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神話故事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
女媧補天蒼穹罅漏萬民災,忍教慈親不自哀。彩石補將天一角,九州從此笑聲來。夸父逐日傲氣由來不服天,踏云追日試爭先。此身何懼成灰燼,化作青山到永年。精衛填海發鳩有鳥喚其名,銜盡西山欲海平。休道精靈微薄力,總緣水滴石穿成。 1、 神話的產生和神話的本質特征。在原始時代,由于生產力水平很低,人們的知識水平也有限,在他們同自然作斗爭的過程中,不可能科學地了解自然規律和生產中的矛盾與變化,如宇宙的起源、日月的運行、火山的爆發、洪水猛獸的危害、暴風驟雨的襲擊等,都讓人們感到驚奇、恐懼與神秘,因而把自然界各種變化的動力都歸于神的意志和權力,認為這些變化莫測的現象都被一個至高無上的神指揮著、控制著。在他們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們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隨后,他們又依據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出現的英雄人物,通過新奇奔放的幻想而創造出許多神的故事,在人們的口頭廣為流傳。這就是神話的起源。2、 中國古代神話的分類及代表作品。對神話大體上可以按以下四種方式進行分類:(1)按歷史形態:可以把神話分為原始社會神話(即原始神話)、奴隸制社會神話(即帝王天命神話)和封建社會神話;(2)按功能:可以把神話分為祭祀禮儀神話、解釋性神話、巫術神話和物占神話;(3)按性質:可以把神話分為原生態神話、次生態神話和再生態神話;(4)按內容:可以把神話分為創世神話、洪水神話、英雄神話等。中國上古神話按內容分為以下七類:創世神話、洪水神話(鯀禹治水)、民族起源神話、文化起源神話、英雄神話(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后羿射十日)、部族戰爭神話和自然神話等。這七類神話雖不能說把中國上古神話包容凈盡、毫無遺漏,但說它概括了其主要內容卻是毫無疑問的。 我們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從哪里來的?古時候流傳著一個盤古開天地的神話,說的是在天地開辟之前,宇宙不過是混混沌沌的一團氣,里面沒有光,沒有聲音。這時候,出了一個盤古氏,用大斧把這一團混沌劈了開來。輕的清的氣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濁的氣往下沉,就成了地。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氏本人也每天長高了一丈。這樣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盤古氏當然也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后來,盤古氏死了,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頭發、胡子變成了星星,嘴里最后呼出的氣變成了風和霧,聲音變成了雷霆閃電,身上的肉變成了土地,四肢變成了山脈,血液變成了江河,從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樹木,萬物欣欣向榮起來,才有了現在這個鳥語花香的美麗世界。這就是開天辟地的神話。神話畢竟只是神話,現在誰也不會相信真有這樣的事。但是人們喜歡這個神話,一談起歷史,常常說從“盤古開天地”起。這是因為它象征著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氣魄和豐富的創造力。那么,人類歷史究竟應該從哪兒說起呢?后來,科學發達了,人們從地下發掘出來的化石,證明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一種從古猿轉變而來的猿人。我國科學工作者在祖國各地先后發掘了許多猿人的遺骨和遺物的化石,可以看到我們祖國境內最早的原始人,已經有一百萬年以上的歷史。像云南發現的元謀猿人,大約有一百七十萬年歷史;陜西出土的藍田猿人,大約有八十萬年歷史;拿有名的北京猿人來說,也有四五十萬年的歷史了。這里,我們就從北京猿人說起。北京猿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帶。那時候,中國北方的氣候比現在溫和濕潤。山上山下,生長著樹林、灌木和豐茂的野草。兇猛的虎、豹、狼、熊等野獸,出沒在樹林和山野中。那里還生長著大象、犀(音xī)牛和梅花鹿。猿人的力氣比不上這些兇猛的野獸,但是他們和任何動物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猿人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這種工具十分簡單,一件是木棒,一件是石頭。木棒,樹林里多的是,但它是經過人砍削的;石頭呢,是經過人工砸打過的,雖然很粗糙,但畢竟是人制造的工具。他們就是用這種簡單的工具來采集果子,挖植物的根莖吃。他們還用木棒、石器來同野獸作斗爭,獵取食物。但是,這種工具畢竟太簡陋了,他們獲取的食物是很有限的,靠單個人的力量,沒法生活下去,只好過著群居的生活,共同勞動,共同對付猛獸的侵襲。這種人群就叫原始人群。幾十萬年過去了,猿人在艱苦的斗爭中進化了。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穴里,發現另一種原始人的遺跡。這種原始人的樣子,已經和現代人沒有什么兩樣。我們把他們叫做“山頂洞人”。山頂洞人的勞動工具有了很大的改進,他們不但能夠把石頭砸成石斧、石錘,而且還把野獸的骨頭磨制成骨針。