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勵志作文錦集5篇
實用的勵志作文錦集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勵志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勵志作文 篇1
北京的高考(論壇)狀元出來了,文理兩個狀元的照片很醒目,在媒體的顯著位置,之后是江西、四川、甘肅等地高考狀元,一個個閃亮登場。在我們這個國度上,每當這個時候,各地的狀元都被炒作一番,猶如英雄譜,人們頌歌著。眾星捧月,這些高考的驕子,不僅贏得了榮譽,各種稱號接踵而來,而且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各種獎勵紛至沓來,其場面熱鬧非凡。然而,那些落榜者卻很少有人關注,不錯,他們是高考的失敗者,但不是生活的失敗者,在我的眼里,他們同樣是英雄。
莫以成敗論英雄,這只是一句冠冕堂皇的話,事實上我們總是以成敗論英雄,要不也不會有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樣流傳千古的名句。正因為如此,如果一個失敗者,能重新站起來,成為生活的強者,做出一番事業,那才叫真正的英雄。
我的朋友是一位高考落榜者,他的失敗讓老師和同學們感到驚愕,誰都認為他能考取一所比較理想的重點大學,可他連二本也沒考上。他告訴我,如果他考取了,父母砸鍋賣鐵也要讓他讀大學,債臺高筑不說,可弟弟和妹妹還能繼續讀書嗎?于是他去了深圳打工,他們一邊打工,一邊自學營銷學,還把工資用來資助弟妹讀書,他的弟妹讀了大學讀碩士,而他通過多年的拼搏,也成了一家集團公司的營銷總經理,年薪百萬。我這位朋友是不是英雄?
我也是個高考落榜者,當年我這個重點中學尖子班的學生卻名落孫山,全班54個人,只有3人沒考上,父親要我補習一年,說補習一年肯定能考取,我放棄了補習。家里八口人吃飯,就父親一個勞力,我決定在家幫父親種責任田。于是我白天種田,晚上讀書寫作。在這段日子里我真正體會到了勝者英雄,敗者狗熊的滋味,什么叫冷嘲熱諷,人間冷暖。在我看來失敗的最大悲哀并不在于他失敗了,而在于他的失敗將反復地成為不相干之人茶余飯后的談資。8年之后,由于創作成績突出,我被縣委破格錄取到宣傳部工作。那段艱難的歲月,卻是我人生的最大財富,它使我從不敢停步,去奮斗,去拼搏。
或許有人說,你也是位成功者,你才認為高考落榜者是英雄,不,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在打工隊伍中的落榜者,在農村種田的落榜者,他們雖然很平凡,但他們卻沒有因為失敗而自暴自棄,而是自強不息,工作是那么艱苦,生活是那么簡樸,但他們仍然陽光地生活著。一位建筑工人是位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落榜者,他這樣對我說,不怕你見笑,我是個高考落榜者,在很多人眼淚是失敗者,但我自己從不這樣認為,那條路畢竟是個獨木橋,擠的人更多,落水者更多,不擠了,做一個平凡的勞動者。
他還說,孩子也要面臨高考,他告訴孩子,擠上那座獨木橋,爹為你高興,在獨木橋上摔了下來,爹同樣為你高興,因為你拼搏了,盡力了,沒有遺憾。這位高考落者怎么不讓人肅然起敬,他不僅是位生活中的英雄,更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其實,像這樣的父親有千千萬萬,因為每年的高考后,都有幾百萬的落榜者要走進這位父親一樣的工作和生活。
高考落榜了,但不是失敗,人生沒有失敗。大路朝陽,必須踏上去,邁開堅實的腳步,勇敢的面對現實,你就是一個英雄。
勵志作文 篇2
我希望沒有戰爭,還我們一個和平。我希望和平共處,不要再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
如果又打起了****,婦女,兒童,老人,他們會怎么呢?要不就是餓死,要不就是被黑乎乎的子彈給打死。還有那些戰士,你以為他們不害怕嗎?不,他們害怕,害怕什么呢?害怕失去妻子和兒子,也怕在戰場上犧牲,永遠也見不到妻兒了。當年的二次****對你們造成的記憶還不夠深刻嗎?婦女,兒童,老人,年輕戰士都死在了戰場上,難道你們還想出現第三次****嗎?難道你們還想第一次****和第二次****重演嗎?當然,我知道,誰也不希望。可是,有一些人和某個國家卻希望出現第三次****,這個國家就是正在跟我們中國爭****島的——日本帝國主義!我相信,不但是我痛恨日本帝國主義,也有許許多多的中國人痛恨日本帝國主義,所以,我們不必對日本帝國主義忍氣吞聲了,不用再受他們帝國主義的欺凌了,因為我們強大了,如果我們國家再忍受,那全世界都會瞧不起我們的!所以,我們要拿起武器,保護祖國的人民和領土,捍衛世界和平,把那些胡作非為的不法分子給消滅掉!
