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過新年的日記
關于過新年的日記
一天就要結束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日記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日記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過新年的日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過新年的日記1
新年到了,高樓大廈都披著節日的盛裝,大街小巷里,歡樂的人們,像涌動的河水一樣。花草樹木都喜氣洋洋,你看,連平日辛勤勞動的螞蟻,和其他動物們都在準備著過新年。
當我沉浸在新年的喜悅里時,震耳欲聾的聲音響了起來:清脆的掛鞭聲連成片,沉悶的巨響炸開二踢腳的威猛,或粗或細,交相應和,時時震啞春節聯歡晚會的笑聲。千萬朵色彩繽紛的焰火不甘落后,瞬間華麗綻放,九天玉女舞落漫天仙梅,朵朵精致,瓣瓣絢爛。我的心中頓時想起了一首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我不禁贊嘆道:“呀!真漂亮!好似孔雀開屏,又如天女散花,又像一把把五彩繽紛的花傘,真是美麗極了!”
其他國家的過新年的習俗與中國大不相同,讓我來介紹一下吧。印度: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4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一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相抱大哭。這真可謂天下奇事,但他們的人生哲理,使人聽起來也頗有感觸。他們認為,元旦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感嘆。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于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新加坡:農歷除夕時,孩子們有守歲的習慣,直到午夜待家長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活動結束后方能就寢。過年時,城市里有社團組成的舞龍、舞獅隊沿街表演,男女老少的臉上都洋溢著一種節日的氣氛。
在熱鬧的爆竹聲中,送走了難忘的舊歲;多少溫暖的春風,給滿面笑容的人們送來了新年。我們又長了一歲,家家戶戶敞開了門窗,讓大年初一明亮的陽光照進屋里。我又大了一歲,我應該更加懂事,媽媽和爸爸在我身上下了那么多功夫,我要好好讀書,長大后為祖國爭光,為祖國出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不會辜負父母和老師對我的一片苦心。
關于過新年的日記2
吃飯了,我把爺爺奶奶扶進了飯廳,啊,今天的菜可真豐盛呀!有香噴噴的紅燒肉、鮮美的雞湯、可口的水煮魚、綠油油的波菜……我的手不聽使喚的夾了一塊紅燒肉放進嘴里,津津有味的嚼起來。爺爺舉杯說:“祝你學習進步!”我也舉杯說:“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晚上,我們一家圍著電視觀看春節聯歡晚會,有小品、相聲、精彩的魔術和唱歌跳舞,奶奶看的高興的笑了,爺爺看的拍手叫好,我也開心的手舞足蹈,媽媽也興趣濃濃地看著。
當夜晚十二點左右時, 外頭一片的“噼哩啪啦”的鞭炮聲,吵醒了熟睡的我,我連忙穿好新衣服。一看外面禮花漫天飛舞,原來對面的伯伯把家里買來的煙花拿了出來分給鄰居的小孩,左邊的那個孩子拿著沖天炮,對著天“嗖嗖”的射了出來,一個個在天空開了花;我最喜歡那個臉大的心形禮花,它的'引線在愛心的頂角,伯伯將引線點燃,霎時間,愛心的頂角上噴出一股綠色的焰火,焰火上是一大簇像孔雀尾毛的金色星火,一會兒那焰火從綠色變成了金色,上面的尾毛又變成了金色的竹子,只聽見“噼里啪啦”的響聲吵得我趕緊把耳朵捂住,生怕這鞭炮聲把我的耳朵震聾嘍!當然還有最常見的禮花,當搬出來時,我仔細的數了數上面有三十六發,豎著有六發,橫著有六發,爺爺說這是六六大順。開始放了,瞧,多美啊,每每射出一發就像仙女撒下的花瓣,就像在天空中綻放出一朵美麗的花朵,有的像金黃的雛菊,有的像絢麗的玫瑰,還有的像一朵朵虞美人。有好多禮花和鞭炮的名字我都不知道,只是看著非常美!爺爺拿來了送給我的新年禮物,我打開一看,是一條漂亮的銀色圍巾,爺爺說:“冬天很冷,戴好圍巾別著涼了。”啊!爺爺把他對我的關愛通過這條銀色圍巾送來了,把對我的關心送來了。我心里默默的想著,等我長大了,我也一定會關心、照顧你們的。
這個春節家里充滿了年味兒與歡樂的氣氛!
關于過新年的日記3
耶!過年了!