別看這一枚小小的骨針,在那時候,人們能磨制骨針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了骨針,人們可以把獸皮縫成衣服,不像北京猿人時期那樣赤身裸體。山頂洞人過的也是群居生活。但他們的群居生活已經按照血統關系固定下來。一個集體的成員都是共同祖先生下來的,也就是同一氏族的人。這樣,人類社會就進入了氏族公社時期了。 中國的東海岸,常常可以看到一只小鳥,“咻——咻——”地一聲聲叫著。它的模樣像烏鴉,長了一身黑羽毛;不同的是它的頭頂帶著花紋,口喙是白的,腳趾則是紅的。這只鳥,飛翔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看起來只是一個小小的黑點。但是,當海潮轟隆隆地沖上岸時,幾乎所有聲音都給掩蓋了,只有這只黑鳥的叫聲,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可以傳得很遠,而且聽得清楚。“咻——咻——”于是海邊的人就叫它“精衛”。精衛每天做的事,和它的叫聲一樣特別。每天,它嘴里銜著石子、腳上還抓著根木屑,丟進咆哮的大海里去。丟完,它又飛到山里再撿,然后再丟;一天里很少有休息的時候。它那張銜石的長嘴,像雪一樣白、像石頭一樣硬,不過你知道嗎?這嘴原來不是這么雪白、這么堅硬的,而是柔軟、微紅,是一位少女的嘴唇,而它那對長滿黑羽翅膀,則是少女健康的雙臂和靈巧的雙手。她不是善通人家的孩子,在變成黑鳥前,她是炎帝的小女兒。炎帝最疼愛她,總喚她“女娃——女娃”。女娃天生一張叫人忘憂的臉,可是她愛做的事,卻常讓炎帝擔心。有時她一溜煙,就不知跑哪兒去了,害得炎帝到處找不到她。有一回,女娃無意間,跑出了家附近的森林,驚奇地發現一片望不著邊際的大海。她禁不住往海的方向走近。慢慢地,山丘、樹林都被女娃拋在身后;打在岸邊的浪花,則看得越來越清楚了。女娃面對著這片深藍色的海洋,深深地著迷了。她似乎沒注意到低沉的浪濤聲里,有一股龐大而神秘的力量;而迎面而來的海風,除了有點咸咸的濕氣以外,還特別帶著一股腥膻的味道。女娃雙腳踩在細細軟軟的沙地上,很快就開心地玩起來了。她有時候追逐海浪,有時候堆砌沙子,完全忘了時間,也沒發覺海水越來越向她靠近。一轉眼,海水完全變了,浪頭挺得很高,而且發出激烈狂野的聲音,連天空都變成陰沉的灰色。當一股巨浪潮從女娃背后撲來的時候,她正把沙地上的一朵野花摘下來,插在頭上。海浪把她卷離沙灘,帶進大海。海的力量好大,驚慌的女娃使出全身的力氣,用細瘦的手臂一次又一次往岸邊劃,但海浪卻一波接一波,輕而易舉地把她推回去。女娃掙扎得再也沒有力氣了,可是她還是不死心,“我要回去!”她不停地在心中吶喊。就在她只剩下最后一絲氣息的時候,她仿佛看到了炎帝就在她面前,于是她放聲大喊,好像得到一股巨大的力量。霎那間,海水松了手,女娃覺得自己已經飄飄地離開了水面。她激動地嘶喊出來,可是,聽到的卻不是自己的聲音。她再喊——“咻咻”——還是一樣陌生的聲音這時,她才發覺,自己的嘴、身體、手、腳,已完全變成鳥的樣子。頭上還留著一小撮帶有花紋的羽毛。她閉上眼睛,好像又聽見炎帝呼喚她的聲音。于是她拍著單薄的翅膀,奮力飛向她平日熟悉的山林。山里的樹仍像以前一樣,在風中搖擺,可是她再也跟以前不一樣了。她越想越恨,而且大海那么兇暴,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會跟她一樣。于是她停下來,銜起山中的石子,轉身又向大海飛去,將石子丟進那浩瀚無邊的大海,還發誓:不填平大海,決不回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精衛始終在西邊的山林和東邊的大海之間來回,一顆一顆地把小石子投入海中。它黑色的身影,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顯得十分渺小。但是,每當大海示威似地向世界咆哮的時候,精衛也毫不示弱地發出它的叫聲。也只有它的“咻——咻——”,劃破了海浪,傳得好遠。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沒有天,沒有地,沒有山川湖泊,沒有花草樹木,沒有飛禽走獸,更不用說有人類。在盤古開天辟地之后才有了萬物生靈。不知哪一年,西天突然塌了一塊,天河中的水嘩嘩地從缺口流下人間,淹死了無數人畜,天下頓時淪為澤國。當時,有個姑娘名叫女媧,住在再大的水也淹不到的山崖洞里。她目睹百姓顛沛流離,動了惻隱之心,立誓要把天上缺口補起來。她離開所住的崖洞,爬過無數高山,淌過許多大河,到處尋求補天的辦法,可是都無結果。她疲倦極了,坐下來歇息,不知不覺睡著了,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夢中有一位神仙告訴她,昆侖山頂堆滿許多五色寶石,用大火將寶石煉過,就可以拿來補天。女媧醒來后,就直奔昆侖山。昆侖山高聳陡峭,更有獅虎等惡獸無數,等閑人上不了山。但她一心一意想早日找到補天的寶石替天下百姓消災,道路崎嶇險惡,全不加理會,日夜兼程,來到昆侖山下。舉頭一望,到處是處鋸似的荊棘、犬齒般的亂石,不但上山無路,山頂更高不可攀。然而她不怕險阻,撥開荊棘,攀過亂石,手腳傷痕累累,臉也被剌花,仍不分日夜往上爬,正當爬得疲憊不堪時,荊棘叢中突然撲出一只老虎,對她張牙舞爪。女媧正要躲避,老虎搶先一步一把抓住了她,張開血盆大口,要咬她的頭。她鎮定地說:“老虎,你先別性急,我這個頭可以給你吃,可要等我去山頂找到寶石,補好天上缺口,你再來吃好不好?”老虎似知人意,就放她走了。女媧再往上走,山越來越陡,霧也越來越濃,累得走不動了。她跌跌撞撞,爬爬滾滾,始終不停步。突然一陣狂風吹來,一只金毛雄獅從林中躍出,一口咬住女媧的頭發。老虎從后面趕上來,對著獅子咆吼說:“這妞兒是我先抓到的,說好她補完天后讓我吃,你竟敢搶先?”獅子聽了放下女媧,和老虎廝斗起來。結果獅子不敵,被老虎趕跑了。但老虎生怕女媧再讓獅子搶去,就尾隨女媧,一直跟到山頂。女媧在山頂上終于找到五色寶石。她撿了許多,堆在山頂上,燒起一把大火,煉了九九八十一天,把寶石煉成熔漿。眼看熔漿煉成,女媧高興極了,一次又一次用雙手捧起熔漿拿去補天,直至天上缺口滴水不漏,她才舒了口氣。