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考作文
天津高考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天津高考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津高考作文1
沒有了生機,沒有了活力,整個王國像一個患上了癌癥的病人,像一潭死水。
自從芯片大王將魔爪伸向地球之后,在地球播滿了黑色的種子,當初的霓虹燈舞,當初的車水馬龍,如今都不復存在。阿龍坐在死一般寂靜的大路旁,看著眼前的這一切,傷心地回憶著過去的美好時光。
他擦干眼淚,堅定的目光像一團火,決定要奔射到那在不遠處的芯片王宮,他拿起寶劍,向王宮方向走去。
“報——大王,有人闖入王宮了!”幾個腦袋似芯片狀的衛士慌忙地沖進大殿。
“飯桶,連個人類都不能對付,要你們有什么用?”說著,芯片國王發出一條電鞭,那幾個衛士立即就化為了灰燼,瞬間消失在空氣中。
“該死的人類,如此卑微的東西,還敢跟我對抗?”話沒說完,便有人闖進來。
來人大口地喘著粗氣,鎧甲已被鋒利的刺刀戳得千瘡百孔,臉上掛著疲憊,但那雙深邃的眸子像一盞不破的明燈。
“該死的人類,肉體凡胎的東西,你能把我怎么樣?”芯片大王用陰險的目光射向了阿龍,顯出不可一視的傲慢。阿龍一抬眼,眼睛直直地盯著芯片大王,眼睛中泛著淚光,嘴欲張欲翕,原本挺直的身軀也開始搖晃。
“父親,我是阿龍呀!你不認識我了嗎?”
芯片大王呆呆地立著。自從他被虜到芯片王國,在他的記憶里,再也沒有人類的概念,再也沒有“阿龍”這個兒子。
“父親,你忘了嗎?曾經是我們統治著芯片,現在卻是芯片統治了人類。現在的每一個人像一具具的行尸走肉,他們已經沒有了思想,他們的目光呆滯,思想僵死,你為什么要助紂為虐,將這莫大的災難強降給人類呀?啊,不幸的人類啊!”
芯片大王依然呆立著,似乎在想著什么。
“父親,還記得你為了削的木頭嗎?還記得媽媽為你織的那件紅色的毛衣嗎?我們一家人快樂生活的時光是多少美好呀!如今,芯片帶給了我們什么?不要被機械地灌入芯片上的幾句古詩給蠱惑了,那里文字里沒有思想,沒有感情,一切都是麻木的,帶給我們的只有死寂!父親!父親!你放棄芯片,放棄現在的王位,跟我回到人類去吧!”
“阿龍!阿龍!”迷糊的雙眼,似乎看見了父親那熟悉的面龐上泛起了久違的親切,阿龍迅速睜大眼睛,想上去擁抱父親。
“兒子,兒子,什么芯片?什么大王?”
原來是一場夢。可阿龍好久沒有回過神來。
天津高考作文2
我覺得,90后與80后、70后沒什么兩樣,都要經過從小大到大、從青澀到成熟的成長過程。這一過程當中的每一段都是難得的記憶,也是一路美麗的風景。
人生的旅程很長,只能靠腳下的鞋子一步步地走,不能跳過哪里而直接到達下一站。作為90后的“老大”,在將要開始人生的另一站的時候,總愛留戀,留戀少年時的美好時光;有時也愛向往,向往成年后的獨立自由。或許,我們應該時而環顧四周,看看從幼稚到成熟的過程當中到底是怎樣的風景。
課堂上的90后,吸氧式地接受素質培養而完善自我;生活中的90后,用“舶來”與時尚裝點自己的高傲。這聽上去或許令人難過,但卻是少年真實的想法,叛逆而怪異。我們也時常吟上一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來抒發內心的郁悶與不滿,或者把一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劃在桌上來激勵自己要始終抱有積極和熱情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90后的我們總以為有這么一片天地,能讓我們沉迷其中而樂不思蜀,也執著地認為那種快樂在其他年齡的人永遠無法領會。
生活的碎片裝點著沿途的風景,90后的我們快樂于當下的學習,從第一次走進陶淵明起,從第一次掌握簡單的微積分開始,我們常常為又掌握了一點曾經自以為神秘的東西感到驕傲。我們面對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的人,偶爾會心生惡魔而暗地詛咒,但也終究明白是他們才能使我們在今天變強,因為90后不是油鹽不浸的石頭。我們時常懶惰,會找出各種借口當家里的“皇帝”,但也不愿依偎在父母的臂灣下沒有盡頭,因為90后不想被人視為長不大的一代。我們有夢想,我們也愛沖動,我們總想跑,卻常常在平坦的道路上跌倒。我們總覺得,前面的路很寬,樹很高,花很艷,風景很美麗;但更經常的是,我們忽略了前方的一草一木實際上都是曾經在成長過程當中種下的種子,在另一個地方發了芽。
高考過后,我們這些90后的老大就要邁出那段沒有被定義的日子,而可能漸漸被社會格式化,那時會偶然發現這段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你正值成長的年齡,請停下腳步,時而看看路旁的花草。因為在人生的路上,成長的季節,風景這邊獨好。
天津高考作文3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時代特征。在歷史性意義上,中國文化既包括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包括中國文化傳統發生劇烈演變的近代文化與現代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體部分,也是我們從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的歷史遺產。它不僅記錄了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發生、演化的'歷史,而且作為世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風俗習慣,滲透在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中,制約著今日之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國傳統文化并不簡單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簡單相加,而是中華民族各種思想文化的總和,包括了各種觀念形態和物質形態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我首推詩詞歌賦,因為在我心中,它們是最特別的存在,也較具代表意義。我自小便極喜愛唐詩,及長,又覺得詞的韻味更深遠些,后來涉獵多了,便愈發覺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又不免感慨那些古人的才情,確是現代人無可比擬的。有時候看多了那些詩詞,便覺得從骨子里透出一股清靈的感覺,所有的一切皆可拋至腦后,寧愿“采菊東籬下”,拋卻擾人的塵囂。有人說我太情緒化,我不否認,有時我看了一闕詞,忽而體會詞人的感受便不免難受起來,極易被那一闕闕詞控制感情,然后心便隱隱痛了起來。
我知道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之深之大,自漢唐以來,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釋道思想以及文字、繪畫、建筑、雕刻等等,傳入了日本。此后并對韓國、對東南亞、南亞一些國家如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和地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鄭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這種影響。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特別是其中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和思考,焦點是它們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問題。
我們作中國青年一代,應該很好地繼承和發展祖國傳統文化,努力推動文化前進。先前:傳統文化引導了人類文明的進程,體現了這個民族的文化,她始終是人類社會文明的一部分。現今:我們要承擔起光大,把優秀中華文化應奉獻給人類社會,而不是一味地去享用別人創造的現代文明成果。未來:民族要發展,民族文化必須要發展。站在今天,師承文化傳統,創造民族文化的現代形態,并傳承給民族的將來,這是今天我們的使命,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