一連下了好幾天的大雪,破壞了人們過新年的好心情。可是,今兒個總算老天有眼,正月初一趕上了一個大晴天。那跳躍著的陽光調皮地鉆進人們的新衣里,發絲里,小朋友裝放糖果的口袋里,軟融融,暖洋洋的。那舒服勁兒,嗯……,別提了!
聽啊,那滿載著新年喜氣的噼里啪啦的爆竹聲,從昨兒晚上十二點一連串的響到這會兒,仿佛預示著人們在這特殊的20__會好事連連,蒸蒸日上,欣欣向榮。
弟弟期末考試考了一個一百分,叔叔買了好多爆竹給他作為獎賞。弟弟放爆竹可是能手,什么花樣他那小腦袋都能在眼睛骨碌一轉間想出來。即使瘋玩一天下來,臉上像個小丑似的,新衣裳也被燙了零星的小洞洞,他也無所謂,照樣進行著他的“非常計劃”。奶奶對此也總是“無可奈何”的笑笑。
瞧!我家門口坐滿了人,親戚們圍在一起天南海北地聊著,人人臉上都笑開了花,他們工作的疲倦和生活的壓力,仿佛都被大紅的喜氣沖走了吧!笑聲,說話聲,還有那小小的嗑瓜子,嚼蠶豆的聲音交融在一起,不顯嘈雜,卻更顯和諧,也許只有在無憂無慮的春節才有這般的感受吧!
今天晚上是我最享受的一個晚上。按咱們村的習俗,大年初一晚上是要吃團圓飯的。天漸黑,家里人便忙活起來,我也來幫忙,吉利熱鬧的氣氛和那碗碰撞發出的叮叮咚咚的聲音讓我覺得很幸福。一切準備就緒,大家也都上了桌,按照慣例,每個人都要說一句吉祥話來慶祝新年,叔叔嬸嬸、爸爸媽媽都挺“討厭”的,把我所能想到的詞都說了。唉,苦惱!突然腦中亮了一盞神燈,我笑了笑,舉起茶杯(以茶代酒):“祝大家吉祥平安天天樂,運轉乾坤步步高。”大家都羨慕地看著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那是對我的稱贊,我心里比櫻桃更甜!
關于過新年的日記4
除夕夜的晚上,肖明一家為在桌子旁,有說有笑的吃著年夜飯。可這是“叮咚”一聲清脆的聲音打破了這歡樂的分為,肖明心里打了一個問號,心中疑惑不解,想:會是誰呢?他邊想邊開了門。哦!原來是他的遠方親戚來上海游玩了,他馬上把他們請進屋里一起吃年夜飯。
過了一天,大家都早早的起來去拜年。大街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走一步都難了,肖明一家緩慢的前進著,終于擠進了地鐵站。這是要做什么呢?原來是要去城隍廟游玩,他們僅僅擠在一起,生怕被人群“沖”走了。擠了一個上午,他們終于擠進了小吃店。它們餓虎撲食般走上了二樓,點了一桌子山珍海味,然后狼吞虎咽了起來。沒一會兒,桌上的食品都被他們一家子“洗劫一空”了。
晚上,大街小巷都燈火通明,店門前掛了許多冒著紅光的柿子一樣的大燈籠給大家猜燈謎。肖明迫不及待地拿下了一個大燈籠,上面清楚地寫著:“頭上一個大洞,腿上一排牙齒,進家門出家門都要用它。”肖明靈機一動,跑到了店老板那兒說出了謎底——鑰匙。老板說:“恭喜你小朋友,你答對了,你的獎品是一板德芙巧克力。”肖明聽了喜出望外,興奮得一蹦三尺高,拿出巧克力就咬了一大口。肖明的親戚家人們也都得到了獎勵,他家都快成為“物資庫”了。
又幾天過去了,讓門吃湯圓,包餃子,每一天都過得十分充實而又高興,五彩繽紛的煙花在夜空中閃爍著。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他的遠方親戚很快就要“各奔東西”了,這是一個快樂的新年,小鳥嘰嘰喳喳的在枝頭上興奮地歡唱,人們都載歌載舞,萬物也即將從長眠之中復蘇了。
關于過新年的日記5
“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里,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當我們聽到這耳熟能詳的歌曲,就可以知道——新年到了!