這時,地上的百姓見天河水不再漏下來,紛紛重整家園,再過快活的日子。女媧知道大功告成,完成了心愿,于是履行諾言,滿心歡喜地對老虎說:“你現在可以吃我了!”說完,她伸長頸項,等老虎來吃。說也奇怪,老虎并不來吃,反而和氣地說:“像你這樣一個為民造福、舍已為人的姑娘,我怎么能吃?況且,你將天補得完整無缺,我看了也開心。只是你還有剩余熔漿,多補一些,不是更牢靠嗎?”女媧聽了,覺得老虎的話有道理,于是把剩下的熔漿全捧起來,高舉雙手,預備將缺口再加填補。眼看就要到天頂了,哪知突然從南海刮來一股狂風,吹得樹倒山搖,女媧手中捧著的熔漿也吹掉了。女媧一急,竟哭了起來。老虎見她這樣,就對她說:“姑娘先不要哭,快騎到我背上,我們去把熔漿追回來。”女媧果然止住淚,立即騎到老虎背上。老虎飛身跳下山崖,腳踏彩云,向光彩奪目的熔漿追去。老虎背著女媧飛過三山五岳,飛過黃河長江,因為風太急了,始終沒有追上。其后風漸漸平息了,他們加快腳步,哪知色彩斑斕的熔漿又慢慢向茫茫的大地落下去,他們唯有加一把勁向下追。追到洞庭湖上空,眼看就要追上了,老虎一時高興,吼叫數聲,慢了腳步。就在這電光火石的一剎那,女媧來不及接回熔漿,眼看著熔漿直瀉洞庭湖。熔漿一落到湖里,霎時間五彩繽紛,霞光萬道,照得湖水通明透亮,不久熔漿就變成了七十二座形態不同的山峰,在水中半沉半浮,那白玉盤似的洞庭湖,添上了迷人的景致。女媧雖然惋惜,但又覺得熔漿落入人間,也是好事。她落下來,站在還沒有凝固的山峰上,腳下踩的是綠寶石熔漿,留下了一雙深深的腳印。她再行幾步。原來帶軟的山峰就凝結了,成為一個小島。也不知過了多久,娥皇、女英追尋夫君舜帝來到這兒,知道舜的噩耗,哭死在山上,后人就稱這座山為“君山”。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這十個太陽都是天帝的兒子,喜愛一起在天空中玩耍,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天帝,他派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叫后羿把他的兒子們嚇回來,順便剿滅橫行的禽獸。后羿攜著妻子冷美人嫦娥下到凡界,看到千里焦土、遍地枯骨,聽到百姓對太陽的詛咒,氣得后羿怒火中燒,對著天上彎弓搭箭、作勢欲射,可十個太陽卻有恃無恐,依然嬉戲,后羿心頭那把無名業火高三千丈,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使出平生絕藝連環箭法,一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后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但殺了天帝的兒子,天帝怪罪于他,把他和嫦娥貶到凡間做了凡人。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鉆、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后羿覺得對不起嫦娥,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并說:“天上等級森嚴,在人間倒也逍遙自在。不過凡人終將一死,若要長生,就必須渡弱水,翻火山,登上昆侖,去向西王母求取不死靈藥。”后羿憑著蓋世神功、超人意志,越過炎山、弱水,攀上懸崖峭壁,來到昆侖山頂。西王母欽佩后羿的作為,同情他的遭遇,但仙藥只剩一顆,便說:“不死藥是用不死數結的不死果煉得,不死數三千年開一次花,三千年結一次果,煉藥又需三千年。現僅剩一顆,兩人分享俱可長生不老,一人獨食即能升天成仙。”后羿回來和妻子嫦娥商議想找個吉日分食,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當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贊美了娥娥,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娥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現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是說嫦娥經受不住天上生活的誘惑,趁后羿外出狩獵,獨自吞食了不死藥,嫦娥由于背棄了丈夫,怕天庭諸神嘲笑,就投奔月亮女神常羲,想在月宮暫且安身。可是月宮空無一人,出奇的冷清,她在漫漫長夜中咀嚼孤獨、悔恨的滋味,慢慢地變成了月精白蛤蟆,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藥,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占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恒河旁邊,住著一頭鹿,它的毛有九種顏色,它的角像雪一樣白。九色鹿每天到河邊吃草喝水,這兒有它的一個好朋友,那是一只烏鴉。 有一天,一個人不小心掉進了河里。九色鹿看到了,趕快跑到河邊,不顧危險,掉進河里去,把那個人救上岸來了。那人要謝九色鹿,九色鹿搖搖頭說:“我救你,不是為了叫你謝我。你回去吧,只要你不告訴大家。”說完話,就回去了。 那個人說:“一定、一定,我什么也不告訴人家。”說完話,就回去了。 這個國家的王后,一天夜里做了個奇怪的夢,看見一頭鹿,它的毛有九種顏色,他的角像雪一樣白。她醒來對國王說:“我要九色鹿,拿它的皮做坐墊,您快給我找來。要不,我就要死了。” 國王告訴全國的老百姓:誰能找到九色鹿,就分給他半個國家,還給他滿滿一盆金子。 可是誰也沒見過九色鹿,誰也不知道九色鹿在哪兒,只有一個人,就是九色鹿救了他的那個人知道。他想:“這下可好了,我可以有滿滿一盆金子,還分到半個國家呢!”他跑到王宮里,讓國王帶上兵馬和他一起去捉九色鹿。