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水晶和紙飛機-生活
一個朋友,人到中年忽然遇到了婚姻危機。別人給她推薦了一家風水飾品店,說里面的東西很靈。店主詳細傾聽她的婚姻狀況,向她推薦了一堆飾品。
朋友興高采烈地向我展示她買來的這一堆寶貝,有讓對方珍惜從前的粉晶擺件,有興旺家庭事業的碧璽掛件,當然,還有專門對付第三者的紫水晶手鏈……這些東西,讓她變得力量無窮。
數十年對婚姻的默默付出,最后對婚姻卻無能為力,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這一堆亮晶晶的石頭上,這不免讓人感到悲哀。但是,這樣的行為可不止出現在她身上。
艾倫·蘭格是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她說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面對兩種情境:一種是可控的技能情境,即通過練習和努力可以控制結果;另一種是不可控的隨機情境,也就是個體的行為與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
艾倫·蘭格說,這兩種區分并不總是被人們意識到,個體在不可控情境中也會相信自己能控制某件事的結果,因而產生幻覺。她把這種行為稱為“控制幻覺”。
在美國,最早的彩票銷售方式像口香糖銷售機一樣,塞進硬幣,隨機出來一張彩票。直到20世紀70年代在新澤西州出現自選式彩票以后,彩票的銷售量才節節上升,因為這種自選號碼的方式讓購買者感覺自己擁有了更大的控制權。
老虎機剛剛出現的時候,并不是現在的樣子。它其實只是一款自動售貨機,顧客把硬幣投入投幣口,然后就可以打開貨柜取出商品。1895年,美國人查理·費申請了第一臺商業老虎機的專利,它是由內部3個卷軸、一個投硬幣的槽和外部的一個拉桿組成的。拉動拉桿可以使卷軸轉動,出現不同的圖案。商業老虎機很快風靡了美國的大街小巷,很多人都在瘋狂地拉動老虎機的拉桿。博彩者總是傾向于將自己的行為與某一結果聯系起來,認為可以通過提高自己的博彩技能獲得更多的贏錢機會,于是商家就利用這種“控制幻覺”,將技能因素融入博彩活動,比如給老虎機裝上拉桿。
在生活中,“控制幻覺”也隨處可見。比如我們小時候擲紙飛機,總要事先對著飛機哈一口氣,因為飛機能飛多遠我們無法控制,但哈上一口氣,能在無形中增加我們的掌控感;當我們投骰子的時候,骰子出現的點數是隨機的,但我們希望出現大的點數就會重重地扔,希望出現小的點數就會輕輕地扔,仿佛手的用力程度和點數的大小之間有著神秘的聯系。
對于某件事情,當我們意識到自己還有掌控能力時,心里就會產生一種自在的感覺,而且這種感覺還會釋放我們的一些潛能。
曾經有個實驗,將志愿者分為A、B兩組,要求志愿者集中注意力完成某項工作。A組的志愿者不僅要在噪聲中工作,而且對噪聲無能為力。B組的志愿者也被要求在同樣的環境中工作,但是他們可以通過一個開關將噪聲關閉,不過實驗組織者要求他們盡量不要關閉噪聲。結果,B組在沒有關閉噪聲的情況下,工作的完成情況比A組好。
我并不想挖苦朋友對那些石頭的虛幻依賴。失去掌控力的人生是痛苦和焦慮的,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在我們已經完全失去控制權的情況下,只要假想自己還處于控制地位,就會減少大腦中疼痛、焦慮和沖突感處理中樞的活動。
人們總是希望用自己的能力來支配周圍的環境,自己對周圍人的影響越深,對環境的支配能力越大,心中的滿足感也越大。一旦我們失去掌控,命運就像驚濤駭浪中的一條小船,讓我們產生巨大的不安感。因此,即便只是一根救命稻草,我們也會緊緊抓住它——雖然它可能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但多多少少會給人帶來一點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