勵志作文 篇3
小時候媽媽經常教訓我:“從小一看,到老一半”。意思是,從一個孩子的行為模式,能夠基本看出這個孩子長大后的人生結局。
等我長大成人,成為北京大學以及后來新東方的老師之后,這句話成為我觀察青年、指導學生的一個重要工具。
比如,八十年代北大校園里許多學生會干部,現在很多人成為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領導干部。從小確立的從政愿望,在二十多年后成為改造社會、推動歷史進步的實際力量。這些立志從政的朋友,如果沒有大學期間就確立的從政理想和積極行動,他們就永遠成為不了政治人物。
再比如:北大學生新聞社、廣播臺的那些活躍分子,大量人才都成為今日中國傳媒領域令人矚目的身影。誰能想到,那些在校園黑板報出版家、油印報紙發行人、學生廣播趙忠樣們,在畢業之后就會一步步以自己在中學、大學校園里萌發的這點興趣和愛好,走出校門,就會成為中國傳媒與文化的精兵強將!
我曾經有一個鄰居,在北大讀書期間就通過為學生印名片、組織家教等手段,努力賺錢。畢業后,直接在中關村做起了生意,不到二十五歲,已經是百萬富翁,不到三十歲,就是千萬富翁。我住在他的樓上,經常嘆息自己少壯不努力。
再單一個例子:被譽為英語“口語教父”的王強,是當年北大藝術團長、話劇社演員、廣播站播音員。話劇演出和播音員的活動,對王強的英語職業有什么關系呢?領教過王強口語魅力的人都知道:王強的語言教學,里面熔鑄了強烈的藝術表演色彩,形成了標志性的王強口語藝術。
中學、大學是人生打基礎的時候。青年人除了埋頭學習之外,無論如何一定要思考自己的前途:將來靠什么謀生?靠什么謀生,就是什么前途。
也許這個時候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并不直接兌現于我們的職業和前途,但趁著年輕,你可以幻想很多很多種可能的前途,你也可以嘗試很多很多具體的實踐活動。正是這些幼稚的、沖動的、不切實際的、有時甚至是狂妄可笑的幻想和嘗試,將播下你人生大樹的種子,為你生命的曠野,預訂一片濃蔭。
勵志作文 篇4
我曾經一度在思索,勵志這個詞的意義:勵志便是使人順應情況,引發自己的熱情,促進事情高昂向上的心靈調治歷程。但是我總以為這不是我所要的答案,這個表明宛如不那么確切,彷佛只是對“勵志”這個詞的字面表明,并不相識它,沒有真正的領會過。
勵志,我們總是在積聚本上積聚一些所謂的勵志名言,積聚在本上了,背過了,卻領會不到此中的寄義。但是我卻在一天偶然中摘炒到了一段關于勵志的美句:“勵志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不管多牛的人都讀不懂,學不精,進而形成一個獨立學科“勵志學”。勵志學,不但僅是要激活一個人的財產欲望,更要激活一個人的生命能量,叫醒一個民族的創造熱情。失去創造力,是一個民族最大的悲痛。而勵志,便是讓我重新抖擻起這種氣力。勵志,并不是讓弱者代替另一個成為強者,而是讓一個弱者能與強者比肩,擁有氣力相稱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勵志,便是叫醒一個人的內涵創造力。惟有從心田深處睜開的氣力,埋頭靈體驗總結出的英華,才是真正得到尊嚴和自大的途徑。”
但是,我度過這段話后,我又以為勵志它是創建在信心之上的,有信心,才可勵志。它可以使人在暗中中不制止探索,在失敗中不放棄搏斗,在波折衷不忘卻尋求。在它眼前,天大的困難微不敷道,無邊的艱險不敷為奇。以為勵志是創建在空想之上的`:一種意識里的尋求,動力的源泉。有空想,才可勵志。