這天,九色鹿正伏在地上打瞌睡,它的好朋友,就是那只烏鴉,站在樹枝上,看見遠遠問那個人:“九色鹿救了你,你為什么反而要害他呢?”那個人說不出話來。國王叫他的士兵讓開一條路,把九色鹿放了,并且下了個命令:“以后,誰也不許來捉九色鹿。”那個人呢?他沒有拿到滿盆的金子。也沒有分到半個國家。國王叫士兵把他綁起來,仍到恒河里去了。上古時候,五谷和雜草長在一起,藥物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糧食可以吃,哪些草藥可以治病,誰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獵過日子,天上的飛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獸越打越稀,人們就只好餓肚子。誰要生瘡害病,無醫無藥,不死也要脫層皮啊!老百姓的疾苦,神農氏瞧在眼里,疼在心頭。怎樣給百姓充饑?怎樣為百姓治病?神農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第四天,他帶著一批臣民,從家鄉隨州歷山出發,向西北大山走去。他們走哇,走哇,腿走腫了,腳起繭了,還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來到一個地方。只見高山一峰接一峰,峽谷一條連一條,山上長滿奇花異草,大老遠就聞到了香氣。神農他們正往前走,突然從峽谷竄出來一群狼蟲虎豹,把他們團團圍住。神農馬上讓臣民們揮舞神鞭,向野獸們打去。打走一批,又擁上來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獸都趕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條條一塊塊傷痕,后來變成了皮上的斑紋。這時,臣民們說這里太險惡,勸神農回去。神農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的,我們怎么能回去呢!”他說著領頭進了峽谷,來到一座茫茫大山腳下。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掛著瀑布,長著青苔,溜光水滑,看來沒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走的。臣民們又勸他算了吧,還是趁早回去。神農搖搖頭:“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的,我們怎么能回去呢!”他站在一個小石山上,對著高山,上望望,下看看,左瞅瞅,右瞄瞄,打主意,想辦法。后來,人們就把他站的這座小山峰叫“望農亭”。然后,他看見幾只金絲猴,順著高懸的古藤和橫倒在崖腰的朽木,爬過來。神農靈機一動,有了!他當下把臣民們喊來,叫他們砍木桿,割藤條,靠著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層,從春天搭到夏天,從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風下雨,還是飛雪結冰,從來不停工。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層,才搭到山頂。傳說,后來人們蓋樓房用的腳手架,就是學習神農的辦法。神農帶著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頂了,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紅的、綠的、白的、黃的,各色各樣,密密叢叢。神農喜歡極了,他叫臣民們防著狼蟲虎豹,他親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嘗。為了在這里嘗百草,為老百姓找吃的,找醫藥,神農就叫臣民在山上栽了幾排冷杉,當做城墻防野獸,在墻內蓋茅屋居住。后來,人們就把神農住的地方叫“木城”。白天,他領著臣民到山上嘗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著火光把它詳細記載下來: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熱,哪些涼,哪些能充饑,哪些能醫病,都寫得清清楚楚。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嘗,霎時天旋地轉,一頭栽倒。臣民們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經不會說話了,只好用最后一點力氣,指著面前一棵紅亮亮的靈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們慌忙把那紅靈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農吃了靈芝草,毒氣解了,頭不昏了,會說話了。從此,人們都說靈芝草能起死回生。臣民們擔心他這樣嘗草,太危險了,都勸他還是下山回去。他又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的,我們怎么能回去呢!”說罷,他又接著嘗百草。他嘗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嘗,還是用木桿搭架的辦法,攀登上去。一直嘗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這里的山山嶺嶺。他嘗出了麥、稻、谷子、高粱能充饑,就叫臣民把種子帶回去,讓黎民百姓種植,這就是后來的五谷。他嘗出了三百六十五種草藥,寫成《神農本草》,叫臣民帶回去,為天下百姓治病。神農嘗完百草,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饑的五谷,醫病的草藥,來到回生寨,準備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見了。