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劉邦顯靈
不知道什么朝代,在江蘇徐州,有一位王書生,沒人知道他的名字了。王書生喜歡看三史(《史記》、《漢書》和東漢的《東觀漢記》,后來,《后漢書》出現,就取代了《東觀漢記》,稱為三史),反復看了好幾遍,對三本書內容很熟悉。
王書生喜歡看史書,而且博覽群書,這一點很好。但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喜歡吹牛,夸耀,總覺得自己最懂,什么都覺得很容易。他對古人古事,其實并不完全了解,許多都是自己的推測,臆斷,其實是錯的。
更要命的是,史書上那些厲害的人物,他都看不起,從商湯到周文王,從姜子牙到商鞅,從秦始皇嬴政到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光武帝劉秀,沒有一個能入得了他的法眼,他經常批評人家,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好像只有他才最厲害。
有時候,一些很有學問的人,指出來王書生的錯誤,王書生也不改正,反而會羞辱別人,從而表現自己。時間久了,就沒人來糾正他了,王書生也就越錯越離譜。不過,他自己不知道,只是覺得自己厲害。
有一年,王書生去沛縣玩,沛縣是漢高祖劉邦的老家,有高祖廟。
王書生喝醉了酒,趁著酒興,到了漢高祖廟里,王書生暈暈乎乎睡著了,歪倒在劉邦塑像的腳下。
睡了一會兒,王書生醒了,他歪著頭,看著劉邦的塑像,猛然想起了什么,趁著酒勁,斥責說:“劉邦啊劉邦,你手提三尺劍,滅了暴秦強楚(楚是西楚霸王),看起來很厲害啊!可是,你再厲害,你也不能免了你老母被人叫‘烏老’啊。就你這樣,還好意思唱什么‘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你老母都被人這么說了,你還怎么威加四海?真是可笑,可笑!”
王書生斥責了劉邦好大一會兒,然后,還用手指著劉邦罵了一陣子,才帶著酒意,踉踉蹌蹌地回家去了。
晚上,王書生睡覺了,很快就做了一個夢。
夢中,王書生看到十幾個將士騎著馬,都穿著鎧甲,佩劍,一個個氣勢洶洶。看到王書生后,兩個將士下了馬,一把抓起來王書生,按在一匹馬上,然后就掉頭回去。
王書生在馬背上顛簸,差點把隔夜飯吐出來。好不容易到了,他被摔在地上,原來正是白天他來過的漢高祖廟,不過他在廟的庭院里。
只見漢高祖坐在臺階上,按劍而坐,對王書生怒目而視,大罵道:“狂書生,你連史籍都沒過幾頁,怎么敢輕易褻瀆神靈?你說我母被人稱作是‘烏老’,這話出自哪個典籍?速速說來,若是說不出來,你罪責難逃,小命難保!”
王書生一看漢高祖顯靈了,嚇得磕頭,說:“陛下恕罪,臣(我也不知道他為什么自稱臣,按理說他只是平民,應該自稱草民)看過司馬遷的《史記》,在《史記》中有大王的《本紀》,司馬遷和班固都說過,陛下的母親是劉媼。但是后人的注中說‘烏老反’,又解釋說是‘老母之稱也’。所以,我才說陛下的老母被稱為烏老,這是我在《史記》注解中看到的,典籍上也明確寫了,我的并不是我編造的,希望陛下明察。”
(注意,王書生這句話是《史記·高祖本紀》中的話,其內容為: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
后來,南北朝時期的裴骃(音同因),在注解《史記》時,引用三國時期魏過的孟康的注,對媼的讀音做了解釋,說是:媼,母別名也,音烏老反。
這里說的“音烏老反”,是古人認字音的方式,烏老反是“烏老反切”的簡稱,就是烏的聲母加上老的韻母及聲調,讀音為wǎo(古音和今天不一樣)。王書生沒有理解對,以為別人對劉媼稱呼為烏老,鬧了笑話。)
不料,劉邦聽到后大怒,說:“朕的皇宮,和泗水亭(劉邦做過泗水亭亭長,后來為了紀念他,就在泗水亭立碑)的石碑上,都明明白白記著我母親的名字。你怎么用異族的姓‘媼氏’,來妄稱我母親叫烏老呢?你自己讀錯了書,理解錯了意思,不反思自己,反而仗著酒興,到我的廟里吵鬧,羞辱于朕?來呀,治他一個以下犯上的罪名,把他……”
劉邦還沒說完呢,西南有人清理道路,說是太公(劉邦父親)來了。
劉太公剛到庭院里,看到了王書生,不由得問劉邦:“這是什么人?為何被你如此欺辱?”
劉邦雖然貴為天子,但看到他老子來了,也不能托大,他趕緊從臺階上下來,對父親說:“這是傲慢狂妄、欺辱君上的書生,罪該問斬。”
王書生本來很害怕,他怕自己真被劉邦斬了,一看劉太公來了,頓時心中生出希望,大聲說:“陛下,你說我傲慢狂妄,欺辱君上,罪該問斬。可是,我并不是有心的啊,就算我有心,你也不能殺我啊!”
“你罪名成立,朕為何不能殺你?”
“因為我看過許多史籍,發現真的有辱罵其君的狂人,也沒有被貶或者被殺。我只是喝醉了酒,不小心在你的廟里,批評了你幾句,你怎么能殺我呢?難道,這比在大街上,或者朝廷里說忤逆的話,罪名還重嗎?”
“史籍里有辱罵君上,沒有被處死的人嗎?你舉個例子來說說,找不到例子,朕一定會殺了你!”
“陛下如果不信,那我就拿陛下為例。大王剛即位做皇帝的時候,曾大會群臣,在前殿與諸位大臣喝酒,為太上皇獻壽,有沒有這回事?”
“確實有這回事。”劉邦說。
“為太上皇獻壽之后,陛下曾經對太上皇說,‘父親,你經常罵我是無賴,不做事,沒有家業,不如二哥有本事。現在,兒子的產業,是不是比二哥多呢?’陛下,你說過這話吧?”
“是,朕確實說過這番話。”
“那時候,殿上的大臣們都歡呼萬歲,大笑為樂,有這件事嗎?”
“確實有這回事。你到底想說什么?讓你舉例子,你舉的例子呢?”劉邦有些不耐煩了。
“當初太上皇是希望你能好好做事,娶妻生子,掙下一份家業,是為陛下好。可是,陛下做了皇帝后,卻用家業大來讓太上皇難堪,還與大臣一起笑,這難道不是忤逆太上皇嗎?如此尷尬的時候,大臣還歡呼為樂,難道不是傲慢陛下你嗎?”
劉太公一聽,趕緊對劉邦說:“這個人說得有道理,把他趕走就行了,不然的話,你就得被他給嘲諷了。”
漢高祖一聽,很不服氣,說:“那時節,朕可不是傲慢太上皇,只是一時得意而已。不過,對這種半吊子書生,我也不會殺了他。殺了他,只會玷污我的寶劍。你們來,打他三十巴掌,然后把他送走!”
王書生撿回了一條命,心中舒了一口氣。
這時候,果然來了兩個將士,一個人按住王書生,一個人就開始打他耳光。才打一下,王書生就嚇得醒了。
醒來一看,王書生發現自己在床上,天剛剛亮,他對著鏡子,看了看被打的右臉,發現上面還有四個手指頭印,過了好幾天才滅。
后來,王書生誠心請教別人,“烏老”為何意,別人說了后,他才知道自己錯得離譜。從那以后,他讀書再也不敢夸自己了,相反,他總是虛懷若谷,虛心請教,慢慢進步多了,還獲得了別人的認可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