勵志不是我們隨口說來的:“將生命的能量聚焦于一處,你的人生將產生神奇的變革。——謝中沖《生命核能》”“做本身最喜好的,做本身最善于的。——李彥宏《樂成由我》”是要由我們切身材驗的,空頭謊話好說,說出就要去實現。如今的我們都還幼年,我們有芳華,有空想,有信心,那么我們就可以有勵志,積極向上,永不放棄,全部的統統,都是我們的動力。
勵志作文 篇5
“正心誠意,濟世大乘”。
一個青年人正蹲在墻角磨藥,雖然鑄造了半天的鐵器已勞累不堪,但他總不喜歡休息,似乎鑄鐵和磨藥就構成他在家中的全部樂趣。
19世紀20年代,在這個硝煙彌漫的時期,在重慶西南部有個身著粗布麻衣的青年瘍醫每日在鄉村之間奔走忙碌。這是一個千年鑄鐵的家族,世代在此打鐵,從未間斷。跌打損傷、瘡癰腫毒、燒傷燙傷早已司空見慣。自然在實踐中孕育出了他們自己的家族醫生,按后人說是“七十四疔九六癰,跌打損傷玉顏通”。每一代的家族醫生不僅僅局限于外傷科疾病,還研究一些雜病。到這一代,只剩下這位年輕人了。
雖然只有二十多歲,但他早已成為此地聞名的醫生,不僅是家族醫生,各村村民們有什么外科疾病都要求他治療。他一邊鑄鐵一邊總結醫藥經驗,四處輾轉救死扶傷,分毫不取。家中的藥材大多是自己外出采制和親手種植,常言“百草為藥,遍地取材”。
這天,有個人急沖沖的到村口鐵鋪來請這位青年醫生,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陶醫生,快去看看吧,他家出事了,可能是骨頭壞了”。青年醫生急忙拿了一個葫蘆隨那人迎著春風跑去。他正焦急的在大門踱步等待,見青年醫生來后趕緊跑上前嘆口氣說道,“世華,你看看吧,部隊來了視察的隊長,他妻子昨日被滾石擊傷了,大夫開過藥了,但還是一夜未眠……”。青年醫生走進門口便聽屋中呻吟,看得一婦女躺在椅上微動,但別無他音,心中不禁一喜。只聽得一身著軍裝的隊長問到“你就是大夫嗎!去把你師傅找來,切莫耽擱了我妻子的病情”。“我沒有師傅,我就是來給夫人看病的”,隨即走上前去凝神觀察。那軍人伸手推開說道“記住,出了什么閃失你了可擔待不起”。青年醫生沒有理會,上前蹲下身軀說“請夫人挽起褲腳令在下查看傷情”。那女讓旁人照做。青年又言“在下要摸清局部情況,有所冒犯,請夫人擔待”。夫人點頭應允。青年 起身向那女及軍人行禮說道,“夫人不幸遭受滾石擊身,感同身受,天地悲凄,但索性皇天庇佑,賜福于隊長及夫人,尚未傷及筋骨,可見必有后福。如此天氣尚冷,雖然只是氣血凝滯,加上夫人素體氣血虧虛,或許調養數日可愈”。軍人說道“那有什么好辦法?”青年答曰,“一劑可緩,入夜能安;二劑可動,不覺有痛;三劑可行,攙扶能走;四劑可復,稍不如前;五劑無恙”。軍人笑著說,“那就去抓藥吧,盡快服藥”。“請每次先服散劑”,隨即解下葫蘆將散劑倒入桌上空茶杯中,又用紙分別倒出包好,“請夫人以黃酒調下”,后開其方,囑其內服外敷。服藥之后,果真如此。五日后又請來青年醫生,幾日前呻吟的婦人和軍人正坐在堂上朝他微笑著,“年輕有為啊!我欲將你帶身同行,歸軍中定有用武之地,不知意下如何?”“多謝隊長!吾早有此意。但此時家中只我一醫,父母高堂在上,故而久久不敢離去,待日后了卻牽掛,愿隨君意。”……
青年醫生依舊在本地行醫,分毫不取。1932年受人舉薦開始來往于上海部隊及災民之間,曾收多名弟子,可惜行軍之時戰死沙場。1937年回鄉,秉承“正心誠意,濟世大乘”的宗旨繼續行醫。為采藥材、為救病人不顧硝煙,櫛風沐雨,后死于行醫途中。
這青年醫生,正是我曾祖父,姓陶,名世華,字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