原來,那些搭架的木桿,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長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農正在為難,突然天空飛來一群白鶴,把他和護身的幾位臣民,接上天廷去了。從此,回生寨一年四季,香氣彌漫。為了紀念神農嘗百草、造福人間的功績,老百姓就把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為“神農架”。把神農升天的回生寨,改名為“留香寨”。什剎海的傳說什剎海在北京鼓樓的西南方,寬闊的水面,四面種著高大的柳樹、槐樹、楊樹,風景好極啦。什剎海夏天可以劃船,冬天可以滑冰。解放后,政府又把什剎海徹底挖了一下子,又在岸邊上建立了水泥欄桿,把古老的什剎海打扮得更美麗了。什剎海的剎字,在北京人嘴里念快了,就跟“季”、“價”、“窖”差不多了,因為這個,就有了活財神沈萬三(原來北京西便門外有一座“白云觀”,廟觀里的“財神殿”,據道士說:財神老爺就是北京的“活財神沈萬三”。另外傳說:沈是元朝末年蘇州人,名叫沈富,號叫仲榮。因為他在弟兄里行三,所以人都叫他沈萬三。沈萬三很有錢,是當年江南第一個有錢的人,明朝朱元璋做了皇帝,打算擴建南京城墻,又沒有那么多錢,沈萬三搶頭替皇帝修了三座城門,皇帝朱元璋心里很嫉妒這個有錢的沈萬三,后來,抓個差錯,就把沈萬三殺了。這是南京的故事。沈萬三沒到過北京,可是北京卻流傳了沈萬三的故事。)挖十窖銀子的民間傳說。提起沈萬三來,老北京人沒有不知道他的,他是“活財神”。活財神應該是很有錢的了,可是他手里一個錢也沒有,窮得連衣服都穿不整齊,那么,他怎么會叫活財神呢?他呀,他能知道地下哪里埋著金子,哪里埋著銀子。那么,他怎么不挖點金子、挖點銀子,換換衣裳呢?不行,沈萬三平常說不出來哪里有金子,哪里有銀子,要想跟沈萬三要金子、銀子,得狠狠地打他,把他打急啦,他胡亂一指哪里,挖吧,準有銀子,也許是金子,并且,打得越厲害,從他指的地方挖出的金銀就越多,這么,人都叫他“活財神”。可是,誰肯打他呢!他家里的人,不忍打他,一般老百姓呢,又沒有平白無事打人的道理。這樣,沈萬三跟那些不肯打他的人,就都窮得吃不飽飯,穿不整齊衣裳。這一天,皇帝要修建北京城了,皇帝又不愿意把他庫里的錢拿出來,就跟大臣們商量“就地取材”的辦法,大臣們說:“這一片苦海幽州,哪能弄出這么多錢呢!”皇帝說:“沒法子也得想法子!”后來,有人把活財神沈萬三的事,告訴了皇帝,皇帝高興了,吩咐馬上把沈萬三給抓來。官兵奉了皇帝的“圣旨”,飛快地跑到沈萬三家門口,等到了沈家門前,官兒也笑啦,兵也笑啦,原來是一個很破舊的小門,一個兵樂著說:“活財神就住這么個小門兒呀!”官兒說:“甭管他門兒的大小,只要把沈萬三抓到了,咱們就交差啦。”一個兵上前敲了幾下門,就見從里邊出來一個老頭兒,身量不很高,穿著一身破褲褂,他問:“你們這些人找誰呀?”“找沈萬三。”老頭兒說:“我就叫沈萬三。找我有什么事呀?”官兒說:“皇帝叫我們找你,你跟著我們走吧。”沈萬三知道不去是不行的,就跟著這些官兵見皇帝去啦。皇帝正在殿上等著沈萬三呢,官兒上來回稟皇帝說:“奉旨抓到沈萬三,現在殿外等候。”“把他帶上來。”沈萬三上殿見了皇帝,皇帝一瞧沈萬三,心里就犯了嘀咕:就是這么個窮老頭子呀?他會是活財神?靠不住吧!“有錯拿的沒錯放的”,這是老規矩,問問他吧:“你叫沈萬三嗎?”“我叫沈萬三。”“你知道哪里有金子,哪里有銀子嗎?”沈萬三說:“我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皇帝急啦:“你不知道哪里有金銀,你為什么叫活財神?”沈萬三說:“那是旁人那么叫我的,我不是活財神。”皇帝發了火,一拍桌子,說:“你這是妖言惑眾,你是妖人呀!”皇帝吩咐武士說:“把這個妖人拉下去,給我狠狠地打!”武士把沈萬三拉到殿下,推翻了就打,沈萬三剛一挨打的時候,嘴里還嚷:“我不是妖人呀!別打啦!”武士說:“只要你說出來哪里埋著金銀,就不打你啦。”沈萬三喊著說:“我不知道哪里有金銀呀!”“不知道就打。”唰!唰!唰!直打得沈萬三肉都翻花啦,血都流出來啦,這時候,沈萬三喊了一句:“別打啦,我知道哪兒有銀子。”武士住了手,回稟了皇帝,皇帝說:“帶他挖去,挖不出銀子來,再打!”沈萬三帶著官兵,走到一塊空地上,往下一指,說:“你們就在這里挖吧。”果然,挖出來十窖銀子來,說故事的人,說的真詳細,說這十窖銀子,一窖是四十八萬兩,總共四百八十萬兩。北京城修起來啦,這埋銀子的地方,就成了大坑啦,大坑后來有了水,就叫了“十窖海”。北京城修起來以后,皇帝還是貪心不足,他想得到更多的金子,更多的銀子,就又把活財神沈萬三抓來啦。這回,皇帝更兇惡啦,見著沈萬三,馬上一瞪眼,大聲向武士們說:“給我加勁打這個妖人,非打出他九缸金子,十八窖銀子來不可!”沈萬三又被打了個死去活來,打得他真急啦,就又帶著一幫官兵,出了安定門,往西北走了不太遠,又是一片大空地,沈萬三說:“這里有九缸金子,十八窖銀子,可是得有開窖的鑰匙,鑰匙是什么呢?是馬蘭花,你們找吧。”這幫官兵一想:野外空地上,還能沒有馬蘭花嗎?官兒下了一個令:“趕快找馬蘭花!”說也奇怪,這么大片空地上,連一根馬蘭花的苗兒也沒有。這時候,官兒也火兒啦,大聲地喝斥沈萬三說:“你這打不死的妖人,你知道這兒沒有馬蘭花,卻偏說馬蘭花是開九缸十八窖的鑰匙,你不想活啦!走!咱們見皇帝去!”官兵把沈萬三又帶到了皇帝那里,皇帝知道了這回事,更氣惱啦,只吼了一句:“把這個賊妖徒,給我往死里打!”武士們看著皇帝的臉色,緊一陣慢一陣地打那沈萬三,他們盼著沈萬三說出九缸十八窖的另外的鑰匙來,好讓他們的皇帝高興。沒想到,沈萬三歲數大啦,挨了一回又一回的打,實在受不了啦,只聽得一聲咯兒嘍!沈萬三兩眼一翻,兩腿一伸,活財神就變成死財神啦。九缸十八窖的鑰匙,到底沒找著。后來,這塊地方做了給皇帝練兵的教軍場,也沒找著這把鑰匙。現在,這塊地方蓋了大樓,也沒找著這把鑰匙。可是,直到今天,人們還說著教場沒有馬蘭花,沒有馬蘭花就開不了九缸十八窖哩! 1000多年前,奔流不息的瀾滄江邊,盛開著101朵花;茫茫的大森林里,有101個國家。