立監督體系,強化日常監管
加強日常監管是推進長效化管理的有力抓手。運用信息化大數據技術,對城市環境實行24小時日常監控,通過定時間、定路段定人員、包責任,建立城管服務熱線、媒體曝光和監督投訴網絡化管理,對市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定期進行檢查通報,整改跟進,形成網絡化日常監督的管理體系。同時,要不斷更新城市管理理念,嘗試設立智慧城管指揮中心,在城市出入口、主要街道、文化中心體育中心、休閑廣場、建筑工地等實行監控全覆蓋,由指揮中心24小時發號指令對社會治安、市政設施、安全生產、車輛亂停放、亂擺攤點、店外經營、食品安全建筑工地車輛超載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并進行資源共享,使執法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四)打造管理示范街,以點帶面,全面優化
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打造城市管理示范街,是我們在管理實踐中總結的一條經驗,也是優化城市環境,建設美麗城市的試驗田。抓好示范街建設,不僅能使我們在小阻力下獲得新經驗,而且通過示范街的示范,進一步帶動其他街區實現環境的不斷優化。
(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功能
一是進一步加強城市公益性基礎設施規劃,滿足市民不斷增長的各種合理需求。同時,繼續按照見縫插針設市場的管理模式,在城區建設相應的便民市場并切實加強對現有臨時疏導點和便民市場的規范管理,從而有效遏制城區內流動攤販亂擺攤設點的現象。二是切實解決人車分流,杜絕非機動車進人行車道,引導行人走人行道。多舉措解決機動車隨意亂掉頭和行人橫穿馬路而造成的交通擁堵。三是合理設置公交站點,盡快實施對縣城內長期占用城市道路進行營運的客運站進行搬遷。對公交站點進行人性化設管布點、合理設管建設新的客運站,解決交通快序很亂現象。四是建立大型地下停車場、合理開辟劃設地面停車位和停車場,以緩解停車難和維護良好城市秩序。五是加強對各類非法營運電動三輪車的取締力度,創造良好的營運市場和市容秩序。六是加強公廁的日常管護,制定管理標準強化服務措施,落實專人保潔。同時,積極爭取資金,力爭全面落實公廁免費開放。
(六)加強隊伍建設,增加裝備投入
一要強化城市管理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各級管理體系,不斷推進城市管理向高標準、精細化邁進。二是加強城鄉市容環境管理隊伍的硬件投入,添置執法用車,不斷提升城市管理的快速反應機制。三是不斷提高城管隊員待遇,促進管理隊伍更加穩定化、年輕化,確保工作人員文明執法和規范執法。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項關乎千家萬戶幸福安康的系統性工程,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可回避的話題,優化城市環境僅靠市容局一家是不可能實現的,只有充分調動全縣人民的共同參與,才能真正實現城市環境的長久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