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大學生如何實踐四個自信(錦集5篇)
第一篇: 新時代大學生如何實踐四個自信
近期通過學習“四個意識”、“四個自信”我受到了更深刻的教育,作為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將我的領悟融入到工作當中,引導社區居民為實現“中國夢”人人奉獻一份力量。
“四個意識”:是指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這“四個意識”是有的放矢,要求我們在政治意識方面要堅定政治方向,明確政治立場,堅決服從黨的領導,做到紅線不能踩,底線不能觸。大局意識方面要自覺服從大局,以舍小家顧大家的意識來服務。核心意識方面時刻以集體利益、社區居民利益、黨的利益為核心,敢于同損害利益的人作斗爭。看齊意識方面要向黨中央看齊,要向單位標桿看齊,時常進行自我批評,自我檢討,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生活上的實在人。
“四個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四個自信”是對實現“中國夢”的有力保證。文化自信方面要新時代優良文化傳承到每一個居民上,讓它生更發芽。道路自信方面要我們深信現在的這條道路是富有生命力的,在此道路上昂首挺胸,大踏步的向前進。理論自信方面要把所學的理論大膽的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自覺按照新時代的要求來審視自己的三觀。制度自信方面就是讓我們在這種自帶優勢的制度下自覺跟著黨的步伐前進。
第二篇: 新時代大學生如何實踐四個自信
20xx年5月13日,我收看了迄今為止最為印象深刻的一則新聞聯播——黨中央用鏗鏘有力的中國聲音,對美國政府發動貿易戰的行為做出了正面回應:中國已做好全面應對的準備。短短的幾分鐘里,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的思潮也不禁澎湃。
回想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歷經千辛萬苦,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夾縫中求生存、圖發展,可謂是風風雨雨、艱難曲折。在剛剛過去的五月四號,是五四運動爆發的一百周年,回想一百年前,正是工人階級成為獨立的領導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才使得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自1921年起,工人階級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經過28年的艱苦斗爭,使中國人民站了起來,此后又經過70年的卓越建設和發展,才有了今天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新中國。百年風雨,正是中國共產黨、也是“四個自信”引領中華民族一路走來。
道路自信: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們正是堅持武裝斗爭、槍桿子里面出政權、農村包圍城市等革命道路,才突破敵人的重重圍阻,使中國人民站了起來;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們迅速走上了三大改造、五年計劃等一系列正確的建設道路,迅速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們又邁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戰略舉措,使中國人民富了起來。縱觀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百年革命征程,我們正是每一步都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但是,雄關漫道真如鐵,我們要在今后的發展中,進一步提升道路自信、堅持正確道路,這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理論自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但是正確的理論可以更好的引領實踐。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我黨一代代領導集體的智慧結晶。正是這種智慧結晶的傳承、理論自信的堅定,才使得我國綜合實力與日俱增。近來隨著中美貿易戰走入僵局,國際形勢紛繁復雜,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更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奮發有為,共克時艱。我作為一名新黨員,也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貢獻綿薄之力。
制度自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百年不動搖、一國兩制、民族區域自治等一系列對于我國制度建設的探索,已經被歷史證明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全面小康即將實現、港澳回歸、56個民族和諧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要堅定不移地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增強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五千年來華夏文明生生不息、源遠流長,誠信、盡責、友善、正直、尚智、愛美、儒雅、執著等一系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熠熠生輝。焦裕祿、申紀蘭等先進黨員,還有汶川地震、九八抗洪等抗災活動中的無名英雄,這些英雄兒女的感人事跡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生于斯、長于斯,我們更應該傳承中華文明、堅持文化自信,使華夏文明屹立于世界東方。
我作為一名剛剛工作的青年黨員,更應該潛心學習、深入研究、發揮所長,始終堅持“四個自信”,始終緊跟黨的步伐,以先進的思想指導工作實踐、以堅定的信念做好本職工作,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 新時代大學生如何實踐四個自信
強化“四個意識”,即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四個意識是一個有機整體,強化政治意識,要求我們堅定理想信念,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通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強化大局意識,要求我們正確處理全局與局部的關系,時刻不要忘記整體利益;強調核心意識要求我們在工作中抓住重點問題,時刻不要忘記黨和人民的需求;強化看齊意識,要求我們在實踐中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時候都不能偏離正確方向。
“兩個維護”,自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確保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確保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強領導力量的必然要求。
堅持實踐實干實效,把強化“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作為加強政治建設的主題主線。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嚴格遵守黨章黨規黨紀,認真學習黨章,自覺遵守黨章,堅決維護黨章,要始終把黨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用入黨誓詞約束自己,嚴格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時刻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做到正確認識大局、自覺服從大局、堅定維護大局。思想上認同核心,政治上圍繞核心,組織上服從核心,行動上維護核心。加強自我檢視,不斷校正坐標,樹立共產黨員的先鋒形象。要自覺守紀律、講規矩,重大問題請示報告,重要情況及時反映,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做一個對黨、國家和人民有用的合格黨員。
第四篇: 新時代大學生如何實踐四個自信