在這101個國家中,最美麗、最富饒和治理得最好的是勐董板,即人人都向往的孔雀國。據說,孔雀國位于茫茫森林邊緣,那里的山最綠,水最清,花最清,花最香,人也長得最漂亮,并且每個人都有一件孔雀羽衣,穿在身上便可以飛,在這個國家里,人人有事做,個個有飯吃,沒有吵架,沒有盜竊大人知書達理,小孩天真活潑,村村寨寨和睦相處,官家百姓都以善待人,這樣美的地方,誰不稱贊,誰不喜歡,誰不向往!孔雀國王和孔雀王后是兩位慈祥的老人,他們共同生育一七個女兒,被稱為孔雀七公主。孔雀七公主長得一模一樣,每隔七天,她們便要告示別父母,飛到金湖里洗一次澡。金湖坐落在茫茫森林里,隱藏在綠色群山之間,湖的上空云霧繚繞,在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湖面寬闊無比,一片碧波,像一面鑲著寶石的明鏡,倒映著藍天白云和四周的鮮花綠葉,孔雀七公主每次飛到這金湖里洗澡,都十分快樂,總想多玩一陣,但又擔心父王母后掛念,不得不依依不舍地離去。一天,她們照例來到金湖里,七姐妹游呀游呀一會兒潛力入水底,一會兒浮出水面,一會兒相互潑水,一會兒相互追逐,玩得十分開心,差點兒忘了回家,當她們想起父母正在焦急等待,急忙近回岸邊穿衣時,最小的妹妹孔雀七公主南穆娜的羽衣卻不見了!她們找遍了周圍的草地,也找不到。這是怎么回事呀,茫茫森林無人跡,難道是天神盜走了?孔雀七公主哪里知道,盜走羽衣的不是天神,而是勐板加王子召樹屯。召樹屯王子七天前帶領隨從到森林里打獵,為追逐一只金鹿來到這碧波蕩漾的金湖邊,看見孔雀七公主正在金湖里洗澡,那美麗的身影、花一樣的笑容,深深地迷住了他,他一見鐘情,愛上了最小的七公主南穆娜,可是,正當他想唱一首情歌表達愛意時,孔雀七公主穿上羽衣飛走了。王子一片茫然,站在湖邊發呆,此時,王子的好朋友神龍看出了他的心思,急忙跑來對他說,“七天以后,孔雀七公主還會再來的。你可以在湖邊搭一個樹棚,住在那里,耐心等待。等到孔雀七公主再飛來洗澡時,你便悄悄走過去,取走羽衣,這樣她便無法飛走,你就有機會表達愛情了。”王子召樹屯按照神龍的安排,搭了個樹棚,在里面等了七天七夜。到了第七天早晨,像一道彩虹,孔雀七公主果然又飛來洗澡了!云霧彌漫的金湖立即金黃色光閃閃,七姐妹脫下衣裙像七朵睡蓮飄入湖中。王子召樹屯想起好朋友神龍的話,悄悄地從樹棚里走出來,取走了年紀最小的七公主南穆娜的羽衣,此刻,孔雀七姐妹已經洗完澡,踏上綠茵茵的湖邊,六個姐姐已穿好衣服,正在慌慌張張地幫助小妹妹尋找羽衣,王子召樹屯的心返而有點不安起來。“不能讓她們太著急!”他從容地從樹棚里出來,走到七公主南穆娜身邊,很有禮貌地作了道歉,說明自已取走羽衣并無惡習意,而是為了表達愛慕之情,南穆娜公主臺頭一看,見召樹屯王子英俊魁梧,容貌像寶石般閃光,心想,:這不是普普通通的人,一定是個有理想,有智慧而又心地善良的青年。不覺一見鐘情,也深深地愛上召樹屯。于是,兩顆純潔的心碰在一起,兩股甘甜的水流在一起,倆人都用明亮的眼睛交流了相互愛慕之情。六個姐姐見小妹妹愛上了召樹屯,不知如何是好,更加焦急,一次又一次催促小妹妹快點從召樹屯手中接過羽衣,飛回孔雀宮殿。可是,孔雀七公主卻一動也不動,微低著頭,默默地站著,她已把占燃愛情之火的心,交給了召樹屯王子,無法再離開她,六個姐妹明白:善,能使人獻出一切財富去幫助他人;愛,能使人產生巨大力量去創造幸福。她們了解小妹妹的心,理解小妹妹的愛。六個姐姐都認為:不能拆散已經交了心的戀人,不能毀掉剛剛建好的花園。于是由大姐姐作主,同意將小妹妹南穆若娜留在召樹屯身邊。召樹屯和南穆若娜立即雙手合十,感謝六位姐姐成全了倆的愛情。六個姐姐姐又一次向小妹妹祝福后,揮淚告別,飛回孔雀國去了。召樹屯與孔雀公的結婚大典剛結束,邊境便函爆發了戰爭,為了保衛國家的安全和百姓的生命財產,召樹屯告別新婚的妻子,帶領士兵到前線抗擊敵人。臨行前,他一再囑咐妻子:“請多保重,如果感到寂寞孤單時,可回憶我們在金湖邊相見的情景,這樣,愛神就會飛到身邊,給你無限力量與溫暖。”孔雀公主牢牢記住丈夫的話。人間既洋溢著幸福,也充滿了災難。當召樹屯一離開心愛的妻子,災難就落在孔雀公主南穆若娜的頭上,負責祭祀的摩祜拉在國王面前謅會飛的孔雀以主為“妖女”是她給勐板加帶來了無窮的災難。惡毒地說,“只有用孔雀公主的血祭勐板加的神靈,勐板加才會消除災難。”老國王不明真相,誤碼聽了摩祜拉的讒言,決定忍痛處死自己的兒媳——孔雀公主。這突然降臨的災難,令孔雀公主南穆娜十分傷心,她并不怕死,但決不能被冤枉而死。那么如何才能掊離危險呢?美聯社麗善良的孔雀公主在次冷靜地思索著。當士兵將她押到刑場時,她猛然想起丈夫臨走時的囑咐:“如果你感到寂寞孤單時,或回憶在金湖邊相遇的情景,這樣你就會獲得無限力量和溫曖。”哦,有了!正是在金湖邊召樹屯取走了羽衣,一想到這里,她立即翩翩起舞,飛離地面,在天空向勐板加的頭人和百姓告別之后,便飛回自己的家鄉——勐董板孔雀國去了。打敗了入侵的敵人,召樹屯王子凱旋歸來,一走進宮殿,就聽到妻子南穆若娜被謅害的消息,十分悲痛。父王為了安慰他,把全勐板最漂亮的姑娘都召到宮里,任由他挑選一個做一個做妻子。但召樹屯一生只愛孔雀公主,不會再娶加外的女人。他決心要去尋找妻子,哪怕孔雀國遠在天邊,沿途有無數艱難險阻,他也要去。愛情使他產生巨大的力量。召樹屯挎上戰刀,毅然離開了宮殿,踏上了漫長而又艱辛的尋找愛妻的路途。他走了999天,在神猴和神龍的幫助下,從巨蟒身上越過了能熔化刀劍的黑河,翻過了像風車不斷旋著的大風山,終于到達了孔雀公主的家鄉——孔雀國。愛情的力量最終戰勝了邪惡勢力,失散的夫妻又團圓了。此時,滿天彩霞。孔雀國的所有男人都有為純潔的愛情而歡呼,所有姑娘都為夫妻團圓而起舞。在孔雀國住了一段時間,召樹屯便告別岳父岳母和孔雀國的所有臣民,治國有方,勐板加年年風調雨順,豐衣足食,全勐的百姓都說,這都是美麗善善良的孔雀公主帶來的。從此,傣族人民更加崇拜孔雀,熱愛孔雀,把孔雀視為吉祥幸福的象征。由于這一緣故,又派生出一系例習俗:賧佛的時候,教徒們喜歡把朝佛的更多保佑和恩賜;家里添了女兒,你父母親喜歡起個孔雀的名字,希望女兒的心靈有如孔雀公主一樣純潔;在城鎮里,人們常常在主要的街道塑上一尊孔雀公主的雕像,認為吉祥的孔雀會給城鎮帶來繁榮和昌盛。