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1分鐘以內的紅色故事(合集六篇)
第一篇: 雷鋒1分鐘以內的紅色故事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這句話人人皆知,現在為了弘揚雷鋒精神,連云港市的余友云和她的姐妹們組建了雷鋒車組;雖然當時的她很瘦弱,但是她一心為人民服務的熱情并不比別人低。余友云和她的姐妹們在近期年的服務中受到表揚信上百封,錦旗十幾面,“雷鋒車”從此成為一面高高飄揚的學雷鋒的旗幟。余友云就是第一任雷鋒車組長。
讀到“一面特別的錦旗”這一篇我倍受感動,寫的是一個少女和家里賭氣,一氣之下帶著一些錢往老家走,可到了連云港市后就沒有錢了,想回家卻沒錢買票,便寫了一封絕命書想請開往北京的司機送達他爸爸的公司,結果被新浦汽車總站服務員小莊等人發現,幫助她聯系爸爸,救了她一命;假如不是這幾位熱心的服務員,一個17歲的女孩可能會失去寶貴的`生命。事后,女孩的爸爸寫了一面六百字的錦旗感謝她們;多么好心的一群人啊!是她們的熱心挽救了這個女孩的性命,她們真不愧是當代雷鋒啊,我真替這個女孩感到幸運,她也應該心平氣和地對父母道歉,好好感謝這些叔叔阿姨們,以后再也不能不聽話了。
2003年11月3日上午,一對盲人兄妹乘車從灌云沂北去新浦上學,不巧把旅行包忘在了車上,焦急的兄妹倆只得向雷鋒車手們求救,雷鋒車手們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多方聯絡查找,終于找到了旅行包。哥哥封士兵無意告訴雷鋒車手他的眼睛不是全盲,而是弱視,可他家里太窮,買不起眼鏡。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雷鋒車手們買了很多日常用品,送給了兄妹倆,還帶眼睛治療有希望的封士兵去了市眼科醫院治療,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封士兵的視力大有好。當他能看清雷鋒車手們的時候,又激動又高興,難以置信的他好像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一樣,一遍又一遍地打量著十分熟悉而又那么陌生的世界,他朝窗外的太陽興奮地喊道:“我看到太陽了!我看到太陽了!”聽著他一邊流淚一邊說的感謝話,所有人眼里都噙滿了淚花。后來,雷鋒車手們還將封士兵家的六間危房改成了六間新瓦房,他們一家老小住進了夢寐以求的新居;讀到這里,我不禁潸然淚下。雷鋒車手們所做的事真是太令人感動了,他們不僅讓絕望的孩子們重新振作,還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們,就像父母一樣,使人產生一種非常親切的感覺,從內心里感激他們。這是個多么感人的故事啊!
我深深地佩服這些樂于助人的雷鋒車手們,現代社會就缺這種“雷鋒精神”,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為社會做一點貢獻,那么這個世界不就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嗎?所以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讓“大愛連云”的港城精神永遠流傳下去!爭取人人都做雷鋒!
第二篇: 雷鋒1分鐘以內的紅色故事
雷鋒叔叔出生于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他的很多感人的事跡已經漸漸地被人們所淡忘了。但他卻應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不信就聽我給大家講幾側他上小學時的故事吧! 一天放學的時候,已經打過放學鈴了,雷鋒還有一道算術題沒有做出來,坐在那里繼續寫呀算呀……有個同學招呼他說:“走吧,習題沒做完,回去再做吧” 雷鋒說:“就剩這一道題了,我總做不對。” 那個同學過來看了看:“這道題我做好了,你拿去看看吧,說著從書包里拿出作業本遞了過去, 雷鋒笑笑說:“謝謝你,讓我自己再想一想吧。”
他靜下心來,反復琢磨課本上的例題,仔細回想老師的講解,終于把題做出來了。他叫過那個同學說:“我做好了,來,我們來對一對。”
這一對不打緊,兩個人的得數卻不一樣。那個同學說:“這就不曉得是我錯了,還是你錯嘍。” 雷鋒說:“我驗算了幾次,不會錯的,可能是你錯了。”
“那——就借你的給我抄一下吧。”
“不,”雷鋒說,“你也別抄,自己再做做看。自己多花些心思,以后做起算術題來就不費勁了。”那同學便坐下重做了一遍,原來是運算中粗心,所以得數就不對了。這時,兩個人都開心地笑了,這才收拾好書包,手拉著手高高興興地離開了學校。
第三篇: 雷鋒1分鐘以內的紅色故事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我是班的楊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雷鋒在我心中”。有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媽媽給我講了好多關于雷鋒的故事。
比如:雷鋒幫助戰友喬安山,教他認漢字、學算術。雷鋒利用節假日幫助本溪路小學蓋樓工地運磚。雷鋒為災區捐出全部積蓄,平時卻不舍得買一瓶汽水。雷鋒幫丟錢的背小孩的`阿姨買火車票。
雷鋒送大雨中迷路的抱小孩的阿姨回家。這些雷鋒做的事,讓我很感動。我要向雷鋒學習,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比如幫助別人撿起掉在地上的文具盒、幫助別人拾起地上的垃圾、不亂花錢,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雷鋒永遠在我心中!我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第四篇: 雷鋒1分鐘以內的紅色故事
一次,雷鋒從丹東報告回來,在沈陽換車時。無意間看見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大娘,白發蒼蒼,滿臉皺紋,拄著拐杖,背著大包袱吃力地走著。
