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遠大理想,還是做最美好的自我-人與社會
江蘇省匯龍中學高二學生江成博最近讀了一本名為《我不原諒》的書。在這本書中,90后作者鐘道然抨擊了中國的教育體制:
咱中國不僅有機器制造業,還有“人才制造業”。中國教育的實質,就是用工業時代制造機器的方法去制造“人才”,你進來時是人,出去則成了機器人。大學要殺死的,就是你的夢想。
沉浸在與《我不原諒》的共鳴中,江成博接到了學校升旗儀式的演講通知。在過去一個學期,江成博獲得了學校演講比賽一等獎。因為自己有過這些榮譽,江成博被選為“國旗下的演講者”。接到演講通知的瞬間,“要把老師的演講稿換掉”這個念頭就在江成博的腦海中萌生了。
4月9日上午,星期一,作為新一周開始的升旗儀式,會有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在國旗下發言,發言內容大多是老師寫下的鼓舞人心的話。而接到演講稿的江成博在某節課上,一直埋頭奮筆,寫下了自己的演講稿,寫完后,他沒有交給老師審核,只告訴了兩個關系最好的同學。
江成博的同班同學小江(化名)聽了一上午的課之后,腦袋有些發暈,聽到江成博的演講時,他混沌的腦袋一下子清醒過來,他是在罵學校啊!他不要命啦!
江成博沒有想到,這個事件會成為一個社會熱點,網上開始流傳他的演講稿的各種版本,一周后,江成博把演講稿貼到了他的QQ空間里: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我想說一段材料:在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卻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真是讓人難以想象,竟然有4個國家的創造力比我們還差!看來我們的想象力的確匱乏,然而這就是我們接受16年教育的結果。
我想再請問各位同學,你們是否有自己的理想,而不是我們父母的,或者說我們大家坐在教室里承受著變味的教育帶給我們的痛苦為的是什么?僅僅為了考一所好大學?為了一紙文憑?再然后呢?為了一份好工作?為了有好多好多錢?難道這些就是我們用整個青春作為交易換來的?這不是生活,這僅僅只是生存。然而可悲的是,我們之中有多少人即使付出了整個青春,也換不來這些庸俗的東西。
這就是我們的悲哀,因為沒有理想,別人這樣,我們也就這樣,因為沒有理想,我們沉默,我們屈服,我們麻木。
同學們,我想我們可以醒來了,問問你自己,你喜歡什么,你想從事什么,而不是父母讓我們喜歡什么,父母讓我們從事什么。
同學們,我并非排斥學習,而是希望我們大家可以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學習,學習自己想學的知識,我們是人,不是機器,就算是機器,也不是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的機器。這是一個多么簡單的道理,然而有多少人不明白這個。
同學們,不要再去傾聽枯燥乏味的說教,也別試圖去補救無望的過失,別在愚昧庸俗的事上浪費生命,那些是我們這個時代病態的目標和虛假的理想,去過你美妙的生活吧,去做最好的自己!
我鼓起了勇氣,私自改變了原來要說的內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思考。
謝謝,我的講話完了。
江成博試圖掙脫教育“生產線”,他希望將來能學心理學,“我想知道人們想什么,知道怎么和人溝通。”
江成博有個愿望,他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能夠改變這些現狀,“哪怕救不了我們這一代,也能拯救下一代甚至幾代人”。他的愿望得到了父親的傾力支持,他再一次鼓起了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