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兒到底喝不喝水-新知探索
人類不喝水一般只能存活3天,但是魚離開水10分鐘就會死亡,所以它們只能生活在水中。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魚兒每天生活在水里,它到底喝不喝水?一天會喝掉多少水呢?如果喝水太多,肚子會不會脹呢?
魚類分為淡水魚和海魚,其中淡水魚一生都不需要喝水,而海魚則必須經常喝水。這里面的奧秘就在于不同水中的鹽分高低是不同的。
魚的體液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鹽和蛋白質,在淡水中生活的時候,水的濃度遠低于魚的體液,滲透壓也就比水高,而水的特性是從滲透壓低的地方向滲透壓高的地方流動,所以魚四周的水會拼命地向魚的體內滲透。因此我們看到的淡水魚非但不會喝水,反而需要不斷地將體內過多的水分以尿液的形式通過腎小體發達的腎臟排出體外,以保障體內滲透壓平衡。
生活在海水里的魚則剛好相反,海魚的體液濃度是不變的,唯一的變量是水的濃度。海水的濃度遠遠超過魚的體液濃度,所以滲透壓也跟在淡水中的情況相反,魚的體液會不斷地被抽入大海中。因此,生活在海里的魚就必須不停地喝水,否則很快就會失水而死。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海魚的腎臟普遍較為發達,這樣在大量吸入海水的時候也能夠及時通過鰓進行代謝。
其實魚在吸入水的時候,鰓也在通過鰓絲吸收水里的氧氣。我們現在知道魚類的鰓絲大部分由毛細血管組成,吸入的水會逆著鰓絲的方向流動,而在這個過程中氧氣就被鰓絲“截獲”,所以魚嘴一張一合看似是在喝水,實際上它只是在獲取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