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的小院作文范文三篇
外婆家的小院作文1
外婆家的小院,一年四季,各有各的風味。
最值得一提的是春天的早晨。黎明時分,云朵中仍隱著一絲淡淡的月光,小院的一切都還迷迷蒙蒙的,漸漸的,白茫茫的晨霧減退了,一抹紅色從東邊升起,將柔和的陽光灑在小院里。斜陽下,春風里,小院里唯一的一棵大樹顯得蒼勁有力,原來稀疏的葉子也變得繁多了,花兒們也吐出了嫩芽,小草們欣欣然地睜開了雙眼……沒過多久,便是一片百花齊放的美麗景象,鳥兒經(jīng)過,都會在小院里飛上一圈,還哼著小曲兒。蜜蜂們就更不用說了,成群結(jié)隊地來到小院里采蜜。每年這個時候,我和哥哥一般都有會在小院里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場。
夏天,火辣辣的太陽赤烤著大地,盡管這樣,小院里的一切,看起來還是那么有精神。
秋天,風兒吹吹,黃葉飄飄,一個“金色”的小院出現(xiàn)在大家眼前,換了裝的大樹又別有一番風味。
冬天,光禿禿的大樹仍在寒風中挺立,小草又進入了夢鄉(xiāng)。偶爾,也會下幾場大雪,那時,小院便是白皚皚的一片,仿佛走進了仙境般的童話世界。
我愛外婆家的小院,更愛這個小院的園丁,使他們用勞動打造出了這個美好的校園!
外婆家的小院作文2
外婆家有一個小院。
小院很小,四四方方,不足三十平方米。小院也很普通,由三堵土墻圍成,土墻高不足兩米,由大大小小的石塊砌成。墻面極不平整,嶙峋的石頭沉淀了歲月的顏色,古老而又質(zhì)樸。石塊之間的泥土已被歲月侵蝕得斑斑駁駁,各種不知名的野草從石塊的空隙間扎根,努力地汲取土墻縫里殘存的一絲營養(yǎng),昂然地展示它那鮮活的生命。碧綠的苔蘚一寸寸地爬上土墻,覆蓋在墻面上,一塊綠,一塊黑,像給土墻穿上了一件花衣。
在西邊墻根處,外公開辟了一小塊菜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小菜地里變換著各種蔬菜。綠油油的小青菜,圓滾滾的大白菜,節(jié)節(jié)長高的黃秋葵,紅艷艷的小辣椒,割了又長的綠韭菜,十幾株嫩嫩的芹菜和幾株姜,紅紅綠綠,煞是好看。午飯想要炒個青菜吃,順手就可以在這里挑幾棵,炒的菜不光鮮嫩可口,還絕對讓人吃得放心。燒魚時突然發(fā)現(xiàn)少了蔥姜調(diào)料,沒事,小院里有,順手一摘,方便得很。農(nóng)家人講的是實惠,外婆家吃的菜從來不去街上買,都是外公親手種的。這爿小菜地不僅實用,又為小院增添一絲美觀,一舉兩得。
在院子的東北角,有兩棵樹,一棵是柿子樹,另一棵是櫻桃樹。柿子樹高大,櫻桃樹矮小。這兩棵樹在我有記憶時就已存在,可謂是兩位飽經(jīng)風霜的老戰(zhàn)士了。櫻桃樹是勤勞的外公親手種的,年齡并不大。我最喜歡的是五六月份櫻桃成熟的季節(jié)。每年這個時候,櫻桃樹上掛滿了一顆顆火紅火紅的小櫻桃,像珍珠瑪瑙般晶瑩剔透,一簇簇,嬌艷欲滴。我站在樹下,看著滿樹綠葉掩映下的一個個脹鼓鼓圓溜溜的櫻桃,口水直流。伸手輕輕一撥,那晶瑩閃爍的紅瑪瑙便會滑到手中。放入嘴里一咬,甜中帶酸,香氣濃郁,妙不可言。
柿子樹是野生的,也有一些年份了。聽外公說,不知是誰吃了柿子后隨手把核一扔,它就在這里扎根生長了。夏天,高大的柿子樹上長滿了茂密的樹葉,讓整個小院綠意盎然。陽光透過密密的樹葉,散落在小院的地上,滿地像鋪上細碎的金子。閑暇的黃昏,飯后,外婆搬出些凳子,一家人圍坐在柿子樹下聊天。涼風習習,歲月靜好。到了九月份,一陣秋風吹過,柿子樹上便綴滿了成熟了的柿子,像一盞盞漂亮的紅燈籠。嘴饞了,跑到樹下,踮起腳便可夠到最低處垂掛下來的柿子。熟透了的柿子摘下來便可以吃了,那紅紅的果肉,入嘴便化,直甜到心里。
小院是我童年的樂園,不只是這里有美味的柿子和櫻桃,更在于它像魯迅小時候的百草園,每一樣東西都讓我覺得趣味無窮。緩緩爬行的蝸牛,從泥墻根下挖出的長長的蚯蚓,石塊下藏著的可怖的蜈蚣,綴在枝頭的鳴蟬,時常下來偷吃櫻桃的麻雀,還有那偶爾竄上墻頭或窩于墻角的野貓,一樣東西就足夠消耗掉我一個上午。
童年已漸行漸遠,外婆的小院有一天也許也會面目全非,但在我心中,它永遠都不會變。
外婆家的小院作文3
