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笑容開什么玩笑-生活錦囊
在日本,員工正接受一項新式管理——接受電腦掃描,看他們笑得是否足夠燦爛。每天,東京15個火車站的員工都必須在電腦前露齒而笑,由電腦對他們笑容的甜美程度打分,分值從1到100不等。對于那些笑得不夠充分的人,電腦會發出有關如何改善的指令。它會命令道:“嘴角再翹一點兒。”之后,員工會獲得一份打印出來的最佳笑容圖,以便需要時參考。
奇怪的是,就在我讀到東方實施笑容管制消息的當天,收到了一封來自西方的電子郵件,內容是關于一項沒那么強制性,但同樣熱情的嘗試:讓我們互相微笑。YouTube上有一個3分鐘的視頻,試圖說服我們微笑。“愛上微笑!保持微笑!”該網站的帖子上如是說。當天晚些時候,我騎車去看牙,在等候的地方,隨手拿起了一份《泰晤士報》。上面一篇重頭特稿展示了一位生活教練用上下腭夾緊鉛筆,演示如何改進笑容的照片。這是怎么了?我感到十分困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多笑一笑嗎?
在英國民眾的心目中,當然不是這樣。上周,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詢問他們:是否希望更多的客戶服務伴隨著笑容而來?他們大部分都回答說不,他們不希望這樣。他們不是反對微笑本身,而是反對標準化的笑容。一位男士表示,如果有人無緣無故地對他笑,他會想去扁他。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空洞的笑令人毛骨悚然,假笑還不如不笑。
盡管從骨子里講我屬于英國人的性格,但在微笑這個問題上,我贊同日本人和美國人的觀點。為別人提供服務的人應該多一點笑容。事實上,任何想讓自己變得更親切,以便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人,都應該多笑。我不認為假笑不好——這是成為一名好雇員的條件之一。
微笑不是內心喜悅的表現,而是一種社交行為。有人在保齡球道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實驗表明,當人們打出好球,看著木瓶嘩啦啦倒下的時候并不會笑。只有當他們把臉轉向別人的時候,他們才露出笑容。
我們笑是為了傳達信息。如果你把兩只獼猴關在一個籠子里,剛開始它們會非常緊張,因為即使是一個最微小的動作,也會讓它們把對方撕成碎塊。在注視了一段時間之后,其中一只獼猴會向另一只露出自己的牙齒,表明沒有侵犯的意思。如果另一只也以露齒作為回應,那么,接下來它們很快會開始互相撫摸。
對人類而言,笑容也有著同樣的功效。比如說,商店里的人的微笑是一種令人放心的表示,如果說不是為了表示親近,至少是開始做生意的前奏。
當我坐在牙醫診所等候室這個籠子里,我看到另外兩位患者來到這里。其中一個看著我,對我微笑;另一個則徑直走進來,然后坐下,回避目光與人接觸。如果我必須與其中一位開戰的話,我知道自己的對手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