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靜之悟-心靈雞湯
常常生有一種感覺,好的文字,如同奇妙的咖啡。那是用心靈之水沖的咖啡,迷戀甚時,卻不忍一個人獨自享受,總要含給妻子、孩子聽。此時,文字的內容早已印入我的心底,已不在于逐句逐行的閱讀,只是一種適意的欣賞。無怪佛果克勤禪師把自己欣賞的先輩大德們的睿智語言——編纂了一本《碧巖錄》,可師父卻說他并沒有參透。佛果克勤一定是有些適意了,少了寂靜心,師父在默默地規勸他。佛果克勤卻不懂,嘆口氣說:“師父,你什么時候能像平常那樣跟我說話,該有多好。”師父還是以寧靜作答。
寧靜與和諧,是美的最高境界。為那字字珠璣喝彩、動容,卻使寧靜心掀起一圈一圈漣漪。因而,傾聽不到越來越濃的心的寂靜,如何能夠“潛行蜜用,智慧頓開”?癡迷于思維的你來我往,狂熱得就像過冬的章魚,如果能夠修得“大寂靜”的心智,不為世事誘惑所動?
可什么是“大寂靜”呢?去年,與妻子去“太湖源”旅游,我真正見識了、領會了“大寂靜”。所謂“太湖源頭”,其實是一個峽谷。峽谷里,那泓深不見底的潭水,一派天光云影,我霎時感覺到“大寂靜”就活在這里,再熱鬧的小溪,來到這兒都濺不起一朵水花,發不出丁點兒聲響,那是一種千百年沉淀修煉成的深厚內蘊。也許,寧靜與和諧是一種雅致沉靜的藍,有著深厚廣邃的質感的境界,常人容易感覺,卻難于堅守。
那么,這寂靜的潭水是從哪里一?導游說,是山上藏密的植被中滲出來的。“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每逢雨天,山林中的每一棵樹都攤開它發達的根系,喝足了雨水,以后的日子里再一點一滴地從根須滲出來,千滴萬滴匯成一線細流,千線萬線匯成一條小溪,千溪萬溪匯成一潭深水。
我驀然——這類似于人在生命的長河中的吐納更新,總有心靈尖上的水滴悄然躍起,凝結于透明的心肩,滴落在心弦上,最終匯成文字的泉水。此時,設若讓似太源源頭“一線細流”一樣的蕓蕓眾生——還一味沉湎于寂靜,就莫過于死了。因為塵世中的每個人都需要去感受這一種特殊的親切,然后隨大地與生命的一同起伏、延伸。
在深深緩緩的心靈文字間觸摸,呼吸美麗文字的香氣,再去細心體會大自然寂靜的音籟,應該會深得一些領悟和參透吧……那些經受住了時光淘洗的文字,猶如有靈魂的炊煙一樣,并不吵鬧擾心,而是寂靜而淡定的;它慰藉、開啟著饑渴的心靈。那些定居在竹簡和紙張上的思想,閃耀著清晰的光芒,那是那么從容、和藹,陶冶著聚精凝神的心,清潔著披掛風塵的愛。
不少人著有心靈的文字,也許是源于——他們記錄了心靈的瞬間。一位熱愛寫作的朋友,癡迷每天寫一段的文字,寫作前并沒有明確的內容,邊思邊寫,跳躍的思緒——專于捕捉那種看似平淡無奇卻惹人喜愛的細致豐盈,甚至到哪里收尾自己也不曉得。于是,他寫作的快樂,就這樣細水長流起來,以至無窮無竭,如同“太湖源”山林中的一棵樹不斷喝足雨水,然后在漫長的日子里——再一點一滴地從根須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