步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前景更加廣闊、前途更加光明,中國共產黨人肩上的責任更加重大,當然仍將面臨各種風險和挑戰,需要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抓深抓常抓細抓實各級黨組織建設,始終保持黨自我凈化、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需要各級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涵養過硬的政治素養,提高適應新時代、實現新目標、落實新部署的能力,為新時代開辟新氣象新境界,讓中國這艘巨輪越過一切險灘、暗礁,劈開驚濤駭浪,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目標不斷前進。
樹立“四個意識”是弘揚優良作風、加強黨性修養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說到底就是立場問題。我們共產黨人特別是領導干部都應該心胸開闊、志存高遠,始終心系黨、心系人民、心系國家,自覺堅持黨性原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性修養,核心是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增強政治意識,就是要把好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對黨和人民絕對忠誠。增強大局意識,就是要自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增強核心意識,就是要加強黨的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增強看齊意識,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堅持“四個自信”,既體現出了中國共產黨對于帶領中國人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不斷勝利的必勝信念,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敢于承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重任的時代擔當。每一名黨員都要認真學習領會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真正做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于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凝聚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向前的精神力量。
全體黨員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提高適應新時代、實現新目標、落實新部署的能力,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第五篇: 新時代大學生如何實踐四個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xx周年大會上提出了“四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個自信之間是怎么樣的關系?作為根本根基的文化自信其真正的內涵又是什么呢?給我們帶來哪些指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去自學,去探索。
一、四個自信之間的關系
按照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主體與客體、目的與手段是辯證統一的,統一于歷史實踐。因此,我們可以說,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源于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其中,文化自信是自信之根,理論自信是自信之魂,制度自信是自信之本,道路自信是自信之用。
二、文化自信是基礎和源泉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之血脈,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之源。它不僅滲透于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中,更是這三個自信的根基,而且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具有深厚而長遠的滲透力與持續影響力。“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支撐與心理基石,構成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基因,也是一切自信的源泉和根基。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其實質與核心是主體自信。也源于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是民族情感與心理的精神積淀。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來源于對五千年文明史的精神反思,來源于對中華民族最深層精神追求的堅定信念,來源于對革命文化的充分肯定,來源于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高度認同,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奮斗精神的歷史積淀與思想升華。文化自信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自我肯定、中國人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自我價值認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對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及其對文化自主精神的自覺堅守。
文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性的自信。堅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發黨和人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自豪感。
三、文化自信的真正內涵
孔孟之道、老莊思想、諸子百家,都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這個文化基礎在農耕文明中發生和發展,適合于家天下的政治治理,適合農耕社會,適合氏族群體。進入現代以來,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只能被動挨打,毫無還手之力。
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是弘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而代表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體現中華傳統文明精華的,本人認為就是毛澤東思想。
自1840年以后,中國遭受了巨大的毀滅性打擊,中華文明也踐踏在西方列強的鐵蹄之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中華國運重啟于帝國主義的凌辱之下,民族復興于受盡苦難的血泊之中,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延續不絕。
毛澤東思想,把馬列主義中國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了近代中國文化的巔峰,也扭轉了中華民族羸弱的國運。老子的“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在社會主義的實踐下得到了實現;孔子的“仁”,在為人民服務旗幟下得到了最廣泛的實踐。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是保證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基本條件。既不忘傳統文化之根,又重視傳統文化的發展,這樣才有文化自信,才會有其他三個自信,才會有生命力!
中國民主建國會自1945年成立,至今已經歷了70多個春秋。在各個歷史時期,同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并逐步形成獨特的,鮮明的黨派文化和內涵。并匯聚成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民建會員不僅要學習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也要學習中共黨史黨章,更要學習民建會史會章。在各自的崗位上,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