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畫中奇緣
《畫壁》是《聊齋》第一卷的第六個故事,可謂“出現”得很早,它講了一個名為朱孝廉的書生,在京城趕考,與一個江西人孟龍潭偶然來到一寺廟。寺廟的墻上有一幅壁畫,朱孝廉被吸引,盯著壁畫上的一個少女發呆,然后他就“飄進”壁畫里面。接著,有人要追殺他,他就逃出了壁畫,然后發現畫上的少女已經變成了少婦。故事的結尾,照舊是蒲松齡先生的“夫子曰”:美色和其他一切享受,都是人的幻想,不足為是。這個老掉牙的寓言故事,在2011年,曾被香港導演陳嘉上排成電影。影片被提名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服裝獎獎、最佳視覺效果獎。這個故事的原型是這樣的:
江西有個叫孟龍潭的人,他和一個姓朱的舉人在京城客居。有一天,兩人無事閑游,不知不覺來到一座寺廟門前,里面只有一個云游四方的老僧人暫住在這里,老僧人很是客氣,便領著兩人在廟中轉悠。
廟里塑著南朝高僧志公禪師的像,兩面墻壁上有一些非常精妙的繪畫,東面的墻壁上畫著天女散花圖,這幅圖畫中有一個少女垂著長長的秀發,手里拈著一束鮮花,櫻唇含露,楚楚動人。朱舉人站在畫前,凝視了很久很久,不覺有些神情搖蕩,意念飛揚。朱舉人感覺自己飄然而起,像騰云駕霧一樣,飛升到畫壁里。
只見畫壁里亭臺樓閣,層巒疊嶂,奇花異草,就像仙境一般。他剛站了一會兒,就看到那位披著長長秀發的三花少女,朱舉人跟著她走去,來到一個小屋,少女也發現了他,舉起手里的花束,遠遠招呼他過去,他這才大著膽子走了過去。他發現屋里寂靜無人,于是大著膽子去擁抱那少女,少女沒有拒絕,于是朱舉人便和少女結為了夫妻。每天,少女白天出去,便把他鎖在屋子里,并叮囑他不要出聲,夜里少女就會回來。
就這樣,他們在一起相好了一個月,不料卻被幾個女伴發現了,大家一起搜出朱舉人,共同取消那少女說:“說不定你肚子里的小郎君已經很大了,怎么還頭發蓬蓬學做處女的的樣子呢?”于是大家便捧出玉簪、耳環之類的首飾,替那個少女扎發髻。很快便把那少女打扮成了一個少婦的模樣。女伴們笑著離開了。
朱舉人環顧四周無人,于是便擁抱那少婦。忽然,聽見外面一陣靴子聲傳來,并夾雜著威嚇聲和辯解聲。這女子驚起,和朱舉人一起向外偷看,只見是一個身穿金甲的使者,臉色黑得像漆一樣,手里握著棒槌和鐵鎖。那少女好像很驚慌的樣子,說了聲:“壞了,大哥來了?!北阙s緊跑了出去。
眾女子都圍繞著他,使者問大家:“都到齊了沒有?”大家說:“到齊了。”
使者又說:“如果什么地方隱藏著下界凡人,大家應該立即出面告發,不要自尋煩惱?!贝蠹引R聲說:“大哥放心,沒有的事!”
金甲使者好像不放心,徑直朝朱舉人這間屋子走過來,朱舉人嚇得趕緊躲到床底下,金甲使者進了屋子,使勁兒用鼻子聞著,漸漸朝床邊走來,朱舉人嚇得要死。
就在這個時候,孟龍潭一人還在大殿轉悠,忽然發現朱舉人不見了,便詢問老僧又沒有看見朱舉人,那老僧笑笑說:“他到那邊逍遙快活去了?!泵淆執队謫枺骸板羞b快活,他在哪里?”老僧說:“不遠。”于是老僧敲著畫壁說:“朱施主,怎么游了這么長時間還不回來?”轉眼間畫壁上出現了朱舉人的影子,躲在那里好像在側耳傾聽。老僧又叫道:“你的伙伴等你好長時間了。”朱舉人旋即從畫壁上飄然而下,落地后竟像木頭呆立在那里,好像做了一場夢。
這時,朱舉人再看畫壁,發現原來拈花的女子,已不再是那個披垂著秀發的少女,現在卻是高高挽起發髻的風韻少婦了。朱舉人向孟龍潭和老僧訴說著剛才的經歷,請求解釋,老僧笑著說:“是夢,是幻,還是真?貧僧也無法解釋。”朱舉人悵然若失,孟龍潭卻驚嘆不已。于是兩人起身,離開了寺院。
這篇故事其實是闡述了一個“幻由人作,幻由人生”的道理。故事寓意幻象由人所產生。人有淫心,于是產生了輕慢之境;人有污穢之心,于是產生了恐怖之境。千種幻象其實都是人心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