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虹特教】第二十三期 | 教學論文
特殊教育教師在特殊教育事業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特殊教育教師隊伍是保證特殊教育質量,提高特殊教育工作實效的關鍵?!叭绾缣亟獭睂诘拈_辦,是從推進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育康復質量的角度,為教師的教科研工作搭建研討、學習、分享的平臺,倡導教師以嚴謹、科學的工作態度,常態化的研究、實踐和反思性學習,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更好地為特殊少年兒童提供優質、適宜的服務,辦好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
01
作者簡介
魏瑋,中共黨員,畢業于寶雞文理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教齡19年,熱愛特殊教育事業,常年從事聽障語文教學工作。先后獲得“寶雞市青年突擊手”“寶雞市優秀青年崗位能手”“寶雞市教學能手”“陜西省教學能手”“陜西省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曾主持、參與省市級課題3項,參與省級精品課1項,多篇論文在國家、省、市級刊物發表。
02
教學論文
高年級聾生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與思考
——以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為例
【摘要】文章通過如何聯系聾生實際用正面析理的方法,喚醒道德意識;直觀再現發揮視覺優勢尋找情感共鳴,進而培養親社會行為;立足教材堅持語言積累,注重潛移默化;通過創設情境調動情感體驗,豐富語言實踐等四個方面落實聾校育人理念。
【關鍵詞】聾生語文教學 德育
聾生因為聽力損傷造成社會認知能力發展緩慢,容易產生自卑、多疑、懶惰心理。正處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八年級聾生不像普校學生全身心投入緊張的學習中,表現尤為明顯的困擾有:不知如何與異性交往、不善與他人合作、常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具體的奮斗目標。語文作為傳情達意工具的同時還兼具豐富的人文內涵。教師應深入、全面的研究教材,挖掘適宜聾生的德育價值。《聾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6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使聾生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人格。語文教學又是聾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在聽障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恰當的進行德育滲透尤為重要。幫助聾生養成健全、健康的思想道德體系,規范社會行為,為融入社會奠定基礎。
一、聯系聾生實際正面析理 喚醒道德意識
對聾生而言,好的教育當是以正面教育為主,采用正面析理的方法可以規避不必要的誤解。可選用教材中的經典智慧言論開導孩子,規范舉止。正面告知聾生怎樣是正確的,怎樣是錯誤的,讓他們明明白白的學習和接受。再將聾生在生活中見過的、做過的、想過的與文本結合起來,引導聾生將生活中的情感體驗參與到文本的學習中來。聾生本身缺乏正確的理解,如果反面教育多了,容易誤把反面教材當正面,沒有正確的示范和引領,聾生反而愈發迷茫。
由于聽力缺陷,多數聾生一直在父母、祖輩過度的保護和關愛中成長。到高年級時常表現出生活要求高,攀比、追求高消費,自卑,缺乏勞動習慣等情況。可在教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時,借圣賢從卑微貧困到名垂青史的典型事例,引導聾生正視自身殘疾,明白風雨過后方見美麗彩虹。領悟人要經過艱難磨礪才能有所成就。
大多數聾生都有曾被家長帶著四處求醫問藥的經歷,所以在學習《背影》一課時,適時引導學生回憶成長中父母對自己的付出與關愛,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在此基礎上開展對文本的感知、體驗、表達等活動,實現聾生與文本之間情感的碰撞、交融,引發共鳴??墒掳牍Ρ兜膯拘衙@生對親情的感受,體會長輩的不易,激發感恩之心,幫助樹立道德意識。
二、尋找情感共鳴直觀再現 培養親社會行為
聽力障礙使聾生對事物的認識不完整、不準確,聾生會從視覺、觸覺、振動覺、嗅覺、味覺等健全感覺,發揮補償聽覺缺陷的作用。其中,視覺起的作用最大。聾生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主要依靠眼睛的觀察,以目代耳,觀察事物比較敏銳細致。可在教學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時發揮聾生視覺優勢,通過圖片、視頻、紀錄片等資源,讓學生直觀感受,產生情感共鳴。通過語文課堂引導聾生關注時事,關注社會生活,對聾生融入社會意義重大。例如教學《一著驚海天》時,通過播放殲-15艦載戰斗機著艦視頻短片導入新課,讓學生欣賞驚心動魄的著艦一幕,感受激動人心的現場氣氛,透過艦載機成功著艦的過程感知祖國的偉大,培養民族自豪感。