據說,古時候,人們是沒有生肖的。十二生肖是后來玉帝給排定的。玉帝為了給人們排定生肖,決定在天廷里召開一個上肖大會。他給各種動物發了道開會的圣旨。那時候,貓和老鼠是很要好的朋友。它們生活在一起,像兄弟一樣。開上肖大會的圣旨送到了貓和老鼠那里,它們都很高興,決定一起去參加。貓很會打瞌睡,它自己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在開會前一天,就預先和老鼠打了招呼。“鼠弟!你知道我是很會打瞌睡的。”貓大爺客氣地說,“明天去上肖的時候,倘使我睡著了,你叫我一下好不好?”老鼠拍著胸脯說:“你放心睡好啦!到時候我會叫醒你的!”貓大爺說了聲“謝謝你。”就抹抹胡子,放心睡著了。可是,第二天早晨,老鼠很早起來,吃過早飯,獨個兒上天廷去了。對正在熟睡的貓,它一聲也沒有叫。住在清水潭里的龍哥哥,這天也得到了開上肖大會的通知。龍是生得很威武的:渾身有亮晶晶的鱗甲,加上一個大鼻子和一把又粗又長的大胡子。它想:這一次選生肖,自己非被選上不可。但是龍哥哥有個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頭上光禿禿的,缺少一對美麗的角。它想:如果我再有一對美麗的角,那該有多好啊!想呀想的,它就打定主意,決心要借一對角來戴上。正巧!它從清水潭里鉆出來一看,就看見一只大公雞,挺著胸脯,在岸邊踱方步。那時候,公雞頭上是有一對大角的。龍哥哥一見,高興極了,連忙游過去,向公雞掃呼:“雞公公!明天我要上肖去,把你的角借我戴一戴好嗎?”雞公公回答說:“啊呀,龍哥哥!真對不起,明天我也要上肖去呢!”龍哥哥說:“雞公公,你的頭太小了,戴上這么一對大角,實在很不相稱,還是借給我戴吧!你看我這個光頭,多么需要一對像你一樣的角啊!”就在這時候,從石頭縫里鉆出來一條蜈蚣。蜈蚣是很愛管閑事的。它聽了龍哥哥的話,插嘴說:“雞公公!你就把角借給龍哥哥用一回吧。如果你不放心,我來做保人,怎么樣?”雞公公想了一想,自己就是沒有這一對角,也夠漂亮了,就答應由蜈蚣做保人,把角借給龍哥哥。第二天,天廷里就開了一個盛大的上肖大會,各種動物都到齊了。玉帝在動物中選出了牛、馬羊、狗、豬、兔子、老虎、龍、蛇、猴子、雞、老鼠等十二種動物,作為人的生肖。玉帝為什么只挑這幾種動物呢?譬如:挑了雞,為什么不要鴨子?挑了老虎,為什么不要獅子?他到底是根據什么挑選的?這些,我們一點也不知道。挑選出十二種動物以后,還有一個麻煩的問題,就是排定先后的次序。當時,在這件事情上有了爭執。特別是由誰領頭的問題,議論紛紛。玉帝說:“你們中間牛最大,就讓牛領頭做第一肖吧!”大家都滿意,連老虎也贊成。不料小小的老鼠卻翹起大拇指說:“應該說,我比牛還要大!每次,我在人們面前一出現,他們就叫起來說:‘啊呀!這個老鼠真大!’卻從來也沒有聽見人說過:‘啊呀,這頭牛真大!’可見在人們的心目中,我實在比牛大!”老鼠這一番話,簡直把玉帝弄糊涂了。玉帝說:“難道真有這樣的事嗎?我看不見得吧?”猴子和馬都說老鼠胡吹。但是老鼠理直氣壯地說:“你們要是不相信,可以試一試!”雞、狗、兔、羊等都同意試一試,玉帝也同意了,他就帶了十二種動物到人間去。事情真如老鼠所說的一樣,當大水牛在人們面前走過的時候,人們紛紛議論說:這頭牛真大。這時,狡猾的老鼠突然爬到牛背上去,用兩腳直立起來。人們一見牛背上的老鼠,果然立即就驚呼起來:“啊呀,這只老鼠真大!”玉帝親耳聽見了人們的驚呼。他皺皺眉頭,無可奈何地說:“好吧,既然人們都說老鼠大,我就讓老鼠做第一肖。至于牛,就屈尊第二吧!”這樣就算確定下來了。現在的十二生肖就這是樣:老鼠是第一肖,牛是第二肖。老鼠做了第一肖,得意洋洋地回來了。睡眼蒙朧的貓看見了,奇怪地問道:“鼠弟,怎么啦?今天沒有開上肖大會嗎?”老鼠神氣活現地回答道:“你還在做夢呢!上肖大會早已開過了,有十二種動物上了肖,我是第一名!”貓大爺著實吃了一驚,圓睜著兩眼,問道:“那你為什么沒叫我一道去?”老鼠輕描淡寫地回答道:“忘記了!”貓大爺氣得胡子根根翹起,大聲嚷道:“小東西,你不講信用!你不是親口答應叫醒我的嗎?要不然,我也不會放膽睡著。你害我誤了一件大事,我要跟你算賬!”老鼠一點也不肯認錯。它滿不在乎地說:“哼,有什么賬可算呢?叫你,是情分,不叫你,是本分。我又不是你的跟班!” 這一下可把貓大爺氣壞了。它“呼哧呼哧”地喘著氣,突然把牙齒一磨,“呼”的撲上去,咬住老鼠的頭頸。老鼠只把后腿彈了兩下,“唧唧”叫了兩聲,就斷了氣。從此,貓和老鼠就成了死對頭,直到現在還是這樣。再說雞公公開了上肖大會回來,一肚子不高興。它想:玉帝把龍哥哥排在自己前面,很可能和那對角有關系。它決定把那對角討回來。雞公公走到清水潭邊,看見龍哥哥正在興高采烈地在那里游水,它就很有禮貌地說:“龍哥哥,請你把角還給我吧!”龍哥哥一聽,吃了驚,不知所措地說:“啊呀,雞公公!你要角做什么呢?說實在的,你沒有角,看起來比長著角更美麗。可是對我說來,一對角是多么需要啊!”雞公公聽了,很不高興地說:“龍哥哥,不管你多么需要角,可是借了人家的東西,總是要還的呀!”龍哥哥一時答不上來。它沉吟了一下,忽然很有禮貌地對雞公公鞠了一個躬,說:“對不起,雞公公!現在我要休息去了。這件事,我們以后再談吧!”說完,不等雞公公回話,就一個悶子,鉆到水底下去了。雞公公又氣又恨,拍著翅膀,在清水潭邊拚命地叫喊:“龍哥哥,角還我!龍哥哥,角還我!……”可是龍哥哥躲在潭底睡大覺,理也不理。雞公公叫喊了半天,喉嚨也叫啞了,力也乏了。它無法可想,決定去找保人蜈蚣說話。雞公公在亂石堆里找到蜈蚣,把龍哥哥不肯還角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一遍,最后說:“蜈蚣叔叔,你是保人,這件事你不能不管。” 蜈蚣昂著頭想了半天,慢吞吞地說:“我想龍哥哥會把角還給你的。如果,它真的不肯還,那么,我也沒有辦法可想。雞公公,你是明白的,它躲在水里,叫我怎么去找它呢?”雞公公氣得滿面通紅,說:“可是當時你是自愿做保人的呀!難道有這種保人嗎?出了事情就不負責任了!”蜈蚣也發急說:“雞公公,那可不能這樣說。當初你借角給它,完全出于自愿。我插上來,不過做個太平保人罷了。再說,我當初做保的時候,也想不到龍哥哥會不講信用的。