靈感這東西,早就習慣了突然,突然出現(xiàn),再在不經(jīng)意間俏然離去。每次當我想寫什么的時候,不近人情的它習慣姍姍來遲,當忙好手中的事,再去尋找,哪里還有它的影子?只好退而求其次,在回憶中將深刻的某些片段,斷斷續(xù)續(xù)地拼湊成微笑。
外公、外婆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而我老媽排行老三,只比我老舅大那么幾歲,或是一點點,我不確定,反正我老舅墊底。外公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在我記憶中的他永遠是那副和謁的模樣,印象最深的是夜晚的小院中,我端坐在小板凳上,擠到外公身前,纏著他講故事,時而抬頭遙望著數(shù)不盡星星的夜空,那月似比現(xiàn)在更迷人,時而豎起耳朵聽著外公講《東游記》的故事,時而又拿眼瞄著四外亂飛的螢火蟲,據(jù)說老媽小時候也是如此過來的,也是在這個小院中,還是這個現(xiàn)在白發(fā)蒼蒼,有點高血壓,偶爾還會腳腫的像饅頭,快被歲月帶走一切的男人,他的故事或許在過去只是平凡的農(nóng)民生活,可在子孫看來那就是一部歷經(jīng)滄桑的傳奇。尤值得一提的是,他和大山有著不解的情緣,時至今日,尤還堅持上山,即使腳腫的厲害也堅持上山管理著那山頂不大的楊府廟。或許和外婆有關(guān),亦或他是大山的兒子,可惜現(xiàn)在的他有些力不從心,不再種秸子,沒空打理楊梅,更不割草木當柴燒了,也不能挑著扁擔送香燭上山。不服老的他,越發(fā)的蒼老了,現(xiàn)在唯一的那點樂趣就只有時不時地上山,每年一次的趕集,閑時在鄉(xiāng)下的老人中心閑聊和聽溫州鼓詞,再有就是和每一個老人一樣,偷偷地抿一口燒酒,再在被發(fā)現(xiàn)的時候,小聲地辯解:“我只是嘗嘗味道。”
外婆是一個地道的信徒,對佛有著特殊的情感,雖不識字,但不妨礙她與佛的交流。在我印象中,她是最寵愛我的,現(xiàn)在也是如此,有什么好吃的,什么好的東西都會特意留著,然后讓我媽帶給我。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她的恩情,怕是一輩子都還不了,你可知道每次去她都會像做賊一樣的偷偷塞錢給我,理由是別人沒有。小時候幾塊幾塊給,大了幾十幾十地給,而且因為就我是獨生的緣故,一樣的紅包,表兄妹是兩人平分,而我是一份。這份寵愛讓我感動而又不安,長輩的厚愛,不敢辭,唯有默默接受,牢記于心,然后以及人之老。記憶最深的還是那個小院,夏日傍晚時,早早地將飯食擺在搬到院中的桌子上,一大家子圍坐一團,其樂無窮,席間雜參著我們幾個孩子童言趣語,還有大人們的家常話,尤為最要的是,記憶中外婆炒的鴨蛋帶著些許小湯很是美味,時至今曰還時常回味著,可惜老媽未曾學到外婆的幾分手藝,所幸老爸燒得一手好菜,而我,不提也罷。
長大些,記憶中的小院,又多了許多好看的盆載,這是老舅的功勞,當然外公也功不可沒,只可惜后院的桔樹被砍了,葡萄棚也拆了,種上了兩棵碩果累累后來也難逃厄運的石榴樹,還有一種酷似苦瓜的紅泥,經(jīng)常沒熟的時候就被我和幾個表兄弟早早的摘下,放到米缸里催熟,然后哥幾個一粒一粒的分食,那紅紅的模樣,吃在嘴里很甜,很甜。再小心地留下種子,珍藏在抽屜里,留待來年。期間還種了些別的東西,玉米什么的不提也罷,我自不會承認是忘了的緣故。
在后院,還有一個小水池,其實也不算是,只是一條長長的排水道,不寬的水道中有著很多泥鰍,還有一些小雜魚,很小很小的那種,值得一提的是水道很淺,也很清,鄰里時常還在里面冼碗,殘留的飯絮自成了泥鰍的伙食,直到那天我們表兄弟放了幾條小黃鱔,在那個秋夏,水里的家伙便成了桌上的美食,當然我自不會說那味道我不曾記得,只因為挑食的我,其實信佛的,只是每次傍晚打著手電筒,忍著蚊子的騷擾,拿著大頭針做成的簡易釣線,鉤上土里挖的蚯蚓,在肥肥的泥鰍一張一合的嘴前,等待最好的時機,至于那繁衍成患的黃鱔,除了斷線彎鉤就沒什么好說了,誰讓它只有那傻力氣呢?
那時的小院,隨我們地長大,跟著地忙碌,一切都留在了記憶中,或許老后可以當作談資,在兒孫的追問中,劃上一個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