新年到,爸爸媽媽帶領全家來個“垃圾清理大作戰”,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在一番激戰后,終于給家穿上了一件華麗的新衣,滿頭大汗的大家,這才松了一口氣,終于可以輕輕松松、快快樂樂的過個好年。
除夕夜在慌亂、匆忙間來臨了,美食上桌了。看著桌上豐盛的美食,不禁令我垂涎三尺,彷彿讓我置身于人間仙境般,言語無法形容的美味,融化在口中的感覺,真棒!那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幸福啊!
緊接著,重頭戲豋場,發紅包啰!“一百、兩百、三百、四百……”,我越數越起勁,因為我一夕致富,成為富翁了!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今年有個好彩頭,怎能不大吉大利、大發利市呢?
第二天,我們去拜訪兩位來自四川的明星!動物園內人山人海、水洩不通,真的是過新年,氣象萬千啊!到了熊貓館,可是連看一眼熊貓都難啰!但我藉著身“高”的優勢,發揮我籃球場上訓練有素的矮將本領,一路鉆到它們的面前。終于,我見到了心中的大明星。但隨著隊伍的行進,我被“不費吹灰之力”的推走了。短暫的三分鐘,只讓我看見了背影的熊貓,怎么過癮呢?,于是我跑上觀景臺,在小小的人群縫隙中,尋找熊貓的身影。此時,我可真的滿足了,因為它們正相親相愛,抱著一起玩耍呢!
乘著游園車,又來到了企鵝館,肥嘟嘟的企鵝在岸上緩緩行進,在水里,卻像在空中翱翔的飛鳥,海底的蛟龍般,自由自在的游泳,速度快得像一枚潛鑒飛彈,真令我嘆為觀止、嘖嘖稱奇啊!再來到爬蟲館,匯集著多樣化的爬蟲類,看著巨大的陸龜,讓我好想騎著它到處跑。不過,這樣的作為是觸犯動物保護法的,所以只能發揮我的想像力……
新年,就在吃喝玩樂、輕松自在中度過。過完年,自己長了一歲,收獲也不少,動物園之旅,更是滿載而歸。新年有這么多有趣的事,但為什么是如此短暫?
關于過新年的日記6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關于過新年的日記7
過新年了!這是每個小朋友最開心的事,我在家鄉千島湖迎來了這個喜慶的日子。
過年,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們那里也很有獨特的風俗,比如說:殺年豬,就是其中之一。
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到處都充滿了節日的歡樂,再把養了一年的大肥豬殺了,來慶賀佳節,這天上午,小舅家燒了許多開水,準備殺豬,真有磨刀霍霍殺向豬羊的架式,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后,由屠夫領頭,手里提著鉤豬耳朵的鉤子,帶三四個大人一起走向豬圈,不一會兒,就聽到從豬圈里傳來一聲嘶裂的慘叫聲,只見屠夫用鉤子鉤住了豬的耳朵,另一位叔叔用國揪住了豬的尾巴,幾個人在一旁合力將肥豬趕出了豬圈。這頭豬大概知道自己的死期將臨,正在作垂死掙扎,四條碩大的豬腳用力朝前抵住,不肯再上前半步,幾個大人終于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大肥豬抬上了大板凳,這時輪到屠夫大顯身手了,鮮紅的豬血便嘩嘩地流向早已準備好的大盆內。盡管在流著血,可是這頭豬還是不甘心這樣輕易丟掉生命,它使出最后的力氣,拼命蹬腿,眼睛在惡狠狠地仇視著屠夫,直到血流干了,腿也不動了,眼睛始終沒有合上,在這樣的情景中,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死不瞑目”的含義。
接下來就是將豬在滾燙的開水中浸泡,再進行褪毛、刮凈、剖肚、清洗內臟等工序,直至最后大家最關心的事——稱年豬肉。看熱鬧的村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在猜測著這頭殺白后的大肥豬到底有多少重?有的說一百五十斤肯定不止,有的說一百八十斤肯定超過,還是屠夫叔叔見多識廣,他說:這頭豬少說也有二百五、六十斤,大家的意見各不相同,等全部清理好之后,大家合力把豬抬上秤一稱,竟有二百七十六斤,實在出乎意料。
我在一旁看著這殺豬的場面,心想,大概現在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豬也有了充足的飲料,所以養得又肥又重。
夜幕降臨,“啪”、“啪、啪、啪”伴隨著喜慶的鞭炮聲,一朵朵美麗的焰花升起在空中,人們在歡聲笑語中迎來了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