要是我能預料到這一點,也就不會給它做保了。”“那你說怎么辦呢?”雞公公壓住火氣問。“我說嗎?我說它要是真不肯還,你就只好自認晦氣了。這也只怪你自己當初沒有三思而行,太魯莽了些。”蜈蚣說。“怪我自己?”雞公公瞪著眼睛逼進了一步問。“當然,首先應該怪你自己沒有三思而行。”不知死活的蜈蚣回答說。雞公公氣得滿臉通紅了。它伸長了頸,一下子就啄住蜈蚣的腦像,甩了幾下,吞到肚子里去了。從那時起,每到夏天,我們就常常看見公雞在院子里啄蜈蚣吃。并且每天天一亮,雞公公就想起了它失去的角,總要放開喉嚨大叫幾聲:“龍哥哥,角還我……”唐朝時候,有一為名叫韋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韋固在街上閑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書,而他身編則放著一個裝滿了紅色繩子的大布袋。韋固很好奇的過去問他說:“老伯伯,請問你在看什么書呀!” 那老人回答說:“這是一本記載天下男女婚姻的書。” 韋固聽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問說:“那你袋子里的紅繩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老人微笑著對韋固說:“這些紅繩是用來系夫妻的腳的,不管男女雙方式仇人或距離很遠,我只要用這些紅繩系在他們的腳上,他們就一定會和好,并且結成夫妻。” 韋固聽了,自然不會相信,以為老人是和他說著玩的,但是他對這古怪的老人,仍舊充滿了好奇,當他想要在問他一些問題的時候,老人已經站起來,帶著他的書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韋固也就跟著他走。到了米市,他們看見一個盲婦抱著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過來,老人便對韋固說:“這盲婦手里抱的小女還便是你將來的妻子。”韋固聽了很生氣,以為老人故意開他玩笑,便叫佳奴去把那小女孩殺掉,看他將來還會不會成為自己的妻子。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當韋固在要去找那老人算帳時,卻已經不見他的蹤影了。 光陰似箭,轉眼十四年過去了,這時韋固以找到滿意的對象,即將結婚。對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長得很漂亮,只是沒間有一道疤痕。韋固覺得非常奇怪,于是便問他的岳父說:“為什么他的眉兼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聽了以后便說:“說來令人氣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母陳氏抱著他從米市走過,有一個狂徒,竟然無緣無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沒有生命危險,只留下這道傷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韋固聽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現在他的腦海里。他想:難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殺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緊張的追問說:“那保母是不是一個失明的盲婦?” 王泰看到女婿的臉色有意,且問得蹊蹺,便反問他說:“不錯,是個盲婦,可是,你怎么會知道呢?”韋固證實了這各式時候,真是驚訝極了,一時間答不出話來,過了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是,全盤說出。王泰聽了,也感到驚訝不已。 韋固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話,并非開玩笑,他們的姻緣真的是由神作主的。因此夫婦兩更加珍惜這段婚姻,過著恩愛的生活。不久這件事傳到宋城,當地的人為了紀念月下老人的出現,便把南店改為“訂婚店”。由于這個故事的流傳,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結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紅繩,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簡稱為“月老”。小青在深山里練功夫,也不知練了多少年,看看自己的本事練得差不多了,就趕回杭州來,尋法海和尚報仇。這時候,法海和尚還在看守著雷峰塔。小青尋到凈慈寺,就跟他在南屏山下大戰起來。他們打了三日三夜,小青越戰越猛,法海和尚只累得“呼哧呼哧”直喘氣。兩人從凈慈寺前打到雷峰塔下,小青揮起一劍,只聽“轟隆隆”一聲巨響,雷峰塔倒坍了,白娘子從塔里跳出來,和小青一道圍打法海和尚。法海和尚本來就已支撐不住,如今再添了個白娘子,哪里還敵得過!只好且戰且退,想找個機會逃走。他心包慌忙地,退到西湖邊,沒防一腳踏了空,“撲通!”跌進西湖里去了。白娘子見法海和尚掉在西湖里,便從頭上拔下一股金釵,迎風一晃,變成一面小小的令旗。小青接過令旗,舉過頭頂倒搖三搖,西湖里的水便一下子干了。湖底朝了天,法海和尚東躲西藏,找不著一個穩當的地方。最后,他看見螃蟹的肚臍下有一絲縫隙,便一頭鉆了進去。螃蟹把肚臍一縮,法海和尚就被關在里面了。法海和尚被關在螃蟹肚子里,從此再也出不來啦。原先,螃蟹是直著走路的,自從肚子里鉆進了那橫行霸道的法海和尚,就再也直走不得,只好橫著爬行了。直到今天 ,我們吃螃蟹的時候,揭開它的背殼,還能在里面找到這個躲著的禿頭和尚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