聾生在青春期由于溝通不暢,更易出現叛逆心理、問題行為。利用教材引導其體驗在某些情境下他人的心理感受,進行移情訓練,激發同理心,進而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情況時能做出恰當的反應。幫助高年級聾生尋找到良好的情感依托,體驗與人交往的分寸感,獲得更多交流的機會,幫助聾生打開心扉,接受外界事物。維持和諧友善的人際關系,幫助聾生融入團體,進而產生親社會行為。
三、堅持語言積累立足教材 注重潛移默化
聾生的語言形成與生活經驗不同步,他們每天接觸的生活現象并不少,但表達各種生活現象的語言并沒有同時習得,造成他們見到的不少,會說的不多。直觀刺激的第一信號與表達直觀刺激物的第二信號之間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八年級聾生對給課文分意義段和概括中心思想仍顯得比較困難,因為這需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有的即使分出了意義段,卻不能充分表達理由,因為他們掌握的語言還不足以指導和概括自己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語言積累需要大量的閱讀、背誦為基礎,所以,抓住課堂教學培養聾生良好的閱讀興趣、習慣和能力尤為重要。
每節課必須保證充足的朗讀時間,一遍一遍地讀書,讀熟以后再練習背誦。每篇白話文均選擇優美、易理解的句段進行背誦練習,把課文的規范語言儲存到聾生的語言倉庫里,能夠爛熟于心、脫口而出。語言材料積累越豐富,語言表達、理解才會越具體、越準確。從反復出現的語句中體會句子的表達形式和連詞成句的規律,體會句與句之間的聯系,培養語感。讓閱讀理解與積累沉淀“兩條腿”走路。注意由少及多,由簡入繁,循序漸進,防止聾生產生畏難情緒。
四、豐富語言實踐創設情境 落實育人理念
聾語文課堂要實現“從教課文到學語文”的轉變,語文課不是教課文內容,課文只是例子,語文課應該是用課文教學生學語文。注意選擇教材中的正面榜樣,以培養優良品質、積極進取精神、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情感。合理分配課堂時間,多講多寫,在閱讀實踐中學習閱讀,在寫作實踐中學習寫作,在講故事過程當中學習講故事。要把事件正確、通順地講出來,必須經過反復練習。所以課堂教學的重心應該放在學生讀、說、寫實踐上,在實踐當中去體會、去感悟,領悟那些讀寫的方法和策略。
利用課文內容創設情境讓孩子進行說和寫的表達實踐。例如在學習《藤野先生》時,可帶領學生走進這樣的情境:夜深人靜,面對掛在東墻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與恩師已闊別二十年了,魯迅一定有許多話想對先生說。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交流想和藤野先生說的話,在充分的交流練說和自我修正后,鼓勵聾生寫一段話。能更深入的體會作者的深情和藤野先生身上的可貴品質,促進聾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
聾生高年級語言實踐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并注意有層次性和針對性。例如八年級聾生正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獨立性與依賴性相交錯的充滿矛盾的時期,他們的行為富有模仿性??膳e辦名人故事讀書分享、編排課本劇、演啞劇、辯論會等活動,這些活動形式生動活潑,很受學生歡迎。通過這些活動持續德育滲透,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寓德育于語文課外活動中。課外寫作活動還有編寫板報、墻報等。這些寫作活動也是進行語文德育的重要陣地,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獨立工作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
總之,聽障語文教學要承擔起自身的德育功能,這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不可一概而論,當結合聾生實際,調動其他學科,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形成教育合力,為聾生融入社會以及終身學習與發展奠定思想道德之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聾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2017
[3]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
[4]張文京 特殊兒童個別化教學設計與實施 重慶出版社 2008
圖文 | 魏 瑋
編輯 | 李雪亮
初審 | 姜少華
復審 | 蔣志瑛
終審 | 劉寶春
往期回顧
愛潤無聲 心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