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溝通的王道-成長
2002年,當我還是個傻乎乎的小屁孩兒的時候,與同事去拜訪無錫某軟件公司客戶。坐在主管市場的副總裁、市場部總監以及公關專員的對面,我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如果他們成為我的客戶,將會得到什么。
會談時間只有一個小時,我長達102頁的PPT伴隨著口若懸河的講述,占用了至少50分鐘。其間客戶幾度試圖說點兒什么,都被我無情地打斷。而最后,他們三位對此提案的評價時間加在一起沒超過10分鐘。
在這10分鐘里,他們主要表達了幾個意思。第一,貴公司是個年輕的公司,你是個聰明的孩子;第二,你們的提案充滿了激情,所以相信你們的團隊在執行上同樣充滿激情;第三,年輕人,好好干,你們很有前途;最后,我們需要根據你們的提案再商量一下,看看是否符合我們今年的市場策略,我們會盡快聯絡你們的……需要強調的是,如果你在工作中聽到客戶以類似方式對你們的洽談進行總結,你就應該明白:你Out了。
所以直到現在,我特怕聽見人家跟我說:你真棒,好好干,你一定行!因為翻譯過來就是:你充滿激情,但你的表達在我聽來,純屬扯淡。咱到此為止。
我的激情確實震撼了客戶,但震撼分兩種:一種是震出了客戶的共鳴。
另一種就是當年的我,震出了客戶的無語、無奈,也震走了客戶的欲望。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客戶被我“雷”到了。
當我開始傾聽別人,我發現,原來對方說出了這么多我花了大量時間調查卻依然不了解的信息;當對方的表述告一段落,我再順著他的話茬兒往我的方向引時,過渡得很自然,我也很自信;而且很多時候,眼神的交流比語言交流更打動人心。
所以現在,無論面對客戶、員工、合伙人,還是聽講座的學生,或者我的老婆,我都會下意識地想起2002年那個傻氣的我,提醒自己:你叫侃侃,你很能侃,但是你別上來就侃。先調查,先傾聽,然后再發表意見,這才是溝通的王道。