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粗漢”總理-視野
2023年9月18日上午,55歲的澳大利亞自由黨和國家黨聯盟領袖阿博特在總督府宣誓就任澳大利亞第29任總理。而就在兩個半月前,在工黨選情堪憂時,臨危受命的陸克文在此宣讀了相同的誓言。然而這位“中國通”前總理并沒能帶領工黨在9月7日的聯邦大選中取勝。
中國和美國都是朋友
在大選開幕三天前,《悉尼先驅晨報》觀察到一個現象:為什么在長達一個月的競選中,無論是工黨還是阿博特領導的反對黨聯盟在其政策主張中都沒有涉及太多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呢?對于這一問題,兩黨擁有相同的答案。陸克文曾回答說:“攻擊或者磕頭,‘反中’或者‘親中’,這太荒唐了,這是冷戰方面的概念。我相信還有第三種選擇。”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兩國貿易量最大的商品是鐵礦石。而一國的鋼鐵產量又是經濟發展的硬指標,中國蓬勃發展的高鐵、房地產、汽車都是“鋼”需大戶,也為澳大利亞的經濟增長提供了無限可能。
早在8月初的一次辯論中,工黨和反對黨聯盟就都表明了與中國發展經濟合作的必要性,然而這也可能給澳大利亞帶來一道難題。對于澳大利亞領導人而言,沒有什么比在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之間找到平衡更難了。英國廣播公司認為,陸克文的對華政策是把美澳捆綁在一起,共同考慮中國問題;而阿博特則是把美澳分開,這種立場與他的政壇恩師,前自由黨領袖、前總理霍華德更為接近。阿博特說:“如果我們閉門造車,我們就會變成井底之蛙,這不應該發生。”
1997年時任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第一次到訪中國,在高層酒店套房里,霍華德望著上海的夜景感嘆道:“這一切是什么時候發生的?”此后霍華德在美國盟友以及亞洲利益之間謹慎地實施著平衡政策。霍華德政府是美國對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堅定支持者,但2003年美國發起“遏華秘密會議”,澳大利亞明確表示拒絕參加;2004年,美國在聯合國提出的《反華人權動議》,澳大利亞也投了反對票。
在英國廣播公司看來,阿博特可能是霍華德平衡術的繼承者,在他所著的《戰線》一書中,阿博特形容霍華德像友好鄰居一般支持著西方的價值觀。而就在最近,阿博特還將美國稱為澳大利亞“最偉大的盟友”。但另一方面,阿博特也表示,當選后將首先訪問印尼、中日韓等亞洲國家,只要在照顧好本地區的貿易伙伴之后,才會按照傳統訪問美國和英國。阿博特說過:“在中美之間做出選擇,這件事永遠不應該發生。如果我們必須做出選擇,那么世界一定陷入了極糟糕的局面。”
“粗漢”總理
3年前,阿博特曾帶領反對黨聯盟沖擊過總理的寶座,但是那一次他輸給了吉拉德。阿博特的政治主張非常鮮明,他也由此得到了不少的綽號,除了蜚聲澳大利亞的“政治粗漢”,還有“拆臺托尼”、“瘋狂僧侶”等等名號。3年過去了,這一次的大選當中阿博特終于成功地翻盤了。至于這一次成功的原因,英國廣播公司稱,阿博特的形象這一次發生了改變:他由一名好斗的政客,變成了一名有耐性的領袖。
在一段社交網站的視頻中,一個站在浪尖的男人不顧大風大浪,浮沉在夕陽下的海浪之中,這個男人就是阿博特。脫去西裝和領帶,生活中的阿博特是一個熱愛運動的人,每天都堅持鍛煉。9月7日晚,阿博特領導的反對黨聯盟勝選;幾個小時后,天還沒亮,阿博特就和朋友們一起出門騎車刷街;等到新聞記者聚集到家門前時,阿博特已經換上西服,準備上班了。
這樣的形象無疑很加分。出身在倫敦的阿博特從學生時代起就是運動健將,在牛津大學學習期間,他曾兩次獲得拳擊比賽的“牛津藍”獎,成為牛津拳王。后來同學們回憶起這個小伙子時,映入腦海的永遠都是他咧嘴的微笑和肱二頭肌。
不過9月7日,美國有線廣播網在一篇題為《阿博特:澳大利亞的好斗新總理》的報道中提到,據阿博特的大學同學爆料,在1977年的一個夜晚,競選悉尼大學學生會主席失利的阿博特把當選的女同學芭芭拉逼到墻角邊,然后用拳頭猛擊她頭部兩側的墻壁,導致芭芭拉害怕得癱倒在墻上。如今,芭芭拉從事法律工作,而阿博特則對這段往事表示否認。
2010年8月,澳大利亞駐阿富汗士兵麥金利被塔利班槍殺。當年10月,阿博特在與一名駐阿美軍談及此事時被拍到爆粗口的一幕。當被記者問及這一不當言論時,阿博特的反應顯得很奇怪。這一幕成為當時澳大利亞媒體炮轟的焦點,盡管阿博特對自己的粗口事件沉默不語,但是他的政治粗漢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耐心總理趨務實
1983年,電視劇《荊棘鳥》風靡一時,26歲的阿博特曾懷著成為神父的夢想進入悉尼圣帕特里克神學院進修,而在步入政壇后,他仍秉持著傳統的天主教價值觀,竭力反對墮胎和同性戀婚姻,他甚至用“恐怖”來形容同性婚姻。諸如此類在敏感話題上的夸張表態給阿博特帶來了很多反對聲。2010年的澳大利亞大選,他領導的反對黨聯盟挑戰工黨失敗,而在2023年的選戰中,阿博特的態度變得緩和許多。2023年4月,阿博特的妹妹福斯特甚至主動公開了自己同性戀的身份,當福斯特告訴哥哥時,阿博特只是說了一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我相信你會做得最好。”
除了政治人物這樣一個身份之外,阿博特被人們熟悉的身份還包括他是一名森林救火隊的志愿消防員、海岸救生志愿者。他在社交網站上的頭像就是他穿著消防隊制服的形象。那么他的這些身份又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他的施政呢?澳大利亞學者認為,和舊政府相比,阿博特政府將更注重內政。那么,阿博特自己怎么想的呢?他認為,政府的職責應該是讓人們更容易獲得成功,并且不把任何一個人落下。
9月18日,阿博特在就職典禮上的表態瞬間治好了不少企業主們的“碳稅焦慮”:“我們將履行承諾,廢除碳稅,阻止偷渡船。”而在近一個月前,阿博特又提出一項4。4億澳元的打擊偷渡計劃,澳大利亞民族電視臺稱,由于地理位置接近,每年有數以千計戰亂地區難民取道印尼海域偷渡前往澳大利亞避難。更有一些不法分子趁機走私毒品,給澳大利亞安全帶來隱患。顯然,相對于工黨兩位前領袖對外交事務的熱衷,阿博特對解決國內事務更有興趣。
在政壇阿博特有一位恩師,他就是澳大利亞前總理霍華德。霍華德在這一次的大選前曾說過:“如果阿博特成為總理,澳大利亞政治將會走上一條有條不紊的路,既不會有太多精細,也不會有太多毫無意義的形式主義。”當然,搞政治不僅需要拳頭和權術,更需要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尋找平衡。那么這位細膩的政治粗漢的平衡術會把澳大利亞帶向何方呢?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看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