“大娘,您這是上哪去?”雷鋒上前關心地問道。“哦,我從關里來,去撫順看我兒子。”大娘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雷鋒一聽,和自己同路。二話不說,接過大娘的包袱。扶著大娘上了車。車上的人肩挨著肩,腳碰著腳,十分擁擠。雷鋒扶著大娘擠過了一個又一個人。給老大娘找了一個位子。而自己卻背著沉重包袱,沒有坐下。
大娘告訴雷鋒,他兒子出來好幾年了,是位煤礦工人。這是她頭一次去看他兒子。說著手顫抖地從懷里掏出了一封信。上面寫著撫順市__信箱。
“小伙子,你知道這地方嗎?”大娘十分急切地問。“大娘,我一定帶您去找您兒子!您放心!”雷鋒肯定地說。大娘聽了,滿是皺紋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車到站了,雷鋒攙扶著大娘下了車。他們東打聽,西打聽。終于找到了大娘的兒子。臨走前,大娘激動地握著雷鋒的手,說:“謝謝你!小伙子,你是干什么的?住在哪?”雷鋒弓下腰,說:“大娘,我是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大娘聽了,頓時熱淚盈眶,緊握著雷鋒的手不放。
看完了故事,我對雷鋒滿是敬佩。是的,我們大家都應該學習雷鋒助人為樂的精神!
第五篇: 雷鋒1分鐘以內的紅色故事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干,一個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體,才有力量。這是雷鋒——那個家喻戶曉的革命先烈說的一句話。在這個僅有22歲的生命中,有太多事情值得他來留戀。不是有這么一句話嗎?“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一火車。”雷鋒,這個光輝的名字,在我們的心中閃爍著不滅的光輝。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獻給黨和人民,他高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將值得我們一輩子去懷念與學習。他那不可磨滅的形象,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為中華民族留下一段不朽的詩篇。說起雷鋒做過的好事,真是不計其數。我在解他的同時記住一件感人的事跡:
有一次,雷鋒出差,在一車站換車。出檢票口的時候,他發現一群人圍著一個帶著小孩兒的婦女。原來她從遼寧去吉林,車票和錢都丟。雷鋒連忙用自己的錢買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里,等她回過神來時雷鋒已經走遠,大嫂望著他的背影熱淚盈眶地喊:“同志,你叫什么名?是哪個單位的?”雷鋒遠遠地叫著:“我叫解放軍,家就在中國!”
“我叫解放軍,家就在中國!”我慢慢回味著這句話,它完全突出雷鋒做好事不留名的品質,雷鋒眼中沒有權勢與金錢,美德占據他的心,以至于名利的雜草不會在他心里生根,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去贊頌與學習的。幫買火車票,這種事情離我們似乎很遙遠,撲朔迷離。但是,身為一名小學生,力所能及才夠明智。學雷鋒做好事,這在一年級想必便以聽說過。但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現象為什么只是一種號召呢?因為真正行動起來的人太少太少,有些則只是借助雷鋒日這個理由來做好事。好事,這個如此簡單明的行為,何來的如此之難!這樣的觀點或許會遭到否認,可我希望讓現實與雷鋒的行為相比較,以此來勉勵所有人!雷鋒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光榮應該歸于黨,歸于熱情幫助我的同志,至于我個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我這么一點點貢獻,比起對我的要求和期望還是非常不夠的……”謙虛,這僅僅是謙虛嗎?這是一種自勉,這是一種要求,這是一種大度!1962年8月,雷鋒因公事殉職。主席為雷鋒題詞一句:向雷鋒同志學習。龍飛鳳舞的書法字中,大家似乎看到那個鮮活的生命,正在做著那不求回報的好事臉上掛著清澈的笑容……
拋去自私,丟掉虛偽,讓每一天都成為雷鋒日吧!將雷鋒精神永遠傳揚,讓他的名字在每個人的心谷中回響——這,才是對逝去的雷鋒同志最大的紀念。
第六篇: 雷鋒1分鐘以內的紅色故事
說起雷鋒,那可是家喻戶曉。他的事跡個個為人感動,一旦有人提起做好事,便立馬有人會想起他雷鋒!
至今還記得這么一件關于雷鋒的事跡:
一天,雷鋒冒雨要去沈陽,他為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幾個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路上,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領著一個小女孩也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后,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顫,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們早上也沒吃飯,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里。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么感謝你呀!雷鋒說:不用謝,這是我應做的!可是那位婦女硬是不肯,硬要雷鋒留下吃頓飯,而正當那位婦女去位雷鋒倒杯水回來時,雷鋒不見?
做好事,不留名。沒錯,雷鋒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雷鋒說過:釘子有兩個好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于擠和善于鉆。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學雷鋒做好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